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ICS91.080.40
P 25
备案号:45343-2015
J13046-201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044—201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ed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s
2015-02-02发布
2015-05-10实施
联合发布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符号 4
5 总则 5
6 基本规定 5
7 材料要求 6
7.1 混凝土 6
7.2 钢筋和钢材 6
7.3 连接材料 6
7.4 其他材料 7
8 建筑与节能设计 8
8.1 一般规定 8
8.2 平面设计 8
8.3 立面、外墙设计 8
8.4 内隔墙设计 9
8.5 预制构配件 9
8.6 装饰设计 9
9 设备管线设计 10
9.1 一般规定 10
9.2 设备管线预留预埋设计 10
9.3 电气管线设计 10
9.4 给排水及暖通空调管线设计 10
10 结构设计 11
10.1 一般规定 11
10.2 作用及作用组合 13
10.3 结构分析 14
10.4 预制剪力墙设计与构造 15
10.5 预制剪力墙连接设计 16
10.6 叠合梁设计 24
10.7 叠合楼板设计 27
10.8 预制楼梯设计 29
11 非承重预制构件及其连接 29
11.1 一般规定 29
11.2 预制外墙板、内墙板及其连接 30
12 预制构件制作、验收、存放与运输 30
12.1 一般规定 30
12.2 模具 30
12.3 生产制作 31
12.4 质量验收 33
12.5 存放 34
12.6 运输 34
13 结构施工 35
13.1 一般规定 35
13.2 安装准备 36
13.3 安装施工 36
13.4 质量检验 39
13.5 安全管理 40
13.6 成品保护 40
14 工程验收 41
14.1 一般规定 41
14.2 主控项目 41
14.3 一般项目 4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预制构件检验批、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7
本规程用词说明 48
条 文 说 明 49
前 言
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4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第一批)》(鄂质监标函[2014]348号)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5.总则;6.基本规定;7.材料;8.建筑与节能设计;9.设备管线设计;10.结构设计;11.非承重预制构件及其连接;12.预制构件制作、验收、存放与运输;13.结构施工;14.工程验收。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建设工程编写规范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武汉理工大学提出。
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规程主编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学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工程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三工程责任有限公司、中工建设有限公司、武汉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北京纵横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谷 倩、王爱勋、徐厚军、王朝晖、姜洪斌、闫红缨、熊火清、陈荣亮、
胡 丹、楼跃清、刘卫国、葛起宏、戴绍斌、何 穆、朱宏平、卢亦焱、彭孟平、彭德柱、黄 斌、
丁仕苗、田 水、柯 杨 、黄 俊、漆喜洋、 程自立、 张新全、 朱守东、 金旺洲、黄赞宏、王晓波、 陈 异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黄小坤、彭少民、樊小卿、张希黔、李惠强、李 霆、温四清、 童明德、
许成祥、郑祥斌、杨晓臻、姜燕平、李上宾。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规定、材料要求、建筑与节能设计、设备管线设计、结构设计、非承重预制构件及其连接、预制构件制作、验收、存放与运输、结构施工及工程验收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民用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验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3077 合金结构钢
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17671 水泥砂浆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8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6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T 23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 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T 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3 术语和定义
JGJ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JGJ1-201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assembled precast concrete shearwall structure
由全部或部分预制剪力墙板通过可靠方式连接,并在连接部位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受力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3.2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member
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JGJ1-2014,定义2.1.1]
3.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的钢筋连接方式。
[JGJ1-2014,定义2.1.10]
3.4
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constrained hole
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设置螺旋箍筋约束的预留孔,预留孔中插入钢筋并注入水泥基灌浆料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3.5
钢筋环插筋连接 steel bar hoop - joint bar connection
预制混凝土构件水平连接处设置钢筋环,在钢筋环与预制构件预埋的钢筋环搭接处插入竖向钢筋,浇筑混凝土后将预制构件在水平方向连接成整体。
3.6
灌浆料 grout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套筒或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的锚孔中灌注的一种水泥基材料。
3.7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分为叠合板、叠合梁。
[JGJ1-2014,定义2.1.6]
3.8
接缝 joint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连接的交接面的简称,可分为结合面和叠合面。
3.9
结合面 joint surface
预制混凝土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交接面。
3.10
叠合面 laminated surface
预制混凝土水平叠合构件(如叠合梁、叠合板)和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3.11
混凝土粗糙面 concrete rough surface
采用专用方法形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上凹凸不平或集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
3.12
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JGJ1-2014,定义2.1.7]
3.13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insulation wall panel
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芯外墙板。
[JGJ1-2014,定义2.1.8]
4 符号
4.1 材料性能
Ec —混凝土弹性模量;
Es —钢材、钢筋弹性模量;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4.2 作用与作用效应
M —弯矩设计值;
N —轴向力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Vy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肢竖向结合面剪力设计值;
VyE —考虑抗震设计时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肢竖向结合面剪力设计值;
Vj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水平接缝处的剪力设计值;
△u —楼层间最大水平位移。
4.3 几何参数
Ac —单个抗剪连接齿槽受剪面积;
As —钢筋面积;
Dcor —约束螺旋箍筋环内径;
b —梁、柱、墙板截面宽度;
d —纵向钢筋直径;
h —层高,梁柱截面高度;
h0 —梁柱截面的有效高度;叠合面的有效高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地震作用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c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nc —抗剪连接齿槽个数;
