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资料.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2期 前言:这本教材的翻译有点渣,我已经尽可能的把我不能理解的改成我能理解的了,不过复习起来还是有难度,要仔细揣摩,大家加油。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AD)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产量水平。 2.总供给(AS)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量。 3.消费价格指数(CPI):典型的城市消费者购买既定一篮子代表性商品时的费用的变化。 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百分比。 5.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实际产出减去潜在产出)。 6.菲利普斯曲线:民众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百分比的数量关系。 7.潜在产出: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8.生产价格指数(PPI):建立在生产中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9.实际GDP:以某个基期价格或不变美元估计的国内生产总值。 10.GDP紧缩(平减指数):名义GDP除以实际GDP所得到的价格水平的衡量。 11.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在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恰好足以满足所需投资的增长时,稳态消费达到最大化,即MPK(k**)=n+d。 12.劳动的边际产出(MPL):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3.趋同:一个经济体追上另一个经济体的过程,可分为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14.索洛剩余: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率,即不能由要素投入的变化加以解释的生产率的变化。 15.稳态均衡:将偏离的变量拉近到它本身的均衡。 16.资本的边际产出(MPK):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资本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7.全要素生产率:所有非源于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即技术进步。 18.绝对趋同:具有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能得到相同技术的各个经济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 19.条件趋同: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不同的经济不能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但会达到同样的稳态增长率。 20.社会基础结构:决定经济环境的制度和政府的政策。 21.摩擦性失业:指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存在的失业,它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而产生的——即由于经济中工作的性质和社会习惯以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影响工人与厂商的行为产生的。 22.自然失业率: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时,因为正常劳动力市场的摩擦而造成的失率。 23.周期性失业:由于摩擦性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业,发生于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 24.实际货币供给:流通中纸币和硬币的实际价值,它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价格水平。 25.名义货币供给:流通中钞票和硬币的名义价值,不涉及这些钞票和硬币所能购买到的数量。 26.滞胀:通货膨胀和衰退同时发生。 27.不利的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左移的供给冲击。 28.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一种通过分析在职者和失业者在工资谈判中地位来解释工资黏性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工资会保留在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上,因为那些失业者不能借助讨价还价的谈判来确定其工资水平。 29.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应该设定得高于市场出清情况下的工资,以便给予工人激励的理论。它是对于工资刚性、劳动市场非均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30.奥肯定律:失业率多变动一个百分点,GDP将多变动2个百分点。 3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通货膨胀率的一个决定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 32.失业缺口: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差额。 33.有利的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右移的供给冲击。 34.理性预期:一种预期形成的理论。这种理论中,预期是以关于所考察经济变量的全部可以得到的信息为基础的。 35.黏性工资:不能迅速调整以出清劳动力市场时的工资。 36.牺牲率:通货膨胀每下降1个百分点所丧失的产出百分比。 37.搜寻性失业:由于人们辞去一种工作而去寻找另一种工作所形成的失业。 38.指数化:价格和工资相应于通货膨胀进行自动调整。 39.替代率:指失业时的税后收入与就业时税后收入的比率,替代率越高,失业者求职的紧迫感就越小,进而失业持续时间越长。 40.痛苦指数: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总和,它试图计量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治效应。 41.泰勒规则:货币当局适应经济活动来制定利率的规则。公式如下: Ps. 