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945366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9 简答题1国境卫生检疫:为了防止传染病有国外传入国内和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江河的进出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构(3 分)。检疫机构负责对进出国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行李物品实施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3分)。2疾病监测及其种类:疾病监测是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作全面系统的观察,调查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的采取控制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 分)。疾病监测的种类包括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2 分)。3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人群免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 分)。生活条件不同,可以影响疾病的年龄

2、分布(2 分)。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 分)。4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截然不同,实验性研究属实验法(2 分)。要求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至不同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者直接控制的条件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验,比较两组效应指标(发病、死亡、痊愈等)的差异,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4 分)。5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分组是根据暴露的有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2 分)。属前瞻性研究,由由“ 因” 到“ 果” 的研究( 2 分)。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2 分)。6.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与联系: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决定分布的

3、因素及其防制,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在个体的表现以及诊断治疗(3 分)。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防制,临床医学是从各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诊断治疗。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有助于对疾病的个体现象的认识,掌握疾病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助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3 分)。7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描述疾病的及健康状态分布及疾病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探索疾病病因(分)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分)疾病监测和预防(分)用于临床研究和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分)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分)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8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病因、宿主和环境三项基本条件(即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4、)(3 分)。三个要素要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平衡失调才能发生疾病(3 分)。9在选择病例和对照时要考虑一下几点:首先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应用某些限制性方法,使病例和对照拥有良好的可比性( 2 分);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代表性,即病例要代表病例的总体,对照要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2 分)。要考虑样本含量是否足够大(2 分)。10.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经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地方性的特点,病例的分布与相应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致(2 分);有较严格的季节性特点(2 分);有明显的职业或年龄分布特点(2 分)。11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

5、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 分)。随时消毒是指对传染源排泄物及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2 分)。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所进行的彻底消毒(2 分)。12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2 / 9 描述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2 分);描述疾病的职业分布(2 分);描述疾病的种族或民族分布(2 分)。社会阶层婚姻状况和家庭行为宗教人口流动13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原则:1、 分析分布现象及影响因素2、 通常从描述疾病的分布现象提出病因假设(

6、3 分);3、 通过深入的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2 分)。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14暴发调查步骤:核实诊断确认暴发或流行的存在(1 分)初步调查构成初步假设(1 分)进行详细调查( 1 分)资料分析检验假设(1 分)采取预防措施(1 分)总结报告(1 分)。15筛选的主要原则:筛选的疾病必须是当地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 分);对筛检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有足够的时间(2 分);必须有适宜的筛检实验方法(1 分);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1 分)。16.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2 分);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

7、底消灭(2 分);疫源地内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病例或新的感染(2 分)。17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的研究研究方法为观察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3 分)。具体又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3 分)。18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人群中发生所表现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人群、时间及地点的分布,也称为疾病的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 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步骤(2 分)。19疾病地方性:某一疾病经常固定发生在某一地方或人群,无需自外地输入,这种情况称为疾病的地方性(3 分)。一般分为三种情

8、况:自然地方性(1 分);自然疫源性(1 分);统计地方性(1 分)。20学习流行病学应树立的主要观点:群体的观点(2 分)预防为主的观点(2 分)分析比较的观点(1 分) “ 生物 - 心理 -社会 ” 医学模式的观点(1 分)21队列研究的用途:验证病因假设,队列研究能更有力的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3分);描述疾病的自然史,队列研究可描述疾病的自然史(3 分)。22疾病的人群分布:疾病的人群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民族、婚姻状况、宗教等方面的分布特征(4 分),通过比较疾病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可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病因(2 分)。23致病因素分类:生物因

9、素(2 分)物理因素(1 分)化学因素(1 分)社会心理因素(2 分)24分析性研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3 / 9 有人称之为“ 检验假设的研究” ,亦属观察法(2 分)。在所观察的研究人群中收集有关资料,通过有计划的对比分析,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2 分)。分析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不同,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一般就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两个组,用于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检验或筛选。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2 分)。25.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

