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资料.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25743598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 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审计学 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 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 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0现代远程教育审计学课程学习指导书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张复升2006年 12月 第一部分 总体辅导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好审计学、掌握一定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无论对于审计人员、还是对于会计人员都是有帮助的。一、学习审计学的基本立足点:1.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形成和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允性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还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监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政府通过运用审计手段,监督各级财政资金的取得和使用情况、监督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增值性、并借以促进宏观经济秩序的规范

2、和协调;3.审计还是经济单位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特殊方式。经济单位借助内部审计规范内部管理和控制、促使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决策更加有效,同时通过内部审计的实施及时发现本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不足或缺陷、以便进一步进行完善;4.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审计一般包括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各种审计形式构成了一个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审计体系;5.整个审计学课程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同时兼顾了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二、学习审计学应当重视的几个基本问题学习审计学课程首先应当重视理解审计的本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学习、重点掌握;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

3、合。在学习中,还要重视本课程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审计体系的构成。应当掌握现代审计的基本职能、现代审计体系的几个构成部分、不同审计形式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审计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审计法律规范、专业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控制规范等;其中应当将重点放在独立审计准则体系、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等方面;3.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其中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及造成审计法律责任的基本条件、注册会计师如何有效的规避审计法律责任等。同时应当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4.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由于审

4、计业务约定书所建立起来的签约双方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因此,应当重点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5.独立审计的审计目标,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的具体目标。其中必须明确:会计报表审计是现代独立审计的基本审计业务,其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整体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仅仅为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而进行的,但是由于错误与舞弊很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因而审计过程中仍然需要重视。审计具体目标取决于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6.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需要制定审计计划、需要对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5、;7.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两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无论在审计理论上、还是在审计实务中都是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8.审计过程包括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现代审计以抽样审计为特征,且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基本测试过程。学习中应当明确两个测试过程的区别和联系;9.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问题。因此,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又是两个需要全面掌握的基本问题,同时注意审计程序和方法的运用;10.审计抽样的基础是被审计单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需要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成、内部控制测试的基本方法等;11.审计报告是学习审计学必须重点掌握的一个内容。包括审计

6、报告的概念、审计意见的类型、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关注的期初余额和期后事项等、不同审计意见应当具备的条件等;12.审计学中还涉及一些专业审计的内容,比如资产审计、投融资审计、收入审计、支出审计、资本金的验证等。这些内容在审计学中应当作为辅助性的内容,它们是为了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而设计的。因此,学习时应当侧重审计程序的运用:(1)收入循环和支出审计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2)资产审计应当重视监盘、函证、观察等审计程序的运用(3)投融资审计应当重视合法性审计和检查程序的运用13.作为审计学课程,应当以审计理论为基本内容。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应该是前八章和第十五章“审计报告”。其余的内容都应当是为这些内容

7、服务的。三、学习方法指引1.置身于宏观市场经济背景;2.理论联系实际;3.注意本课程与会计学的关联性;4.注意本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5.不要死记硬背,但该掌握的概念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6.审计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一劳永逸。第二部分 分章辅导第一章 审计与审计环境(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企业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同时理解由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所有者和资本需求者都具有理性,导致了会计信息应当经过第三方的审计和公正。2熟练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以及独立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3学会运用独立审计准则判断注册会计师

8、审计过程中相关行为等方面的规范性。4能运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审计的作用等分析在当今社会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审计监督制度,各种审计现象在经济有序运用中的功能和作用。(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体系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些不同的审计形式服务于同一经济体、具有内在联系、但各有侧重,其作用也有所差异:(1)国家审计重在协调国家财政关系,并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注册会计师审计重在体现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契约关系,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经济鉴证;(3)内部审计重在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关系。2.审计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审计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按审计

9、的内容、按审计对象的性质、按执行审计的机构等。这部分内容中,需要熟悉的概念比较多,如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审计、税务审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3.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的核心,它是由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团体制定、旨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并借以判断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行为规则。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职业规范指南。其中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职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所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要求,职业规范指南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指导性意见。应当比较熟

