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程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人,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又因为人数太少,很多教学方式无法进行。这个学期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上。另外,关爱学生,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26-3.4 分苹果搭一搭(一) 3 2 3.5-3.11 搭一搭(二) 分草莓 租船 5 3 3.12-3.18 练习一东南西北 辨认方向 5 4 3.19-3.25 数一数(一)数一数(二)拔一拔 5 5 3.26-4.1 比一比有多少字 4 月考 6 4.2-4.8 练习二 铅笔有多长 4 清明节放假 7 4.9-4.15 一千米有多长 整理与复习买电器 5 8 4.16-4.22 买电器 回收废电池十年的变化 5 9 4.23-4.29 十年的变化 小小图书馆练习三 5 10 4.30-5.6 练习三 小蝌蚪的成长 4 五一放假 11 5.7-5.13 小蝌蚪的成长 算得对吗 2 考试 12 5.14-5.20 练习四 认识角 认识直角 5 13 5.21-5.27 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 5 14 5.28-6.3 练习五 2 庆六一及端午节放假 15 6.4-6.10 奥运开幕 一分有多长 4 月考 16 6.11-6.17 数学好玩 5 17 6.18-6.24 调查与记录 5 18 6.25-7.1 总复习 5 19 7.2-7.8 复习 2 20 7.9-7.15 期末测试 一、 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竖式: 4 5丿 2 0 2 0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 2 0 ……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5) 练习:第2页 “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分苹果 205=4(盘) 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 0 ……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6=3(盘)……2(个) 3 6丿2 0 1 8 2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二、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2题。 三、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分苹果 206=3(盘)……2(个) 3 6丿2 0 1 8 2 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搭一搭(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搭正方形的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讨论怎样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34=3(个)……2(根) 3    4)13     1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二、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竖式,完成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14~20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3、题。 四、总结: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弄清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还要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2(根) 3       4)13        12         1 作业设计:练一练”第4题 教学反思: 搭一搭(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作业布置:P7练一练1、2 课后反思: 《搭一搭(二)》练习课 一、 直接写答案: 216= 194= 679= 385= 439= 253= 527= 718= 172= 二、 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79= 607= 588= 709= 295= 346= 三、 解决数学问题: 1、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2、 野营 有9名队员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 )包,还剩( )包。 (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 )个,还剩( )个。 (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 )瓶,还剩( )瓶。 (4)每3人共用1个平底锅,必须准备( )个平底锅。 (5)每2人共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 )顶帐篷。 (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 )颗地钉。 分草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9“练一练”第1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分草莓 作业布置:P9“练一练”的第3-5题 教后反思: 租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我们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4. 小结:(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11“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P11“练一练”的第1、2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作业布置:P12“练一练”的第3-6题。 教学反思: 租船练习课 二、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4、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5、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6、9除一个数,商是4,余数是3,这个数是几? 三、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2、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3、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课本,小木棍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 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第5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4.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 第4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 第7题(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2)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第(3)题,方法同而(2).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练习课 一、填一填。 1、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 2、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3、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2、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①7  ②8  ③9 三、( )大能填几? ( )5<24 6( )<34 ( )9<70 7( )<48 ( )8<46 4( )<30 四、列竖式计算。 399= 447= 536= 297= 488= 899= 东南西北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 :能说出各个方向。 教学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 师: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2)、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三、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四、练一练     完成P16练一练1-5题 五、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北 西 东 南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 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2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三、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 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辨认方向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正方体和豆子,老师准备教学图片和塑料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哪个同学愿意汇报。(生汇报,教师)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数的是6个面,我数的是10层。 生3:他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同学演示: ⑶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出示图片)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人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人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四、小组活动 五、完成课后练一练1—7题。(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数一数(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怎么样?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 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回答:一万。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 2.数一数 出示正方体图。 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 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三、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10个一千是一万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拨一拨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图片)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完成课本P25-26练一练) 板书设计: 拨一拨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比一比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 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 出示(图片略) 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 3、谁最高?谁最矮?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4、学生填一填 ( )<( )<( )<( ) 5、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6、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7、明确: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 练一练 在 里填上“<”或“>” 1074 ○ 846 389 ○ 982 5102 ○ 5184 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P28练一练1)独立思考 讨论: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独立完成) 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P28-29练一练2-6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板演。 二次设计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有多少个字 教学目的: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