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论文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 指导书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教材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等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
2、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
3、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
4、)、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
5、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
6、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讲授之后进行。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5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不等,在设计中做到工作各有重点,每一学生设计的内容不同但
7、相互关联,通过同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了解所涉及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整体设计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步骤 设计布骤如下: 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 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 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 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设计说明书编写 四、课程设计要点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 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 2
8、、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 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 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 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时间 0.5天; 2)文献查阅,了解、学习城市垃圾收集设计的方法,时间 1.5天; 3)进行设计计算,时间4天; 4)绘制图纸,时间 4天; 5)编写设计说明书(含计算),时间 2天; 6)评议,时间1天。 课程设计总时间 14天。 六、主要技术的案例分析 6.1 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 6.1.1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城市所在地-中兴城镇,2
9、022年末城市建成区人口202468人。根据该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机械增长率15.1。现状城市用地20km2。目前有垃圾车21辆,人力车72辆。城市共设置垃圾收集点87个,街道上设置果皮箱198个。规划面积35km2。 该城市环卫现状地形图(比例为1:10000),城市规划设计图(比例为1:5000),能源资料各一份(略)。 (2)设计工程规模、期限及要求 工程设计年限:15年; 垃圾收集设计总量; 垃圾收集布置、方案及线路设计。 (3)设计成果 设计说明书(含计算)一册,字数不少于5000字; 城市垃圾收集总平面图1张或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图1张或城市垃圾中转站平面布置图
10、1张等。 6.1.2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的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正文的部分摘要) 1概述 (1)垃圾成分现状 根据该城市环卫现状图,与及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份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份有如下特点:该城市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城市,垃圾成分以厨余、果皮、树木、粪便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城市周围部分居民烧柴或煤,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以上垃圾成份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份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废品占25,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物等有机物为40左右。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
11、技术分析。建议该城市城建、环卫部门对区内生活垃圾成份进一步进行调查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现状垃圾成份分析资料和垃圾成份变化预测值。 (2)垃圾成分变化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城市垃圾的一般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城区生活垃圾的成分还会发生变化,即有机物含量会提高,无机物含量相应下降;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的含量会逐年上升;垃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该城市现状城市用地20km2,2022年人口202468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2年)城市规划用地35km2,总人口309625人。 本工程按2022年总人口309625人设计,服务面积
12、35km2。 3垃圾产率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91.2kg/人.d左右,垃圾密度一般为0.40.6t/m3。根据该城市环卫站统计数据表明,城区2022年清运垃圾量共计 7.39万t,现状城区垃圾产生量平均为 202.47 td,人均垃圾产率为1.000kg 人d。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主要与城市性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城市燃气使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某城市总体规划,该城市将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加快城市化进程。考虑到其社会发展情况及今后垃圾分类收集的逐步实施,并参照国内外城市垃圾产率的变化规
13、律,设计该城市的垃圾产率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其垃圾产率将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设计预计该城市的人均垃圾产率将由2022年的1.000 kg人d上升到2022年的1.030 kg人d,之后再下降到2022年的0.962 kg人d。 4垃圾产生量预测 按照规划年限,该城市各年的垃圾产生量如下表所示: 5城市垃圾收集工程规模 根据垃圾产量预测表,现状垃圾日产量207.59t/d,近期2022年为242.62 t/d,远期2022年为297.86 t/d,规划期内平均产生量为275t/d。以垃圾产生量预测值逐年合计的平均值作为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规模,规划年限(20222022)内垃圾总量为157.15万t/a。 6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贮运,是由产生垃圾住户或单位将垃圾送至贮存处的运输过程;第二阶段是收集和清运,主要是垃圾的近距离运输,用清运车辆沿一定路线收集清运容器或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中转站;第三阶段是转运,在城市垃圾中转站将垃圾转运至大容量运输车上,运往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