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_韩例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_韩例芬.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3 卷 第 1 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Vol 3, No 1 2012 年 3 月 J ofXuzhou Normal Uni ( 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Mar , 2012 论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情境 创 设 的 艺 术 性 与 实 效 性 ( 韩例芬 运城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山西 运城, ; ; ; 044000 ) 关 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艺术性 实效性 摘 要 小学语文课陶冶性情 、 启迪心智的特点,使得语文教 学和情境创设 结下了不解 之缘 。 创设 情 境讲究艺术性与 实效性 。 针对
2、当前小学语文 阅读教 学中情 境创设 存在缺乏 艺术性 与实效 性整合 的问题 ,可 以从小学课文不 同的题材角度提出诸如以 生活展 示情境 、 以 语言或画 面创设 情境 、 以表演 体现情 境等 策略 。 通过两者的完美 结合,使情境在阅读课中有效运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活跃 课堂气氛,从而达 到预定的 教 学目标 。 中图分类号 G623 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 2012) 01-0074-04 , 。 随着国内外关于教学情境研究的不断发展完 其 一 创设情境讲究艺术性 情境的艺术性 善, “情境 ”已被国内众多教师所熟知,且越来越 多的教师在教学中
3、通过创设情境来传授、建构知 识,情境教学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进 入了繁荣期。然而,当前大部分的教学科研成果 出自一线教师,他们更多地是针对自己的教学实 践提出情境创设的策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存 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创设情境的艺术性与 实效性缺乏整合。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情境教育理 论和具体教学实践, 从小学课文不同的题材角度 来阐述教学情境创设如何达到艺术性和实效性的 统一,以期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 参考。 一 、 情境创设的内 涵解析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设 置一种模拟现实的场景或情感氛围。而创设教学 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条件如环境、语言、情感、 多媒体
4、等因素来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有形或无形 的场景、氛围 。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其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情感体验,与作者 及其作品产生共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 识。创设的情境有利于 语文教学活动的 顺利开 展,是 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在创设情境 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收稿日期 2011-11 -05 , , , 是指情境的创设不是不修边幅的,而是教师运用 语言、环境、多媒体等精心设计地集美感、思想、情 感等因素于一体的情境。 其二,创设情境讲究实效性。情境的实效性 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指向教学目的且有利于 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情境。 其三,创设情境
5、讲究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整合。 情境创设只注重实效性是枯燥乏味的,而情境创 设只注重艺术性是浮夸的, 二者缺一不可。所以, 在教学中应当讲究情境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整合统 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去创 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二者不可偏废。 二 、 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中情境创设 的现状 分析 通过与小学语文教师访谈和观察教师在教学 中创设情境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情境创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教师意识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 重要性与独特性,因此对创设情境十分重视,但存 在着误区。他们片面地认为情境就是生动活泼的 课堂氛围,因而 努力地搞活课堂
6、。例如在和时 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时就极 力创设情 。 作者简介 韩例芬 女 山西临汾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讲师 1 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都有哪些谜语,说 来让大家猜猜? ”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地讲谜语、猜 谜语,课堂气氛很活跃。大约五分钟后,教师才开 始进入正题: “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 吗? 听好! 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 有的人总 觉得不够用? 什么 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 财富? 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 己的生命? ”课堂初始,教师想要创设一种学习的 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主题,这无可厚非。 的确,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
7、过 多的铺垫却使教学偏离了目标,忽视了情境创设 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第二,有些教师认为情境就是一种意境,过分 地追求美感而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使教学偏 离了目标。例如在讲授翠鸟一文时,教师采用 多媒体向同学展示自己 精心制作的关于 翠鸟的 flash 动画和图片,然后问: “同学们,你们 喜欢鸟 吗? 都喜欢哪些鸟?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 的朋友 翠鸟,翠鸟是一种漂亮的水鸟,它又叫 “叼鱼郎 ”,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 。教师将翠 鸟 的诸 多特 点作 了详 细的 介 绍,力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打开学生思 路。虽然教师精心设计的视频和图片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
8、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但过分注重 教学艺术性,没有顾及到本文只需要简单了解翠 鸟特点,而重点在于针对文章对翠鸟的形态动作 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果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离。 第三,有些教师一味地将情境运用到课堂 上, 生硬地将情境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缺乏衔接 的艺术性,从而使得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沦为了 静止的工具,成为了课堂可有可无的摆设。例如,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运用 亲 切和蔼 的语 言描述 自己所 在小村 庄的变 迁: “我的家乡 是运城市的一个小村庄,那 里民风淳 朴,环境优美 ” 。教师原意是将学生引进 “一 个小村庄的故事 ”的情境中,却牵强地 将自己的 家乡与文章联
