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fum****113 文档编号:25925979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关于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 我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同步谋划产业发展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配套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探索加强城乡融合地带党建有效路径,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集中居住区等强化分类指导”等意见,为新时期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和要求,区农业农村局紧扣自身职能,以_镇_为改革切入点,就我区如何探索构建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_社区的现状以及在宜居宜业方面的实践_

2、新型农村社区位于_镇东南部,南邻_,北靠_,东临_,西接_,建有农房231套(其中已入住171户、正在装修30套),常住人口310人。社区所在村集体拥有耕地6980亩,其中流转给向日葵故事景区1385亩、流转给中国电力投资盐城分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1108亩,剩余4487亩土地已全部流转给大户经营。近年来,社区围绕宜居宜业这一目标,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4万元,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依托_镇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乡镇等地方优势,发挥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品牌效应,积

3、极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绿色稻米种植、芡实种植、稻虾共养等高效生态农业。目前,社区共有家庭农场14户,其中从事稻麦轮作的8户,户均经营规模约450亩、年收入约15-20万元;从事芡实种植6户,户均种植面积约200亩、年收入约40万。同时,还有8户农民从事小规模水产养殖,户均年收入20-30万元;有8户在外村流转土地种藕,经营规模为100-200亩,户均年收入20-30万元。此外,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包,年均增收约1.2万元。二是创新务工服务,增强就业能力。由村集体注册成立社区公益性劳务公司,对接周边景区、园区用工需求,统一派遣用工、结算费用,并为社区农民购买劳动用工意外保险(人均500元左

4、右),解决用工单位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目前,社区68岁以下男劳动力97人,常年在景区、园区从事绿化、管护、采摘等工作,日工资150元左右,年务工收入3.5万元左右;68岁以上男劳动力48人,主要在景区做临时工,日工资90元左右;65岁以下女劳动力126人,常年在景区从事绿化保洁等工作,月工资2300元左右;部分65岁以上女劳动力,主要在景区做临时工,日工资80元左右。三是推动农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由_镇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向日葵旅游专线,打通淮金公路、_和向日葵农旅融合产业园区,使_成为景区主入口,将游客引流到社区。村集体动员农户盘活闲置农房,开办民宿、农家乐、土特产零售店等服务

5、产业,在社区周边布局采摘园、垂钓中心等休闲业态,目前已开办民宿1家、农家乐3家、土特产零售店2家,在节假日旅游旺季,创业农民收入可观。此外,村集体正在积极与携程等平台接洽,力争以专业化运作提升服务产业质效。四是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居住环境。社区内配套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设施,污水接管率100%,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卫生室、村民活动广场、生态停车场、农机具停放场、体育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自来水、电力、通讯、燃气、亮化等基础设施均按标准建设到位。在此基础上,社区正在建设公共菜地,计划每户分配半分地,配备完善的浇灌设施,打造精品便利菜园。同时,还留有专门的场所,免费提供给

6、村民办红白喜事,尽最大程度为村民提供便利,减少生活开支。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反哺民生保障。村集体将白马湖退圩还湖清淤弃土区和滩涂整理后形成400亩土地,连同180亩水面,全部出租给向日葵故事景区,用于种植向日葵、油菜及其他经济和观赏作物等,加上门面房、旧小学等房屋出租费用,年经济收入近9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在缴纳社区农业灌溉排涝电费后,为社区农民承担30%的自来水费,以降低生活成本。此外,还为7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安康保险”,在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低收入群体,并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社区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提升特殊群体的幸福感。二、当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亟待破解的问

7、题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是我区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迫切需要。通过对_等已入住的农村社区调研发现,在推动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方面还存在三类突出问题,且在全区面上具有普遍性。一是社区治理服务水平难以满足需求。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大多涉及两个以上村庄的村民混住,却没有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公共事务协调机制,存在同一社区内的居民归属不同村管理、到各自村办事的现象,这既浪费了管理资源,更降低了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原来农民长期居住在同一村落,相互之间或具有兼亲带故的社会关系,或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以血缘、亲缘、地域为纽带的传统村居治理格局,能够在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实现自

