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52287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四文言文阅读(A)限时:40分钟总分:38分一、(2019河南安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

2、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

3、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节选自后汉书种暠传,有删改)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皆不与交通”中“交通”解释为“交往”。()“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擢”解释为“提拔”。()“暠乃手剑当车”中“当”解释为“当作”。()“不克”解释为“没有战胜”。()“冀因此陷之”中“陷”解释为“构陷”。()“会匈奴寇并凉二州”中“寇”解释为“盗寇”。()“诚心怀抚”中“怀抚”解释为“安抚”。()“边方晏然无警”中“晏然”解释为“安宁;安定的样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

4、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B.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C.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D.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储副”,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居常被称东宫。B.“刺史”,官名,“刺”为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职责是监督中央官员,维护兵权,澄清吏治。C.“阙

5、”,原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谒阙”指入朝觐见皇帝。D.“烽燧”,烽火台。春秋时,白天放烟叫“烽”,夜晚举火叫“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暠为人谨慎,老成持重。在承光宫任职时,中常侍不按正常礼法来迎接太子,种暠以死相抗,受到杜乔的钦佩和皇帝的赞赏。B.种暠声名远播,安土定边。乌桓人反叛朝廷,听闻种暠上任后闻风降服,到边界去迎拜他;匈奴进犯,他恩威并用,使边境安然。C.种暠轻利重义,刚正不阿。他用父亲死后留下的家财救济宗族与乡里穷人,不与追求名利之人交往;发现太守有不法行为,及时上报。D.种暠为政有方,深得民心。他传播朝

6、廷恩泽,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使他们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他从凉州升迁时人们极力挽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译:_ (2)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译:_1.答案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侍”应该是“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何以知非奸邪”意思是“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故选A。2.答案B“监督中央官员”错误,主要监察对象为地方官员。3.答案D“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理解有误,原文为“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即“向远方

7、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4.答案(1)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2)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解析(1)疑:怀疑。从:依从。惶惑:惶恐迷惑。(2)案:查办。由是:从这件事后。衔:怀恨。母题拓展应为“阻挡”应为:名词活用,充当动词,“入侵”【参考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为定陶令,有财产三千万。他的父亲去世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贫穷的人。对那些追求名利之人,种暠都不与他们交往。汉顺帝末年,(种暠)担任侍御史。种暠被提拔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驾单

8、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暠于是手持利剑挡住车,说道:“太子是国家储君,有关百姓命运。今天常侍来而没有诏书符信,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宁死不从。”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对答。杜乔回去后十分感叹,为种暠能临事不惑而自己不能感到惭愧。皇帝也称赞他持重,赞扬了很长时间。后来出任益州刺史。在益州任上三年,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当时永昌太守以黄金铸花纹蛇,献给梁冀,种暠追查逮捕他,并急驰上报,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

9、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被伤害。梁冀因此陷害他。传令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他们两个),说:“臣听说征讨盗贼被伤,本不是种暠、应承之意,实在是因为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才招致这种不审慎。”梁太后看了奏疏后,便赦免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去官职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暠又被朝廷征召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乞请让种暠留下,梁太后感叹道:“没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便同意了。(后)又被任命为匈奴中郎将。当时辽东乌桓反叛,他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望风降服,到边界迎拜他。(朝廷)征拜他为议郎,

10、升迁他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提拔种暠为度辽将军。种暠到军营后,先宣扬汉朝的恩泽诚意,引诱胡人投降,其中有不愿意服从的,之后再加以征讨。他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降。种暠于是就去掉报警的烽火,除去望哨楼,边境安然无警报。延熹四年,种暠被升为司徒。在位三年,六十一岁去世。二、(2019湖北黄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

11、:“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忄佥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

12、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有删改)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使县鬻于民”中“鬻”解释为“卖”。()“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中“导”解释为“导向”。()“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中“逋负”解释为“拖欠公家的赋税”,“蠲除”解释为“免除”。()“则民

13、瘼除矣”中“瘼”解释为“疾苦”。()“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中“俟”解释为“等待”。()“学富而行笃”中“笃”解释为“厚道,忠诚”。()“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是被动句式,翻译为“他受到两位贤士这样的推崇”。()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C.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D.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

