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2)荒漠化的防治
2、措施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续表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干旱地区的绿洲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林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或其他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
3、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2.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防治措施引淡淋盐
4、;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方法(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 (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
5、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回答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B3.D (2020惠州调研)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1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C矿产开采 D不合
6、理利用水资源2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绿化面积减少 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C水资源持续短缺 D耕地面积扩大32014年以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矿产开采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重度荒漠化面积与矿山占地面积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矿产开采。第2题,由图可知,20142016年该地复绿治理面积增加,A错误;20142016年该地矿山占地面积减小,重度荒漠化面积随之减小,复绿治理面积增加,由此可推知,通过土地治理,原有重度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程度减弱,
7、成为中度或轻度荒漠化区域,B正确;水资源条件和耕地面积情况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排除C、D。第3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会使荒漠化程度减轻,A错;该地荒漠化并不是毁林开荒造成的,也不是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因此排除B、D。故选C。答案:1.C2.B3.C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
8、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人为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受侵蚀露天开矿、滥挖窑洞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被砍伐作为建筑材料(2)
9、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1)成因:地表起伏大,降水量大且时间长,水力侵蚀强烈,以降雨侵蚀为主;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农民乱砍滥伐;人多地少,对土地资源的
10、过度开发(陡坡开荒等)。(2)危害:造成表层土壤侵蚀,红壤裸露甚至石质裸露,土地生产力大幅下降,且难以恢复;形成“红色荒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危害,且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因而造成的损失大。(3)治理措施: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推广生活用煤用气,减少农村薪柴砍伐;等等。3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1)成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2)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
11、、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3)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等。(2018高考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回答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
12、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 BC 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B3.D(2020杭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地理观察小组获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12题。1由图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A BC D2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生态效益最优的是()A退耕还草 B退耕还林C种植油松 D开辟梯田解析:第1
13、题,依据图文信息,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情况下,混交林地的径流量明显较小,说明混交林地降水的下渗量较大,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对;混交林地、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泥沙量较小,说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从图文信息中看不出植被是否具有净化水体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错。选C。第2题,由图可知,混交林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最大,B对;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含沙量的改变较大,但对径流量的改变不大,因而不是最优的措施,A、C错;坡耕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都不大,D错。选B。答案:1.C2.B(2020深圳模拟)以中国不同自然带的700余个流域面积小于1 000 km2的代表性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
14、将它们分为若干组,然后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到了年径流深(年径流量平铺在其流域面积的水层深度)与产沙模数(流域单位面积年产沙量)的关系。据此回答34题。3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灌丛、草原B草原、荒漠灌丛、森林C荒漠灌丛、草原、森林D荒漠灌丛、森林、草原4年径流深为40 mm左右的自然地带,产沙模数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降水量最大B地形崎岖、地面坡度最陡C地表物质最为破碎、疏松D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解析:第3题,图示年径流深很小(低于10 mm),说明降水少,可能为荒漠灌丛;年径流深较大,说明降水多,可能是森林;年径流深较小,可能是草原。产沙模数基本上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大,说明地
15、表植被较少而保持水土能力较弱;因植被茂密而保持水土能力强,产沙模数随径流量增大而下降。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年径流深为40 mm的自然地带,一般有一定的降水,但植被较差,对地表土层的保护作用弱,从而产沙模数高。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地形与土壤内容,但径流量能体现降水,而降水能反映植被信息。答案:3.C4.D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主要生态作用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2.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保护措施(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
16、)“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他9.711.47.08.17.1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地生产力ABC D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
17、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 森林覆盖率降低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木材供需缺口加大A BC D【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C(2020银川模拟)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据此回答13题。1图中生态效益最强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C单一橡胶林 D草地2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C单一橡胶林 D草地3在西双版纳,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减轻水土流失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C单一橡胶林 D草地
18、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植被类型中,热带雨林水土流失最弱;热带雨林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故生态效益最强。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单一橡胶林水土流失最严重,地表径流量最大,说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差,地表水下渗最少。第3题,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依赖经济林业,橡胶林与茶树都属于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从图上可以看出橡胶林与茶树比单一橡胶林水土保持效果好,同时种植经济作物也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1.A2.C3.B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举例如下:(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的成
19、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
20、,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原因见下表:人为原因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
