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六、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和原则
二、 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三、 投入的主要机具装备计划
四、 劳动力安排计划
五、 质量目标和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六、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七、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八、 项目班子组成情况
附表:
表1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表2 劳动力计划表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曲周县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及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2)、道路施工的相关技术规范。
(3)、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4)、我公司现阶段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组,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3)、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4)、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突出体现城市施工中交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把交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内容,制定专题方案,确保使施工对农村环境和农村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施工作风和精神风貌。
二、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2.1施工准备
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和各施工程队先遣人员首先进入现场,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编制成几个小组。
在技术方面,积极与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备齐施工文件、图纸及各种试验、检测表格。并且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优化施工方案。
在人员队伍方面,对离工地较近的队伍首先调遣进场,以便完成临时工程施工,提早进入正式施工。
在机械设备方面,根据本合同段工程项目情况及工期要求,配齐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测试、检验器具。并进行维护、保养,认真检查、校正,并对各种仪器、仪表进行标定。
2.1.1 临时工程及道路
根据施工需要及现场情况,本工程拟购置活动板房用来搭建临时设施,以利于拆迁,确实因场地困难不能满足临建要求,要及时落实房屋的租赁,并落实水源、电力的引入,为后续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工程师进驻作好准备。对于道路宽敞的地方,为保证施工段内的一些单位车辆进出不影响道路施工,我们提前修筑好便道,保证道路按时开工。
2.1.2 施工用水、电及通讯
工程所用水、电由甲方提供的地点引入,并根据施工需要埋设临时水、电管路。同时还备用一辆水车存水,以备供水不足时使用。分电箱要合理设置,以保证施工用电方便。
在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队伍营地设固定电话一部,主要负责人配备手机,负责对内对外联络,技术人员、现场领工人员配对讲机联络。
2.2 路床工程
2.2.1路基处理
(1)路基:填土不得含有杂物、淤泥等,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砸碎使用。填土过程中应分层填筑,每层土必须用机械或人工找平。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要达到密实度要求。路基边缘不易碾压时,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实。碾压时应随时检测填土的含水量,至外观合格后进行密实度试验。出现翻浆现象,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处理。
(2)路基填筑
首先根据设计提供的线路参数和布设导线网,进行路中线和两侧边线的放样。直线段50cm放一个断面桩,平曲段20~30m 一个断面,个别拐点处10m一个断面。
路中线和路边线控制桩采用木桩,在施工区域以外再布设两个控制桩,为恢复提供依据,在结构两侧要另放一个断面控制桩,防止路中线桩和路边线两侧损坏时,能提供恢复依据,同时在路边侧第50cm设置一个15cm15cm,高1.0水泥里程桩,标出桩号,以便施工时检查。
2.3路面工程
2.3.1施工方案
2.3.1.1基层施工方案
道路基层为20cm厚石灰稳定土
2.3.1.2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采用三辊混凝土振捣梁摊铺振平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汽车运输混凝土,人工抹面、机械压花刻纹。
2.3.2施工方法
2.3.2.1灰土基础层
道路基层采用石灰稳定土基层,采用机械路拌法施工。
路拌石灰土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床应湿润。
2、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现场人工摊铺,压实系数宜为1.65~1.70。
3、石灰土宜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
4、摊铺掺有粗集料的石灰土时,粗集料应均匀。
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好的石灰土应当天碾压成活。
2、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4、初压时,碾速以1.5~1.7km/h为宜,灰土初步稳定后,以2.0~2.5km/h为宜。
2.3.2.2摊铺前的准备
(1)路床已验收合格,中线高程等的测量工作已能满足,铺土要求,石灰已消解过筛,数量能满足施工拌合段需要。
(2)材料开挖路槽时应分段预留适用于拌制灰土的土并堆放在沿线。应根据水源、运输、保管、场地等情况采取集中存放或分散堆置的不同方式,消解石灰不要过早,应随消解随用,一般可提前1—2周为宜,白灰充分消解,用水量约为石灰重量的1.5倍。
(3)拌合采用机械拌合,使用拖拉机牵引多铧犁进行拌合。一般翻拌不少于4遍,如果灰土过于干燥,则需洒水,经过湿润后再拌合1—2遍。表面细匀平整,基本符合路型,及时用人工按设计要求整出路拱。
2.3.2.3摊铺
摊铺灰土虚厚按压实系数1.6—1.8计算,一次铺足铺匀。为减少接茬,摊铺宜长不宜短。
2.3.2.4碾压
灰土摊铺长度约50m时即可开始碾压,碾压应在灰土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灰土应拌合均匀,色泽调合石灰土中严禁含有未消解石灰颗料。摊铺完的灰土应尽量在当天碾压成活,以防雨淋和风干。碾压,然后用15t以上的重碾碾压成活,在碾压1—2遍后即细致检查表面平整度和标高,边检查边铲补,压至表面坚实不整、无明显轮迹、无起皮、波浪、空鼓等现象即告成活。如因工作间断或分段施工,应在灰土接茬处预留30—50cm灰土不予压实,以与新铺灰土衔接。
(1):首先使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km/小时,再使用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头两遍碾压速度控制在1.5~1.7km/h,后几遍控制在2~2.5km/h,横向错轮0.4~0.5m,一般碾压6~7遍,直至压实度合格为止,(其间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压实度,确定碾压遍数与压实度间的关系曲线)。