14、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B.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C.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职,如“学而优则仕”。D.挂冠,楚国龚舍、汉代逢萌均有解衣冠,弃官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批驳。B

15、.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C.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D.宇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笃。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忄佥薄浮侈是尚。译:_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译:_5.答案B注意动词“言”,“县”指的是曲水县,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据此可排除C、D两项。

16、“怒”的主语是“运使”,结合句意分析可知,应排除A项。故选B。6.答案C“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举荐”,而非“致仕”。“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7.答案D结合文本内容“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分析可知,说他“生性厌弃官场”错,他是因为不能施展才华才辞官归隐的。8.答案(1)京城是中原百姓观察效仿的地方,风俗应当淳朴厚道,然而崇尚奸诈刻薄、浮夸奢靡(的风气)。(2) 我听说(有些人做官如果) 志向不能实现,便把俸禄职位看得轻如锱铢;有违自己追求的道义,就把功名富贵看作尘土草芥。解析(1)“诸夏”,原指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在这里可

17、根据句意推测为“华夏百姓”“中原百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视效”,效法,仿效。“而”,连词,表转折。(2)“闻”,听说。“顾”,看、视。“锱铢”,比喻极细微的数量。“道”,追求的道义。母题拓展应为动词“引导”【参考译文】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考中进士后,担任文州曲水县令。转运使把轻缣的价钱抬高,让县衙强卖给百姓谋取利益。宇文之邵说:“曲水县下临长江上接高山,地势狭窄,百姓生活贫困,种地的人没有多少,正赶上收成不好,羌族多次入侵,不可以因谋求私利再使老百姓困苦。”转运使大怒。正值神宗即位要求百官进言,(宇文之邵)于是上疏说:“天下是一家。祖宗创建基业、保持成就的

18、方法都在。陛下正为先帝守丧,谄佞奸邪之辈隐藏着没有动作,此时正可以缅怀五位先皇的功德,时常好像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样。京城是中原百姓观察效仿的地方,风俗应当淳朴厚道,然而崇尚奸诈刻薄、浮夸奢靡(的风气)。公卿大夫是百姓的表率,应该用好的名节勉励自己,可是他们争先以势利混杂在一起。希望陛下用崇尚节义廉耻的风气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方圆千里的郡县,有利的事情未必能兴办,有害的事情未必能废除,这是转运使、提点刑狱应当处理的事务。方圆百里的县城,有利的事情未必能兴办,有害的事情未必能废除,这是郡守该处理的事务。先前的赦免命令,应该将百姓拖欠公家的赋税一概免除,可是有关部门操之过急,督

19、查得太过严苛,造成上面的恩泽不能遍及底层百姓,所以穷苦的百姓就更加贫困。朝廷如果选择贤才担任三司的官职,稍微给郡县长官些自主管理的权力,那么百姓的疾苦就消除了。在这之后再借鉴像番氏、棸氏、蹶氏、楀氏这些外势力的盛衰来安定外戚,考察棠棣角弓的意旨来使家族亲人和睦,恢复已经废弃的典章制度,提拔被埋没的人才,疏远谄谀媚上的人,招纳忠诚正直的贤士。所有设置的政令,一定和大臣们共同商议来推广其中的优势,对于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的人就严加管制。这样,天下百姓盼望的太平盛世就可以拱手而待了。” 他的疏奏没有得到回复。(宇文之邵)叹息说:“我不可以再做官了。”于是辞官回家,凭借太子中允身份归乡,当时年纪不满四十。

20、(从此)他自强于钻研学问,不改志向,每天和朋友寻求研读经史和弹琴饮酒的乐趣,隐居十五年后去世。司马光说:“ 我听说(有些人做官如果)志向不能实现,便把俸禄职位看得轻如锱铢;有违自己追求的道义,就把功名富贵看作尘土草芥。现在我从宇文之邵身上看到了。”范镇也说:“宇文之邵职位低,但言行高尚,学识丰富而行为笃诚,他比我小二十一岁,却比我先辞官离开仕途, 让我感到若有所失。”宇文之邵受到两位贤士这样的推崇。专题四文言文阅读(B)限时:40分钟总分:38分一、(2019湖北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耶律希亮字明甫,铸之子也。师事北平赵衍。时方九岁,未浃旬注,已能赋诗。岁戊午,宪宗