10、比例增加(2 分);易感人群迁入(1 分)免疫人群的免疫力自然消退(2 分)免疫人口死亡(1 分)26轮状模型是用一个小环表示宿主或人,核心为遗传因素(包括免疫、代谢),有人称为遗传核(3 分)。围绕着宿主的是环境,而环境划分为生物学环境、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学环境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比重因病种而异(3 分)。27传染病的传播机制: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成为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2分);病原体停留在外环境中(2 分);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者体内(2 分)。2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组织调查比较容易实施,并能较快获得结果,故省时、省钱,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点( 2 分)。所

11、需样本量少,特别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或慢性病的研究(2 分)。同时可调查多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适用于对可疑致病因素的筛选(2 分)。29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利用现成资料(如数据库)或常规资料进行研究,省人、省时、省物,可以很快得出结果( 2 分)。生态比较研究可以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2 分)。生物趋势研究可以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的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1 分)。在疾病监测中主要应用生态趋势研究(1 分)。30. 个案调查的应用:发生甲类传染病(1 分);已基本消灭或控制的传染病又出现散发病例(1 分);要求消灭的疾病( 1 分);外来性或输入性传

12、染病(1 分);特殊病例(1 分);在托幼机构发生的传染病( 1 分)。31.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对全部病例或所属人群的代表性差,易发生选择偏倚(2 分)。调查主要靠回忆,容易产生回忆偏倚(2 分)。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评价效力较群组研究差( 2 分)。32病因网是疾病的发生并非由于单个孤立的病因,而是一连串病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环节都是它前面若干因素综合的结果(3 分)。病因网强调疾病发生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错,并各有其前因后果。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构成一个病因网(3 分)。33理论性研究亦称流行病学数学模型(2 分)。

13、这种方法是在描述性、分析性或实验性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疾病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用数学符号代表影响发病或流行的各种因子,编写出一定的公式(模型),说明疫情的变化情况,用以阐明病因、宿主、环境与疾病频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该病的数量变化情况(4 分)。34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态,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成员作调查或检查(3 分);抽样调查:调查某人群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群,即样本人群,以样本人群估计总体人群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存在情况(3 分)。35. 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14、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4 / 9 无应答偏倚(2 分);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2 分);测量偏倚(1 分);调查员的偏倚( 1 分)。36混杂偏倚的三个基本特征:一定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2 分);必须和暴露因素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2 分);一定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链上的中间变量(2 分)。37病因与疾病联系的三种情况:人为联系也为虚假联系,是指两事件本来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在研究过程中的某种偏倚活机遇,使两者之间出现了统计学联系(2 分)。间接联系是指两事件本来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两事件均与另外某因素有关,而导致两者表现出统计学联系(2 分)。)因果

15、联系是指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在排除了人为联系和间接联系后,两者之间才可能是因果联系(2 分)。38队列研究三种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 分)历史性队列研究(2 分)双向性队列研究(2 分)39队列研究的优点:研究人群定义明确,选择偏倚少(1 分)。暴露于结局的信息不依赖回忆,信息偏倚少(1 分)。暴露资料较正确,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度(1 分)。暴露于疾病的时间关系容易确定,可用于验证病因假设(2 分)。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暴露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1 分)。40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2 分);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

16、状消失后,在一定时间内仍能继续排除病原体者(2 分);健康病原携带者,指过去未患过某传染病,但却能排除病原体的人(2 分)。论述题1. 试述现况研究的原理及特点现况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础性研究方法。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调查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患病情况,以及患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分)。从时间上说,这项研究工作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暂时间内完成的,所以也称它为横断面调查(2 分)。又由于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资料既不是通过回顾性调查得到的结果,也不是通过前瞻性的随访调查所获得的结果,而是调查当时的患病情况及某因素的存在

