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2题。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湖区发展渔业生产湖区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A.B.C.D.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
2、(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据此完成35题。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围栏放牧C.弃耕D.发展立体农业4.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半干旱气候区B.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亚热带季风区5.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
3、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沙障设置等内容。读图完成68题。6.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A.削减风力B.防治水土流
4、失C.减轻沙尘暴D.增加河流流量8.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A.能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B.能有效增加大气降水C.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D.河流结冰期缩短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极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图为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看,塞罕坝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A.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B
5、.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C.地处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D.地处温带森林与温带荒漠的过渡地带10.塞罕坝从水草丰美变成茫茫荒原,其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类型由草原退化为荒漠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D.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植被11.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效益突出表现在()A.为京津冀固沙、涵养水源B.为河北提供重要的造纸原料C.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D.防止内蒙古中部草原退化二、非选择题(共38分)12.2020山东统考,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高昌区绿
6、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图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当地降水和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高昌区绿洲发展依靠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联合灌溉。1989 年,高昌区的绿洲面积约400 km2,而现在该地的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2)。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中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1)据图2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6
7、分)(2)分析甲地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4分)(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本区绿洲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13.2019广东广州二模,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
8、及其原因。(6分)(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6分)(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新情境)生物治沙是将10余种具有治沙功能的沙漠藻(生存在沙漠中的藻类,药用价值高)组成混合液体,像打农药一样喷洒在沙漠表面,借助水分让其繁殖生长,几个月内就会在沙漠表面形成几厘米至十厘米不等的藻类结皮层,形成土壤。与机械治沙和化学治沙相比,生物治沙拥有
9、无可比拟的优势。据此完成13题。1.与其他治沙方式相比,生物治沙()A.资金投入少B.见效快C.治沙效果好D.适用范围广2.喷洒沙漠藻组合液的最合适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使用沙漠藻治沙可以()A.消除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B.实现治沙与扶贫的融合发展C.大幅降低沙漠地区的风速D.增大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2020辽宁五校联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2016年)。据此完成45题。4. 下列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的是()A.气候调节 B.土壤形成
10、与保护C.生物多样性 D.废物处理5.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A.水田面积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少C.草地面积减少 D.建设用地减少2019四川遂宁三诊(新情境)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这些树木的天敌,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完成68题。6.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A.使局部森林难以生长B
11、.种类包括鸟类等C.攻击具有专一性D.地域流动性强7.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总体影响是()A.种子无法生长B.生物多样性增加C.森林面积缩小D.土壤肥力下降8.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B.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D.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该地区的草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沙漠化趋势。下图为通天河七渡口月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频率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A.秋季最轻B.冬季最严重C.大致与风
12、速呈正相关D.呈单峰变化10.除风速以外,影响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季节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和降水B.地形和风向C.风向和气温D.降水和地形11.治理通天河七渡口风沙的有效措施是()A.营造防风林,降低风速B.设置沙障,人工种草恢复植被C.加强监测预警,减少风沙危害D.截留长江水源,实施人工补水二、非选择题(共44分)12.2020福建福州调研,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
13、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 400 m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1)说出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3)概述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海拔高于2 400 m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8分)(4)有人认为未来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恢复,试为该观点说明理由。(4分)13.2019河南郑州第三次质量预测,22分(与2016全国卷第37题考查方向一致)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14、西南部(见下图)。亚洲象是食草动物,食量惊人,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热带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地。近几十年来,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生活范围和人类活动范围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亚洲象伤人、偷食庄稼、踩踏房屋、攻击牲畜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不堪其扰的村民在极端情况下会围猎亚洲象,造成亚洲象死亡,人象矛盾突出。(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4分)(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原因。(6分)(4)请提出