21、在六盘山,希亮诣行在所。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遣使召主将浑都海。铸说浑都海等入朝,皆不从,则弃其妻子,挺身来归。浑都海知铸去,使百人监视希亮母子,迫胁使从行。浑都海为大兵所杀,众推哈剌不花为帅。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希亮从二王兴师,还至不剌城,与哈剌不花战,败之,尽歼其众。二王乃函其头,遣使报捷。希亮入觐世祖于上都。世祖问,日本可伐否。希亮奏曰:“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世祖然之。迁吏部尚书。帝驻跸察纳儿台之地,希亮至,奏对毕,董文用问大都近事。希亮曰:“囹圄多囚耳。”世祖方

22、欹枕而卧,忽寤,问其故。希亮奏曰:“近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以是囚多。”帝惊问:“孰传此语?”省臣曰:“此旨实脱儿察所传。”脱儿察曰:“陛下在南坡,以语蒙古儿童。”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希亮因奏曰:“令既出矣,必明其错误,以安民心。”帝善其言。希亮以跋涉西土,谢事而去。久之,闲居京师,四方之士多从之游。泰定四年卒,年八十一。希亮性至孝,家赀散亡已尽,仅藏祖考画像,四时就穹庐陈列致奠,尽诚尽敬。朔漠之人,咸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虽疾病,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目之曰愫轩集。(选自元史耶律希亮传,有删改)注浃旬:一旬,十天。

23、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师事北平赵衍”中“师事”解释为“拜某人为师或对某人以师礼相待”。()“希亮诣行在所”中的“诣”解释为“往、到”。()“二王乃函其头”中“函”解释为“砍下”。()“世祖方欹枕而卧”中“欹枕”解释为 “斜倚枕头”。()“家赀散亡已尽”中“赀”解释为“钱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B.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C.哈剌不花与

24、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D.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午,戊午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可用来纪年。B.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过往,称为“跸”。C.奏对,文中指大臣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这是古代皇帝治理天下的一种方式。D.考,文中泛指祖先。也可特指已故的母亲,如考妣。而“妣”可以指已故的父亲。3.下列对原文有

25、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耶律希亮历经艰难,回归朝廷。有人反叛朝廷,他的父亲独自回朝,他和母亲被人胁迫;最终他跟随朝廷军队平定叛军,回归朝廷。B.耶律希亮报告实情,直言进谏。皇帝问他大都的近况,他报告实情,皇帝知道后很吃惊,他又向皇帝进言,希望皇帝纠正错误。C.耶律希亮深得人心,孝而有礼。他退休后在京城居住,四方之士大多和他交往;他用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先辈的尊敬,人们称赞他懂得中原的礼仪。D.耶律希亮才干突出,勤于著述。他九岁时,学习不到十天就能写诗;他患病后,有时半夜起来点蜡烛写字;他留下诗文等著述三十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宋与辽、金

26、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译:_ (2)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译:_1.答案A“又哈剌不花在蜀时”中的“在蜀时”意思是“在蜀地的时候”,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铸召医视之”意思是“耶律铸召来医生为他治疗”,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A。2.答案D考,特指已故的父亲。“妣”可以指已故的母亲。3.答案B“皇帝问他大都的近况”错,原文是“董文用问大都近事”。4.答案(1)宋和辽、金打仗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们才卸下重担,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2)皇帝说:“前面说的话是开玩笑罢了,何曾写入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

27、。解析(1)干戈:借指战争。息肩:休息。比喻卸除负担。俟:等待。(2)戏:开玩笑。著:写下。罪:过失,错误。在这里指追究的罪责。母题拓展应为“用匣子装”【参考译文】耶律希亮,字明甫,是耶律铸的儿子。以北平人赵衍为师。当时耶律希亮才九岁,不到十天,就已经可以写诗。戊午年,宪宗在六盘山,耶律希亮来到皇帝巡视所在的地方。世祖登上皇位,阿里不哥反叛,(世祖)派使者召见主将浑都海。耶律铸劝说浑都海等人入京朝见,他们都不听从,耶律铸就舍弃他的妻儿,挺身归顺朝廷。浑都海知道耶律铸离去,派百人去监视耶律希亮母子,胁迫他们随行。浑都海被大军所杀,众人推举哈剌不花为帅。哈剌不花和耶律铸是亲家,又因为哈剌不花在蜀地

