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
2、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早,50年代初,就有用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并开始积累了一些病例。以后,又出现了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然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简单,仅限于“肝阳上亢”。60年代初,提倡辨证施治,突出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在理论探讨中,虽已有人提出了本病十个辨证分型的系统治疗方案,然而报道仍以平肝潜阳为主。有人总结了1959年1963年的五年、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表明除单方之外,辨证施治逐渐被重视,其他还有针灸、气功等大量的报道,累计病例达2500例以上。607
3、0年代中,全国各地为探求简捷、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各种外治法的探索,如针灸、推拿、气功、磁疗、耳压、放血、药物敷贴、药枕等。又如自我推拿保健、食疗等方法,寓防治高血压病于日常生活中。说明中医治疗本病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确实方便、实用980年代以后,一方面仍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另一方面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而深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至1990年为止,累计病例已达2万5千余。实验研究中,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较多。由于辨证分型不一致,或观察方法不同,各家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报道颇不一致,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阴虚火旺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明
4、显低于正常组,而血浆醛固酮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激发肾素活性均值,阴虚阳亢型明显低于阴虚型,而气阴两虚型又明显低于阴虚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阴阳两虚的指标异常幅度最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湿壅盛型的血液处于“轻凝状态”;而阴虚阳亢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通过血清2微球蛋 白含量的分析,发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二型相当于高血压病I期。肝肾阴虚型相当于期,阴阳两虚型相当于期。此外,还有通过水和电解质、性激素、尿核苷酸含量及子午流注与血压的周期变化、舌象脉象的客观指标等等进行了研究。中医通过40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大,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可喜的
5、成就。 病因病机 目前,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有关。其病机则表现为风、火、痰、虚、瘀。 风因思虑忧伤,精神紧张,急躁善怒,导致肝郁气滞,若化热且热极生风,风阳上扰头目,则有头痛、眩晕诸症。 火因烦劳,五志过极,则化热生火,火盛则水衰,不能制火而涵木,形成肝火循经上冲头目,而出现高血压诸症。 痰饮食高粱厚味,体肥而气弱则食滞不化,聚湿成痰,痰浊中阻,阻遏气机的正常升降,则眩晕内生。 虚嗜欲无度,劳役伤肾,或生育太多,以致肾水亏虚,肾虚不能上滋肝木,肝阳无制而妄动,不能上承心火,则成心肾不交等诸症。 瘀病程日久,或久治不愈即可导致瘀血的产生,而气虚、
6、肝火、痰阻等皆可成为血瘀证的病因。 辨证分型 虽然过去曾制定过一些辨证分型方案,以及其他分型方法,但目前一般都趋向于下列分型: 1.肝阳上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人睡易醒,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4.痰湿中阻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5.气虚血瘀
7、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胃纳呆滞,动则气短,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分型治疗 (1)肝阳上充 治法:平肝潜阳,清肝泻火。 处方:龙胆草12克,天麻12克,泽泻12克,柴胡1o克,黄芩9克,山栀10克,木通9克,生地30克,菊花30克,钩藤30克,决明子30克,车前子20克,茵陈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加减。 (2)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何首乌30克,桑寄生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天麻12克,萸肉12克,丹皮12克,泽泻
8、12克,白芍15衷,珍珠母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杞菊地黄汤或合建瓴汤。 (3)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温肾。 处方:熟地15克,杜仲15克,麦冬15克,巴戟天12克,萸肉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苁蓉10克,肉桂3克,制附子6克,五味子9克,石斛9克,石菖蒲9克,远志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fjK老中医在线 常用成方:地黄饮子等。 (4)痰浊中阻 治法:化痰降浊。 处方:半夏9克,陈皮9克,南星9克,菖蒲9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 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生山楂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丹参30克,川芎15
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涤痰汤加减。 (5)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 处方:黄芪30克,柴胡9克,当归9克,枳壳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15克,丹参30克,菊花30克,钩藤30克,灵磁石30克,炒枣仁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下疗程。 常用成方:可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 疗效:按以上辨证分型共治疗205例,其中显效157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1。 近年来,还有用济生肾气汤加味治疗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的高血压病的报道,也有一定疗效。 专方治疗 (1)降压方 组成
10、: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疗效:共治疗103例,其中显效44例,有效5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2。 (2)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