是目标通货膨胀率,2是实际的自然利率(自然就业率的利率) 4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联邦储备系统的直属机构,主要任务是监督公开市场操作,设定政策目标。 43.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逐项加以干预。 4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加对均衡产出的效应,它等于1。 45.乘数:自主性支出变动对均衡产出的效应。 46.货币政策乘数:保持财政政策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变动对均衡收入水平的效应。 47.IS曲线:能使商品市场出清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组合。 48.实际余额需求:以货币将能买到的若干单位商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49.IS-LM模型:在给定价格水平时,IS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实际利率和收入水平,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了均衡。 50.实际货币余额:一定数量的货币将能买到的商品数量。 51.财政政策乘数:保持货币政策不变时,自主性支出变动对均衡收入水平的效应。 52.LM曲线:能使货币市场出清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组合。 53.流动性陷阱:在既定的利率情况下,公众的货币需求无限大。 54.挤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使得私人投资支出减少的状况。 55.货币调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使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利率。也指使用货币政策来防止供给冲击影响产出。 56.预算赤字货币化:同货币调节。 57.实际利率:以美元不变价值衡量的投资的报酬,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值。 5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改变实际余额供给的行为。 59.通货-存款比率:现金和存款持有数量之比,由公众的支付习惯决定。 60.高能货币:也称基础货币,由通货和在美联储的银行存款构成。 61.准备金比率:准备金和存款数量之比,由法定准备金比率和利率决定。 62.银行挤兑:当银行不能满足存款人对现金的需求时,存款人为避免损失都奔向银行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取现金而使得银行破产的现象。 63.超额准备金:银行持有的超过并在联储要求的水平之上的准备金,以满足意想不到的提款。 64.货币乘数:是货币存量对高能货币存量的比例,货币乘数越大,一单位高能货币所创造的货币存量就越多。 65.联邦基金利率:一家银行从其他银行借款时的代价。 66.资本账户:由外国人获得本国资产所导致的美元流入某国的净流量。 67.经常账户:用于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以及来自国外的净转移支付所引起的美元在某国的净流出。 68.加速模型:投资支出的资产同产出的变化是成比例的,但不受资本成本的影响;它描述存货投资行为出奇的好。 69.投资:基本上由企业部门进行的对新资本的购买。 70.实际余额:货币存量的实际值(美元的数量除以价格水平)。 71.货币幻觉:相信用来表示价格的货币数量具有重要意义——一种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化具有实际意义和它们(商品)本身变化的意义。 72.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一年内,典型的货币换手次数。 73.M1:包括那些能够直接、立即,并且无限制地进行支付的要求权。 74.M2:除了M1之外还包括非立即流动的要求权。 二、知识点 (一)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三类模型 ①特长期模型:经济的特长行为是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研究的核心在于资本的历史性积累和技术进步。 ②长期模型(古典状况):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不变,这种不变的资本和技术决定了经济的“潜在产出”。在长期里,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等于潜在产出,因而价格和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决定的。 Ps.两个重要结论: a.长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则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者; b.很高的通货膨胀率总是由总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 ③短期模型(凯恩斯状况):价格相对固定而产量是可变的,需求波动决定可以得到的生产能力被利用了多少,因而也就决定了产量水平和失业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发回最大的作用。 Ps.第三个重要结论: 在短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 ④中期模型:用来描述长期与短期之间的转换。当高涨的总需求推动产量高过特长期模型可持续的水平(我的理解是一定时期内的潜在产出)时,厂商开始提高价格,而总供给曲线开始向上移动。这种价格调整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从菲利普斯曲线中可以看到,一年中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很大了),通货膨胀率才上升了1个百分点。因而一年可以看成一个短期模型。 Ps.中期模型要仔细揣摩,有助于后面的理解。 2.增长与GDP(经济增长问题) GDP的增长是由于生产要素可获得性的增加(或是说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生产率的增加(技术进步) 3.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失业问题) 产出缺口为正说明经济在扩张(或复苏),产出缺口为负说明经济在衰退。 4.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的加剧与产出缺口成正向相关关系。 (二)国民收入核算 1.