15、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6分)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B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错;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对;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选项。2.C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错;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错。【核心素养】本题组围绕乌鲁米耶湖设题,考查其面积变化的自然原因和拯救措施。应综合分析各自然因素对湖泊面积的影响,判断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体现
16、了对考生综合思维的考查;拯救乌鲁米耶湖的措施应从人地和谐发展的方向分析,体现了人地协调观。3.B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弃耕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围栏放牧与森林覆盖率上升关系不大,故选B。4.D森林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日照条件,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积温增加,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加剧,气候更干旱,不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全球气候变暖对亚热带季风区的热量和水分影响不大,对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影响不大,D正确。5.A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导致热带雨林被破坏,热带雨林
17、面积减小,而其他地区植树造林面积可能增加,但由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优于其他森林,所以有些专家认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A正确。6.A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可以判断,苏达尔沟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这里地形平坦,植被稀少,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土壤疏松,加上冷锋活动频繁,风沙活动频繁,A对。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较少,B、C错。冬季气温低,土壤处于冻结状态,不易起沙,风沙活动较少,D错。7.B种草并不能削减风力,A错。读图可知,砒砂岩沟壑区位于苏达尔沟流域的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河网密集,说明降水相对较多,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治水土流失,B对
18、,D错。砒砂岩沟壑区地势较高,流水侵蚀强烈,岩石多裸露,沙源较少,因而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不是减轻沙尘暴,C错。8.C读图可知,苏达尔沟下游西岸为流动沙丘区,东岸为灌丛沙地区,该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流动沙丘蔓延,C对。苏达尔沟为季节性河流,降水稀少且季节变化大,该流域综合治理并不能增加当地的降水量和实现全年有径流,A、B错。河流结冰期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D错。9.B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地处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森林与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10.D塞罕坝从水草丰美变成茫茫荒原
19、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放牧和垦殖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 11.A塞罕坝林场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能为京津冀固沙、涵养水源。为河北提供重要的造纸原料属于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不能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不能防止内蒙古中部草原退化。12.【解析】(1)由图 2可知,19891997年,绿洲面积扩张了65 km2,缩减了101 km2,实际面积由400 km2变为364 km2;19972002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01 km2,缩减了67 km2,实际面积由364 km2变为498 km2;20022009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43 km2,缩减了72 km2,实际面积由 498 km2变为6
20、69 km2;20092016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10 km2,缩减了99 km2,实际面积由669 km2变为 780 km2;高昌区绿洲面积扩张与缩减情况并存,但总体来看,绿洲面积扩张明显。19891997年绿洲面积小规模缩减,从1997年开始绿洲面积持续扩张。(2)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绿洲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资源供给不足;绿洲东部地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水量减少甚至大量干涸,进而导致西部坎儿井灌区绿洲面积缩减;绿洲西部地区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这种生产活动波动性较大,导致了该地区绿洲面积缩减。(3)如果赞同,可从
21、扩大绿洲规模的益处等方面说明理由;如果不赞同,可从当地自然条件的劣势方面说明理由。【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并能准确描点连线)(4分)19891997年绿洲面积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2分)(2)甲地位于绿洲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由于东部大量抽取地下水,西部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水量补给不足;农牧经济的波动性大,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绿洲面积缩减。(4分,任答2点即可)(3)赞同。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
22、力。(4分)或不赞同。本区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分)13.【解析】(1)读图对比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可以发现,杨家沟径流量很小,几乎为0,董庄沟径流量较大。据此可以推断杨家沟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水土流失较轻;董庄沟因径流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较严重。(2)根据上题分析,杨家沟径流量接近0,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大致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当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小,降水几乎都被森林树冠截留和根系吸收,并最终被植被蒸腾消耗,使得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3、。(3)衡量流域水资源多少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杨家沟多年平均蒸发量大致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地表和地下径流量近乎为0,水资源匮乏。董庄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蒸发量,径流量较大,水资源较丰富。(4)杨家沟植树造林经验在黄土高原推广后,各小流域径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减轻,导致黄河下游河水变清、水量减小,这势必对黄河下游的水资源供应、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和河口水质等带来负面影响。【答案】(1)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0,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程度相对较轻;(3分)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程度相对较重。(3分)(2)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大致相等,径流量(地表、
24、地下径流量)近乎为0。(2分)原因:在降水方面,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地表径流量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仅能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下渗作用较弱,地下径流量近乎为0。(2分)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水分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损耗。(2分)(3)水资源数量杨家沟小于董庄沟。(2分)径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0,水资源较少;(2分)董庄沟径流量较大,水资源较杨家沟丰富。(2分)(4)河流含沙量减小,引起黄河变清,黄河三角洲从以沉积为主转变为以侵蚀为主;(2分)黄河径流量减小,下游水资源可能短缺;(2分)黄河入海水量减小,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2分)1.