17、情况,来分析疾病的患病率以及疾病与因素的关联,故称它为现况研究(分)。进行现况研究时,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某些因素或特征是在一次调查中得到的,研究的因素与患病是并存的,不能区分出因素与患病的时间顺序,因而在病因分析时只能提出病因线索,不能得出有关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的结论(3 分)。现况研究在病因探讨中是一种基础研究方法,通过现况研究可以确切的描述疾病与因素的分布状态,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奠定基础。2. 试述混杂偏倚及其控制。混杂是指在研究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混淆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 分)。混杂作用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歪曲是由于其他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与暴

18、露又有联系而引起的(2 分)。这些其他因素称混杂因素,由混杂因素引起的偏倚称为混杂偏倚(分)。在设计阶段加以控制:要认识混杂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混杂偏倚,可采用匹配的方法选择病例和对照(2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5 / 9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加以控制: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要注意病例与对照组的均衡性。对于可能出现的混杂偏倚可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分)。3. 试述现况研究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条件。样本具有代表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是否做到了随机抽样

19、:在一个人群中,某些因素或某些方面的特征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这就要求在选择调查样本时,不能随意地进行选择,而是采用一定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抽样,以保证样本的某些特征与总体相同或相近(分)。样本的大小:只有一个随机的样本也不够,这个随机的样本还必须足够大,必须满足统计学上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所需调查对象的最小数量。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样本才具有真正的代表性,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5 分)。4. 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已确诊患有某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另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4 分)。通过调查回顾两组过去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暴露史和暴露程度,

20、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史比例及暴露程度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判断研究因素与疾病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联系及联系程度(分)。评价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推断出诸暴露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或不是疾病的危险因素(2 分)。5. 试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人群样本中选择和确定两个群组,一个群组暴露于某一可疑的致病因素( 接触 X线、联苯胺、口服避孕药等) 或者具有某种特征( 某种生活习惯或生理学特征,如高胆固醇血症) ,这些特征被怀疑与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一群组称为暴露群组;另一

21、个群组则不暴露于该可疑因素或不具有该特征,称为非暴露群组或对照群组(4分)。两个群组除暴露因素有差别外,其他方面的条件应基本相同(分)。将这两个群组的所有观察对象都被同样地追踪一个时期,观察并记录在这个期间内研究疾病的发生或死亡情况( 即观察结局 ) ,然后分别计算两个群组在观察期间该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并进行比较,如果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确有差别,则可以认为该因素( 或特征 ) 与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分)。6. 试论述传染病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的区别与联系。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个体发生的(2 分),传染过程决定个体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是纯

22、生物学现象(2 分)。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疫源地的过程,是在群体发生的(分)。流行过程决定疾病在人群是否流行以及流行的强度,它不仅是生物学现象,同时受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分)。传染过程是流行过程的基础(分)。7. 试述相对危险度及特危险度的含义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的比值。相对危险度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也就是说暴露组人群相对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危险性的大小。相对危险度越高,表明暴露导致人群发病的危险性越大(分)。完全由某因素所致之危险度叫做特异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用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

23、死亡率)的差值表示之(分)。尽管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都可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但含义却有所不同。相对危险度更侧重于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因果联系程度(1 分),而特异危险度更侧重于表示暴露因素能使多大比例的人群发病或死亡,因此特异危险度更具有公共卫生意义(1分)。8. 试述流行病学实验的原理。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将合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分)。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病死率、治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24、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6 / 9 率),据此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4 分)。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实验因素外,其它方面的内外部特征均是可比的,也要求在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是可比的,包括对两组的处理(除干预因素外)、发现病例的方法及诊断标准等。由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精心设计的,组的划分是随机的,并在严格控制的现场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通过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验证的假设是可靠的(分)。9. 试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都属于前瞻性研究(1 分),两者都可以针对某一可疑病因或因素进行研究,即都可以用来验证病因

25、假设。两者都要求除研究因素(队列研究称暴露因素,实验研究为干预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在两组要有可比性(1 分)。在研究的起点时,两种研究方法要求的研究对象都是“ 健康 ” 的( 1 分),观察在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作用下,研究对象中疾病的发生情况。两者主要的不同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5分),在进行实验前,两组所有特征都是相同的;队列研究其研究对象的分组不是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的,而是按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是否具有某特征来进行分组的(1.5分),两组所具有特征一开始就不同,一组暴露于某因素,另一组未暴露于某一因素。流行病学实验研