产出的生产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收入法) ①国内生产总值(Y)=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利润 =工资率(w)*劳动使用量(N)+租金率(r)*租用的资本量(K)+利润 ②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国外净收入 ③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④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缴纳的间接税 2.支出与需求的构成(支出法) ①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总投资(I)+政府采购(G)+净出口(NX) ②投资指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③政府支出=政府采购(G)+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④人力资本投资,即教育,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 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①二部门经济:I≡Y-C≡S Ps.关于理解,在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中,个人能够储蓄的唯一方式是从事物质投资活动。在稍许负责的经济中,投资者用从储蓄者个人那里得来的借款,为其投资提供资金。 ②四部门经济:S-I≡(G+TR-TA)+NX Ps.应当注意的两点: a.推导过程中用到了两个等式,YD≡C+S,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恒等于消费加储蓄,YD≡Y+TR-TA,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恒等于国民收入加上转移支付并减去税负。 b.关于理解,政府预算盈余BS=G+TR-TA,NX为贸易盈余,故有私人储蓄减投资恒等于政府预算盈余加上贸易盈余。 (三)增长与积累 1.增长核算 ①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关系,一般表示为: 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生产函数的常用特定形式: ③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过程 (1) 对上式求导有: (2) 故有: (3) 产出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 方程(3)中的第一项被称为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的增长率),或称索洛剩余。 ④人均产出增长的核算 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资本增长率=人均机器数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因此有: (4) (5) 进而有: (6) 人均机器数k也称作资本-劳动比率。 2.资本与劳动之外的要素 主要由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在工业化国家中,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很大。 3.增长理论:新古典模型 ①由(6)可知: (7) 绘图可知(教材P58),资本增加则产出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品为正),但在资本处于高水平时产出提高得比低水平要少(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 ②由I≡S知道,y和k是相互决定的,又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规模报酬不变),y和k最终将达到一个稳态即y*和k*,此时经济产生的储蓄与必需的投资相平衡。 ③我们不妨假定必需的投资为(n+d)k,其中d为资本的折旧率,并假定经济产生的储蓄为sy,其中s为储蓄率。由稳态条件得(n+d)k*=sy*=sf(k*)。由此我们可以解释,当储蓄大于必需的投资时,k和y增加,一直达到稳态。 ④这一模型的一个重要含义在于,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条件(也就是有同样生产函数)的各国,最终将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趋于一致。 ⑤由于在稳态情况下,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总收入以等同于人口增长率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 ⑥但储蓄率的增长提高了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的长期水平,即sy上移,产生了新的更高的稳态。 ⑦人口增长率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k的稳态水平和人均产出y的稳态水平。人均增长率提高,会增加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⑧若允许技术进步率增长,并存在稳态增长率的话,可得出稳态产出增长率仍是外生的。稳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率决定。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 ⑨索洛剩余就是ΔA/A,一般记为g≈(Δy/y-θΔk/k),即全要素生产率A的增长率。 (四)增长与政策 1.增长理论:内生增长 ①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间不同的增长机会。前者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而后者也许不存在这种情况。知识投资的增加会提高增长率的思想,是联系高储蓄率和高均衡增长率的关键。 ②一个机械的内生增长模型是,假设资本的边际产出不变且是生产中唯一的要素,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生产函数(区别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此时,假设不考虑人口增长和折旧,私人的储蓄量完全转化为资本存量。 即有资本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比例: Ps.ΔK=dk+o(k)≈dk 因而,产出增长率和储蓄率成比例 故我们可以机械地得到一个结论,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高。 ③上面机械的增长模型的实质是资本的规模报酬不变,可事实上,假如资本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话,那么所有要素的规模报酬肯定是递增的,这对单一厂商是不成立的,否则必然造成垄断。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所有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增是有可能的,因为厂商对资本的投入具有外部性。