25、C由材料可知,生物治沙能够形成土壤,有利于改变当地的土壤环境,治沙效果较好,C正确。 2.A据材料可知,沙漠藻需要有水分才能生长,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不适合沙漠藻生长,春季气温回升,水分增加,此时喷洒沙漠藻组合液,经过春季和夏季,有利于形成结皮层,进而形成土壤,A正确。3.B使用沙漠藻治沙无法消除沙漠,A错误;沙漠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使用沙漠藻在治沙的同时,还能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治沙与扶贫融合发展,B正确;沙漠藻贴地生长,对风速影响小,C错误;有沙漠藻的地区比热容大于无沙漠藻的地区,生物治沙可能会起到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的作用,D错误。 4.D对照图例,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
26、性和废物处理四项中,废物处理对应的内、外环弧明显长于其他三项,是四个选项中价值最大的。5.B读图可知,2016年水源处理服务价值明显减小,可能是水田和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少造成的,A错,B对;湿地面积减少后,原来的湿地可能变成草地,也有可能成为建设用地,C、D错。6.C“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说明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故C正确。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对森林影响不大,故A错误。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为真菌和节肢动物,它们的地域流动性较弱,故B、D错
27、误。7.B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但不会使森林面积减小,故B正确、C错误。材料显示天敌杀死的是宿主的种子及幼苗,故A错误。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故D错误。8.D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攻击具有专一性,因此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专业化种植未必能提高热带农业的生产效率,故D正确、B错误。作物播种前毒杀天敌、捕捉鸟类等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故A、C错误。9.C读图可知,通天河七渡口的起沙风频率,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说明其风沙侵袭春季最严重,夏季最轻;读图可知,当地的风沙侵袭大致与风
28、速呈正相关,且为明显的双峰变化。10.A除风速以外,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多,冬季地面冻结,夏季和冬季风沙侵袭出现频率低,A正确;地形不会有季节变化,风向对风沙侵袭的季节变化影响不大,B、C、D错误。11.B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无法营造防风林,A错误;设置沙障,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可以对沙化的土地进行修复,B正确;加强监测预警并不能治理风沙侵袭,C错误;截留长江的水源,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12.【解析】(1)注意题目考查的是自然原因。可从成土条件和降水方面分析。(2)土地石漠化会造成黔桂喀斯特山区可耕地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加重、旱涝灾害频发等问题。(3)先充分提取图示信息,再从整
29、体变化趋势、极值、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等方面描述其变化特征。海拔高于2 400 m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要结合该海拔区域的自然环境(热量、土壤、风力、水分等)特征进行分析。(4)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恢复的理由,主要从低海拔地区植被恢复条件好和石漠化问题更为突出方面着手分析。【答案】(1)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广,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成土速度慢,植被覆盖率低;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大面积裸露。(4分)(2)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地表水不易储存,加剧了人畜饮水的困难;旱涝灾害频发。(6分)(3)特征:不同植被
30、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多在海拔400600 m处达到最大值;森林植被的NDVI较其他植被类型的高。(4分)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种类较少,植被生长速度较慢;海拔高,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生长养分不足;海拔高,光照强,风速大,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植被难以生存。(任答2点得4分)(4)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林地多转变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石漠化问题更突出;低海拔地区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均比较好,利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4分)13.【解析】(1)根据图中2014年与1975年云南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从面积、分布等方面描述即可。(2)结合文字材料中亚
31、洲象的生活习性,从食物、水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即可。(3)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缩小,变成生态孤岛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例如毁林开荒,破坏原始森林,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栖息地;另外,毁林开荒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当地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原始森林衰退,形成恶性循环。(4)根据上题中提及的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缩小,变成生态孤岛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例如针对毁林开荒,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同时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针对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亚洲象栖息地问题,应进行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
32、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等。【答案】(1)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4分)(2)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被茂密,可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可为亚洲象提供生存条件;人烟稀少,人类对亚洲象的干扰少。(6分)(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亚洲象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亚洲象栖息地,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并阻隔种群交流。(6分)(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保护亚洲象基金组织,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任答3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