(2):碾压顺序按照横坡从低向高碾压,纵向进退进行,同时压路机主轮在前,错轮位置选在碾压段外,禁止快速起动、急刹车和调头,以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3):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表面缺水应及时、少量、均匀、洒水。碾压原则是先静压后振动,先弱振后强振,最后静压。路基灰土施工重点控制含水量、压实度及灰剂量。
(4):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采用2.5t小型压路机碾压或电动夯人工夯实。
2.3.2.6养生
石灰土完活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常温季节施工完的石灰土面。应保持不少于5—7天的养护期,灰土含水量应低于10%,严禁履带边通行,雨后应控制通车或封闭交通,灰土耐磨性差,避免车轮直接接触灰土表面。
2.3.3路面面层施工方法
路面面层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3.3.1水泥符合下列规定: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3.2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符合表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干路、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 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2 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得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2.3.4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按设计规定划分混凝土板块,板块划分应从路口开始,必须避免出现锐角。曲线段分块,应使横向分块线与该点法线方向一致。直线段分块线应与面层胀、缩缝结合,分块距离宜均匀。分块线距检查井盖的边缘,宜大于1m。
2.3.4.1混凝土摊铺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获监理工程师批准,搅拌站经试运转,确认合格。
2 模板支设完毕,检验合格。
3 混凝土摊铺、养护、成形等机具试运行合格。专用器材已准备就绪。
4 运输与现场浇筑通道已修筑,且符合要求。
2.3.4.2混凝土铺筑
混凝土铺筑前应检查下列项目:
1 基层或砂垫层表面、模板位置、高程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接缝严密、模内洁净、隔离剂涂刷均匀。
2 混凝土搅拌、运输与摊铺设备,状况良好。
三辊轴机组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应与摊铺层厚度匹配,且必须同时配备一台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振捣器的直径宜为50~100mm,间距不得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且不得大于50cm。
2 当面层铺装厚度小于15cm时,可采用振捣梁。其振捣频率宜为50~100Hz,振捣加速度宜为4~5g(g为重力加速度)。
3 铺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卸料应均匀,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
2)设有纵缝、缩缝拉杆的混凝土面层,应在面层施工中及时安设拉杆。
3)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
2.3.4.4工艺流程:
1、定位放线(伸缩缝位置和地面控制标高)、支侧模(槽钢)→混凝土(人工)摊铺→振桥振捣和粗平→细部振动棒振捣→细刮(主要是细部的处理)→人工收浆→机械提浆、磨光→养护→割缝
2、施工方法:
(1)定位放线:
定位放线重点在于控制槽钢侧模的标高和位置,余2cm为标高控制余量。
(2)混凝土摊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要严格控制在进场时110~120mm。由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将混凝土泵送入模,人工摊铺至设计厚度+虚铺高度(虚铺高度根据经验为2~3cm)。摊铺混凝土时应连续摊铺,不得中断。
(3)细部振捣:在侧模边角部位振桥无法振捣密实的部位,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快插慢拔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泡,呈现出有乳浆又大致平整的表面。
(4)细刮:主要是振桥振不到的地方和振后经人工填补砼的地方,用铝合金刮杠人工仔细刮平,达到上表面整平。
(5)人工收浆:使用抹子人工收浆一遍。
(6)养护:混凝土浇筑24h后进行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自身水化热蒸发的水分不流失,从而达到养护的目的,养护时间为7天以上。
3、技术措施:
(1)平整度的控制:首先确保水平控制标高的准确性,再通过水平控制标高精确控制槽钢侧模的平整度,混凝土的平整度就依据侧模控制,如此较为直观,且易于控制。
(2)控制由于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首先施工时的温度不能过高,宜在25℃左右,所以地面施工时间段最好控制在夜间施工和早上施工;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留设伸缩缝。在柱脚周围切割隔离缝,与地面混凝土分开。
(3)控制表面颜色和施工缝的位置:为避免留设施工缝后完成面上颜色不均匀,甚至出现施工缝不整齐或在施工缝出产生裂缝,将施工缝留设在将来需要切割的伸缩缝处,利用槽钢作为侧模,每次浇灌混凝土必须保证一次性完成伸缩缝分块之内的混凝土。
2.4沿线设施工程
2.4.1路肩、边坡的作用及质量要求
路肩的作用是保护路基稳定和路面完整,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加固,可以保护路肩的稳定,防止水侵蚀路基。要求路肩要碾压密实,横坡适度,边缘顺直平整。不允许出现积水、沉陷等问题。由于路肩是道路的备用通行空间。因此,不允许有堆积物。
边坡要求坡面平整、坚实、稳定,不允许边坡出现冲沟、缺口、及坍陷等现象。
三、投入的主要机具装备计划
3.1.配备原则
3.1.1.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原则:一是要配套,二是要先进,三是要满足施工需求,并略有富余,四是要保证其完好率和出勤率。
针对不同的工序施工,按专业化组织流水作业,以性能好、效率高、机况良好的大型机械设备装配本工程的主要作业,实现各机械化作业的有机配合,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来实现本工程施工的稳产、高产。优选精良、先进的适合本工程的最佳施工机械设备,合理进行匹配,尽快形成快速施工能力。
根据本工程工期及工程量,使机械设备能力大于进度计划指标能力,有足够的设备储备。
3.1.2.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原则
仪器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满足施工需求。设备功能先进,性能良好,状态稳定。全部仪器已经经过标定合格,并按期进行检定。
3.2.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进场计划
