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认识上的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积累点滴经验。
2.解决当前现状的需要
(1)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许多学生是来自家庭思想教育的原因,在农村家教的影响下,一些孩子还很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和课后交流谈心,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伴有乡土音、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现象,语言表达缺乏有序性和条理性。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2)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口语交际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时段都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而在多次的课堂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此课程的大多处于敷衍一下的状态,根本不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或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从而不能真正把此课程的学习与发展认认真真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口语交际中,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精髓就是要求教师将学习与探究、学习与情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材是教学内容外在的物质载体,教学内容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同时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这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标。
诸如上述种种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课题的界定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着尊重与沟通,张扬着个性与智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确立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要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口语交际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此有着专门的论述和实践。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著名语言学家斯特恩也曾指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他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实践……愿意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言运用之中。”一些国家还专门编写了这方面的教材,如德国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说话教育》等。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表现出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互动性。在我国的研究主要有如下观点:姚满意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有(1)引导有序观察,培养交际的灵敏性;(2)学会倾听,培养良好的交际品质;(3)规范口头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丰富语言表达;(4)在质疑解疑、评议争论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王宁波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双向互动,多向交流;整体训练,全面发展;积累生活,积累语言。毛勇认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从交际方式、交际能力、交际创造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来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说:“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些都说明口语交际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这一理论为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作了理论上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1.关注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专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内容为主综合性学习,同时安排了相应的口语练习。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为一些听、说、读、写的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专题,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要提前做好安排,让学生去调查,走访、收集、整理口语交际材料,为口语专题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进行汇总。重视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训练内容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研究的重点。
3.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机延伸。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就是口语交际。因此,教学时,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训练,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融洽的气
4.让学生做好相关摘记,积累。语言的学习,在于积累,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词不达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词汇匮乏,“无话可说”。我认为,只有多读多积累,学生的口语交际才有文化的基础。鼓励学生平时做好读书的相关摘记,积累。有了一定的词汇与语言积累,学生交际的语言内容就会丰富起来在识字,阅读中让学生从字、词、句、段中进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词汇,积淀口语交际的素材。如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并让学生尽可能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中仿用。这种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6.拓展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创设丰富的口语交际情境。日常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大舞台。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还应包含在日常生活应成为学生口语交际应用的大舞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进行双项互动,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简单的话题到进行一些较深入话题内容进行思考的口语交际训练。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难点。
7.开展说趣事,讲故事活动。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易于交际,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口语交际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把动手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还可以采用讲故事说见闻,进行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纲要》进行调整、补充、完善。
(二)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讲求实效。
2.理论为先导的原则
搜集、整理相关理论依据,作为教师教学实践的根本依据。
3.主体性原则
口语交际以学生之间活动为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交流达到交际目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良好语言环境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自信,获得交际经验。
4.多样性原则
口语交际活动课形式应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适应小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在形式的不断变化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努力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指导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3.通过课题的实施,引领本校的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最终使学生突破了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这种能力有别于专门交际人才的口才、交往能力,它是一般人都必须具备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交际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解本地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对策。问卷调查、课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家访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2.创造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网络,查阅图书等方式查阅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在探索与研究中不断完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3.调查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现欲望。
4.观察法。在研究的每个阶段进行观察分析,把同一批学生不同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调整研究方法。
5.实验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在口语交际中学生有无做到敢想、敢问、敢说、敢评、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6.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做好记录,并及时总结归纳,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二)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日常的各种口语活动为主,从理论研究入手,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体途径如下:
1、立足现实。组织本校全体教师从我校实施口语教学方面的情况调查研究入手,全面总结成败得失,分析存在问题及具体原因。
2、专家引领。充分借助于课题规划部门、科研部门、专家的智慧,邀请专家学者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我们确立口语教学的策略。
3、校本推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应用为根本目的,积累经验,解决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们明白了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有了课题的提出,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
2.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策略优化。研究的课题有利于改进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中,教师们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
(1)课题的确立与申报,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程。
(2)收集资料,了解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效果,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寻找口语交际教学的有关策略。
(3)宣传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好各项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0月)
(1)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并注重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改进,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2)每学期进行一两次口语交际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
(2)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各种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探索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形成教学案例。
(3)召开研讨活动,举行口语交际教学观摩课,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观摩研讨,鼓励实验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心得、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4月)
(1)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结题会议,总结梳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3)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进行结题鉴定。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课题组成员都是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一级教师5名,分布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人都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各自都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着一定的研究水平,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学校订购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和相关研究资料,另外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宽带网等设备,课题组教师能随时查找资料,这些为研究资料的获得带来极大的方便。
3.课题组成员大部分是骨干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年青,精力充沛,有较强的事业心,虚心好学,不断探索,为课题研究提供师资保证。
4.本课题与学校教学关系密切,能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说是研中教,教中研。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师资设备、研究经费等方面上为研究创造了条件;此外,每周均有数次的集体教研时间,为研究提供了时间保证。
6.我校已有多个课题立项或结题,在教科研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教科研氛围浓厚,这一切对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7.学校定期邀请县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做口语交际教学方式的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九、预期达成研究成果:
1.《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优秀论文集》
3.《优秀教学案例集》
4.《优秀教学设计集》
参考文献:
1、 姚满意《诱“情”,顺“序”,得“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策略初探》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
2、毛勇《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3、王宁波《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研究与实验的几点思考》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