26、究给实验组以某种干预因素(1 分),而不给对照组以干预因素或给予安慰剂,观察并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从而验证某一因素与疾病间的因果联系。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的疾病发生情况(1 分),从而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在人为控制的现场条件下进行观察,而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1 分),队列研究中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更为复杂,因此在验证病因假设方面,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比队列研究效力更强(1 分)。10. 试述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与两个因素的关系。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是传染病流

27、行的生物学基础,是传染病流行的内因(分)。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分)。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通过作用于三个环节而发挥促进和抑制流行的作用,两个因素是传染病流行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分)。当存在有利于三个环节相互连接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时,疾病就会流行起来。当有不利于三个环节相互连接的社会和自然会因素时,就会抑制疾病的流行(1 分)。11. 试述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 标准。联系的时间顺序,符合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原则,也即研究的因素存在于疾病发生之前( . 分)。分布一致,即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分)。联系的一致性,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因素与

28、疾病的联系应具有普遍性,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具有可重复性(. 分)。联系的强度,联系的强度(如相对危险度)越强是病因的可能性越大(分)。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因素剂量的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分)。实验室的证据,从病人体内分离到病原以及动物实验的阳性结果可增强判断的依据(分)。联系的特异性,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有特异性,是病因的可能性大(1 分)。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分)。12. 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各自的含义及其联系。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特定时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比上同期暴露人口数,发病率是反映疾病发生频率的指标,发病率的变化可反应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4 分)。患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特定时间内某

29、病新旧病例数比上同期人口数,患病率是反映人群中疾病现患存在多少的指标,也反映人群疾病负担的大小,如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高,就表示该人群中这种病的负担重(分)。患病率不仅受发发病率的影响,也受病程的影响,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7 / 9 13. 试论述失访偏倚及其失访原因。失访是指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某些对象由于种种原因而脱离了观察,观察者无法了解到他们的结局,从而造成观察结果偏离了实际结果的情况(5 分)。例如,在Framingham 心血管病研究中,对观察对象定期进行医学捡查,但

30、在每一次检查时,虽然尽最大努力,仍有一些人未能受检,此时这些人是健康还是发病不得而知,这种情况就称为失访(举例分)。在通过定期医学检查或其他直接调查方式获得结局资料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生失访。队列研究由于观察人数较多,追踪观察时间较长,所以失访是很难避兔的。观察人数越多,观察时间越长,追踪越困难,失访就越容易发生。常见的失访原因有以下几种:迁移 : 因居住或工作缘故迁移到比较远的地区而失掉联系(1 分)。拒绝参加 : 有些人在进行一两次检查后,不愿再合作而拒绝继续被观察(1 分)。因其它原因死亡: 在观察期间,有些人因其它一些疾病而死亡,使观察者无法判断与暴露有关的结局发生情况(1 分)。14.

31、 试述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在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中,往往需要对疾病三间分布进行描述,描述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流行病学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3 分)。探索疾病的病因。研究疾病的病因及流行因素是流行病学的重要用途,流行病学通常从疾病的分布现象入手,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深入的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3分)。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是也是流行病学的重要用途,流行病学所研究的疾病自然史是指疾病谱的全貌,从机体暴露于致病因子开始,一直到疾病的结局,其间所发生的各种不同程度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只有认识疾病的全貌,才能更有效的预防控制疾病(分)

32、。用于疾病的监测。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观察,调查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分)。对社区和人群健康作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15. 试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据潜伏期估计患者感染的时间,有助于追踪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2 分)。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检验的期限,一般以常见潜伏期增加1-2 天,而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或检疫(2 分)。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限(2 分)。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实施某项传染

33、病预防措施,需经历一个最长潜伏期,发病人数有所下降,才可判断该项措施有效(2 分)。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来势猛,常呈爆发,持续时间短。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来势缓慢,流行持续时间长(2分)。16. 试述疾病的地方性及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疾病的地方性是指:当一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仅在某一人群中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状态称为地方性(分)。疾病地方性有三种情况:自然地方性(1 分):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自然疫源性(分):一些病原体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种情况称为自然疫源性。这类地

