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案计划章程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案计划章程制度.doc(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二一年 月 日目 录一、总则 1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诺书 2三、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 3四、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的通知 4五、分院组织机构图 5六、分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责任体系图 6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任命书 7八、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情况一览表 8九、安全管理岗位职责(一)总经理特种设备安全职责9(二)主管副院长(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职责9(三)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人职责 9(四)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职责 10(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责任人职责 10(六)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职责 10
2、(七)特种设备保养责任人职责 10(八)设备安全责任人职责 11(九)特种设备操作工职责 11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特种设备选购验收制度12(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制度12(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12(四)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13(五)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3(六)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4(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5(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5(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管理和更新制度16(十)协商和信息交流制度 16(十一)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7(十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18(十三)电梯钥匙管理制度22十一、特种设备安全
3、操作规程(一)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23(二)悬臂吊安全操作规程23(三)气瓶的安全操作规程24(四)电 梯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24(五)行车安全操作规程24(六)叉车安全操作规程24(七)电瓶车安全操作规程25十二、附件(一)特种设备持证作业人员管理台帐26(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检验情况表27(三)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汇总表28(四)特种设备作业岗位安全自查表29(五)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与整改记录30(六)安全生产会议(活动)记录31(七)安全生产收发文件登记32(八)应急预案演习评审记录33(九)人员伤害事故报告单34(十)江阴分院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35(十一)应急领导小组联系电话36
4、(十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目录清单37(十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识38总 则 江阴分院是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和江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下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目前可承担额定蒸汽压力9.82Mpa的蒸汽锅炉定期检验、监督检验,第一、二、三类压力容容器定期检验、监督检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监督检验,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监督检验,以及锅炉水(油)质、安全阀、无损检测等检验检测业务。 江阴分院现有人员 人,工程技术人员 人,其中在职硕士研究生 人,高级工程师 人,工程师 人,全院有 人共持有 张单项资格证书,特种设备检验师 张,无损检测I
5、II级证 张。现有房屋建筑面积 多平方米,占地面积 平方米,固定资产 万元,拥有先进的芬兰产便携式直读光谱仪,美国Ridge-Tool公司内窥镜,美国泛美公司超声波探伤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余套。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促进江阴分院的健康发展,特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通过设立了相应机构,配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了岗位职责,制定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并按照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要求,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能力,努力实现防范各
6、类事故发生的工作目标。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 二一年 月 日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诺书特种设备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特殊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事关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单位财产的安全,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本分院特作出以下承诺:一、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的规定,各类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安全性。二、本分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全面负责。主管副院长是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具体负责人。三、建立和健全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分院设立兼职
7、安全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中心有兼职安全员。四、建立以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常规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验制度、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五、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对在自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及时处理,不留后患。六、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七、自觉接受安全管理法定部门的监督检查。承诺单位: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 法定代表人:
8、二一年 月 日2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本人作为分院的主要负责人,将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对本分院特种设备的安全与节能全面负责,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的要求,为本分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特种设备的依法、规范、安全使用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确保本分院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承 诺 人: 单 位 印 章: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 日 期:二一年 月 日3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的通知分院各部门: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江苏省特
9、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市政府无锡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安全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分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保证取得工作实效,并成立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张方君任组长,副院长刘毅、蒋国平、汤澄、黃仁龙任副组长,江坚、赵斌、周剑海、何泽民、江淼、杨树彪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本分院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分院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本分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单位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10、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 二一年 月 日4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组织机构图院长分管副院长产品监 检中心承压类检验中心总师室机电类检验中心办公室5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责任体系图院长 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人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建设责任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6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阴分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任命书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省院及分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经研究,决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作如下任命:一、安全管理负责人
11、: 二、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人:三、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建设责任人: 五、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六、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院长: 二一年 月 日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情况一览表 安全组织职务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在部门受过何种安全培训院长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建设责任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设备安全责任人设备安全责任人8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岗位职责一、院长职责1、分院院长是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
12、生产责任制。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接受安全审核。4、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本分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切实保证生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5、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6、负责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听取安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奖惩。7、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8、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9、把安全工
