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单元检.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819371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一单元检.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二 第一单元检测 (100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耦犁 D石刀石斧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3、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

2、“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中国文化博大精神4、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多有“隐民”“私属徒”之类的称呼。“民”和“徒”在以前都是奴隶的称呼。春秋时期,“隐民”“私属徒”却具有了新的含义,指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荫庇户,即依附农民。这些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剥削关系的出现 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D自耕农经济逐步确立5、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A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B政府

3、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7、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8、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

4、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9、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理黄河的文献汗牛充栋: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上述史实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A农业经营环境的恶劣 B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C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D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10、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

5、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A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B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C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1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2、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13、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

6、妇功”,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称“国有六职”,这说明A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当高 B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C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被打破 D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14、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15、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

7、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国家规范民营手工业生产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16、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1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8、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

8、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19、明朝中期,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乳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这反映出上海县当时A.纺织业发展改变了劳动分工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C.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生产部门D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清朝乾隆皇帝曾作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反映出该瓷器A质量精美 B历史悠久 C 分工细

9、密 D规模宏大21、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A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C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22、元代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明朝改为轮班轮作,分班定期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3、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

10、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24、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25、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材料主要表明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官营产品逐渐被民营所超越26、据

11、宋史地理志载,北宋末年汴京人口已达26万余户。按每户五口计,人数应在130万以上。另据都城纪胜坊院载,仅南宋临安城就有“百万余家”,“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面,数日经行不尽。”上述现象反映出宋代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农业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城市吸引力在不断增强27、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 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 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 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28、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

12、相符的是选项描述所指对象甲“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翻车乙“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灌钢法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白瓷丁“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海上丝绸之路A. 甲 B.乙 C. 丙 D.丁29、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A经营目的是追求最

13、大利润B经营规模受到资金的限制C主要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D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30、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1、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记载:中国商人也踊跃到海外经商。康熙晚期,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商人有倾产造船者。上海著名大海商张元隆“广制洋船,海上行走”,拥有海船数十艘,立志要造一百艘海船。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A中国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的积

14、极性高涨 B民间海外贸易额一度超过官府海外贸易额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闭关锁国政策没能阻碍海外贸易的长期发展32、宋仁宗时,政府规定交子的发行限额:每一界(“界”是交子流通的期限)交子的发行量只能是1256340缗,到期更新交子,收回旧交子。同时,政府每年还准备了三十六万贯铁钱作为储备金。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A不利于交子的推广使用 B说明铁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C损害了交子的信用功能 D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繁荣33、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

15、当时A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商税成为主要收入34、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35、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36、据考古发现,南宋国

16、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37、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8、“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

17、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39、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C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D清商帮势力强大40、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面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

18、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发展41、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 B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C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 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4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

19、“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43、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 B有效解快了当时的人地矛盾C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 D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44、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

20、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 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45、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46、盐铁论轻重载:“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封建社会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47、“(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

21、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48、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

22、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49、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其“衰机”指的是A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世界的交流 B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丧失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50、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40本态势 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123456789101112131415DDCABBBACDDABC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DAABDDCBDDBDC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ADABCCDBCDBDADC4647484950AABCD3知识的超市 生命的狂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