21、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
22、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2020阳泉模拟)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
23、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题。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有()冬季温和多雨人类活动少,环境好食物来源充足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 BC D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挟带的泥沙
24、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答案:1.B2.D3.C近年来,
25、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回答46题。4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5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6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
26、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对。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5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第6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
27、,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错。答案:4.A5.D6.C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
28、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
29、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续表分析角度答题模板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
30、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套用模板】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取依据及生成第(1)题范围大小变化、范围变化方向、分布连续
31、性从图中可知,1976年栖息地分布范围连片;1987年栖息地分布范围退缩,成碎片化;2000年栖息地分布范围有所增加,并且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第(2)题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工程建设森工企业砍伐森林和修路破坏植被;停止采伐和修隧道,植被覆盖率提高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合理规划道路建设;修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修复被破坏的植被【尝试解答】(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世纪 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
32、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2020衡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
33、时期,竟演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了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4、(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解析:(1)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注意“深厚冲积物”体现了物质条件;“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现今寸草不生,体现了植被破坏。(2)“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体现了增加河水含沙量、淤塞河床、堵塞河道;同时向黄河岸边推进也会造成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从而减少注入黄河的水量。(3)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减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提供能源、增加收入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人
35、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2020厦门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
36、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A BC D2该地6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3该地实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壤蒸发 B种植越冬作物C储水补墒淋盐 D便于茬地翻耕解析:第1题,干旱区地表土壤盐碱含量较大,而灌溉能对表层土壤起到淋盐作用,从而使地表土壤盐度降低、土壤下部盐度相应增大,图中曲线符合。耕地灌水
37、后,表层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随着水体向其他区域流动,从而降低了耕作区表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第2题,灌水后,耕地因水的淋盐作用而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周边盐荒地因地下水位上升,把较深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带到表层;6月气温高、蒸发强,最终表层土壤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富集,则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上升。第3题,秋后灌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利于春播;同时也能对耕地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淋盐作用,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答案:1.A2.C3.C(2020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其
38、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表,回答45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48.8 mm66.1 mm83.7 mm69.8 mm85.2mm97.2 mm4.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5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
39、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第4题,图示小于0.1 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正确。第5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C正确;材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雨量比1977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A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错误;修建梯田会减轻水土流失,则D错误。答案:4.B5.C(2020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
40、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回答68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经济产值甲林区1 598.5793.81乙林区1 287.84399.19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2 163.7789.426.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7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41、)A甲林区 B乙林区C丙林区 D丁林区8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解析:第6题,森林的固碳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第7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林业经济产值最高。第8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
42、,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答案:6.C7.B8.D(2020玉溪模拟)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据此回答911题。9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蒸发较弱 B地下水位高C地势低平 D降水丰富10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A24月 B57月C810月 D11月次年1月11琼莱运河建成后()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B埃及水资源减少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解析:第9题,
43、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利于沼泽的形成。盆地地势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有利于沼泽的形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图示区域降水丰富,各地的降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沼泽,可见降水丰富也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0题,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应为降水少的干季。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受其影响,苏德沼泽所在区域降水较多,为湿季,故510月该沼泽的面积大。11月次年4月都为干季,但24月为干季后期,此时沼泽面积最小。第11题,琼莱运河避开了苏德沼泽,沼泽拦截泥沙及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泥沙及径流将更多地进入尼罗河。苏德沼泽的水循环减弱,水质会下降。逐渐变干的沼泽将有利于耕作,故盆地内部的可耕地将增加。答案:9.C10.A11.A二、非选择题12(2020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的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