28、时,曾经染病,耶律铸召来医生为他治疗,送给他酒食,于是哈剌不花解开耶律希亮的绑绳,对他说:“我曾受过你父亲的恩惠,现在是我报恩之时。”耶律希亮跟随两个王爷起兵,回到不剌城,和哈剌不花战斗,打败了他们,将他们的军队全部消灭。两个王爷于是把哈剌不花的头装在盒子里,派使者向朝廷报捷。耶律希亮在上都朝见世祖。世祖问,是否可以攻打日本国。耶律希亮上奏说:“宋和辽、金打仗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们才卸下重担,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升任吏部尚书。皇帝在察纳儿台之地停留暂住,耶律希亮来到此处,奏对完毕,董文用问及大都的近况。耶律希亮说:“监狱之中囚犯很多。”世祖正靠枕头躺着,忽然醒来,

29、询问原因。耶律希亮奏说:“最近奉圣旨,(如果有)汉人盗钞六文的就杀了他们。因此囚犯增多。”皇帝吃惊地问:“是谁传达这话的?”省臣说:“这道旨意确实是由脱儿察所传。”脱儿察说:“陛下在南坡,对蒙古儿童这样说过。”皇帝说:“前面说的话是开玩笑罢了,何曾写入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耶律希亮接着上奏说:“诏令现在已经发出了,一定明确指出其错误,来使民心安定。”皇帝称赞他的建议。耶律希亮因为在西土跋涉,辞职回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京城闲居,四方之士大多与他交游。泰定四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耶律希亮生性至孝,家财已散尽,仅收藏着先辈的画像,每年四季在帐篷中陈列表达祭奠,尽诚尽敬。北方的人民,都聚

30、集来观看,赞叹道:“这是中原的礼仪。”他即使患病,也不荒废书史,有时半夜坐起,点燃蜡烛写字。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定名为愫轩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

31、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其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

32、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雄毅寡言”中“雄毅”解释为 “勇武刚毅”。()“以徼功名耳”中“徼”解释为“求取”。()“备谙边事”中“谙”解释为“熟悉”。()“请休兵秣马”中“秣”解释为 “喂”养(马匹)。()“迄于天宝末”中“迄”解释为“到”。()“战马蕃息”中“蕃息”解释为

33、“轮番休息”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34、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中,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的父亲为朝廷而死,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将

35、来会成为一名将才。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一直享有很高威望。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对石堡城的事做出准确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译:_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译:_5.答案C“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故排除A、D两项。“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故排除B项。故选C。6.答案D大夫死称卒

36、,士死称不禄。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7.答案C“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从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8.答案(1)(王忠嗣)曾经指出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过失,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2)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各蕃国,各蕃国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只要他们来了,王忠嗣就买下。解析 (1)短:指出别人的过失。陷:陷害。为所:被动句式。(2)高估:抬高马的价格。“第二个”市:交易,做买专。在这里指卖马。母题拓展应为“繁殖增多”【参考译文】王忠嗣,太原祁人。王忠嗣原名为训,由于父亲死于朝廷派遣的公

37、事,被赐名忠嗣,在禁宫中养育多年。等到(王忠嗣)长大,勇武刚毅而且很少说话,严肃深沉有军事谋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他都能)应答纵横,都出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指出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过失,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正值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攻克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奔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气和胆量自许,到了身居节度使,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忠嗣)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部下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

38、(忠嗣)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使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任职了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很不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居,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忠嗣)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坚固,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停兵在那坚固的城池之下,必将要死去数万人,然后才可以图谋啊。臣恐怕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停止战事,喂养马匹,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

39、”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恨忠嗣,每天都在寻求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王忠嗣突然死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各蕃国,各蕃国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只要他们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各蕃国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河、陇的军队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王忠嗣)为兵部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