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来源:学科网ZXXK]
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等。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
(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5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孙傅在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后,他努力保全太子,并为此舍身取义,身为太子傅,追随太子同至金营,最终死于北廷。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选用为人正直、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考查。学#科网
(3)命题形式。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都是三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的形式。客观题一般要求选择“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每题赋分3分;主观题一般要求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赋分10分。
(4)考纲变化。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与2017年保持一致,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与2016年相比,该考点的表述中多了“并整合”的内容,虽然在2017年高考中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落实,但是这不排除2018年的考试中文言文阅读不会出现要求考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中的相关信息的题目,比如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传主的品质、性格特征等;二是明确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点,这个从去年起补充添加的考点预示着2018年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最后,对于文言文阅读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何年年考?原因在于,对于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只有继承,才能创新,“语文”其实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两条腿走路,但“语”(话语、言语)不管怎么变,“文”(文言)却历久不变。今天,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学会了文言文,读古圣先贤的经典作品,就好像他们同我们讲话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获取宝贵的知识和见识,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其次,对于考纲内容,要明白这部分试题的考点都有哪些,即2018年会怎样考。其实,不论考点怎样变化,读懂题干,明白考点,做到心中有“点”,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样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学#科网
本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句读的理解。要求断句的部分出自文言文阅读材料,命题者给出四种断句方案,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设题立足于对语句意思和专有名词以及语句的语法特征等角度的考查。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依然没有把文言文断句当作一个考点,但从2015、2016、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的角度分析,文言文断句在未来的考试中一定还会继续考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B
本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涉及称谓、历法、节气、官职、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等。比如本题考查了“字”“姻亲”“母忧”“私禄”,2017年高考其他两套全国卷中,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有“下车”“收考”“车驾”“京师”“状元”“上元”“近侍”“告老”等,涉及礼俗、宗法、宫职、科举、称谓等方面的内容。复习古代文化知识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有关古代文化知识,一是我们平常阅读中遇到的古代文化知识。判断选项中给出的古代文化知识的正误,要关注词语本身的意思、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等。学……科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B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选项的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人物品质、形象、特征的概括,一是对概括的内容的具体分析。命题者一般会选择最具传主性格特征的内容设题,从传主的人物特点出发。错误选项的设置往往会采用曲解词义,改变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考生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选项内容,然后把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看选项的内容与原文有无区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来源:学|科|网]
本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出的语句的关键词语、句式等的理解。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等,比如第(1)题中的“党”、第(2)题中的“臧否”“乱”等;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比如第(1)题中的“之”、第(2)题中的“而”“以”等;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涉及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前置句以及省略句等)和固定句式等。回答问题时,要关注翻译三步骤:切分成词、对应翻译、增删调整。学&科网
【样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使宣占之。是时黄巾贼起。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后东平刘桢梦蛇生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当杀女子而作贼者。”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①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②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帝复问曰:“吾梦摩钱文,欲令灭而更愈明,此何谓邪?”宣怅然不对。帝重问之,宣对曰:“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以宣为中郎,属太史。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③,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尝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顿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善护之。”俄遂火起。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 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宣之叙梦,凡此类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④之相矣。其余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
(节选自《魏书方技传》)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220—226年在位。②甄后:文昭甄皇后,因罪被魏文帝赐死。③刍狗:草扎的狗,用以祭祀。④建平:朱建平,当时一位精通相术的奇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贼郑、姜遂俱夷讨 讨:平安。
B.苟以形言 言:表现。
C.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 属:连接。
D.其余效故不次列 效:效验。
A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的实词意思的把握。命题者一般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择四个单音节词语或者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语,要求考生选择其中解释有误的一项。这是一个传统的命题形式,2017年北京卷、山东卷、江苏卷、天津卷、浙江卷等都考查了这个考点;新课标全国卷2015年之前的文言文阅读也都涉及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新课标全国卷在未来的考试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虽然可能不会单独命题,但在古代文化知识、归纳概括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可能会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对于文言实词的复习。学&科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蛇女子之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闻宣言而悔之/弃甲曳兵而走
C.其占何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宣之叙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虚词的意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命题者有时会从文言文阅读材料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选项,有时会全部选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组成选项,要求考生判断其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该题型近几年单独命题比较少,2017年北京卷、山东卷、天津卷、浙江卷等考查了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关涉考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和准确翻译语句等方面,所以考生要注重复习。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周宣占梦料事如神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①必与君杖,饮以药酒 ②蛇生四足,穴居门中
③女贼郑、姜遂俱夷讨 ④后宫当有暴死者
⑤有顷出行,果遇丰膳 ⑥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是太守杨沛的梦境,排除AD;③是刘桢梦境的实现,所以能体现周宣料事如神,排除C。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传主的品格、思想等的准确把握。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把2016年表述的“筛选文中的信息”改变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这种改变或许暗示了2018年甚至以后的高考中会重新命制信息筛选类的题目,并且有可能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比如概括传主的品质或者传主的某种思想等。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宣认为拐杖扶持弱者,药酒医治疾病,因此太守杨沛的梦预示着叛乱即将平息。
B.周宣认为东平刘桢的蛇生四足之梦不是家事,而是国事,预示着即将杀死女叛贼。
C.周宣认为魏文帝叙述的殿瓦坠地和青气属天之梦,虽然是信口虚构,却仍会应验。
D.周宣认为梦境和言语都是神灵的意志,所以无论真梦假梦,都有吉凶,都会应验。
C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正确把握传主的品质、精神和所做的具体事情。这是一种经典题型,多年来一直在考,不过考查的内容和角度有所变化,比如新课标全国卷更注重考查考生对传主品格的概括和内容要点的高度归纳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
译文:
(2)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来源:学#科#网][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译文:
(1)这是陛下您的家事,您虽然想要这样做但太后不听,因此花纹您想要磨灭它,它却更明显。
(2)前后三次,都不是真梦。我姑且试探一下您罢了,为什么都应验了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文、灭、明;(2)聊、何以(宾语前置句)、验。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井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注重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翻译文言语句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并准确解释其意思。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