13、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干部,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10、按照上述安全职责,确定分院年度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部门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二、主管副院长(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职责1、在院长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上级部门有关规章、决定,协助院长完成分管工作任务。2、分管单位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并主管兼职安全员队伍建设。3、负责单位安全质量工作,组织编制安全质量计划指标,定期部署安全质量要求,组织每季度召开一次特种设备安全会议,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和检查,督促各部门改进安全质量工作。4、负责建立与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4、标准和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落实。5、协调各部门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妥善处理紧迫和重大的生产安全问题。6、督促组织搜集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信息和资料,建立和建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三、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人职责1、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认真落实执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各项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92、全面了解、掌握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安全使用;建立特种设备台帐,主动申请对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主动接受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3、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15、,对重点特种设备和易发生事故设备重点监控,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及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必要时还应报告当地监管部门和政府。四、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职责1、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料管理,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花名册,安排持证 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二年复审一次,确保证件不过期、失效。2、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常性开展演练。3、制定教育培训的长远目标规划,安排日常的技术培训教育计划并采取措施组织实施。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操作人员的技术练兵、操作表演或竞赛,促进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16、、操作水平和排除故障、处理事故的能力。5、加强对部门兼职安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兼职安全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做好分院的安全生产工作。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责任人职责1、负责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发放。2、负责配合主管院长组织召开各种安全生产会议,按会议要求做好并下发会议纪要和决议,追踪决议执行情况。3、负责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相关设备安全管理文件制度。 六、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职责1、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17、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年度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七、特种设备保养责任人职责1、按分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督促员工完成特种设备的检查工作。2、保持特种设备整洁和生产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跑冒滴漏现象。3、查收特种设备作业岗位安全自查表,对表中反映的问题按严重程度报上级领导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跟踪验证。104、根据要求完成设备保养工作。八、设备安全责任人职责1、保证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分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2、加强对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18、考核;3、督促员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加强作业现场检查督促,及时整治存在隐患,纠正违章行为;5、督促员工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教育员工正确使用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6、发生事故时,及时报告和抢救,并保护现场和协助调查处理。7、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及时处理违章者和奖励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和个人。九、特种设备操作工职责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抵制。3、搞好文明生产,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当班喝酒和酒后上岗。4、认真做好容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容器处于完好状态。5、认
19、真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密监视设备各参数的变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内容须真实。6、遇有事故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隐瞒事故。7、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特种设备选购验收制度1购买特种设备应当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资质的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不得购置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已在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2应当根据分院生产工艺要求选购特种设备,严禁超过特种设备规定参数使用。3选购特种设备前,应由分院设备采购部门提出购买计划,并经分院主
20、管负责人审批。4特种设备购进后入库前,必须进行开箱检查特种设备的外部情况和出厂资料。设备、安全、档案、采购部门人员参加验收,验收时有关人员应逐项认真检查验收,并对验收质量负责。5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116、验收完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应将特种设备附有的相关文件收集、归档。(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制度1、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活动应委托取得相应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单位进行。2、签订安装、改造、维修合同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审查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资质和相关人员的资质是
21、否符合。3、施工前,配合、督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坚决制止施工单位未履行书面告知义务而进行施工的行为。4、督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向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申报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的监督检验。5、根据安装、改造、维修的合同规定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合实施监督检验的检测机构监督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施工,发现未按照告知内容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不予整改的,要求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当地特种设备
2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6、拒绝接受使用未经监督检验和监督检验不合格的设备。7、经验收合格的特种设备在验收后30日内从施工单位处接收相关技术资料并归档保存。(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办理使用登记。2、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要求备齐以下资料、文件:(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制造过程监督检测证明。(2)、安装过程的安装告知书、安装质量证明书和安装监督检验报告。(3)、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预防事故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4)、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3、安全管理人
23、员应逐台填写特种设备登记卡和使用申请书交予登记机关。4、办理使用登记后,安全管理人员应将登记机关退还的文件和颁发的使用登记证明文件交付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妥善保存。5、安全管理人员将使用登记证或安全合格证明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12(四)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分院特种设备定期检测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定期检验检测计划,确保检验检测工作如期实施。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测要求在上次检测有效期满前1个月提出定期检测要求。3、检测前应当备齐以干特种设备的相关资料(1)设备出厂资料:设计文件、安装使用说明、产品合格质量证明;(2)设备安
24、装资料:安装告知书、安装质量证明、安装监督检验报告。(3)使用登记文件 (4)上次定期检验报告(5)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4、检测时,要做到按计划的时间停车检验,并向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提供检验所需的条件,配合他们作好检验检测工作。5、检测后,对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或存在问题的设备,已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达到合手使用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关注册、变更手续。6、凡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7、特种设备发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8、对确因需要延长检验周期的特种设备,必须依法办理延期
25、检验手续。(五)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安全检查要做到经常性,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做到层层把关,堵塞漏洞。2定期安全检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1)每年安排一次年度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查设备、查制度、查措施、查事故处理情况等。(2)每月安排一次定期的安全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3)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组织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前安全检查。(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有无违章操作,防护用品穿戴是否齐全,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安全
