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5.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5.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ppt(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索引,核心素养测评,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及应用【必备知识速填】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实验过程:,(2)结果及结论分析。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F2中黄色绿色=31,说明种子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出现两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3)问题提出。F2中为什么出现新性状组合?为什么不同类型性状比为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_控制。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
2、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的。,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随机,(2)遗传图解。棋盘式:,基因型和表现型梳理: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演绎推理图解:,(2)实施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母本,父本,1_1_1_1,4.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_。(2)研究对象:_。(3)实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适用范围:,(5)应用。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5.孟
3、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把“遗传因子”叫作基因。(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世人公认为_。,约翰逊,遗传学之父,【秒判正误】1.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分析:雌配子或雄配子的四种类型的数量之比为1111,雌雄配子数目无可比性。,2.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F2的黄色圆粒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杂合子,其他的都是纯合子。()分析:只有一对杂合基因也是杂合子。,4.若F2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有120株,则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约为60株。()
4、5.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yyrr。()分析:亲本基因型还可能为YyrryyRr。,6.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分析: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可以自由组合。()分析: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而不是受精的过程中。,8.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析: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乳酸菌、酵母菌、蓝藻等生物
5、不适用。,9.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分析:基因分离定律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为基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重组)为基础。所以,二者的细胞学基础是不同的。,【重点难点讲透】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2.两对杂合基因位置与遗传分析:(1)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杂交实验结果比较。,(2)两对基因一对杂合一对隐性纯合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杂交实验结果比较。,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教材命题源】教材原文:教材必修2_P9“F2中还出现
6、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命题角度:角度1.F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孟德尔实验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孟德尔实验中的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所占比例是3/8。,角度2.若亲本改为纯种黄色皱粒和纯种绿色圆粒,则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又是多少?提示:若亲本改为纯种黄色皱粒和纯种绿色圆粒,则重组类型是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所占比例是5/8。,【典例示范】(2018全国卷)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
7、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上,依据是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的比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形果、单一花
8、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9、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素养新命题】红果A(红)与黄果a(黄)、子房二室B(二)与多室b(多)、圆形果C(圆)与长形果c(长)、单一花序D(单)与复状花序d(复)。(1)甲组两个杂交组合的F2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提示:3/8和5/8。,(2)画出乙组中亲本圆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提示:,分析:乙组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
10、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解析】选C。YyRr个体能产生基因型为YR、yr、Yr、y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而不是4个;
11、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F1产生的雄配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故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发生在受精过程中。,2.(2020长沙模拟)已知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A.甲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的两种配子B.乙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C.甲与丙个体杂交的子代中纯合子占
12、1/4D.丙测交的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是11【解析】选C。甲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33=9(种);甲产生的配子是AB、ab,丙产生的配子是Ab、aB,所以两者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纯合子;丙测交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角度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3.(2019泰安模拟)某遗传性肥胖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例能同时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B.可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来治疗基因
13、型为AAeebb的遗传性肥胖患者C.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育患遗传性肥胖的子代D.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的概率是9/64,【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维持体重正常必须同时含有A基因、E基因,且不含有B基因,体重正常的人的基因型是A_E_bb。A、b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性状的,E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A正确;基因型为AAeebb的肥胖患者体内缺乏促黑素细胞激素,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后,可以使其体重正常,B正确;因为A/a、B/b、E/e3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E_bb,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eebb
14、或A_eebb或aaE_bb的遗传性肥胖子代,C错误;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A_E_bb)的概率是(3/4)(3/4)(1/4)=9/64,D正确。,4.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D.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
15、为31,【解析】选D。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是ddRR或ddRr,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A项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B项错误;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C项错误;F1的基因型为DdRr,每一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项正确。,【加固训练】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基因型为AaBB,且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推断正确的是(),A.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解析】选B。根据1基因型
16、为AaBB且表现型正常,2却患病可知,当同时具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时,个体不会患病,因为2一定有B基因,如果也有A基因则表现型正常,而实际上患病,所以2一定无A基因,因此2的基因型暂时可以表示为aaB_,且3基因型有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aabb的任何一种。再根据2和3两者都患病而后代不患病来分析,2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3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B项正确;由3为AAbb可推知,3的基因型为A_Bb,A项错误;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项错误;2基因型也为AaBb,与AaBb的女性婚配,后代正常(A_B_)的概率为3/43/4=9/16,因此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9/