10、悉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4.审计组织的三种组织形式。(1)国家审计。国际上,国家审计的几种模式:议会领导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和财政部管理模式;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双重领导模式。(2)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机构,注册会计师要执行审计业务必须加入唯一的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有限责任和合伙制两种组织形式。(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模式有:董事会领导型、总经理领导型和财务部门领导型。第二章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对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重要性,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内容。2熟练掌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制定审计职

11、业道德的必要性、审计职业道德基本要求。3学会现代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4能运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判断审计人员行为的道德或非道德。(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人员道德的含义。审计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2.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1)审计职业的特殊性;(2)通过制定审计职业道德使公众对审计产生信任感;(3)审计职业界本身需要一个内部评价机制;(4)审计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也需要通过职业道德的规范使其有序化。3.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审计职业道德应当包括概念说明、行为规则、具体解释和道德判定等几个层次、方面的

12、内容。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制定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了规定,这部分内容应当比较熟悉。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必须掌握其基本含义;同时要结合课程讲解掌握注册会计师的回避性要求。4.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对同行的责任及其他相关责任。第三章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对于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意识的重要意义,理解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社会原因。2熟练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3学会分析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各种社会因素,能

13、够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个案进行简单的分析。4能运用本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审计法律责任的基本判断。(二)本章重点、要点1.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各种社会原因。其中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风险因素、法律因素和道德因素等,以理解为主。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3.注册会计师行政法律责任包括技术责任和质量责任两个方面。4.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但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不适用无过错责任;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源于因业务约定书的签订而导致的双方民事关系的建立,同时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过失、审计质量等有直接的关系。5

14、.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应当理解和掌握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6.防范审计法律责任的措施和方法。重点掌握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方法:(1)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2)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明确注册会计师和委托人的权利义务;(3)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业务及其法律责任的律师;(4)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5)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四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理解审计方法和程序与审计证据、审计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2熟练掌握审计证据、审计工

15、作底稿的概念和分类,熟练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与审计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分类等。3学会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等。4能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基本的审计证据、证明常见的审计具体目标。(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证据及其分类。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按审计证据的形态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按审计证据的来源可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应当具有充分性和适当性: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应足以使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是用以支持审计结论的最低数量要求;适当

16、性是指审计证据应当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2.审计程序和方法。包括监盘、函证、检查、观察、询问、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其中重点掌握监盘、函证和分析性复核。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用以记录审计证据和审计过程的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包括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按照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工作阶段分为:审计计划阶段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2)是评价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业绩、责任的重要依据;(3)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基础;(4)可

17、以为未来的审计工作提供备查和参考。4.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这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为复核人的制度。其中,项目经理为详细复核;部门经理为一般复核;主任会计师为重点复核。5.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和使用。审计工作底稿经过整理后便形成审计档案。审计档案可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永久档案长期保存,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审计档案应当由专人管理、并注意保密。但下列情况下提供审计档案不属于泄密:(1)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依法查阅审计档案;(2)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查阅

18、审计档案;(3)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因工作需要时相互借阅审计档案或审计工作底稿,比如被审计单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并会计报表、进行联合审计以及其他合理的情况。第五章 审计计划(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计划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审计计划编制的基本步骤。2熟练掌握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过程中的作用等。3学会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比如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所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程序等。4能运用审计计划编制的基本程序,指导审计

19、过程的整体规划过程。(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计划的基本概念。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审计业务而制定的预期性的、整体性的审计工作安排。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2.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被委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和义务等项目的书面合约。依法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法定约束力。3.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3)在审计报告阶段

20、,用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进行最后的复核。4.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整体审计意见而对其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和一贯遵守性所进行的抽样检查。符合性测试应当包括两个层面: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原理要求的符合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运行与其设计的符合性。符合性测试中常用属性抽样的方法、关心样本差错率、且只需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性得出测试结论。5.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也叫真实性测试,它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会计报表各项目等相关方面所进行的

21、抽样测试,以最终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实质性测试中常用变量抽样的方法、关心差错金额、且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整体审计意见。6.审计计划中应当包括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策略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后所选择的、用以指导实质性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选择。常用的两种极端性审计策略:(1)制度基础审计法。当注册会计师准备信赖内部控制制度时所采用的审计策略,这种策略下较多地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此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因此也称为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2)凭单查证法。当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22、或注册会计师不准备信赖内部控制制度时所采用的审计策略,这种策略下较少地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主要依靠实质性测试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也称为主要证实法。第六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都是审计计划中所必须考虑两个基本问题,只有在审计计划中对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的评估,才能正确的制定审计计划;同时还要理解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含义、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审计风险的三个构成因素等。3学会将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分析问题,并能在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分析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4能运用审计风险