3.2.1.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在接到业主中标通知书和业主指令后即按施工顺序开始准备施工机械的进场、组装、调试,确保顺利开工,施工机械设备,根据施工需要,运达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将根据各阶段施工需要,及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补充和调整,以做到最合理的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既定工期目标实现。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详见表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3.2.2.测量、试验、质量检测设备进场计划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莱卡QC(2702)
台
2
测量
2
经纬仪
DJ2
台
2
测量
3
水准仪
DS3
台
5
测量
4
塔 尺
5m
根
5
测量
5
砼试模
151515
组
10
砼取样
6
砂浆试模
7.077.077.07
组
10
砂浆取样
7
灌砂筒
Ф62
组
5
土工试验
8
环刀
200mm
组
20
土工试验
9
弯沉仪
台
1
路基检测
10
烘箱
DB-210
个
1
土工试验
11
架盘天平
JP-A
个
5
土工试验
12
砂筛
0.16-10
个
1
筛分
13
石子筛
2.5-100
个
1
筛分
14
标准筛
0.25-2.5
个
1
筛分
15
平整度尺
SZC-1
把
3
平整度检测
16
砼震动台
0.8*0.6m
台
2
砼取样
四、劳动力安排计划
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因此,劳动力配备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又一大关键因素。
4.1 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劳动力组织时,将从劳务公司中抽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的、技术素质高的、身体健康,且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过公司劳务技能及质量、安全技术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挂牌施工。
施工劳动力的投入按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逐步到位,做好思想动员和采取经济措施使得春节休假期间保证足够劳动力,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4.2 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
施工组织主要分为人员组织、机械设备组织、材料组织、运输组织、协调组织等五部分,这些组织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人员组织阐述相关情况主要分二大类:施工管理层及施工劳务层。
4.2.1 管理人员配备
我单位在施工管理、协调控制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且在施工管理层人员组织上更是有广泛的选择,在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时,我公司将选派曾施工过类似本工程结构形式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直接参与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我们将配备齐项目班子,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项目经理部拟定采用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设工程施工部、工程技术部、器材供应部、质量安全部和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在生产组织上,施工管理部设综合工长和各专业工长,由他们具体组织施工实施。此模式具有职责分明、指令畅通、管理高效的特点。
项目各部门的职能
工程管理部:测量放线、劳动力管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具体实施与控制。
工程技术部: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管理;计划与统计;测量控制定位。
质量安全部:制定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
器材供应部:材料的采购、保管、发放;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以及操作人员的管理。
综合管理部:工程预决算;劳动工资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工程合同管理。
办公室:对外协调、理顺关系;现场保卫、后勤、卫生。
4.2.2 劳务人员的配备
劳动力是工程具体的实施者,因此劳务人员是工程实施的关键。在本工程中,我公司考虑全部采用合同制劳务人员,与我公司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素质良好,技术高,并且能按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数量要求。
目前我公司已经通过招标确定本工程劳务队伍,现在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机具、必要的劳务培训和入场手续,随时准备进入本工程。
4.3 劳动力组织的准备
4.3.1 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施工项目领导机构的人选和名额;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4.3.2 建立精干的工作队组
根据采用的施工组织方式,确定合理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专业或混合工作队组。
4.3.3 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
4.3.4 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
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应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通常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以及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事项等,都应详细交底,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4.4 施工劳动力组织投入的数量
本工程的施工劳动力按以下三类进行组织
4.4.1 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程类
根据工程上岗进度要求,确保工程正常施工,主要包括机械维修、机械操作、现场电工、等工种,这类工种均经公司劳务培训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应上岗证。
4.4.2普通技术工种类
这类工种主要有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水工、电工、等,公司将派曾经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劳动力进场。
4.4.3 非技术性普通工种类
这类工种是我公司长期施工的配合长期合同制工人,且具有一定的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素质。
根据以上组织原则,劳动力的进退场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的不同部位作适当调整,详细劳务分配情况参考劳动力投入计划表。
4.5 劳务分包情况
本工程无劳务分包
4.6 施工劳动力投入的计划
详见表2 《劳动力计划表》
