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 燃烧的定义
(1) 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
剧烈氧化反应。
(2) 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
3、 灭火与防火
(1) 灭火的方法
①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②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③ 隔离(移走)可燃物
(2) 几种常见灭火器
① 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头朝下倒转过来,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②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NaHCO3), NaHCO3遇热分解产生CO2和水。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③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手先握在钢筒上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紧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4、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
5、 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① 一定量的燃料燃烧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时,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能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浪费燃料 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环境
③ 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例题
[例1] 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 (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 (B)(3)和(4)
(C)(2)和(4) (D)(1)和(4)
[例2] 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例3]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例4]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汽油蒸气和氮气 (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例5]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例6] 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
(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
(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
[例8]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例9]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
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
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第二节 碳
1、同素异形现象与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这种现象叫做同素异形体。常见的还有 红磷与白磷、氧气和臭氧。(活性炭是混合物)
2、金刚石与石墨性质与作用的比较
金刚石
石墨
物理性质
自然界最硬的矿物之一;晶莹剔透,不易导电导热
深灰色的细鳞片状固体;软而滑;可导电,易传热。
原子排列结构
立体网状
片层结构
用途
切割玻璃,做钻探机的钻头,做装饰品
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
化学性质
相似,因为都是由碳原子构成
3、无定形碳
定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由碳元素形成的无固定几何形状的单质。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吸附气体或溶液里的色素。活性炭常用于防毒面具以及制糖工业里脱色。
4、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①C+O2 →点燃 CO2 (空气足量)
②2C+O2 →点燃 2CO(空气不足量)
(3)还原性 单质碳在高温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大量的热。因此条件为高温。
①2CuO+C →高温2Cu+ 2CO2↑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木炭粉应过量,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在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回流
②3C+2Fe2O3→高温4Fe+3CO2↑
③C+ CO2 →高温2CO
5、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在反应中,能供给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它具有氧化性;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它具有还原性。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
6、
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能升华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既不可燃也不助燃,不能供给呼吸
可燃性
2CO+O2 →点燃2CO2
与水反应 CO2+H2O→ H2CO3
在CO2溶于水时,只有1%跟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不能与水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 ↓+H2O
当二氧化碳过量时,沉淀又会消失
CaCO3+ H2O+ CO2→Ca(HCO3)2
不能与碱反应
具有氧化性 C+ CO2 →高温2CO
具有还原性
CO+CuO →△ Cu + CO2
3CO+ Fe2O3→高温2 Fe+3CO2
无毒,单页不能供给呼吸,当其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还可能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有毒,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窒息死亡
用途
①灭火;干冰可作制冷剂;②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③用作化工原料④能溶于水制汽水
燃料,冶炼金属
对环境影响
温室效应
7、石灰石、钟乳石(主要成分是CaCO3)
物理性质:C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固体。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CaCO3+2HCl → CaCl2+ CO2↑+ H2O 实验室制取CO2原理
高温分解 CaCO3 →高温CaO + CO2↑ 工业制取CO2原理
CaO+ H2O → Ca(OH) 2
Ca(OH) 2 + CO2 → CaCO3 ↓+H2O
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aCO3+ H2O+ CO2 → Ca(HCO3)2
Ca(HCO3)2 →△ CaCO3↓+ H2O+ CO2↑
钟乳石的形成原理
例题
[例1] 区别CO、CO2、O2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例2] 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烘干墙壁 B.使房间保温
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D.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
[例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例4]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5]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
A.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例6] 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可收集到一瓶CO2
[例7]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例8] 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试问答: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____(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例9]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
(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饱和KHCO3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再把CO2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
“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右图:
(注:分解池内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分解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溶液可循环利用,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
CO2,流程图如右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分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装置示意图
应用条件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制干燥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不与空气中物质反应,不污染空气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中物质反应,不污染空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反应药品: 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2)反应原理: CaCO3+2HCl → CaCl2+ CO2↑+ H2O
注意:①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的CaS0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CO2混有HCl气体
③不能用纯CaCO3或Na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与盐酸反应太快,不易控制与收集,成本也过高。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 ②装块状药品 ③塞紧双孔胶塞
④由长颈漏斗加液体 ⑤收集气体
(5)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气体逸出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一般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烧杯的水中,用双手手掌握住容器(有时可以稍微加热)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手掌离开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特殊方法: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上口注入水,使水浸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使长颈漏斗中水面高于试管中水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③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
(6)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了,证明已收集满。
(7)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8)净化:若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少量HCl气体和水蒸气,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
例题
[例1]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例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例3] 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例4] .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
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填序号)。
[例5] 已知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 )
A. 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B. 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例6] 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 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③碳与氧化铜反应 ④高温煅烧石灰石 ⑤石灰石(块状)与稀硫酸 ⑥石灰石(块状)与稀盐酸 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 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CO2的是 ( )
A. ④⑥ B. ⑤⑥ C. ⑥ D. 全部
[例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c
(2)指出装置图中的明显错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 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例9] 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CO2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_______端导入(填“a”或“b”)。
A B C D E F
[例10]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酸制二氧化碳,使用的酸是 (浓盐酸、稀盐
酸 、浓硫酸、稀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2)若设计一种由活塞可以开闭导管的装置,使达到活塞随开随产生CO2 气体,随关随停止出CO2 气体的要求,请从下面仪器中选用一些最起码的仪器完成这种设计:
①按装置自上而下的安排顺序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②这套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原因是 。
第四节 化学燃料
1、煤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由C元素组成。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焦炉煤气、粗氨水、焦炭、煤焦油等化工业产品。
2、石油
石油是古代海洋动植物的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是黄色或黑色可燃性粘稠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石油通过石油化工也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3、天然气
(1)俗名: 沼气、坑气。
(2)主要成分:甲烷(CH4)
(3)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化学性质: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可燃性)
注意:①点燃前须检验纯度(方法与氢气相同) ②主要现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氢气
(1) 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2H2 + O2 →点燃 2H2O
是最清洁的燃料。
5、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