23、模型进行检查风险的估计。(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主观判断:审计重要性如果高估,则会将重大错报或漏报误认为是非重大的;审计重要性如果低估,则会将非重大的错报漏报认为是重大的。前者导致审计风险提高,后者导致审计效率下降。错报漏报是否重大应当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标准。因而,审计重要性实际上是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的一个差错金额临界点。审计重要性分为会计报表层和账户余额层;两个层次的重要性相互联系,但彼此区分。2.审计风

24、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出具错误的审计意见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有三个因素构成:(1)固有风险:假定与相关审计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不存在,审计项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2)控制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发生差错而未能被相关的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3)检查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经过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后未能被发现的可能性。第七章 内部控制(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化管理和提高会计报表可信度方面的作用,以及现代审计工作中有效的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和一贯遵守性进行测试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方面的作用。2熟练掌握内部

25、控制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目标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注册会计师用以记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3学会将审计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等内容与本章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4能运用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辅助于理解审计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二)本章重点、要点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所定位的控制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

26、权进行、而不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注册会计师所希望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首要目标则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表明审计和被审计双方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这也是影响审计效果和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3.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任何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无论任何业务的内部控制,都不可能天衣无缝、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是产生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的根源,也由此决定了无论何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时,其评估值总是要大于零、不可能等于零。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包括:(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都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2)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常规业务设计和

27、运行;(3)即使是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因为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而失效;(4)相互勾结和共同作弊可使任何控制形同虚设;(5)内控制度可能会因执行人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6)经营环境和业务性质的改变也会导致控制制度的效用下降。4.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识和行动。会计系统是指企业由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其交易和事项的财务信息系统。控制程序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除控制环境以外的各项政策和程序。5.注册会计师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文字叙述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第

28、八章 审计抽样(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抽样在审计符合性测试、审计实质性测试中的作用,理解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及不同的抽样方法在审计测试中的不同作用,掌握审计抽样风险及其在抽样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学会审计抽样的基本思路和程序。4能运用审计抽样的基本理念进行审计判断,并对审计抽样所引发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估计。(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抽样的概念及其种类。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的基础是要具有代表性样本。审计抽样分为统计抽

29、样和非统计抽样;也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2.审计抽样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在属性抽样中可能会存在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在变量抽样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统称弃真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风险统称为采伪风险。弃真风险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但不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采伪风险则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属性抽样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和变量抽样中的误受风险。3.相关的概念。(1)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例,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2)信赖不足风险:抽样结果使注

30、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3)信赖过度风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的可能性;(4)误拒风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5)误受风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4.在进行审计抽样中,样本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审计目标;(2)审计对象总体及抽样单位;(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4)可信赖程度;(5)可容忍误差;(6)预期总体误差;(7)分层;(8)其他因素。第九章 计算机审计(一)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以理解为主。学习中重点理解一下内容:1.电算

31、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2.电算化会计系统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传统会计核算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差异;3.绕过计算机审计、通过计算机审计、利用计算机审计有何不同之处。(二)本章重点、要点1.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1)会计组织机构综合化;(2)会计核算信息电算化;(3)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4)会计信息处理集中化;(5)内部控制程序化。2.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对审计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的形式、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手段、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审计人员的素质等。第十章 收入循环的审计(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收入循环审计的目标、范围,以及相关内容控制的测试程序、

32、收入的分析性复核等。2熟练掌握收入审计中涉及的赊销交易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程序、销售循环审计中涉及的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内容。3学会应收账款的函证,并注意函证的相关问题。4能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收入核算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并用以指导收入的实质性测试。(二)本章重点、要点1.收入循环审计的目标。包括确认收入的:(1)存在或发生;(2)会计记录的完整性;(3)收入截止的恰当性;(4)相关应收款的所有权;(5)收入核算的正确性;(6)报表分类和披露的恰当性。2.收入包括赊销收入和现销收入,同时还应清楚有的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已确认收入数额。学习时应当理解赊销内部控制的相关程序和内容