五、质量目标和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为确保本标段工程施工质量,对全部工程项目内容实施有效管理,满足业主要求,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将全面推行当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为机构、职责、程序、资源配置四大部分,并能有效运行,使工程施工和全部质量活动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1质量目标及方针
5.1.1质量目标
我公司确定本合同段工程的质量目标是:质量目标为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整体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创建精品工程。
5.1.2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我公司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体现了我公司每一名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追求,是我公司内部各项重要质量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对业主的慎重承诺。
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我公司把质量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致力于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别注重对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和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生产的不合格的控制。
我公司产品以质量一流的先进水平为目标,通过科学严密的管理,精心的施工策划,严谨的工作作风,向业主提供一流的产品。
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从而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创优目标实现。
5.2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针对本合同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工程,建立TQC领导小组。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组织技术攻关,及时总结和推广优质、样板工程施工经验。质量管理工作从合同文件、质量目标抓起,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入手,依据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标,着眼于人员、物资、机械设备、工程试验、施工工艺,由始至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根据体系的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要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把质量关,保证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5.3质量管理职责
我公司对本工程实行工程质量负责制。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岗位责任体系,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工长、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等按相应职责和权限,签订质量责责任状,确保质量控制得到层层落实。
5.3.1项目部经理
(1)项目部一切工作,对项目部所承担的生产质量活动全权负责,为第一责任者、最高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保证体系在本单位的有效运行。
(2)负责贯彻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负责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并组织实施。
5.3.2项目总工
(1)对实施合同内容中的技术工作负领导责任;
(2)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负责施工技术措施的审核编制。
(3)负责选用项目适用标准、规范,组织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及技术交底工作,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
(4)对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检查和试验、进场物资和设备、不合格品的控制、竣工交付、内部验收、质量记录负领导责任。
(5)负责工程项目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统计技术应用工作。
5.3.3工程管理部
(1)贯彻项目部质量方针、目标,负责工程项目的总进度计划控制和技术工作,就工程技术问题,负责同业主、设计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
(2)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负责对设计文件,图纸进行审核和技术交底,及时和业主、设计、监理进行工作联系,负责技术记录的控制、监督和整理保管。
(4)负责编制本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月报告及年度报告。
5.3.4安全质量监察部
(1)直接受质量最高负责人项目经理的领导,是具有单独行使质量监督的机构,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有权对不符合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要求的事项及活动采取制止行动,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无条件执行。
(2)负责对质量记录的控制、监督和作好质量记录。
(3)负责对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以及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控制。
5.3.5 机械物资部
(1)贯彻执行工程公司质量方针、目标,负责工程项目主要物资的采购、物料管理等工作,就顾客提供产品及合格物资同顾客、监理联系;
(2)负责编制工程项目采购计划、设备配件计划,从“合格分承包方名录”中选择合格分承包方,负责采购记录的整理和保管。
(3)负责对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及对工程项目采用的物资进行管理,负责监督实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工作,确保工程项目使用合格物资;
(4)协助搞好设备采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设备管理、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工程服务、统计技术应用等工作。
5.3.6综合办公室
(1)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方针、目标,负责对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工程合同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协助搞好纠正和预防措施、工程竣工内部验收和竣工交付、质量记录、内审等工作,负责编制培训计划和组织培训。
5.3.7质量检验员
(1)受项目部质安部直接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和职责对采购物资、施工过程、竣工内部验收及交付,独立行使检查验收职权;
