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方案计划教育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1 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 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 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 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 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 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 ,. 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三、阅读书 4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 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 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 告。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渗透法律有关常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三、交流实验信息: ,.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 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 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5、结合课文实际创设情境传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 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 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和林业 的发展,制定本法。第四十六条 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3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 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 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 适应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 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 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 5 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 湿润。 2、讨论:这 5 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 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 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 8 8 面):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 4、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 5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 2 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 10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 2 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 11 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 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5 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 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 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 ,说:这是在一簇花 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 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 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 划出书中 12 面相关句子) ,.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 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三、水田的食物网: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书 13 面图, 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 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 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 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6 6、做一个生态瓶、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 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 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 观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 14 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 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 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 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 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 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16 面的生态瓶 观察记录表) ,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7 7、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 必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 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 1717 面记录单)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 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 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 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 1818 面记录单)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 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 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 2 倍或者是 4 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 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 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 四、总结拓展: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8 8、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 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渗透法律有关常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 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 19 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 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 4、传授《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 20 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 的生态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 做些什么。 5、传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1 光和影光和影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 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 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 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 25 页,看 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2.2 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 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 ,. 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 26 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 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 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 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 12 时的说明 ,. 4、 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2.3 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 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 28-29 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 一遍实验的操作) 2)2 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 提示注意用眼 2) 书上资料的介绍 2.4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 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 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 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 2.5 光与热光与热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 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 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 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 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2.6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4、渗透有关法律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 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 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2) 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 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2) 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5、创设情境传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可再生 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谁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第二十七条内容。 6、总结归纳 ,. 回顾第 5、6 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2.7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 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 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 3)教师介绍(最好有教案、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2.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 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 2、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技产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 3、培养团结合作一级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 ,. 4、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 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检验标准 装水 200 毫升 在 15 分钟内,使水温上升 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 3) 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 4) 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 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一课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 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 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 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引入 1、教师用教案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 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 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 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 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教案, 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教案,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 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 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 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 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 面的地形) 。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 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 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 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 2000 米—5000 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6000 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 洋……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 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小结。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 ,. 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课后活动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 好是文字加图片。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二课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 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