8、我治理,而不同村的农民共同入住社区后,乡土关系被弱化,村庄共同体的凝聚力被削弱,这就对社区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业务能力也有所欠缺,提供给农民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导致部分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低。二是社区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完善。随着农房改善项目的陆续完成,农村人居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等软实力没有实现同步提升,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废弃物乱丢乱抛的陋习仍然存在,导致环境管护任务依然艰巨。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进程中,因缺乏有效的参与调动机制,基层及相关职能单位成为

9、了实施主体,而农民却成为了局外人,没能真正激发农村社区的内生动力。此外,新型农村社区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用于环境管护的经费除了“五位一体”等相关政策资金外,大多需要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进行补充投入,这在不同程度上给村集体特别是收入较低的村集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存在管护不到位的风险。三是社区富民增收作用亟需进一步增强。当前,住在新型农村社区的个体农户,土地已基本流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生活必要支出也显著提升,仅靠土地流转资金等微薄的收入难以保障生存需要,因此务工和创业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受文化程度不高、知识面狭窄、经营管理经验少等因素制约,再加上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农

10、民群体普遍对创业缺乏信心,也极少有成功案例。而因区位优势不明显,农村社区周边也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农民特别是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常态,只有老人妇女小孩在家留守。农村社区的空心化,又容易引发养老、教育、治安等诸多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探索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渠道,让更多农民留在农村社区,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三、探索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推动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立足当前面临的“社区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就近就业”等问题,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大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构建部门联动、协同推进机制,整合农业农村、人社

11、、农房、住建、民政等部门资源要素,以及专业化服务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协同推进。在探索过程中,还要坚持风险可控,逐步拓展的思路,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可选择_等条件较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开展先行试点,并不断总结经验,适时将成熟的可复制改革内容向全部新型农村社区推广,使改革试验成果惠及更广大农民。(一)探索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一是建立“政经分离、一站办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开展“政经分离”改革,在不改变原村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整合入驻村庄的村委会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不同村庄农民民生事项在新型农村社区统一办理。在社区干部中推选帮办代办员,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社

12、工”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二是提升社区事务协商与综合治理能力。村庄混居后,要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社区环境治理、农民矛盾调解、村委会办公场所协调等问题。要落实“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用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载体,设立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等议事协商机构,推进新型社区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建设社会治理工作站示范点,整合综治、调解、信访等力量,推动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民生事项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断提升基

13、层社会治理水平。三是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将新型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干部和人才队伍发展规划,逐步健全分档分级的薪酬待遇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工作者培训,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按规定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促进其能力转型和素质提升。四是推进“互联网+居民自治”举措。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鼓励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社区APP等社区信息媒介,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大力发展社区电子政务,促进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相匹配,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效能。(二)探索新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管

14、护新机制。一是开展管护积分试点。发挥农民群众在人居环境管护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家庭环境卫生积分制度,“一户一档”设置积分台账,明确积分内容、积分流程、积分评定标准等,强化考核奖惩,提升社区农民参与意识,推动村民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二是完善考评监督机制。由村社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每两周一次,根据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采取集中评比、不定期抽查、邻里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农民家庭开展评比并给予相应积分,积分结果以“红黑榜”形式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公示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大奖励激励力度。一方面,进行物质奖励,农户可根据所得的积分,兑换香

15、皂、洗衣液、牙膏牙刷、食用油等生活日用品。另一方面,给予精神激励,将积分红榜前三名的农户评为“清洁文明户”并授予流动红旗、颁发奖状,组织分享积分心得,以此增强积分高者荣誉感,激发农民主动性。四是实施区级统筹保障。建立社区人居环境考评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周边河道保洁、居住小区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考核,由区级财政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工作成效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调动基层干事积极性,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河道干净整洁、小区内垃圾实现有效分类、小区整体环境宜人宜居。(三)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场景。一是加快布局特色产业。在新型农村社区周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重点以我区优

16、质稻麦、生态水产、休闲旅游观光、康养食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布局为基础,加快形成“社区有生产基地、逐户有增收项目”的良好局面。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当地年轻一代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性金融、土地流转举措、农业科技培训措施等,满足不同主体的生产发展需求,节约运作成本,激发新农人在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上的动能。三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当地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找到收入增长的途径,对于独立经营能力较弱的小农户,引导其加入合作社或者与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小农户融入本地二、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富农取得新成效,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四是优化就近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村居劳动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各类劳动力提供政策宣传和就业、创业、培训等精准服务,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或灵活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