11、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心悸气短加五味子、明党参;神疲乏力加焦自术、黄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怀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动脉硬化加首乌、草决明;血脂及胆固醇高加山楂;纳差加山楂或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02例,其中显效39例,有效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2。 (3)平调阴阳方 组成:女贞子1530克,旱莲草1530克,桑椹子15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2克,地龙10克,钩藤12克,茺蔚子12克,珍珠母30克,杜仲12克。 加减:肝阳上亢加黄芩、栀子、
12、泽泻、车前草;痰湿盛加半夏、苍术、佩兰;夹血瘀加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阳虚加附子、肉桂;气虚加黄芪、党参;高血脂加山楂、首乌、泽泻;肢麻加伸筋草、豨莶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01例,其中显效43例,有效4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18。 (4)平降汤 组成:泽泻60克,益母草30克,怀牛膝15克,钩藤15克(后下),夏枯草15克,桑寄生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明天麻10克,青木香10克。 加减:肝火旺加生地、龙胆草、黄芩、大黄;阴虚阳亢加茺蔚子、生龙牡、生熟地、桑椹子、豨莶草;阴阳两虚加淫羊藿、仙茅、鹿角胶、肉桂、知母、黄柏、山萸肉、生地;痰湿壅盛加苍术、
13、白术、半夏、茯苓、陈皮、厚朴、木香;肝风上扰加生地、菊花、丹参、珍珠母、龙齿、女贞子、旱莲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2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中间停7天。 疗效:共治疗100例,其中显效7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 (5)清脑降压汤 组成: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加减:肝阳上亢(高血压期)加玄参、白术、牛膝、蒺藜、地龙、黄芩、夏枯草;肝肾阴虚(高血压期)加淫羊藿、金樱子、巴戟天、黄芪、茯苓、杜仲、熟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76例,其中显效6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
14、 (6)凉肝通络汤 组成:丹皮20克,地龙30克,栀子12克,白芍24克,石决明24克,牛膝15克。 加减:心悸加桂枝;口渴加玄参;肢麻加桑枝;胸闷加川楝子;眼花或耳鸣加菊花;腰膝酸软加桑寄生;面及下肢浮肿加黄芪、附片;咳嗽痰喘加礞石、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期高血压病人53例,显效4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3。 (7)降压汤 组成:丹参30克,葛根20克,钩藤30克,泽泻6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 加减:肝肾阴虚加杞子、沙菀、蒺藜、白芍、黑芝麻;肾阳虚加怀牛膝、仙茅、仙灵脾、桑寄生;脾虚肝郁加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郁金、白芍;心脾两虚
15、加山药、白术、茯苓、枣仨、炙远志、当归;痰湿壅盛加半夏、陈皮、茯苓、郁金、姜南星、炙远志。 用法:2日1剂,水煎服,日服34次,15剂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47例,其中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 老中医经验 岳美中医案 梁,男,45岁。1958年10月4日初诊。自诉头晕胀痛已7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加重。去年以来,偶有心悸、耳鸣,素嗜烟酒,宿有咳嗽。诊见:舌红无苔,左寸盛尺弱,余部沉牢,血压188102mmHg。投以百合、生地、菊花、草决明、夏枯草、白芍各12克,桑寄生9克。3剂后头晕大减,血压下降为14888mmHg,再以白薇、龙牡出入其间,20
16、剂后头晕头胀悉除,血压稳定在481508890mmHg,终止治疗。 按:本例遵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以凉肝之法获效。因肝失条达,郁久生热,邪热循径上额至巅,遂致头重高摇。然眩晕亦有因痰因虚而作者,何以别之?试观其情绪波动则加剧,舌红无苔,即为此候。岳老临证之际,善于从微细处着眼,使得病无遁情。 其他疗法 (1)针灸 体针 取穴:甲组:足三里、三阴交;乙组:内关、太冲。 操作:每次选用1组,进针至一定深度,轻捻转加震颤,待得气或出现感传后留针20分钟,并间隔510分钟捻转1次,出针后休息15分钟。一日1次,两组交替,10次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作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85例,其中显
17、效31例,有效3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4985例中,激发出循经感传者43例,有效率为84.7;未出现感传者42例,有效率为643,二者差异显著。 耳穴压丸 取穴:主穴:降压点、耳尖、降压沟、交感;配穴:神门、皮质下、心、枕、屏间。 操作:用麝香镇痛膏,剪成0.70.7cm2之小方块,取王木留行籽一粒置于中央。先用耳穴探测仪寻找敏感点,再常规消毒,反复按摩,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于耳穴上,连续按压35次,并嘱患者每日按压35遍,每遍10分钟,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83例,其中、期高血压80例,全部有效(显效58例,有效22例);期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18、为97.59%。 电针 取穴:甲组:合谷、太冲。乙组:曲池。 搡作:进针得气后,施用泻法,再接G6805治疗仪,用连续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520分钟后起针,并在当日所针的上肢穴位作皮内埋针。每日1次,二组交替,10次后休息35天。 疗效:共治疗105例,显效53例,有效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57。 (2)单方验方 钩藤煎 组成:钩藤30克。 用法:加水100毫升,煎10分钟,早晚分服。 疗效:共治疗175例,显效86例,有效49例,无效40例,有效率为77。 伸筋草冲剂 组成:伸筋草。 用法:制成冲剂。每次1包(含生药31。2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连服20天。
19、疗效:共治疗209例,显效104例,有效58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77.5。 (3)推拿 操作:为自我推拿保健操。预备:养性,静坐10分钟,调匀呼吸;第一节:明目,按揉太阳、攒竹穴;第二节:平肝,按揉百会、率谷穴;第三节:止眩,按揉风池、天柱穴;第四节:醒脑,疏五经,揉风池;第五节:降压,抹桥弓;第六节:清热,按揉曲池;第七节:补心,按揉内关;第八节:调气,缓慢深呼吸。以上每节做48拍,连续做两遍,中间静坐3分钟。 疗效:共观察42例。做操后60分钟,在24例收缩压160mmHg的病人中,有人降至正常或临界水平;在36例舒张压95mmHg的病人中,有18例降至正常或临界水平。 其他措施 低钠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