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48847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论述类文本阅读(A)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得知商纣王的主力军队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惨败。对此,尚书武成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

2、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武成是其中的一篇。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宋代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因为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东汉王充论衡艺增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专门驳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益其实,以致失实”的现象。他说,尚书中赞美尧

3、帝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他认为,“言血流浮杵,亦太过焉”。“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盛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贲光上书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在明光宫居住,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为此,王充慨叹道

4、:“汉为今世,增益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书籍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部分予以切责,当然没话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这样要求,就有些过于苛刻,甚至是“刻舟求剑”了。比如,诗经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王充加以批驳,“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过于苛刻了。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不可一概而论。(摘编自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君,商纣王

5、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战不会惨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B.宋代一些理学家不仅认同了孟子对尚书的怀疑,而且还发展了孟子的“怀疑”论。C.王充认为从牧野之战的作战地点和当时的行军习惯来分析,当时既无杵,更无“漂杵”的可能。D.对于尚书武成的怀疑,孟子着眼于仁人无敌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牧野之战”为立论基础,从“古时”到“近世”,列举了史书失实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B.本文多次引用王充对尚书的陈述与批驳,这些都能佐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强调了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可贵

6、。D.王充举汉光武帝驳斥贲光上书之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实,何况远古之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书中出现记载失实现象的原因,是记载者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附会。B.要传承国粹人文,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怀疑的态度,就能去伪存真,产生新学说。C.文学作品更强调艺术的真实,因而学术研究无须关注文学作品中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D.本文认为王充对诗经的质疑过苛,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1.答案D“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于文无据。根据“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

7、可知,王充只是进行了合理分析,并不能说明他“亲往实地调查考证”。2.答案C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3.答案DA.原因解说不全面,由文中的“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可知,“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附会”只是原因之一。B.“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有了就能”说法过于绝对。C.“因而无须关注文学作品中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错误,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固然不同,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二、(2019山东师大附中考前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

8、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努力推动大国间的文明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世界各大国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合了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他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洲文明同样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都是欧洲文明的绮丽瑰宝。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的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

9、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自 2014 年启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中法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两国陆续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等机制,为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中俄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历史举世公认,已经成了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文化在彼此国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了当今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将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相结合的美国文明,发展成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

10、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就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宣称美国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从而将中美关系渲染至所谓“文明冲突”的层面。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 21 世纪,这种“文明冲突说”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人类文明的悲哀。文明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交流互鉴,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想拥有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只有

11、交流互鉴,尊重、包容不同的文明,自己的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2019 年是中美建交 40 周年。中美交往 40 年来的教训和启示说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唯有合作才是正确选择。在中美利益已经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中美双方更应该承担大国应承担的特殊责任,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摘编自潘震大国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身处巨大变局之中,世界各国都拥有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希望,也都需要应对全球性挑战。B.以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等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同中华文明一样丰富多彩而伟大。C.中法两国在科教文艺等领域的交流带动了双

12、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和经贸往来。D.美国文明,主要是因为其源于欧洲文明,才得以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当今世界希望与挑战并存为立论前提,为大国间的文明对话指明了方向,并由此指向了中美关系问题。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今国际形势下推动大国间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C.文章列举了中法、中德、中俄之间文明对话的成功案例,旨在说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国间文明对话的典范。D.文章以美国文明蕴含多元文化价值观为依据,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说”,提倡“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的理念。6.根据原

13、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中美交往 40 年来的教训与启示,如果美国坚持“文明冲突说”,必然两败俱伤。B.如果没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那么自己的文明可以充满自信但无法充满生命力。C.美国的“文明冲突说”虽然对其本国而言有利,但无法顺应 21 世纪的时代潮流。D.只要坚持在交流中互相借鉴,在合作中谋求共赢,世界各国的文明就能得以生存和进步。4.答案D强加因果。原文是“将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相结合的美国文明,发展成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可见美国发展成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文明

14、与美洲文明相结合”所产生的“多元文化的价值观”。5.答案C“旨在说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国间文明对话的典范”错,原文是“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的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6.答案AB.由原文“要想拥有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可知,“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是文明“充满自信”的条件。C.“美国的文明冲突说虽然对其本国而言有利”于文无据,由原文最后一段分析可知,“文明冲突说”对美国也不利。D.“只要就”的表达过于绝对。2.论述类文本阅读(B)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陕西西安中学模拟)阅读

15、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的智慧一书中“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的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闻道,道即真理,亦即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张岱年先生将“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若想真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必不可少。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宗”“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

16、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本质。“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神论传统。”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其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权威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与权威决裂。关于儒道之区别,张岱年先生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采取约

17、束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中。他在本书序言中说:“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

18、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此种高屋建瓴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超载他们的旧哲学。他在书中提出,任何文化形式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的,而是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其时代性的保持,依赖于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评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岱年先生认为,老子以“道”的思想理论彻底颠覆了上帝的无上地位,中国传统文

19、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B.中华的智慧一书认为,从某个意义上讲,“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C.在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问题上,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绝不应该是西方文化的附属,这一认识的形成是因为他能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D.中华的智慧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运用材料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复兴中华文化的观点。B.文章第三段引用中华的智慧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