资本的外部报酬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力资本上:创造新思想很难,但复制新思想很容易。创造新思想很难,但复制新思想很容易。 ④当前经验证据指出,条件趋同是存在的,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增长率的国际差异方面不是很重要。 ⑤增长陷阱:当国民收入低时,收入增长为新古典模式增长,会形成一个低水平稳态均衡;当国民收入高时,收入增长为内生增长模式,会形成一个高水平不稳态均衡。 2.增长政策 ①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会阻碍高收入的实现; ②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全要素生产率并无很大提高,重在储蓄和努力工作,即注重教育(内生增长)。 ③经济有两个因素使得资源不会被耗尽:技术进步和寻找替代品。 ④经济增长无非是由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至于资本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宏观经济学家从社会基础结构来分析。 (五)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曲线 ①短期AS曲线是水平的(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长期AS曲线是垂直的(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②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劳动市场处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而对应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状态的产量水平称为潜在GDP,记为Y*。当经济积聚资源并出现技术进步时,潜在GDP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但它相对于价格是外生的,并且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如一年),潜在GDP可视为不变。 ②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在短期内,当需求变动时,厂商们不愿意改变价格和工资。相反的是,至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他们会增加或减少产量。结果,总供给曲线是相当平坦的。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水平不取决于当前GDP水平的影响。 2.总供给曲线和价格调整机制 总供给曲线描述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公式如下: 其中蕴含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如果产量高于潜在产量,价格将上升,而在下一时期会更高,如果产量低于潜在产量,价格将下降,而在下一时期会更低。公式中系数λ的支配着产量和价格的变动关系,即λ越大,价格调整速度越快。经验数据表明,一年内价格调整的速度是缓慢的。 经济学家们对于把宏观经济的最好方针集中在λ,如果λ比较大,总供给机制将会箱单快的把经济带回到潜在产出水平,如果λ比较小,我们也许要用总需求政策去加速这一进程。 3.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代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产出与价格之间的总需求关系的关键是,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因此我们可以用货币数量公式MV=PY来粗略代表总需求曲线(假定V是常数)。当名义货币量增加10%时,AD曲线上的均衡价格水平P必定也增加10%。 3.不同供给假定下的总需求政策 ①凯恩斯情况:扩张性政策的唯一作用是增加产量与就业。 ②古典情况:扩张性政策的唯一作用是使得价格水平上升。(扩张性政策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厂商试图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这会使得劳动力价格上升,成本上升,进而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上升会使得产量沿总需求曲线上移,最终回归充分就业水平。 4.总供求的应用 ①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支持通过增加潜在GDP,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但政客往往曲解这种政策,将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视为供给学派的政策。 ②无论何时总需求变动大于总供给,价格都会上涨,特别是在长期中。 (六)总供给:工资、价格和失业 1.通货膨胀和失业 ①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转换:GDP与失业相联系,潜在GDP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相联系。 ②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 其中gw为工资膨胀率,Wt为t时期的工资,ε衡量工资对失业率的反映程度,u为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u-u*为失业缺口。 ③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公式: 其中π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假定实际工资不变),πe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该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两条关键性质: 预期通货膨胀一个接着一个地成了实际通货膨胀。 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水平。 ④预期通货膨胀移动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为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增加了另一个调节机制。当高涨的总需求推动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和向左移动时,结果是通货膨胀发生了,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下去,人们就开始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从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这种机制加速了短期总供给曲线向长期总供给曲线行进的行程。 ⑤滞胀的产生的原因是一旦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费力普斯曲线上,衰退就会将实际通货膨胀推到低于预期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仍保持在高水平。 ⑥理性预期是基于将来的信息进行预期的,而传统预期是基于历史的信息进行的预期的。因而与传统预期相比,理性预期的结果有很强的跳跃性。因而它非常适合预测货币增长大幅波动的情况。 2.工资-失业关系:为什么工资是黏性的? ①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而不是充分和快速地灵活变化来确保每一时刻充分就业时,工资就是黏性的,或者工资调整迟缓。 ②工资的缓慢调整来源于工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者是由于有关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完全。 ③因为经济中的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调其价格的提高事宜,每家厂商只能在现行价格水平上,通过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货表存量变动的影响时,才缓慢地提高其价格。 ④解雇劳动力需要耗费解雇成本,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对外部人具有一种优势。内部人-外部人模型预言工资对失业不会做出足够大的反应。 3.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①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多变动一个百分点,GDP将多变动ω=2个百分点: ②价格与成本的关系——价格与产品单位劳动成本成正比: W代表每小时工资,a代表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z为常数,p为价格。 ③推导过程: 由②可知工资上涨率等于价格上涨率,故有: 由于= ,同时代入①,得: 常简化为 (七)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解剖 1.失业 ①失业的唯一最大代价是产出的损失。 ②衰退的损失主要由那些失去工作的人不合比例地过重承担了。 2.通货膨胀 ①极高的通货膨胀会使得货币不再是有用的交换中介。 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经济中财富的重大再分配(利债务人不利债权人)。 3.失业的解剖 ①劳动力:声称自己是失业的人和声称自己是已经就业的人。 ②失业者: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或在过去的4周里曾努力寻找工作的人或已被解聘4周以后,正等待被召回复工的人。 ③就业者:从事任何一份工作的人(无论是否有报酬)或因某种原因暂时离开其工作岗位或其工作企业的人。 ④失业后备军: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停止工作以便寻找其他就业机会的人;被暂时解雇的人;由于被开除或者因为企业倒闭而失去工作的人。 ⑤当加入失业后备军的人比离开的人多时,失业就会增加。 ⑥体现在奥肯定律中的是失业与产出的同期关系,但就动态的角度说,失业变动往往滞后于产出变动。 ⑦观察失业流出流入的两条途径: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以及失业平均持续时间。 4.充分就业 ①失业的持续时间除了取决于周期性因素,还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服务组织是否完善,劳动力的人口统计构成,能否获取失业救济金。失业的频率取决于经济中不同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异以及新工人进入劳动力行列的速度。而失业的持续时间或失业的频率决定了自然失业率u*。 ②自然失业率的估计值是劳动力中各组人群的自然失业率的加权平均数。这一组别一般是人口统计组别。 ③失业呆滞是指持续的高失业率时期抬高了自然失业率。 ④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方法:为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并且降低最低工资;在权衡失业者遭受的痛苦的前提下,降低失业救济金。 5.失业的代价 ①奥肯定律估计失业者承担了失业率上升的所有产出损失。 ②失业救济金分摊了这种损失,同时,闲暇和税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失业者进行了补偿,但总体来说失业对穷人的打击要比对富人来得大。 6.通货膨胀的代价 ①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将引起“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前者主要是指通货膨胀会使得人们更多地去银行,从而产生更多的费用;后者主要是指由于通货膨胀,人们要相应调整菜单价格,因此造成了更多的费用。 ②不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特别是当政府作为主要的净名义债务人时,主要的再分配是在政府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进行的。 7.通货膨胀与指数化:防止通货膨胀影响的经济 ①指数化能够使得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绝大多数代价消失。 ②但每当发生冲击,需要改变相对价格时,指数化工资往往使得这种调整变得困难。另外,指数化在实践运用时相当复杂,同时,会消弱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使经济情况更加恶化。 8.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好处吗? 轻微的通货膨胀提供了一种不削减名义工资而降低实际工资的必要机制,有利于经济增长。 9.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预测经济周期反映出选举周期的时间表。虽然经验证据显示,竞选周期相对于经济周期是不完全规则的,但这一预测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政策预览 1.关于政策实践的一个中级水平的观点 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被用来影响经济,但在美国,大多数短期变化都是由货币政策推动的,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决定了货币政策。 ②联邦实际上所作的事就是决定经济中的一个关键性利率——联邦基准利率,FOMC一般每6周召开一次会议来确定它。 ③中央银行致力于围绕一个可维持的目标来稳定经济活动,而不是提高经济活动程度。 ④通过利率影响货币供给,是政策的关键。 2.对封闭环路和开放环路的控制 ①在开放环路控制系统中,政策制定者要根据他们自己认为将会达到的通货膨胀的水平上设置利率。 ②在封闭环路控制系统中,政策制定者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作出调整控制。一般而言,封闭环路系统更好一些。 (九)收入与支出 1.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①总需求:AD=C+I+G+NX ②当生产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时,产出处于均衡水平。因此,当Y=AD=C+I+G+NX时,经济处于均衡产出水平。 ③当总需求与产出不相等时,则出现非计划库存投资或负投资,可将其概括为IU=Y-AD。IU是非计划的库存增加。当有过量库存积累时,厂商会减少生产;反之,厂商将减少库存以满足需求。 2.消费函数与总需求 ①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②消费与储蓄的关系:由于S≡Y-C,故有,(1-c)为边际储蓄倾向(MPS) ③消费、总需求与自主支出: 当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时,有: YD=Y-TA+TR, 假设I,G,TA,TR,NX均为外生变量,那么有: 其中是自主支出。 ④均衡收入与均衡产出:由P175页图可知,当实际产出Y小于均衡产出Y0时,IU<0,厂商会减少计划库存以满足总需求,直到Y=Y0,当实际产出Y大于均衡产出Y0时,IU>0,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Y=Y0。 ⑤由和Y=AD联立得均衡产出。由此我们可以将产出变动与自主支出联系起来。 ⑥储蓄与投资:收入既可以花费出去,储蓄起来,又可以缴纳税款,故而有Y=C+S+TA-TR,又由Y=C+I+G+NX,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公式:I=S+(TA-TR-G)-NX,其中TA-TR-G为政府预算盈余。 Ps.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第二章的恒等式。 3.乘数 ①,其中为自主性支出,为第一轮的引致支出,在省略政府领域与对外贸易的特殊情况下,定义乘数。 ②两点提醒: I.乘数在这个十分简化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必然大于1,但在第11章讨论挤出时,将会看到在那种情况下它小于1。 II.乘数一次在经济学中更普遍地用来表示一个外生变量(其水平不在所考察的理论中决定)变动一单位对某个内生变量(其水平由所研究的理论加以说明)的效应。例如,人们可以谈论货币供应的变化对失业水平的乘数。但是,这个名词的经典用法就想我们在这里的用法一样,表明自主性支出变动对均衡产出的效应。 4.政府领域 ①令中的TA=tY时,即采用比例税的形式,最后求得,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所得税降低了乘数。 ②比例所得税是自动稳定器这一重要概念的例证。失业救济金TR也有此功能。 ③由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均是自主性需求的一部分,故他们一样影响收入水平,影响的程度由政府支出乘数决定。 5.预算 ①预算盈余是政府岁入、税收超过其包括采购产品、劳务与转移支出在内的总支出以外的部分: 替换方程中比例所得税收入的假定,即让TA=tY,则可得到: 在比例税条件下这一方程告诉我们,预算盈余不仅取决于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还取决于收入水平。 ②政府采购与税收变化对预算盈余的影响 I. 由此式我们可以知道,增加政府采购会减少预算盈余。 II.当=时,=0,而此时=1,这一也称平衡预算乘数。 6.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①当收入潜在收入水平时,充分就业盈余(也称校正周期的盈余、高就业盈余、标准化盈余与结构盈余)。 ②用上述方程减去有,这表示充分就业盈余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唯一差别是由所得税的征收引起的。 ③高的就业盈余并不是计量财政冲击的完善方法。 (十)货币、利息与收入 1.商品市场与IS曲线 ①设定投资支出函数的结构为 ②将投资支出函数代入总需求函数,有: ③利用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产出,或 推导出IS曲线: ④IS曲线公式的一个等价形式是: 这个等价形式表明,给定Y的变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b越小,乘数越小,i的变动就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⑤IS曲线因自主支出的变动而移位。自主支出增加,包括政府采购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位移。位移的长度为乘数与自主支出增加量的乘积。 2.货币市场和LM曲线 ①货币的实际余额需求一方面取决于实际收入水平,因为人们持有货币为购物付款之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由于持有货币为不持有其他资产所放弃的利息。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成本越大。因而,货币的实际余额需求与实际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 Ps.其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 故有: 参数k和h分别表示实际余额需求对收入水平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②将名义货币量给定在水平,假定价格水平保持在水平不变,货币的实际供给就处于的水平。 Ps.为什么要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呢?联系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的产量水平。 ③要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际余额需求必须等于实际余额供给,故可以推导出LM曲线方程: ④LM曲线的一个等价形式是: 这个等价形式表明,给定Y的变动,实际余额需求对实际收入的敏感程度越大,实际余额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小,i的变动就越大,LM曲线就越陡峭。 ⑤LM曲线因实际余额供给的变动而移位。实际余额供给增加,包括政府增发货币,通货紧缩,使LM曲线向右位移。位移的长度为实际余额需求对实际收入水平敏感程度k的倒数与实际余额供给增加量的乘积。 3.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①这一均衡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基础上的,即相当于假定了一个平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②自主投资支出会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但均衡收入的移动量却小于IS曲线的移动量。