(2)质量检验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对质量工作富有经验,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由质安科进行聘用或上级委派;
(3)质检人员在班组自检、工区质检人员复检合格后,进行部内部终检。在施工或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质量事故)或工序不合格,有权停止施工,进行处理。发现较大以上不合格品及时上报质安科或项目部总工程师。
(4)质量检验员有权代表工区拒绝使用不合格物资(原材料)。
(5)质量检验员根据试验报告填写检验报告,按有关规定有权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5.4 质量保证措施
5.4.1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在本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法人代表对施工质量负总责,施工单位各级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质量负相应的技术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质量意识,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施工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明确各级责任,确保优质工程。
2)、认真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队伍选调、机构设置、机械设备、仪器购置、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诸方面紧紧围绕质量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全面组织,优质生产。
3)、认真学习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及合同条款中对质量的要求。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严格培训、考核,按规定持证上岗。严格过程控制,确保达到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实现质量目标。
4)、强化以各级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自检、自控体系。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检查部,施工队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工班设兼职质检员。配齐、配强质量管理人员,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系。立足自检自控,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惩。把监理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切实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5)、项目经理部设立工程试验中心、施工队设专职试验员,负责本合同段的试验工作。配齐专业人员和所需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通过检测试验手段,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严格检验监控,保证材料质量合格、试验数据准确,协助配合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监控。
5.4.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推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运用统筹、网络技术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计划。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提高资源配置,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按网络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度。本合同段工程开工前请设计单位技术交底,由经理部组织测量队对中线、高程进行贯通测量,测设控制桩和重点工号的定位桩。对收到的设计文件,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复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最后交付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技术交底书、施工测量数据,均严格执行复核签字制度。所有图纸、技术交底书、测量放样资料,由技术主管审核后再交付施工,做到及时、准确、无误,杜绝由于技术指导错误而影响工程质量。
3)、严抓工程材料质量关,从选择料源到订货、采购进场、保管发放、施工过程都坚持检验制度,一切工程用料由工程试验中心取样检测试验合格后订贷,采购进场。进场材料分类存放、保管,在使用前进行抽检,检验合格后使用。
4)、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把为本工程制订的工序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检查标准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施工操作、工艺流程、检测试验进行全过程跟踪,对执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违规作业未改正前,或工序质量检验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5)、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的规定。所有隐蔽工程首先进行严格自检,并在检查证上签字后再继续施工。如遇与设计资料差异较大的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及附件。于隐蔽前24h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在报监理工程师的同时,还要通知设计单位参加检查、签证。
5.4.3确保路基工程质量措施
1)、路基工程施工前,先在选定好的试验段施工,取得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技术参数及合理工艺流程后,再全面展开施工。施工中按照规定的频数、位置用规定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2)、路基填筑执行公路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摊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质检工程师抽查摊铺厚度,摊铺厚度不大于试验确定的虚铺厚度。经试验段确定的机械组合不随意变更。若土质及机械组合发生变化,重新进行试验段施工,检验确定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保证路基填筑质量。
3)、严格施工过程中的土质鉴别、含水量检测及压实度检测,每填筑一层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填筑。含水量小时洒水翻拌,含水量大时晾晒达标后再进行填筑。
5.4.4确保路面工程质量措施
1)、铺筑试验段。每一种基层结构铺筑长度为100M~200M的试验路段,以确定施工机械的最佳组合、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施工配合比的选用性、合理性。
