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文化常识学案教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文化常识学案教师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文化常识汇编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D(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2、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文化常识】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
3、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B “迁苏州同知” “擢按察佥事” “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 “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B “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
4、,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C “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D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酌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D 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古汉语文化常识的能力。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 20 岁束发而冠, 女子 15 岁束发而笄, 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 “加笄”。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牙将”即牙门将,负责在防御工事“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
5、将、副将的职位。B “迁” ,意思是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但有时候也表示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C “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使集军、民、財三政于一身,威权甚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D “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朔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而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三十。D 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B “刑部”又称“
6、秋官” “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C “河阳”中“河”专揩“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事件。参考答案: A 详细解析:乡试是每三年一次。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解的一项是(3 分)( ) “茂材”,又作“茂才” ,西汉时原作“秀才” ,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7、 “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甍”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D(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甍,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
8、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起复”。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下文的“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 “隋炀帝”都是谥号。D (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B漕运, 是指在古代社会,封
9、建王朝将所征田赋的部分粮食经由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C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均为负责教习太子的东宫官职,分别是太保、太师、太傅的副职,后来成为一种荣誉性称号。D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B “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 “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D “经筵”
10、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A ( “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 “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
11、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士大夫死曰 “卒” ;士死曰 “不禄”;庶人死曰 “死” ;仙逝即去世, 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 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
12、帝开始启用的。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C 年号制度从汉武帝开始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本题考查理
13、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 项“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可以分析出“博士”在文中是官名。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B. 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C. 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 “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 “升”、 “出”、 “陟”
14、等。D.出,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1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D.五伯,即“五霸” ,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A。 “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有误。“庶”与“嫡”相对,指非正妻所生的,妾所生的儿子。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3 分)A “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
15、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 “独”指老而无子。B “洪熙元年”中, “洪熙”足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c “海盐民”中, “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C 足下不是称呼百姓的1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 论语合称为“五经”。B.举孝廉是
16、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口之一。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 “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谥号。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答案 A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B敕,封建社会常作自上命下之词,特指皇帝的诏书,如奉敕,宣敕。本文“敕镇代”指皇帝下令让于烈镇守代邑。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自周代以来,三公专指太师、太傅、太保,
17、唐宋后成为一种虚职。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本文中“稽首”即为臣子跪拜国君的礼节。C,C 项“专指”错误。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C. 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文中“甲戌”指甲戌年,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8、 -第 3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前一年是癸亥年。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而文中此词指官署。C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B “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也可以放在地上。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C “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D “右”作为
19、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左,以东为右。D 古代以西为右,以东为左。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从”表示堂房亲属, “从弟”即堂弟。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特指皇帝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 “左迁”“黜”等。(3 分)D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
20、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B “劾”指揭发罪状, “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C “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D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B( “劾死”指判决死罪。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竹简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B内遣
21、,指皇帝派大臣到各地巡视,用以监督地方官吏。被派遣的官员一般可以明章或者密奏弹劾官员,各朝代称谓不同,如监察御史、巡按御史。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推举官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 廉能正直” 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D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如明追赠吴麟征“兵部右侍郎” ,宋追封岳飞“鄂王” 。B 内遣指宦官出使24.下列对交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为取一与本名涵义无关的别名,称之为字。B.江左,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
22、可互相替代,故江左又指江东。C.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士子针对策问,提出治理政事方略,后泛指应试。D.服阙,古人任职时因你父亲或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为服阙。A(古人名与字的涵义是相关的,不是无关的。)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B “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C “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23、A(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 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 )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遮道, 又称“拦路” “借留”,典出东汉寇恂, 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D. 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
24、,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3 分) D(致斋,此处指行斋戒之礼以致敬)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D.“萧墙之难” ,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A】 “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 分)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 “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
25、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C “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D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参考答案: B 详细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具体说
26、来,此人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C.丁卯,丁卯年是干支历里干支纪年的其中之一。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D.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B 30.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
27、,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C. “表”是给呈帝的奏承,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表草”楚表文草稿。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冒出水分,这个程序叫“杀青”,也叫“汗青” 。选文中“杀青”指书籍定稿。B(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对帝王的尊称)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 “致仕”, “致”意思
28、是“获得” , “仕”意为“官职” , “致仕”指获得官职。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熊概,字元节”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 “署”表示授予官职, “兼”、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 “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D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
29、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 闽也, 南夷之名, 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 或“越族”。、 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字”,又称“表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
30、以褒贬善恶,如“崇祯” “康熙”皆是。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3 分) 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古代, 父母死后, 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
31、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任官者须离职。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 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D.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3 分) C 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
32、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 分)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
33、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的“授” “迁” “起”“擢” “进”“改” “兼”均指升官。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D.“夺哀”犹“夺服” ,也叫“夺情” ,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
34、是兼任,同时监管)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B、 “草隶”指草书和隶书,隶书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便捷,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C、礼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是中央行政机构,长官为礼部尚书。D、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的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男子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迁
35、,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迁客、“左迁”,就是贬官。C.诏,指上级给下级下的文书或命令。D.契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权“辽”。【试题答案】答案C.诏,指黄帝所发的文书命令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10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4
3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 “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C “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D “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3 分) B 【解析】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
37、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 。 登极”、 “登庸”、 “御极”。D卒, “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T i-、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38、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C(左迁是贬官。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
39、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 、 “建炎和“绍兴 是皇帝年号。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C( “除”,任命官职。建议: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
40、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 为“丁父忧” 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B “经略” 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 职位高于总督。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41、D “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4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兼” 、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 “表”即“奏表” ,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陈情表。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3 分) 【参考答案】 C 【解析】
42、“致仕”指辞官或退休。4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 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冠族指
43、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5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
44、以北的广大地域。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B. “河汉”指的是“银河”, “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5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
45、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C(C 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5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中的“擢”指“提拔、选拔”, “除”指“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密使” ( 指南录后序)B.“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6、 7 页,共 8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C. “耆老”是指年寿高。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有时也泛指“老年人” 。D.“幸”即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三国志 .魏志 .明帝纪: “丁末,行幸长安。 ”B(此处的“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C(C 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