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刺班讲义中的曲线)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
(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 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P D D’
Q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 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P S
Q(供给量)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X2 X2
A
B
X1 X1
X1和X2代表消费组合中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特征
依据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比少好”假定。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X2
A
O B X1
预算约束线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二、产量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Q
TP(总产量曲线)
L1 L2 L3 L
Q
AP(平均产量曲线)
L
L1 L2 L3 MP(边际产量曲线)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4.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TC(总成本)
C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
Q(产量)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AC(平均总成本)
M AVC(平均可变成本)
M’
Q
AFC(平均固定成本)
考点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 决策原则及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
边际(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重合)
P
完全垄断市场上单个企业 (两线重合)平均收益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Q
P
AR(DD)
MR
Q
考点三:生产者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
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
=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三线重合)
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要素市场价格
(三线重合)
W
W
W1
L L
W1是要素市场的价格
考点五: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
(向后弯曲)
W
W3
W2
W1
L(投入劳动的时间)
L1 L3 L2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三、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通胀率 通胀率
失业率 失业率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考点七、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
税收收入
0100%税率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精讲班讲义曲线汇总)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
含义
需求函数
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方程形式Qd=Qd(p)例如:需求函数Qd=50000-200p
需求规律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P D
Qd(需求量)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
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P D D’
Qd
(二)、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类别
含义
供给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方程形式Qs=Qs(p)例如:供给函数Qs=-1500+300p
供给规律
即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曲线
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
P S
Qs(供给量)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P S
Qs(供给量)
【知识点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如投入劳动的数量为0单位,总产量为0,
投入劳动的数量为1单位,总产量为2000,
边际产量=(2000-0)/(1-0)=2000
平均产量=2000/1=2000.
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单位,总产量为3000,
边际产量=(3000-2000)/(2-1)=1000
平均产量=3000/2=1500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Q
MP
L1 L3 L(劳动投入)
边际产量图形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2)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二)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X2X2
A
B
X1X1
X1和X2代表消费组合中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X2I1
I2
A
B
C
X1
【分析】A、B均位于I2,AB偏好相同;BC均位于I1,BC偏好相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B与C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X2,B必定比C更受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注1】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增加1个X1需要放弃2个X2
X2
3 A
B
1
X1
1 2
2
商品边际替代率,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知识点一】预算约束的含义、预算线的形状
1、预算约束的含义
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消费者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的限制。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2、预算约束的公式:
3、预算约束线形状
预算约束线
X2
A
O B X1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知识点二】预算线的变动特性
【总结】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平移)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
X2
X1
X1
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减少。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m/P1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二)、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X1的价格下降,使m/P1变大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X2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旋转,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X2
A
B X1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价格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知识点一】消费者均衡
X2
m/P2
A
M
X21C I3
I2
N I1
X11B(m/P1)X1
图:消费者均衡
【解析】切点C既位于预算线上又位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在此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商品价格比,无差异线斜率绝对值是商品边际替代率,所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知识点二】需求曲线的推导及决定因素
(一)、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
(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假定X2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1商品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从而说明X1商品需求曲线的形成。
X2
A价格—消费线
M
N P
I3
I1I2
X11X12X13X1
BB1 B2
P1
X1的需求曲线
D
P11
P12 D
P13
X1
X11X12X13
图:需求曲线的推导
【注1】“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
【注2】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知识点三】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上述图形分析: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上图分析如下:
(1)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4)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
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知识点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2、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因为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市场需求曲线
P
D S P
P1P 1
Q Q
P1是整个市场供求相等时的均衡价格
企业需求曲线
【知识点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类别
定义
计算
总收益
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
总收益R=PQ
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
平均收益AR=R/Q=PQ/Q=P
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
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边际收益MR=△R/△Q
=P △Q/△Q=P
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例如:产品单价10万元,销售量1台时,R=10万元
销售量2台时,R=20万元
AR=10/1=20/2=10万元
MR=(20-10)/(2-1)=10万元,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
边际(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合一)
如下所示
P
Q
【知识点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原则: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P
MC
A d1
MR=AR=均衡价格P
Q1 Q2 Q3 Q
【知识点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单位产品的价格
企业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
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如:
(1)企业销售1单位产品,价格为11元,总收益=11元。
(2)企业增加1个单位销售,即销售2单位产品时,单位价格降为10元,
总收益=2*10=20元,
平均收益=20/2=10元
边际收益=(20-11)/1=9,小于平均收益。
(3)企业又增加1个单位销售,即销售3单位产品时,单位价格降为9元。
总收益=3*9=27元,
平均收益=27/3=9元
边际收益=(27-20)/1=7元,小于平均收益。
【结论】
完全垄断企业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如下图所示:
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两线重合)
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
P
AR(DD)
Q
边际收益MR
【知识点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是指要素市场上的参与者是完全竞争,要素的供求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要素的需求者,即生产者在产品市场上市完全竞争者,不存在垄断行为。
【应用举例】假设一个蛋糕店雇佣工人生产蛋糕,蛋糕市场和蛋糕工人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有许多其他企业卖蛋糕和雇佣做蛋糕的工人,所以一个企业只能接受市场所决定的蛋糕价格和工人的价格(工资),单个企业唯一能决定的是出售多少蛋糕,雇佣多少工人。
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
=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三线重合)
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要素市场价格
(三线重合)
W
W
W1
L L
W1是要素市场的价格
【提示】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对于完全竞争生产者而言,在每一给定的市场要素价格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即生产者是沿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确定要素使用量的,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如下图:
边际收益产品线,也是要素需求曲线
W3
W2
W1
L3 L2 L1L
【提示】各水平线是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知识点四】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
(向后弯曲)
W
W3
W2
W1
L(投入劳动的时间)
L1 L3 L2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二者的关系
1. 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加
2.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综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提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为土地的数量一般不变)
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是一条后弯曲线。
3、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
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价格总水平
短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
三.总供求模型
从长期看,由于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所以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总需求 总供给
短期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变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知识点三】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是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通胀率通胀率
失业率失业率
【知识点四】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教材图13-1
拉弗曲线
税收收入
0100%税率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而得名。
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