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5855465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万培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

2、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 l.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

3、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 ”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 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2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心理学研究

4、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如“9加几的加法”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5。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 ?”很多学生说是1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5 为什么等于1

5、47 你是怎样想的 ?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 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

6、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以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 长方形的面积是24 个小方格, 正方形的面积是25 个小方格。 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

7、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 16 格、 4 格、 6 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 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 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 “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二、把握师生互

8、动的“路径” l.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更多的是以外显的行为来体现的。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师生互动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笔、校牌、磁带盒等。教师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

9、。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教师反馈:“你量的物品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 2 毫米。 ”“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ll厘米。 ”教师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 ?”那个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O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教师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 ?”学生说:“一个大格代表1 厘米,一个小格是1 毫米。这儿有7 个大格, 2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第二位同学展示,他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老师继续引导: “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反

10、馈: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有 lO 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学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 厘米,一小格是l 毫米。一大格里有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 个毫米。”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l 厘米 =lO 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 2 以“思维”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如在上面提到的“面积单位”引出的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一次促进学生思维完善的互动过程,有效

11、地促使学生构建起“面积单位”的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 以“情感体验”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情感的渗透应该贯穿在所有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唯有自身情感的投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如在“ 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教学中,由于数据的局限,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这种优势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过, 他们当然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与自己

12、原有认知经验发生冲突的不同方法。此时,教师不急不躁,组织学生进行“数小棒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体验方法的优劣,完善想法,优化策略,从而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真正理解“十个一转化成一个十”的意义,从而接纳这种方法,使其得到内化。事实上,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要、认可学生的认知成果、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基础上的,适时引导的过程。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容易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三、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1 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

13、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其实,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也许对话的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但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老师安排了一个“创造规律”的环节:老师和学生玩拍手,跺脚的游戏。接着老师说:“谁也来试看,创造一个规律,教给小朋友。”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跑到了讲台旁,他摸头3 次,跺脚 3 次。老师说:“你能把李东同学表示的规律想办法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后展示:有用学具表示的,有学

14、生是画出来的:我们来看一下学生的作品。有的学生是用数字来表示的:111222 111222 111222 还有学生是用文字来表示的:头头头脚脚脚头头头脚脚脚头头头脚脚脚这里,教师任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活动中, 教师便是比较好地关注了学生自身的需要,顺应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个性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2 引导学生合作。师生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全体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请小朋友数出1000 个五角星,大家都能独立完成;接着老师让小朋友数出更大的数

15、,10000 可以怎样数 ?这时,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孩子们发现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够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还是不够,怎么办呢?短暂的讨论后,孩子们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 这么多 ! ”教室里充满r 惊叹声。在这里,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知识,同时由学习材料引发了对学习方式的探究,而且, 老师没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语,但小朋友却通过互动, 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数出了10000 个五角星。 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学生需要时,教师适时地组织起互动,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唯有从本质上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