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547601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老师在引导学生驾驭历史学问点的时候,要增加学生学好历史的动力,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信任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1、中心政治制度的演化: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隋朝以尚书省,内史

2、省、门下省为中心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减弱相权.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心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东汉

3、时期,刺史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渐渐演化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与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将道的监察长官改为视察使,道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从汉至元,中心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需听从上级,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君主.形成高度的中心集权. 秦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 中心设丞相(决策),御史大夫(监察),太尉(武事) 标记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废分封,设郡县,郡官由皇帝任命. 汉汉承秦制,有所改变 汉初,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减弱相权.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皇帝总揽大权.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心造成威逼.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心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 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5、逐步形成. 隋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 州、县两级 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 州、县两级,唐太宗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二府 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 分割宰相财政权:三司使 分割宰相行政权:参知政事 减弱相权,皇权进一步加强. 地方行政制度为路、州、县 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行政,统领六部),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事务). 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

6、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行省拥有大权.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明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高峰. 明太祖设殿阁高校生,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给阁臣票拟权. 地方设立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和按察司(监察)三司. 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7、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初,沿袭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今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创立: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加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高校士票拟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

8、皇权起制约作用. 3、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落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肯定君主制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9、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动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旺盛,为康乾盛世的出现供应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斗争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从今,中国社会的发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