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位置与坐标(培优试题).doc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3.2平面直角坐标系 专题一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规律探究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4,1),…,观察规律可得,该排列中第100个点的坐标是(  ). A.(10,6) B.(12,8) C.(14,6) D.(14,8) 2.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3.如图,一粒子在区域直角坐标系内运动,在第1秒内它从原点运动到点B1(0,1),接着由点B1→C1→A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在x轴,y轴及其平行线上运动,且每秒移动1个单位长度,求该粒子从原点运动到点P(16,44)时所需要的时间. 专题二 坐标与图形 4. 如图所示,A(-,0)、B(0,1)分别为x轴、y轴上的点,△ABC为等边三角形,点P(3,a)在第一象限内,且满足2S△ABP=S△ABC,则a的值为(  ) A. B. C. D.2 5.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满足,∠C=90,AC=4,BC=2,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A点从原点开始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点C随着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 (1)当A点在原点时,求原点O到点B的距离OB; (2)当OA=OC时,求原点O到点B的距离OB. y x A O C B 答案: 1.D 【解析】 因为1+2+3+…+13=91,所以第91个点的坐标为(13,0).因为在第14行点的走向为向上,故第100个点在此行上,横坐标就为14,纵坐标为从第92个点向上数8个点,即为8.故第100个点的坐标为(14,8).故选D. 2.D 【解析】 根据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13,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0134=503余1,故纵坐标为四个数中第一个,即为1, ∴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3,2),故答案为:(2013,1). 3.解:设粒子从原点到达An、Bn、Cn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an、bn、cn, 则有:a1=3,a2=a1+1,a3=a1+12=a1+34,a4=a3+1,a5=a3+20=a3+54,a6=a5+1,…, a2n-1=a2n-3+(2n-1)4,a2n=a2n-1+1, ∴a2n-1=a1+4[3+5+…+(2n-1)]=4n2-1,a2n=a2n-1+1=4n2, ∴b2n-1=a2n-1-2(2n-1)=4n2-4n+1,b2n=a2n+22n=4n2+4n, c2n-1=b2n-1+(2n-1)=4n2-2n=,c2n=a2n+2n=4n2+2n=(2n)2+2n, ∴cn=n2+n, ∴粒子到达(16,44)所需时间是到达点C44时所用的时间,再加上44-16=28(s), 所以t=442+447+28=2008(s). 4.C 【解析】 过P点作PD⊥x轴,垂足为D, 由A(﹣,0)、B(0,1),得OA=,OB=1, 由勾股定理,得AB==2, ∴S△ABC=2=. 又S△ABP=S△AOB+S梯形BODP﹣S△ADP=1+(1+a)3﹣(+3)a =, 由2S△ABP=S△ABC,得+3-a=,∴a=.故选C. 5.(4,﹣1)或(﹣1,3)或(﹣1,﹣1) 【解析】 △ABD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 当点D在AB的下边时,点D有两种情况①坐标是(4,﹣1);②坐标为(﹣1,﹣1); 当点D在AB的上边时,坐标为(﹣1,3); 点D的坐标是(4,﹣1)或(﹣1,3)或(﹣1,﹣1). 6.解:(1)当A点在原点时,AC在y轴上,BC⊥y轴,所以OB=AB=. (2)当OA=OC时,△O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AC=4,所以OA=OC=. 过点B作BE⊥OA于E,过点C作CD⊥OC,且CD与BE交于点D,可得. 又BC=2,所以CD=BD=, 所以BE=BD+DE=BD+OC=,又OE=CD=,所以OB=.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专题 折叠问题 1. 如图,长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3,2).点D、E 分别在AB、BC边上,BD=BE=1.沿直线DE将△BDE翻折,点B落在点B′处.则点B′的坐标为(  ) A.(1,2) B.(2,1) C.(2,2) D.(3,1) 2. (2012江苏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着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称为1次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3.(2012山东菏泽)如图,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长方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 处,求D、E两点的坐标. 答案: 1.B 【解析】 ∵长方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3,2),∴CB=3,AB=2,又根据折叠得B′E=BE,B′D=BD,而BD=BE=1,∴CE=2,AD=1,∴B′的坐标为(2,1).故选B. 2.(16,3) 【解析】 因为经过一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0,3),经过两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3),经过三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4,3),经过四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6,-3),可见,经过n次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当n是偶数时为(2n-2,-3),当n为奇数时(2n-2,3),所以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9-2,3),即(16,3).故答案为(16,3). 3.解:由题意,可知,折痕是四边形的对称轴, 在Rt△ABE中,AE=AO=10,AB=8,, ∴CE=4 ∴E(4,8), 在Rt△DCE中,, 又DE=OD,∴, ∴OD=5, ∴D(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