20、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C.作者在分析的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是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B.因为张岱年先生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C.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育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

21、D.张岱年先生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来创造新型中国文化。1.答案AB.“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说法错误,张岱年先生认为“道”是最高的智慧。C.“这一认识的形成是因为他能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D.“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错误,原文是“张岱年先生将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概念不同。2.答案D“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错误。文章是从个案研究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两

22、个方面展开的,但并不代表这是张岱年先生构建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3.答案B“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于文无据,原文是“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二、(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随着传统艺术热逐渐升温,习琴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存在着对古琴的“误读”,即认为古琴是一种表演性乐器,需要登台演出。其实在古代,弹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对琴人要求很高:演奏者除了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以古琴演奏动作来说,

23、要求“弹欲断弦”“按令入木”,但“用力不觉”,这与太极拳、传统书画异曲同工,看上去儒雅、简静、柔和,实则蕴含着强大的爆发力。从古琴音乐特质来说,最重要的是其“静美”之质。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有厚度,犹如古代的磬或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悠长,音质内敛。当前的古琴演奏会,尤其是古琴与交响乐队合作时,人们经常给古琴加上扩音技术,其实是对古琴音质特性的背离。历史上,最早提出琴“性极静”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追求“真空妙有”,追求更深远的思想空间与艺术境界。古琴在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习琴者与传

24、统文化及传统技法的割裂。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时就弦歌不辍。清代徐祺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心、养心。悦耳易懂,而理解悦心进而养心的作品则需具备一定的儒、道、禅传统文化积累。禅宗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代,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认为,“明心见性”是琴的至高境界,其可贵之处在于将禅宗理念与古琴美学结合,从而使古琴音乐相对此前发生质的飞跃,变得更为细腻、深刻,意境营造也更为形象化且富于哲理:讲究阴阳和合、天地人谐和。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以天地为庐,以清流为带,以高山为屏障,人完全跟自然、天地、宇宙融合为一,传递出精神世界的豁达、开阔和高洁。因此,

25、要真正理解古琴,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相应地,要真正弹好古琴,应该追求技、艺、道三者合一。追求琴道不是可以忽略技巧,而是要在掌握扎实演奏技巧、充分表现古琴音乐艺术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历史上,古琴艺术曾一度衰落。20世纪30年代,今虞琴社成立,提出重新振兴古琴。之后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而今,不仅民间习琴者众,而且很多专业音乐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等纷纷设立古琴专业,将其归入民族乐器系。今天,很多人弹奏古琴不得琴艺精髓。这个现象值得审视和反思。在古琴领域,当务之急是继承古人传统衣钵,不过这一关就谈不上创作创新。具体而言,我们还是应该以吴景略、

26、查阜西、管平湖等老一辈琴家的原曲版本为参照,好好体会研习这些作品凝聚的历代琴学精华。如是,古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才有真正根脉延续,才有强健艺术生命力。(选自吴钊古琴之美在文化,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演奏古琴既要求其刚健有力,又要求用力而不觉,类似于打太极、创作传统书画作品,讲究柔中有刚。B.作者认为古琴的美就是静美,细微的音量传递出一种厚实悠长的意蕴,具有区别于其他音乐的清净恬淡的特性。C.真正理解古琴的人,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还能领悟传统琴曲的哲理意蕴。D.学习古琴,首先要继承古人的有关思想、技能等,好好体会研习名家作品凝聚的

27、琴学精华。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将古琴和太极拳、传统书画进行类比,就是为了突出古琴演奏的动作要领。B.第四段以山居吟一曲为例,证明了“明心见性”是琴的至高境界。C.第二、三、四段并列,从古琴的演奏要领、音乐特质等方面为第五段的结论提供了依据。D.文章先写习琴者日渐增多,最后对弹琴者提出建议,核心是对古琴之美的文化阐释。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奏古琴,如果动作幅度太大,看起来或许神采飞扬,实则犯忌,背离了古琴的文化意蕴。B.给古琴加上扩音技术,是对古琴音质特性的背离,所以大型演奏会就不会安排古琴演奏。C.如今,很多古琴弹

28、奏者无法领悟琴艺精髓。只要古琴弹奏者能继承古人传统衣钵,古琴文化就能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发展。D.专业音乐院校纷纷设立古琴专业,将其归入民族乐器系,将来的优秀古琴家就来自音乐学院古琴专业。4.答案B“古琴的美就是静美”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古琴音乐特质来说,最重要的是其静美之质”,“静美”是从古琴的音乐特质角度而言的,“最重要的”不等于“就是”。5.答案B举山居吟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琴“讲究阴阳和合、天地人谐和”。6.答案AB.作者认为给古琴加上扩音技术,是对古琴音质特性的背离,但这不能决定大型演奏会就不会安排古琴演奏。C.“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在古琴领域,当务之急是继承古人传统衣钵才有强健艺术生命力”。D.优秀古琴家可来自音乐学院古琴专业,也可来自民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