33、,同时必须明白:企业赊销的多少和赊销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应收账款及其可收回性,因而会影响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3.应收账款的函证。应当重视:(1)函证的目的:证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防止应收账款的虚构或重大核算差错;(2)函证的方式包括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也称为正面函证、答复式函证、积极式函证,否定式函证又称为反面式函证、默认式函证、消极式函证;(3)函证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控制的强弱、以往的函证结果等;(4)函证的时间应当与资产负债表日尽可能接近;(5)对未函证的或函证结果不理想的应收账款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6)函证应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进行,但审计人

34、员应当自始至终控制函证过程。4.应当将销售折扣、现金折扣、销售退回、坏账损失等问题与销售收入循环一并进行理解。5.关于应收账款的报表披露。应当注意:(1)报表项目分类: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包括预收账款账户的借方余额;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余额是否填入预收账款项目;(2)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明细的说明了主要债务人、债务金额和相应的账龄。第十一章 支出循环的审计(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支出循环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理解支出循环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控制测试的基本内容等。2.能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支出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对相关支出的整体性分析,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支出存在重

35、大错弊的可能性。(二)本章重点、要点1.支出循环的审计目标:(1)确定支出的存在或发生,防止虚构支出、虚增成本费用;(2)确认支出记录的完整性,防止账外支出或隐瞒支出;(3)确认应付帐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承担的现时义务;(4)确认支出核算的正确性;(5)确认支出的表达与披露是否正确和恰当。2.与支出循环相关联,在审计企业负债时应防止被审计单位低估负债,比如漏计负债、少计负债、为了人为的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将流动负债计入长期负债、或将本该转入流动负债的长期负债仍然保留在长期负债项目等。3.函证应付账款。但应当注意的是:(1)要科学的选择函证账户;(2)函证程序并不能

36、有效地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入账的应付账款。4.关注应付账款的借方余额。如果被审计单位预付账款不多,可能会通过应付账款的借方核算预付账款;相反,也可能通过预付账款的贷方核算应付账款。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是否填制正确,是否需要进行重分类调整。第十二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重要性,同时理解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理解分析性复核在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中的指导性作用。2熟练掌握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审计目标,并能将这些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总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联系起来。3能运用

37、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对生产与费用循环进行分析,并据以确定未来进一步审计的方法、程序和审计重点。(二)本章重点、要点1.生产循环是指从请领原材料开始直到形成完工产品为止的过程。生产循环的审计目标:(1)真实性:防止虚列或高估生产费用与成本;(2)完整性:防止隐瞒生产费用、低估产品生产成本;(3)估价与分摊:主要防止被审计单位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借助分配方法的变化人为调节产品成本、进而达到人为调节损益的目的,其中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4)分类:主要防止被审计单位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故意在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38、之间人为调节、进而达到人为调节当期损益的目的;(5)披露: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恰当的披露相关的成本信息,包括主要的产品品种、存货计价方法、关联交易等。2.费用循环的审计目标。包括:真实性和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分摊与结转,披露的恰当性等。3.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产品成本审计中的运用。包括: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对比分析,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的构成比率分析等。4.期间费用的审计。包括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审查。第十三章 存量资产的审计(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存量资产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存量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审计的重要性、分析性复核在存量资产

39、审计中的作用等。2熟练掌握存量资产审计的目标、监盘审计程序和函证审计程序等在存量资产审计中的运用。3学会在存量资产审计中运用盘点或监盘的方法对相关实物资产的存在性进行审计和判断,学会运用函证方法证明银行存款的存在性。4能运用分析性复核、监盘和函证程序对相关的存量资产进行审计。(二)本章重点、要点1.存量资产审计的范围。存量资产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各种存货、固定资产等。2.存量资产的审计目标。存量资产的具体形态不同,其审计目标也有所差异,但其常见的审计目标包括:(1)相关存量资产的存在性;(2)相关存量资产会计记录的完整性;(3)存量资产的所有权;(4)存量资产的计价准确性;