sv —螺旋箍筋螺距。
4.4 计算系数及其他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ξc —抗剪连接齿槽共同工作系数。
5 总则
5.1 为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确保质量、节能减排,制定本规程。
5.2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非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民用建筑工程。本规程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5.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构件制作、运输、存放、施工安装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基本规定
6.1 抗震设计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6.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的配合,并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
6.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JGJ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 预制构件的安装连接节点和接缝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刚度、延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3 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应构造简单、传力可靠、施工方便,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6.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
2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
3 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安装部位、加工制作、施工精度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采取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响;
4 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和安装要求。
6.5 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饰装修等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综合要求。
7 材料要求
7.1 混凝土
7.1.1 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T 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
7.1.2 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节点和接缝部位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
7.1.3 非承重预制钢筋混凝土外挂墙板、夹芯外墙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7.2 钢筋和钢材
7.2.1 普通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时的连接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抗震设防区钢筋尚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7.2.2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
7.2.3 钢材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7.2.4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 300级钢筋制作。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及临时支撑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
7.3 连接材料
7.3.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用的灌浆套筒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制造时,其材料的机械和力学性能除应分别符合GB/T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3077《合金结构钢》的规定,尚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表7.3.1 钢套筒的材料性能
项 目
性能指标
屈服强度(MPa)
≥355
抗拉强度(MPa)
≥600
延伸率(%)
≥16
7.3.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采用单组份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T 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的规定。
7.3.3 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时,所采用的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灌浆料、节点加强约束配筋和被锚固的带肋钢筋,实施单位应提供连接适配性的试验结果,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采用。
7.3.4 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单组份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7.3.4的要求。
表7.3.4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用灌浆料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标准
泌水率(%)
0
GB/T 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流动度(mm)
初始值
≥200
GB/T 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0min保留值
≥150
竖向膨胀率(%)
3h
≥0.02
GB/T 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24h与3h的膨胀率之差
0.02 ~ 0.5
抗压强度(MPa)
1d
≥35
GB/T 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d
≥55
28d
≥80
氯离子含量(%)
≤0.06
GB/T 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7.3.5 水平预制构件与竖向构件连接部位坐浆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被连接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且应满足表7.3.5的要求。
表7.3.5 坐浆砂浆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流动度初始值(mm)
130~170
GB/T 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 d抗压强度(MPa)
≥30
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7.3.6 钢筋锚固板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256《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7.3.7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钢筋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以及现行行业标准JGJ 8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7.3.8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外墙中内、外叶墙体的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内、外叶墙体间应设置专用连接件将内、外叶墙体可靠连接。
2 当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当采用金属连接件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
3 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且其锚固承载能力应大于连接件自身的承载能力,并满足设计要求。
4 连接件应有系统的验证性试验和实践验证,经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采用。
7.4 其他材料
7.4.1 夹芯外墙板夹层中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低导热系数、低吸水率的轻质保温材料,其性能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7.4.2 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 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填充材料、背衬材料等具有相容性,密封胶尚应具有防水、防火、耐候、防霉变及附着能力等性能;
3 夹芯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8 建筑与节能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规定。