9、系起来,忽视了情境应有的过渡、衔 接和必要的修饰,让学生感觉教师词不达意,不明 白要做什么,使教学缺乏应有的艺术感,自 然达不 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 境创设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 养小学生识字、阅读、说话 和习作能力的必要途 径,也是开拓学生视野、陶 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 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课本,创设类似 于课文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本、走进作者,在 情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生在阅 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创 设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师应该针对 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 ( 一) 写
10、人 、 记 事为主 的记 叙 文教 学的 情境 创设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情境创设的关 键是教 师 要 立 足 于 生 活 实 际,以 生 活 展 示 情 境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身 边的故事联系 起来。 教师通过讲述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目 标的故事,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 通俗生动的语言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从而调动其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根 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穿插 一些与课文相关 的小故 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人物心理活动, 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同 时教师要 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真实而形象的现成情 境。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师
11、指导、带领学生朗 读课文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写人 记事的记叙文来说,作者将事情的缘由、经过、结 果,人物在事件中的变化发展等都寓于文章之中, 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诵读。只有多次朗 诵品读才可以真正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去,也才能 更好地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此外,教师可以安 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 各个人物角色,通过重复朗读人物的语言,体会人 物性格特点,直击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 桥一文的教 学中,上课初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讲 述故事: “有 这样一位老汉,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他以自 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
12、 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 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 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 起来学习桥! ”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使学 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章情境中去,同时激起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抓住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 如 “像泼,像倒 ”,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 地舔着人 们的腰 ”等要反复诵读,以感受村民的危在旦夕; 尤其要抓住描述老汉的动作表情和村民行为表现 的语句反复诵读,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无私无 畏。教师在分析老汉为什么会这么做时,顺势穿 75 插关于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事例,帮助学生理
13、解 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总之, 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中情境的创设以故事为 主线,朗 读 贯穿 其 中,使 情 境 成 为 教学 的 一 个 平台。 ( 二) 以写景状物为 主的记叙文教学 的情境 创设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情境创设的重 点在于展现形象具体的景物、状物来使学生现场 感知,结合课文情境,理解全文的描述对象。其情 境创设以文章叙述对象为中心来展开,通过呈现 其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结合文章来整 体感知物体景致的特点,使情境成为贯穿于教学 的一道亮丽风景。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的教 学中,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翠鸟的画 面,向学
14、生简单介绍翠鸟的特点,通过这一环节的 铺垫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情境; 接着通过反复 朗读课文,抓住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多读多品 味,了解 “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 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特别是抓住翠鸟捉鱼时 的动作如 “一动不动地 ”、 “等待 ”、 “贴 着水面疾 飞 ”等反复诵读,加之教师示范朗读,读出翠鸟的 机灵和动作敏捷,将翠鸟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通读全文,把握全文脉络,了解课文观察和描述 的顺序; 最后,运用多媒体再现翠鸟的形象,指导 学生根据提示的情境描述翠鸟的形象。这样的精 心安排充分体现了情境 创设艺术性与实 效性的 统一。 ( 三) 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
15、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上课之初通 过讲述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向 学生征求解决方案,然后一起走进文章看寓言中 的主人公是如何应对的。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 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 领悟生活的真谛。 例如,在人教版 四年级守株 待兔一 课中, 教师一开始即可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如果我 们是农夫,有一天 看见有一只野兔从草丛里慌慌, 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一动不 动。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 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那大家以后会不会一直守 在那棵树旁,等下一只兔子的到来啊? ”学生众说 纷纭,课 堂 气氛 顿时活 跃,老 师便