2)、为确保工程质量,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全部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重型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为100mm。
3)、当压实设备组合、碾压遍数、工艺流程、组成配合比,通过试验段确定后,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变更,确保碾压密实度和路面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大型压实机械不能作业的部位,采用小型打夯机夯实,使之达到的要求。
5.4.5路面结构工序间质量控制
5.4.5.1路面基层
路面基层铺筑与底基层如相隔较长时间时,底基层表面的杂物、浮土予以清除,并对底基层进行沉降监测,沉降达标时方能铺筑基层。
5.4.5.2路面面层
1)、路面混凝土铺筑前,检查基层的沉降情况,月沉降速率≤0.3cm时,再进行路面混凝土的铺筑。如果路面基层发生沉降,采取挖除部分基层,用与基层相同的混合料进行补填,重新整形、压实。
采用道路清扫车进行下承层浮尘、杂物的清除,严禁用水冲洗下承层,以免造成路基下沉。
5.4.6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5.4.6.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路基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是基础不均匀沉降、摊铺厚度过大、含水量过大、填料粒径过大等。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路基的填筑,必须按试验路段确定的摊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层填筑、压实,才能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施工中不得随意加大填土厚度,含水量必须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和其允许的幅度之内。否则予以洒水或晾晒。
2)、为防止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基处理(包括深度、横向宽度),路基填筑时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按规范施工,碾压密实无拼痕。
5.4.6.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l、现象
(1)混合料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结构物表面粗糙。
(2)混合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筑比较困难。
(3)混合中水泥砂浆量过少,石子间空隙充填不良混凝土不密实。
(4)混合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2、原因分析
(1)水泥用量选用不当。当水泥用量过少,水泥浆量不足,混合料松散;当水泥用量过多,水泥浆量富裕太多,易成团,难浇筑。
(2)砂率选择不当。砂率过大,混合料粘聚性不够:过小,不易捣密实。
(3)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均匀度难以保证,出观分层离析。
(4)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玻璃体含量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较易造成泌水、离析。
(5)混合料配合比不准,计量不精确,搅拌时间不足,管理不严格都会对混合料均匀性、和易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3、预防措施
(1)正确进行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试验,严格按照《水泥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2)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使用要求及施工条件来合理选用。
(3)混合料砂率对保证路面混凝土的和易性十分重要,应合理的选用。当砂粗时,宜选用较大的砂率,砂细时,可选用较小砂率。
(4)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必要时可掺减水剂,为延长作业时间可掺缓凝剂,但是掺前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混凝土和易性不好会影响路面工程质量和耐久性,不宜应用于路面工程,但可降级使用。
(二)横向裂缝
l、现象
沿道路中线大致相垂直的方向产生裂缝,这类裂缝,往往在行车与温度作用下,逐渐扩展,最终贯穿板厚。
2、原因分析
(1)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光滑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陷,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
3、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锯缝设备不足时,可在二分之一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在条件比较困难时,可间隔几十米设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在沟槽、河浜回填处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治理方法
(1)当板块裂缝较大,咬合能力严重削弱,则应局部反挖修补。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划出标线,最小宽度不宜小于lm,标线应与中线垂直,然后沿缝锯齐,凿去标线间的混凝土,浇捣新混凝土。
(2)整个板块翻挖后重新铺筑新的混凝土板块。
(三)露石
l、现象
露石又称露骨,是指混凝土路面在行车作用下水泥砂浆磨损或剥落后石子裸露的现象。
2、原因分析
(1)由于施工时混合料坍落度小,夏季施工时失水快,或掺入早强剂不当,在平板振捣后,混凝土就开始凝结,以至待辊筒滚压和收水时,石子已压不下去,抹平后,石子外露表面。
(2)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或水泥的耐磨性差,用量不足使混凝土表面砂浆层的强度和磨耗性差,在行车作用下很快磨损或剥落,形成露石。
3、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施工坍落度:合理使用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验:组织好混合料的供应和施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快。夏季施工时,现场要设遮阳棚。
(2)按规范要求,选择好水泥、砂等原材料,根据使用要求及施工工艺,确定合理配比,掌握好用水量。
(3)应用粘结性良好的结合料,如聚合物水泥砂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露骨部分进行罩面修补。
5.5施工组织设计控制
5.5.1编制原则及质量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遵循业主提供的合同设计文件规定和技术规范,质量保证满足合同设计要求,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施工能力,统筹安排、协调各分部分项工程;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经济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
5.5.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做到基本资料、计算公式和各种指标正确合理,技术措施先进,方案比较全面、分析论证充分,选定的方案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