26、通道是否畅通,使用的工具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纠正。3各部门除配合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外,还要每季度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好检查记录。134部门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作业现场是否整洁,各种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好检查记录。5在每次生产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危险部位和要害设施要重点检查,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有无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6操作者在工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倒班生产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并认真作好交接班记录。在生产操作
27、过程中要集中精力,随时注意安全状况,发现问题要立即报告代班长或单位领导。7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单位主管领导,隐患未排除,严禁进行生产。(六)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设备包机制,确保在用设备每台完好。2、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岗位练兵和学习技术,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工艺、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享有“三项权利”,即: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
28、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3、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1015分钟的巡回检查;班中责任制,注意设备运转、液标液位、各种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是否正常;班后、月未、节日前的大清扫、擦洗。定期维护保养: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保养。4、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5、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
29、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6、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7、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8、所有特种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腐、堵漏等工作。14(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3)特种设备的
30、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2、档案管理员负责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接收、登记、复制、借阅、发放和建档。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收集上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资料,并及时交付档案管理员。4、档案管理员将接收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及时归档保存,做到定位有效,妥善保管,方便利用。注意防尘、防火、防水、防潮、防晒、防盗、防虫蛀,防鼠咬等。如有破损或变质的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5、认真执行安
31、全技术档案的保管检查制度,每年年底全面检查、清理一次,做到帐档一致。6、做好技术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并履行批准和借阅手续,凡借阅重要档案的事由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借阅者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用后按期归还,经管理人员检查后,方可返档。(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和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没有培训能力的,可以委托发证部门组织进行培训。2、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止岗作业。3、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
32、员技术档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满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逾期未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将不得继续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工作。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参加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外,还应加强内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15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形式可采用安全活动日,各种安全会议,班前班后会、标语、简报、播放录像等开展安全生产经常性教育。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内容应包括(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特种设备法规及有关安全技术规范;(2)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事故案例;(3)在用特种设备的性能、结构工艺特点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安
33、全监测监控仪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方法;(4)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急救措施;(5)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消防知识。(九)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管理和更新制度1、应根据单位的特种设备类型确定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范围。2、在适当的时机从各级安全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出版社、新闻媒体、相关科研、咨询机构、相关方等处了解特种设备相关信息,及时获取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3、收集、识别的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编目录、标识保存。4、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已获取文本的目录清单应在分院内部共享,各部门可借阅或查询。5、若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34、求更新时,应及时做出响应尽快获取,同时更新目录清单并标识。对失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盖作废标识,须留参考的加盖“仅供参考”章。每年至少一次,对单位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目录清单。(十)协商和信息交流制度1、员工参与协商的方式有:口头或书面意见和建议、参与会议讨论等,员工在特种设备安全事务上享受知情权;2、分院应确定收集和传递的特种设备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并通过会议、公布上墙、树立标牌或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对外公布。3、对新单位员工,应组织对其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和了解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知识和规定。4、对在职员工,可通过各种会议形式,向员工宣传、贯彻分院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
35、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5、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相关方提出的信息、要求等,可通过电话、或以 “工作联系单”传递,单位应及时对相关信息给予处理和答复。16(十一)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和分院领导进行报告。2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3发生事故先兆、设备安全隐患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及时向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和领导进行报告。(二)事故现场处置1事
36、故发生后,单位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3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三)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
37、责任单位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实施验证。3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6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
38、管理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7、设备安全隐患应在调查结束后制定防范和处理措施,报分院主管或有关政府部门。17(十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按火灾(爆炸)应急预案执行,具体规定附件1。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按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执行,具体见附件2。3.电梯发生故障和事故时,按电梯故障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执行,具体见附件3附件1:火灾(爆炸)应急预案1.0目的 明确单位的重点消防部位,采取火灾(爆炸)预防措施,以及一旦发生火宅后应采取的应急计划,以尽量减少因此可能给公司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及不良环境影响。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江
39、阴分院各部门潜在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3.0职责 本预案由总师办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4.0工作程序4.1本单位重点消防防火区域:财务室、档案室、仪器室、配电间、机房、化验室、仓库、录入室。4.2火灾(爆炸)预防措施4.2.1重点消防防火区域严禁吸烟,并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应定期检修, 各部门兼职安全员应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熟悉消防器材配备情况及摆放位置,以便在火灾(爆炸)事故刚发生时能有效地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4.2.2在安全检查时必须对上述重点消防防火区域重点检查。4.3火灾(爆炸)应急计划4.3.1分院每位员工都有报告灾情、服从指挥、参加抢险救灾的义务。4.3.2
40、分院应急指挥组织系统图和具体分工及联系电话。4.3.3火灾发生初期,事故现场人员应积极利用消防设备开展扑救工作,并立即报告部门主管或公司应急领导小组。4.3.4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火灾通知后,按分工各行其责,组织人员疏散、设备转移、联系救护的车辆和消防人员,并组织对火灾现场保卫,防止事态恶化及人为破坏。各部门主管除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外,应立即切断失火地点的电源。组织人员尽量转移失火区域附近的贵重设备和重要文件资料等。 4.3.5火势有可能危及公司供电系统安全时,应首先组织人员将电梯放人后切断电源,避免造成重大的影响。4.3.6当认为火势无法控制,可能会对周围人员造成伤亡时,应立即利用广播或其它有效方式组织人员紧急疏散,现场人员在紧急疏散时,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