8.1.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宜采用主体结构构件、内装修部品和管线设备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做到基本单元、基本构件、连接构造、配件及设备管线布置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8.1.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的规定、建造和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8.1.4 抗震设计要求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其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及建筑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
8.1.5 外围护结构、内隔墙、楼梯、阳台、空调外机搁板等配套构件宜选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配件,并因地制宜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
8.1.6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结构体系特点、各类预制构配件的类型与规格、室内外装饰装修及设备系统安装等的要求。宜采用土建与装修、设备一体化设计。
8.1.7 施工图设计文件还应包括构件布置图及节点图,并有节点构造和细部详图。
8.1.8 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按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8.2 平面设计
8.2.1 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的条件下,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宜采用大开间、大进深、体型规整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体形尚应符合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8.2.2 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应上、下对应贯通。
8.2.3 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构件拆分的最小尺寸限制及结构受力要求。
8.2.4 居住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合理分区,宜采用标准化的整体橱柜和卫浴设备;水电设备管线宜集中布置。
8.3 立面、外墙设计
8.3.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的外墙设计,可通过基本单元装饰构件的组合、外墙板的拆分、饰面色彩变化等方法,实现建筑外立面的多样化与经济美观。
8.3.2 外墙宜采用带保温层的预制夹芯复合外墙板。热工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8.3.3 外墙饰面材料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外墙饰面宜与外墙板一体化预制成型。
8.3.4 建筑外墙装饰构件宜结合外墙板整体设计。外墙饰面及保温层宜在构件厂完成。独立装饰构件与外墙板连接处的构造应满足热工设计及承载力的要求。
8.3.5 外墙的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可采用企口、预留副框或预埋件等方法实现与外墙的可靠连接。
8.3.6 装饰构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8.3.7 预制女儿墙板应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构造做法,应在泛水高度处设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头的构造措施。
8.3.8 除拉结件外,外墙板的外叶板、夹芯材料、内叶板的连接应采用耐久性和绝热性能好的材料。
8.4 内隔墙设计
8.4.1 非承重内隔墙宜采用便于制作安装的轻质墙板或条板,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
8.4.2 非承重内隔墙应满足环保、隔声、节能、承载力等要求。
8.4.3 预制内墙板的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品,可预留副框或预埋件实现与墙体的可靠连接。
8.4.4 厨房、卫生间等分隔墙应满足防潮、防水要求,墙板拼、分缝处应做好防水处理,墙内侧表面应设防水层。墙板上应预留预埋穿墙管道的沟槽。
8.4.5 楼梯间墙、电梯井墙、住宅分户墙、厨房隔墙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GB 5001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8.4.6 住宅的分户墙、楼板及紧邻卧室、起居室的电梯井墙的隔声、隔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
8.5 预制构配件
8.5.1 阳台板、空调外机搁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装饰构件等外挑构件宜采用工厂化加工的标准预制件,也可采用部分预制、部分后浇的叠合构件。外挑构件宜减少规格和类型,外挑尺寸不宜过大。
8.5.2 阳台板、空调室外机搁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装饰构件等外挑构件应预留滴水线,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防止渗水的凹槽。
8.5.3 采用叠合楼板时后浇层厚度应满足强电、弱电预埋线管的要求。
8.5.4 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和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做法,并应满足节能、防水、防火、隔声及建筑装饰等要求,做到材料耐久、便于制作和安装。
8.5.5 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用构造防水时,水平缝宜采用外低内高的高低缝或企口缝,竖缝宜采用双直槽缝,并在预制外墙板十字缝部位每隔三层设置卸水管引水外流。
8.5.6 预制外墙板板缝宽不宜小于20mm,嵌缝深度不应小于20mm。
8.5.7 预制非结构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采用可靠的防腐、防水、防火措施,其耐久性应满足工程使用年限要求。
8.6 装饰设计
8.6.1 后装的装饰、装修材料和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拉结锚固措施,不宜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剪力墙等结构构件上开凿孔洞、沟槽,不应损坏主体结构。
8.6.2 室内不同结构构件接缝处应做好密封、防裂处理。
8.6.3 建筑装修和装饰不应破坏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部位的防水或密封构造。
9 设备管线设计
9.1 一般规定
9.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设备管线设计,应满足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系统的使用、运行、维护等要求。
9.1.2 设备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减少平面交叉;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并应满足维修的要求。
9.1.3 建筑水、暖管不应敷设在结构层内;强弱电水平套管可布置在叠合楼板的现浇层;预埋管线较密集区域的楼板宜现浇。
9.1.4 设备管道穿越楼板时,应有防水、防火、隔声、密封措施,管道宜采用预埋件或管卡等予以固定。
9.1.5 强电、弱电预埋管线需折线布置时,应在折弯点设置转接盒。
9.1.6 同层排水设计应结合设备管线布置确定降板方案。
9.1.7 采用集中集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考虑屋面载荷及管线占用空间。
9.2 设备管线预留预埋设计
9.2.1 预制墙板应进行建筑电气、给排水、天然气、暖通空调等管线的预留预埋设计。
9.2.2 叠合楼板预制层应考虑竖向管线布置的预留孔。
9.2.3 水平管线与墙体竖向预埋管连接的直通接头应预埋在预制墙体内。
9.2.4 竖向电气管线宜布置在预制墙板内,并应保持安全间距。
9.2.5 墙面预留安装电气设备的洞口,应满足结构功能、隔声及防火设计要求。
9.3 电气管线设计
9.3.1 公共区域的照明、火灾报警及联动、安防监控、网络覆盖等预埋管线,竖向主管线宜沿强、弱电管井敷设,水平管线宜在现浇层上部钢筋以下敷设至相应预埋盒。
9.3.2 户内区域的配电及语音、数据、有线电视、可视对讲等预埋管线,应按本规程6.3.1条规定执行。
9.3.3 防雷接地设计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执行,其中采用断热铝合金窗时应预留等电位接口;卫生间预埋等电位盒应与接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小于3Ω。
9.4 给排水及暖通空调管线设计
9.4.1 集中采暖的循环管、集中太阳能热水管、给水管,竖向应沿管井布置,水平管可在建筑楼板找平层或装饰内敷设。
9.4.2 采暖系统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时,采暖管应在楼板找平层以上敷设。
9.4.3 排水管道穿过叠合楼板宜采用预留孔,设置止水环并进行二次封堵。
10 结构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丙类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10.1.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JGJ 3《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规定采用;
2 当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底部框支层不宜超过2层且框支层、框支层以下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
3 当采用大底盘结构时,大底盘及其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