这是由于货币的实际余额供给不变,当收入上升时,利率必须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均衡点在IS曲线上沿左上方移动,因而均衡收入的移动量却小于IS曲线的水平移动量,即存在挤出效应。 4.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对于同一条IS曲线,利用不同价格水平决定的LM曲线确定均衡点,所得到的点集就是总需求曲线。 5.IS-LM的规范分析 大致就是解IS-LM方程组,然后写成Y=f(,)的形式,其中的系数是财政政策乘数,的系数是货币政策乘数。 (十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 ①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当联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首先影响了实际余额。实际余额的增加(减少)产生资产组合失衡,也就是说,使人们更多地买入(卖出)债券,这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下降),利率下降(上升)。利率下降(上升)会刺激投资需求增加(减少),进而增加(减少)产出。增加产量就要增加货币需求,开始沿新的LM曲线上升(下降),使得利率上升(下降),产出上升,直到新的均衡。 ②现实当中,有些情况会使传递机制受到破坏,比如流动性陷阱会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利率,又比如当利率下降时,银行不情愿增加其贷款,使得产量无法增加。 ③在古典情况下,即LM曲线垂直时,货币数量的既定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大。 2.财政政策与挤出 ①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从而减少私人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时,就发生了挤出的情况。 ②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LM曲线为水平的,利率不会随政府的支出而变动,因而此时完全没有挤出,财政政策效应达到最大。 ③当经济处于古典情况时,LM曲线为垂直的,增加政府支出不会改变均衡收入水平,只能使利率上升,发生了完全的挤出。注意这和非充分就业时的挤出机制是不同的。在充分就业时,增加需求将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价格上涨,降低了实际余额,使LM曲线向左移动,从而提高利率直到初始增加的总需求被完全挤出为止。 ④由于失业存在,就有可能扩大产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利率似乎不一定提高,因而不一定有任何的挤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调节或称预算赤字货币化的手段防止利率提高。 3.产出构成与政策配合 ①货币扩张会使得均衡收入上升,均衡利率下降;财政扩张会使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都上升。 ②削减所得税和增加政府支出会增加消费,降低投资,而投资补贴会同时增加消费和投资。 (十二)消费与储蓄 1.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理论 ①生命周期理论: 其中WL是工作年限,YL是工作时的年收入(假定不工作的收入为0),NL是生存年数。在人的工作年限当中,人会进行储蓄,而在非工作的生存年限当中,人则会进行反储蓄,总之,消费最终是平滑的。 另外,生命周期理论意味着,产生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应该等于产生于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因而也是非常小的。经验数据表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是较低的。 ②持久性收入理论: 持久性收入就是以一个人现有的财富水平与现在和未来挣到的收入,来维持其个人在有生之年的稳定的消费比率。 2.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方法 ①传统模型对LC-PIH理论的回击 经验证据表明,消费行为的一半是由现期收入而不是由永久性收入决定的。 流动性约束与缺乏远见是对其原因的两种解释。前者认为,当永久性收入高于当前收入时,消费者不能借款以提高消费水平。后者认为,消费者完全不能像LC-PIH理论假定的那样有远见。 ②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退休储备资金。但另外的储蓄目标也是很要紧的,比如为子女提供遗产,还比如用储蓄作为一种缓冲库存,未雨绸缪。 3.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 ①证券市场对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很难被确定。 ②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微小,而且难以察觉。 ③传统观点认为较低的税收意味着较高的总需求,利率越高,挤出效应越大,对未来的投资越少,巴罗认为赤字并不要紧,因为债券的价值恰好被它所暗含的未来的纳税义务所抵消。但反对者则提出,现代的人不会考虑后代的问题,而且许多人不能借债,因而巴罗-李嘉图命题不成立。 (十三)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1.货币存量的决定:货币乘数 ①货币供给由通货CU加上存款D组成: 高能货币由通货CU加上准备金构成: 通货-存款比率cu: 准备金比率re: 高能货币存量H,货币乘数mm: ②准备金: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构成,当利率高时,银行会特别努力使超额准备金缩小到一个极小值。 2.控制货币的工具 ①美联储有三个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最常用。 ②美联储的主要资产是政府债券,而负债是货币。 ③美联储有时买卖外币以便影响汇率。 ④缺乏准备金的银行能够借款以弥补不足,从美联储借款的成本是贴现率。 ⑤美联储很少用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因为存款准备金是一种隐蔽的税收——无息贷款。 ⑥美联储独立于财政部,保持控制高能货币的能力。 3.控制货币存量与控制利率 控制货币存量与控制利率之间存在着矛盾,不能两全,美联储通常选择使用钉住利率的政策,因为它能够比控制货币存量更为精确地控制利率。 4.货币存量目标和利率目标 当IS曲线变动时,根据货币存量目标采取货币政策更合理;当LM曲线变动时,根据利率目标采取货币政策更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