34、区称为自然疫源地。统计地方性(1 分):由于一些地区文化及卫生水平低,或存在特殊的风俗习惯,而使一些疾病在这些地区长期存在,与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无关。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8 / 9 居住在当地的各人群组,该病发病率均高,并且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相反,居住在其他地区的相似人群组,该病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2 分)。外来健康人在进入当地居住一段时间后可患本病,其发病率同当地居民相似,自该地迁出的居民,经过一定时间后,该病发病率可下降,病人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分)。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

35、物,可能会发生类似的疾病(1 分)。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一门人群中,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定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 分)。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3 分)。散发 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3 分)。发病率 表示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3 分)发病率 =新病例 / 暴露人口 *k (100% ,1000)被动监测 ,是指下级监测单位或检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上级监测单位上报监测资料,上级监测单位被

36、动地接受监测资料(3 分)。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现象(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3 分)。患病率=新旧病例 / 同期观察人口*(100%,1000)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3 分)。主动监测 ,是指根据特殊需要,由上级监测单位的监测人员亲自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或者由下级监测单位的经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严格按上级要求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3 分)。大流行 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

37、成大流行(3 分)。传染期 :是指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3 分)。周期性 是指疾病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后,规律性的发生一次较大的流行的现象(3 分)。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3 分)。疾病监测 :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3 分)。比值比 ( 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是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3 分)。 OR= ( a/c )/ (b/d )=ad/bc 普查 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

38、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3 分)。抽样调查 :是指从某个人群总体中,按照随机化原则,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统计学上称为样本)进行调查,用这个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或代表总体的情况(患病率或某些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分)。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3 分)。匹配 ,又称配比是指在安排病例与对照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3 分)。疫源地 是指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一般把范

39、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一片称疫区(3 分)。队列研究 是指将某一人群分为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或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9 / 9 亡)结局,比较两者发病(或死亡)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3 分)。相对危险度(RR )又称 “ 危险比 ” 或 “ 率比 ”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3 分)。 RR=Ie/Io=a/(a+b)/

40、c/( c+d) 个案调查 又称个例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3 分)。筛检 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实验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3 分)。盲法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如果实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一方或双方都不知道实验对象分配的所在组,接受的是实验措施还是对照组,这种实验的方法,称盲法实验(3 分)。季节性:是指疾病发病率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内升高的现象。季节性分布表明这期间的致病因子或传播因素特别活跃。弄清造成季节性升高的原因,能更有效地采取防制措施(3 分)。双盲实验 :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每个

41、病人接受何种治疗,这样可使医生对每个患者询问、检查同样认真负责、实事求是(3 分)。病例对照研究:是指选择患病和未患病的两组人群,调查这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的情况及程度,然后比较这两组人群之间暴露的差异,以判断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及联系强度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3 分)。特异危险度(AR)又称归因危险度或率差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之差(3 分)。 AR=Ie-Io=a/(a+b)-c/ ( c+d)=Io (RR-1)临床实验 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各措施或给以安慰剂,经过

42、一段时间后评价两措施产生的效应,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病因研究(3 分)。潜伏期 :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3 分)。病原携带者 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3 分)。系统抽样 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间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这种抽样方法比较方便,样本在整个人群中的分布也比较均匀,但有时会出现系统的偏差(3 分)。全民监测 也称一般人群监测或常规报告,是指流行病监测系统以监测区内全体人员为监测对象的监测形式(3 分)。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3 分)。流行 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

43、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3 分)。死亡率 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3 分)死亡率 =死亡总数 / 同年平均人口*k ( 1000)人群易感性:是疫源地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人群易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3 分)。实验室感染 :是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3 分)。随时消毒 :是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3 分)。爆发 在一集体单位或固定人群中,于短时间内,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某病的病例数突然增多,异乎平常,称为爆发(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