表10.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单位为米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
7
装配整体式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
140(130)
130(120)
110(100)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20(110)
110(100)
90(80)
注: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面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承担的底部剪力大于底部总剪力的5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剪力大于底部总剪力的80%时,应取括号内的数值。
3、房屋高度原则上不超过表中规定,当超过100m且不超过表中规定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应采取有效增强结构整体可靠性的措施,并经专门论证。
10.1.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大于6。
10.1.3 抗震设计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0.1.3确定。乙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表10.1.3 丙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
7
装配整体式
剪力墙结构
高度(m)
≤70
>70
≤24
>24且≤70
>70
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二
装配整体式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度(m)
≤70
>70
≤24
>24且≤70
>70
现浇框支框架
二
二
二
二
一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
三
二
三
二
一
一般部位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二
10.1.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0.1.4),L/B宜符合表10.1.4的要求;
3 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0.1.4),l/Bmax、l/b宜符合表10.1.4的要求;
4 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10.1.4 建筑平面示例
表10.1.4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设防烈度
L/B
l/Bmax
l/b
6、7度
≤5.0
≤0.30
≤1.5
10.1.5 结构平面布置应避免扭转影响过大。在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平均值的1.4倍。以扭转为主的结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85。
10.1.6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50m。
10.1.7 当采用有效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0.1.8 结构竖向布置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竖向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10.1.9 抗震设计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不宜采用转角窗。
10.1.10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混凝土复合板式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屋盖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结构转换层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10.1.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稳固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应采取措施避免结构在偶然荷载下发生连续性坍塌;
2 应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等处的重要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10.1.12 抗震设计时,构件及接缝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按表10.1.12采用。
表10.1.12 构件及接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构件、接缝连接类型
受力性质
γRE
梁、外墙挂板
受弯
0.75
剪力墙
偏压
0.85
各类构件
受剪、偏拉
0.85
接缝连接
受弯、偏拉、受剪
0.85
局部受压
1.0
10.1.13 应对各类构件及节点进行短暂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0.1.14 预制构件施工图应由主体结构的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并构成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其深度和内容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各专业的综合要求。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按照便于标准化生产、运输和吊装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拆分宜在各层楼面处;
2 预制剪力墙的水平拆分宜保证门窗洞口的完整性;
3 预制剪力墙结构最外部的转角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当拆分后无法满足设计构造要求时应采用现浇构件。
10.1.15 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应满足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相关规范的防火规定;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10.1.16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延性要求。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其耐久性应满足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10.1.17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剪力墙的纵向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水平钢筋可采用钢筋环插筋连接、焊接连接或搭接连接,其他预制构件的钢筋可根据受力特点选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或搭接连接等,并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0.1.18 围护墙、隔墙、构造洞口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与相邻主体结构构件应可靠拉结。
10.2 作用及作用组合
10.2.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现行行业标准JGJ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确定;施工阶段的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确定。
10.2.2 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持久设计状况下的作用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
2 地震设计状况下的作用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
3 施工阶段的荷载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确定。
10.2.3 预制构件应进行脱模、起吊、运输、安装等生产及施工阶段验算。验算时等效荷载标准值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脱模吸附系数或动力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
1 脱模吸附系数宜取1.5,也可根据构件和模具表面状况按表10.2.3取用。
2 构件吊装、运输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1.2。
3 当有可靠经验时,脱模吸附系数和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安全要求适当增减。
表10.2.3 脱模吸附系数
预制构件型式
模具表面光洁度
涂阻滞剂外露骨料
涂油光滑模板
带活动侧模的模板,无槽口或槽边
1.2
1.3
带活动侧模的模板,有槽口或槽边
1.3
1.4
凹槽板
1.4
1.6
雕塑面板
1.5
1.7
10.2.4 进行后浇叠合层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盖的施工活荷载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并不宜小于1.5kN/m2。
10.3 结构分析
10.3.1 抗震设计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又有预制墙肢时,现浇墙肢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内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放大系数。
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