16、抓住 机会 讲: “可是文中 的农夫却想的和大家不一样,我们一 76 起去看看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吧! ”这样,教师利 用问题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 生呈现了一个与课文同样的情境,让其通过对比 从中学到道理,使情境成为学习寓言的阶梯。 ( 四) 童话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童话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遵循童话所特有的神 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采用符合 学生身心特点的策略去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可利 用精美课件和表演创设情境。在第一课时,教师 采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形象 的情境使学生对童话 的故事情节有一定了解; 在第二课时通常利用表 演创设情境,即对童话故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进行表演,
17、深化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第一 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其精心制作的动画片,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课时,各小组学生 扮演巨人、小男孩和其他孩子来进行表演,使学生 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其深入 到角色内部,感受童话中的情感氛围。 ( 五) 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阅读教学中古诗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 古诗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对古诗内容的 解读来感悟 诗人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更高 一层。而要使理解力、感悟力、审美水平不高的小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 古诗所包含的思 想和情 感,就需要对古诗进行通俗的再现。教师可以根 据古诗的分类,提出
18、几种情境创设的策略。对于 一些叙事诗、即事抒怀诗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先引入与诗歌内容相关、情感相似的故事。以故 事为平台,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学 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自然地走入诗境诗 情中; 对于借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教师用简练 生动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 段 去描摹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引发学生的联想和 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 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氛围,为欣赏诗歌创设良好 的情境; 对于边塞征战诗、借景抒情诗以及题赠送 别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诗歌 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经历,营造出具体的环境 氛围来理 解诗歌。还可 以
19、利用诗文迁 移创设情 境,即根据学生熟悉的古 诗( 与要学 习的诗歌在 作者、题材、情 感、意境等方面相同 或相似) 来对 比学习新诗。这样,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境,进行 知识的迁移,更快地理解诗文。此外,情境的创设 要注重诗歌的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有 利于营造诗 的情感氛 围 。学生 大声而 有感情 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地 地诵读也有利于更快地进入诗境,更好地体会诗 意。尤其是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情地示范诵吟会深 深地感染学生,使其徜徉在诗境中,更好地体验诗 情、诗意和诗魂。 例如,在孟郊游子吟教学情境的创 设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 、讲述自己的 真实经历
20、等,特别是抓住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来 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故事所编织的情感氛围 中深深感受到母爱的温馨与伟大,从而使其更好 地把握诗意 感悟 诗情。再如 学习杜 甫的绝 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可在教 学过程中介绍其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已经平定, 杜甫得到好友的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 写下了这组即兴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 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所以就以 绝句 为题。 ”在 介绍完背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自己 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是怎样的心情,会 如何去表达? 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会出诗文作者的 心理。如果说,背景成为学生理解诗文的钥匙,那 么情境也就
21、是学生学习诗文的一把梯子。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各种体裁课文的情境 创设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喜欢语文; 又要使学 生在情境的欣赏和感染中领悟文意、探求新知,感 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1 : ( ) : 参 , 考 文 3 献 : , ( 李吉林 育出版社 李吉林文 集 , 2007 年版。 卷 一 情景 教学 实验与 研究 人 民教 孟令权 语文论坛 诗歌教学 中情境创 设例说 ) , 2010 年第 1 期。 中学 语文 下旬 大 2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Artistry and Effectiveness
22、 of Situation Cre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HAN Li -fen in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 (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Department,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ituation creation; artistry; effectiveness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
23、g and situation crea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 Artistry and effectiveness are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 creation, which have been so far neglected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A topic-based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for proper situation creation, through which situation and content can be perfectly connected and the goals of Chinese teaching can be effectively achieved 责任编辑: 徐 吉 7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