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生).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824825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生).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姓名 马说 唐 韩愈【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一、重点词句1.故虽有名马: 【 】【虽: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2、里称也。 【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 【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6. 其(1)真无马邪?其(2)真不知马也。【 】【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三、理解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抨击了什么现象?【 】 【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

3、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4、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懈怠。抄写完了,快步跑去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

5、里以外,拿着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顶撞;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了一些学识。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等走到书馆,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店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

6、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地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足以感到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一、重点词句1.余幼时即嗜学。 【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弗之怠。 【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 9.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0.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理解1.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本文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四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学习,将来能有所成就。】2.本文学后有哪些启示?【只有刻苦学习,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主观上是否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

8、;学习中要有以苦为乐的精神,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联系实际,谈谈从该句得到的启示。【示例: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示例: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5.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题要点: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条件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

9、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6.宋濂在求学时,对老师的态度如何?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答题要点:恭敬、尊重。示例: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7.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夺求学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pi)环,

10、心乐(l)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 )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mn),蒙络(lu)摇缀(zhu),参(cn)差(c)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u)折(zh)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g)幽邃(su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11、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

12、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重点词语1.如鸣佩环。 【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7.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

13、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二、理解性默写 1.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 2.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悲凉凄怆的气氛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三、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渲染了悲凉凄怆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凄凉的心境和忧伤之情。】 2.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4.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 】5.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4、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岳阳楼记 北宋 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赋于其上。属(zh)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

15、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j)摧;薄(b)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t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夫(f)!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微斯

16、人,吾谁与归?【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17、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

18、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一、重点词句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19、 】3.属予作文以记之。【 】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i)?【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1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4.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理解性默写1. 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

20、抱负是:【 】2.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三、理解1.主旨: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全文结构上起何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3.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4.“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21、湖之远则忧其君。”】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22、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

23、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24、。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

25、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一、重点词句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6、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二、理解性默写他并不是为吃鱼而钓鱼,他的钓鱼不过是为了修养身心,真可谓是“【 】”。(欧阳修醉翁亭记)三、理解1.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

27、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示例: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抚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有的引吭高歌,有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 】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声。小石潭记弥漫着【 】的凄寒之气。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

28、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