40、(5)存量资产账面余额的准确性;(6)报表披露的恰当性。3.分析性复核在存量资产审计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固定资产的分性复核。4.存货的监盘。存货的监盘是审计监盘程序运用的主要领域,也是审计人员用以证明存货存在性的基本的审计程序。但是,审计人员在运用监盘程序时应当注意:(1)监盘时间的选择,最好选择厂休日或年终结账日;(2)合理组织盘点人员;(3)做好盘点预备工作;(4)应停止存货的流动;(5)盘点时应及时填制盘点清单。5.现金的清点。现金存量的清点,是存量资产审计的重要一环,它不但能反映被审计单位现金的管理状况、而且还可以间接的反映被审计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现金清点:(1)最好

41、突击进行;(2)最起码有审计人员、出纳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三方面在场;(3)存放于不同地方的现金同时清点;(4)现金清点完毕应及时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6.银行存款的函证。函证是审计人员用以证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余额正确性的基本审计程序之一,但是需要注意:(1)银行存款的函证所证明的是被审计单位截止函证日的存款余额、并非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截止日的余额,因此在函证的基础上往往还需要进行调节;(2)对会计报表截止日至审计函证日的未达账项,可以逐笔审查、进而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期后事项证明;(3)审计人员一般在对银行存款进行函证的同时一并函证被审计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债务。7.在对存量资产审计的同时

42、应当一并关注其相关减值或抵减项目,比如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等。第十四章 投资与理财循环审计(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投资与理财循环的基本特点及其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应理解投资与理财循环所引发的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资产负债表中的长短期投资项目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资产负债表中的长短期借款项目与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等。2熟练掌握投资与理财循环的基本特点和审计目标。3学会相互关联的看待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够将资产负债表项目与利润表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判断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一个基本规律。4能运用相关的会计核算知

43、识对投资与理财循环业务进行基本的审计判断。(二)本章重点、要点1.投资与理财循环的基本特点。包括:(1)业务发生一般较少;(2)金额一般较大;(3)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一般都比较显著;(4)无论投资、还是筹资,都会涉及其他相关的机构或企业。2.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1)确认投资的存在性及其所有权;(2)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外投资及其相关投资收益会计记录的完整性;(3)确认对外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合规性和一贯性;(4)确定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及时、准确;(5)关注对外投资披露的恰当性。3.理财循环的审计目标。(1)确认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存在或发生;(2)确定相关会计记录的完整性;(3)确认相关

4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4)确定相关披露的恰当性和充分性。4.企业对外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运用、相关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5.在对企业长短期投资进行审计的同时应当关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情况。包括计提方法是否合规和一贯、减值转回的理由是否充分、相关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等。6.企业的投资与理财循环往往会导致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附注进行审计时,应当关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恰当。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审计差异及审计差异调整汇总表,以及这些差异汇总在结束审计工作中的

45、作用,同时还应理解这些审计差异汇总表与前面各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差异的关系、以及审计差异汇总表与后面所讨论的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本章所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包括审计差异、期初余额、期后事项及其类别、或有事项和或有负债、关联方关系、被审计单位声明书、审计报告以及相关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3学会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知道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并能判断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的正确性。4能运用审计报告的正确格式和措辞,进行审计意见的表达。(二)本章重点、要点1.审计差异。审计差异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或个别项目在余额、分类、表达、披露等方面所存在的

46、不同意见。审计差异分为已知差异和估计差异。审计差异汇总表包括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和未调整不符事项汇总表。2.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是指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审计人员对期初余额审计的目的:(1)期初余额不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2)上期余额是否正确的结转入本期;(3)上期遵循了恰当的会计政策,且与本期一致。3.期后事项。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影响审计期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的有关事项。按照对会计报表使用效果的影响,可将期后事项分为两类:(1)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

47、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因而需要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的事项简称调整事项、续发事项;(2)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或无法确定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的正确理解,因而需要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披露的事项简称披露事项、偶发事项。对期后事项的审计可能会引发审计报告的双重日期。4.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由于某一特定的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清偿的潜在的债务。或有负债包括直接或有负债和间接或有负债。直接或有负债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原因引起的;间接或有负债是由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方的原因引起的。5.关联方的问题。关联方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或者两方或者多方同受另一方的控制的情形。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关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6.被审计单位声明书。被审计单位声明书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审计期间内由高层管理人员签具的、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各种重要口头声明的书面陈述。7.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审计程序之后出具的、用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1)标题:为审计报告;(2)收件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