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63734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d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b(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c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

2、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应抓住其内涵和表现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内涵即其本质,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表现在三方面:(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020金华联考)“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于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泛滥成灾。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

4、的交换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D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它生长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解析:第1题,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说明某一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第2题,“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迅速蔓延,是因为环境适宜,特别是气候湿润。答案:1.D2.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

5、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异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1)由材料“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可知,博格达峰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由材料“博格达峰垂直分异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可知,该山垂直差异显著,野生物种资源丰富;博格达峰海拔高,山地降水较多,有冰雪带,夏秋季节冰雪融水多,

6、水源丰富。(2)风力大小与地形、当地气候、植被有关;达坂城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当地距冬季风源地近,植被稀少;结合图中地形,铁路在此经过两山之间的山口,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达坂城到吐鲁番海拔不断降低,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2)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邻近寒冷

7、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沙漠、戈壁地区,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因素与土壤关系对土壤性状的作用稳定/活跃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其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

8、的化学元素和养分稳定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从寒冷、干燥地带到高温多雨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活跃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矿物养分的富集;有机质的积累活跃续表因素与土壤关系对土壤性状的作用稳定/活跃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山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有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缓坡上地表疏松

9、物质的侵蚀速率慢,能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稳定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1)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2)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下图: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如下:5人类活动与土壤(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12题。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

10、物 D地形和母质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答案:1.B2.B(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35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

1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4题,成土母

12、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5题,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答案:3.C4.C5.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某地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而且是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多发的重要原因。(3)不可更新资

13、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表所示:影响原因措施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1下列关于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单项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其他环境要素B地

14、区间的资源联系不密切,资源的开发就不会影响其他地区C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D采伐森林资源是局部的,不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解析:选C。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地理系统中的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采伐森林会影响周围环境。(2020舟山质检)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图所示)。读图回答23题。2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粮食减产、牧业下降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粮食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15、粮食减产3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解析:第2题,木材当燃料导致乱砍滥伐、森林破坏,因此A为破坏森林;用草皮当燃料,导致草皮破坏,很容易确定B为牧业下降;C是粮食减产,因为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广种薄收、肥力下降。第3题,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是因生活能源不足而引起的,故解决的着眼点在于解决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答案:2.D3.C(2020湖州月考)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2题。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第1题,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故C正确。第2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答案:1.C2.

17、C3读下图,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解析:选D。森林表层枯枝落叶多,有机残体量大,其根部提供的有机残体量极少,土壤有机质表层较多,垂直递减快。草原土层厚,有机残体量多,有机残体以死亡根系为主,有机质表层较森林少,但垂直递减较慢。荒漠植被稀少,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少。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45题。4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B

18、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终年干旱少雨5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ABCD答案:4.A5.B6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哥伦比亚河流域曾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及帮助鲑鱼洄游的鱼梯。水库建成后,幼鱼到达河口近海地区的时间延后,数量减少。(1)分析建坝后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的原因。(2)为了增加鲑鱼的种群数量,有人提出拆除大坝。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1)建坝后,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所以

19、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2)从物种保护的角度分析,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赞同。从环境整体性分析,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等,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所以不赞同。答案:(1)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2)赞同。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或不赞同。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

20、态环境时间长;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1(2020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下列关于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下游的泥沙沉积增加B水库下游的水资源减少C库区变得温和湿润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C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是()A水土流失加快B水资源减少C昼夜温差减小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C(2020温州八校联考)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4题。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纬度较低地势起伏大河流短、急降水丰富ABCD4近年

21、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3.C4.C5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读图,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C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D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解析:选B。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土壤多呈酸性;地面河湖纵横,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作用强,故B项正确。(2020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

22、图。读图回答67题。6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7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解析:第6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D错。第7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

23、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答案:6.C7.B自然界中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据此回答89题。8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A地表温度年变化越来越小B岩石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C羊八井地热温度升

24、高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降低9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A土壤肥力提高B洪涝灾害加剧C三角洲面积减小D渔业产量逐年上升答案:8.B9.C(2020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第10题。10对于图中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B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等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故水土流失严重,多流水侵蚀地貌答案:B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1112题。1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25、)ABCD12此图可以说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主要分布在大气圈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与人类无关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矿物燃料的燃烧增加,植被减少,吸收CO2能力减弱相关。碳循环分布在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各大圈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答案:11.B12.A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完成1314题。13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14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

26、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解析:第13题,选项中的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南、南方水稻种植区和气候干旱严寒的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水分充足,植被丰富,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但与华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年均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积累更多。干旱严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故本题选A。第14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

27、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故本题选C。答案:13.A14.C15(2020绍兴适应性测试)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注入土壤中的_增加。(2)森林被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侵蚀、_灭绝等严重问题。(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4)选择下列适当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循环更新水分(2)土壤物种(3)相互联系的整体制约(

28、4)DBCA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克兰地形及黑土分布图。材料二流经首都基辅的第聂伯河是乌克兰最大河流,该河径流量61%集中在春季,此外,夏秋占24%、冬季占15%。下表为基辅和波尔塔瓦的气候统计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基辅均温5.64.20.78.715.118.219.318.613.98.12.12.3降水量474639495373886947355152波尔塔瓦均温6.65.30.18.815.418.620.119.414.37.61.53.1降水量433735405160714644424951材料三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茂盛的地区,有机

29、质不易分解并历经千百年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乌克兰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其大平原流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受到工业污染等,曾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一次大的“黑风暴”能使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2)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乌克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乌克兰植被茂盛,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该国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外力侵蚀作用弱,形成了有机质丰富的黑土。(2)保护黑土,可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实施科学耕作,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措施防治土壤侵蚀。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林业和牧业等用地。防治工业污染。答案:(1)植被茂盛,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2)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植物、农业和工程等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建立科学耕作制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和牧业等用地,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治工业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