17、16=7/16,D项错误。,考点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归纳【重点难点讲透】1.根据亲本基因型推断配子及子代相关种类及比例:(1)棋盘法:见考点一【必备知识速填】。(2)分支法。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每对基因按分离定律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例:,(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汇总:,2.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断亲本基因型:(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可大概写出其基因型,如A_B_、aaB_等,再根据子代表现型将所缺处填完整,特别要学会利用后代中的隐性性状,因为后代中一旦存在双隐性个体,那亲代基因型中一定存在a、b等隐性基因。,(2)分解组合法: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
18、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9331(31)(31)(AaAa)(BbBb)AaBbAaBb;1111(11)(11)(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3.自交与自由交配下的推断与相关计算: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子一代,子一代再自交得子二代,若子二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和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4.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典
19、例示范】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或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1)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亲本为EeBbeebb或EebbeeBb;由实验二结果可知,两亲本为EeBbeeBb,故乙果蝇的基因型
20、可能为EeBb或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为EeBbeebb,则乙的基因型为EeBb,丙的基因型为eeBb。(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4(EeBb)-1/4(eeBb)=1/2。答案:(1)EeBb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2)1/2,【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根据亲本基因型推断配子及子代相关种类及比例1.(2020皖南模拟)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
21、的是()A.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解析】选C。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7种,B正确;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
22、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8,灰色个体基因型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D正确。,2.某植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高茎)Bb(红花)Cc(灰种皮)dd(小花瓣),请思考如下问题:(1)若某个体AaBbCcdd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_种,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_,子代的表现型有_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
23、体所占比例为_。,(2)若某个体AaBbCcdd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_种,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_,子代的表现型有_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_。,(3)若某个体AaBbCcdd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_种,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_,子代的表现型有_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_。,【解析】(1)如图
24、1所示,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各自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先分开单独分析,每对基因中只有dd产生1种d配子,其他都产生2种配子,因此共产生2221=8种配子;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1/8;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3331=27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1/41/21/41=1/32;子代的表现型有2221=8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3/43/43/41=27/64。(2)如图2所示,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他基因都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可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而Cc,可产生
25、两种配子,dd可产生一种配子,因此共产生221=4种配子;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4;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331=9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1/21/41=1/8,子代的表现型有321=6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1/23/41=3/8。(3)如图3所示,A、a和d、d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他基因都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dd可产生Ad和ad两种配子,Bb、Cc分别可产生2种配子,因此总共产生222=8种配子,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333=27种,其中AABbcc
26、dd所占比例为1/41/2,1/4=1/32;子代的表现型有222=8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3/43/43/4=27/64。答案:(1)81/8271/32827/64(2)41/491/863/8(3)81/8271/32827/64,角度二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断亲本基因型3.(2020西安模拟)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27、1/2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和Ddrr,【解析】选B。若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为12,所以纯合子的概率为1/3,A项错误;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B项正确;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基因型为ddRr,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C项错误;根据分析,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和Ddrr,D项错误。,4.(2016全国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
28、,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题指南】(1)关键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2)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结合杂交组合后
29、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杂交个体的基因型以及子代表现型和比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1)根据实验3有毛白肉A与无毛黄肉C杂交,后代只有有毛黄肉,说明有毛对无毛为显性,黄肉对白肉为显性。(2)据实验3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全为有毛黄肉可判断双亲均为纯合子,即有毛白肉A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C基因型为ddFF。实验1杂交后代黄肉、白肉的比例为11,说明无毛黄肉B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ddFf。(3)无毛黄肉B(ddFf)自交,后代出现黄肉和白肉的分离比为31,即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的子代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两种性状均出现31的分离比,即有毛黄肉有毛
30、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前者产生dF、df配子,后者产生dF配子,后代基因型为ddFF、ddFf。,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角度三自交与自由交配下的推断与相关比例计算5.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和aa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不能存活。两对
31、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下列有关F1与F2的成熟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分别为21和23,B.都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D.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解析】选D。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的基因型是dd,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Dddd=21,即有茸毛无茸毛=21,F1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为1/3D、2/3d,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得DD为1/9,Dd为4/9,dd为4/9,因此F2成熟植株中有茸毛无茸毛=11,A项错误;由于DD幼苗期死亡,所以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只
32、有6种基因型,B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的比例为F2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的比例为C项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和AaDd,比例为F2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有茸毛占D项正确。,角度四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6.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定律。(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
33、合定律?为什么?(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一步验证(2)中所得推论。(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实施步骤:_;_;_。结果预测:后代种子四种表现型不符合_。,【解析】分析F2的表现型,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验证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测交的方法。答案:(1)基因的分离(2)不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与实际情况不符。(3)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