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ppt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47308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2讲 城市化 .ppt(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讲城市化,基础整合,考点突破,素能专攻,考情导航,考情导航,基础整合,一、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数目;城市用地;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2)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交通等)。,基础自主掌握,增多,规模扩大,增长过快,便捷,3.城市化的意义(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带来聚落形态、生活方式、等的变化。4.世界城市化进程(1)时间差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2、生产方式,价值观念,S,(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明显发达国家:起步早,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水平高,水平低,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两大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有利于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影响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问题。2.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绿色交通,协调,拓展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思路(1)人工热源的影响:工

3、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2)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思考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哪些?答案:措施:增加绿地面积。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外。将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在城郊之间建立绿化带,防止郊区污染物流入城市。,深化思维拓展,名师点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从根本上说是不合理的城市化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城市化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城市畸形发展。,自测读

4、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是。(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答案:(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2)标图略。(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考点突破,考点一城市化及其特点,真题剖析,(2019江苏卷,910)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

5、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2016年青壮年占比高于2000年,劳动力增多,故D项正确。此图为人口数量的占比图,未体现人口总数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以上人口低于5%,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B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2016年比2000年平均年龄增大,故C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若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则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的折线图应呈向右平移的态势,而图中仅表现处青壮年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主要受机械增长影响

6、。故A项错误,C项正确。医疗水平的提升主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生育观念影响新生儿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幼龄人口占比变化不大,故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1)D(2)C,考点归纳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内涵,(2)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方法指导(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

7、然低于发达国家。(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考点演练(2018浙江选考卷,910)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1)(2)题:(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B.C.D.(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

8、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B.C.D.,解析:(1)D(2)C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城市的创新带动能力最强,其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教师备用】(2019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市化发展特点。(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请你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城市化发展特点应

9、从起步时间早晚、水平、速度和城市问题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第(2)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措施应从城市化问题角度入手。城市化过程会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不太安定等,因此应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答案:(1)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

10、慢。(2)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真题剖析(2019江苏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地表气

11、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径流增多A.B.C.D.,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坐标图可知,在距市中心15千米和20千米处,两个年份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之差最大。因此,1989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城市中心1520千米。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不透水面增加,意味着自然土地面积减少,这会使土壤大气热量交换受阻,地表气温增高,故正确。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多,故正确。地表水下渗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故错误。不透水面增加,既减少地上生物的可生存范围,又改变了原来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

12、错误。答案:(1)B(2)C,考点归纳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知识拓展(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

13、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

14、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方法技巧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了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

15、大减少。,考点演练(2019江苏卷,2324改编)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资源枯竭产业萎缩A.B.C.D.(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A.B.C.D.,解析:(1)D(2)A第(1)题,由图可知,20002010年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2010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进而相

16、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减少。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且城镇人口大幅减少。为防止城镇进一步收缩,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一些新兴产业或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将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教师备用】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回答下题:,图中铺筑梯形青砖和含水涵洞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梯形青砖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冬季含水涵洞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C.梯形青砖有助于增加地表径

17、流D.夏季含水涵洞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解析:B读材料,梯形青砖具有“多气孔”的特征,这些气孔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量大则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气孔也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出来,增加了土壤的蒸发量,A、C错;该地冬季降水量少,含水涵洞涵养了大量水源,且冬季地下水水温较高,含水涵洞能有效地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水分和更高的温度条件,B对;该地夏季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大,土壤水分向下流动补充给含水涵洞,D错。,素能专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典题展示,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A.中心城市用

18、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减少,读图指导,建立模板,提升训练1.(2019江苏高三调研)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比较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城市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经济一定发达B.城市化率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多C.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D.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2)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城乡

19、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B.C.D.,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根廷的城市化率较高,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A错。并且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因此并没有出现老龄人口数量多的情况,老龄人口数量多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不一定严重,如荷兰。城市化率的根本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故选D,A、B、C错误。第(2)题,城市化促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因此能够带动乡村的发展,促使产业由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城

20、市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但是不一定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工业化前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伴随交通通达度提高,人口迁移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确,选C。答案:(1)D(2)C,2.(2019浙江金华调研)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功能区是()A.文教区B.城建用地C.住宅区D.绿化隔离带(2)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A.城市郊区化改善了环境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卫星城分担了城市职能D.城市湿地功能增强,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城区面积增长最大,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面积变化最大的功能区是住宅区,C对。文教区、城建用地、绿化隔离带在城区面积中占比重较小,面积变化较小,A、B、D错。第(2)题,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城市面积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对。城市郊区化使环境质量下降,A错。图示不能体现有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C错。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D错。答案:(1)C(2)B,点击进入课时冲关,点击进入通关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