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461601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教学内容: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本课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认14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 个生字。2、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文,会背诵课文。3、教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生会认14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 个生字。 2、指导学生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语言的精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 “铠甲”指的是什么。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

3、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启发诱导。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课同学们, 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并给每一小节的标上序号,把生字画上圈,不会读的字或者是词语画上波浪线。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齐读全文,要有感情,有节奏。4、认读词语:(1)开

4、火车让学生认读词语。旅行蒲公英降落伞乘风娃娃纷纷苍耳刺刀铠甲山洼豌豆豆荚炸开炸开相信观察(2)引导学生开火车读14 个生字:并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5、学习我会写的十个生字. 强调“如”的写法和“他”“她”“它”的区分。四、作业布置: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2.听写会写的字。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出示阅读提示: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正确。2、引导学生读第一小节:(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2)教师着重指导“得”的读音:d i(就得) d(得到)de(打得好)。

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学习第二四小节:(1)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呢?温馨提示:自读第二、三、四节,用笔画画,小组讨论诗中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读第二节诗歌懂理解:a.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b.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蒲公英”图片然后理解“降落伞、纷纷” 。蒲公英种子,就像一把小伞(理解降落伞),可是要想走遍天涯,还要谁来帮助他?(3)引导学生读

6、第三节诗歌理解:a.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 /带刺的 /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b.教师用“苍耳”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说一说其特点。(有刺,扎手,椭圆形,灰色的)引导学生理解“铠甲”,她要送走自己的娃娃还要谁来帮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以四海为家。(4)教师引导学生读第四节诗歌理解

7、:a.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它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 /就蹦着跳着 /离开妈妈。b.教师在学生会读句子之后,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妈妈是怎样想办法传播种子的?学生说出是“太阳晒豌豆种子后炸开传播”的,教师指导学生看幻灯片中的豌豆炸开的图片,理解植物妈妈的传播“妙法”。c.比较句子:(1)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2)豆荚炸开, 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 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

8、把两句连起来读。d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2-4 节,完成下面的表格,知道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名称种子的样子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像降落伞风吹苍耳像穿着铠甲动物带豌豆豆荚太阳晒(6)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第5 节指导:教师用过渡句: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a.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诗歌第五节: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 /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9、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节诗歌后提问: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许许多多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朗读: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细心的小朋友能得不到它。三、拓展延伸:(1)教师过渡语: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什么办法呢?请小朋友们想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想之后我们再交流。(2)学生通过先前预习查资料后思考回答:a.当学生回答到有关植物妈妈通过“水传播种子”的办法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

10、有关“椰树的传播依靠流水,所以椰树一般长在江河海洋的沿岸。”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想象。b.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关植物妈妈通过“风传播种子”的办法后教师出示幻灯片柳树就是靠柳絮飞扬来传播种子的图片,让学生看看。c. 当学生回答到有关动物吃了植物的种子后通过“粪便传播种子”的办法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樱桃,野葡萄,石榴靠小鸟把种子吃进肚里由于消化不掉,随粪便排出来传向四面八方”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想象,知道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多。(3)当学生已经知道植物妈妈的办法多之后,有了兴趣,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仿照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拓展说一说:a.你能照课文的样子,将你知道的用诗的形式说出来吗

11、?如:樱桃樱桃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红红的皮袄。只要小鸟将他吞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就能带他去田野、山洼。b.孩子们同座交流仿说自编诗歌,然后上台展示交流,在此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四、作业布置:通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仿说练习,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收集植物的种子, 了解它们的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在日记本上写一写。五、板书设计: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名称种子的样子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像降落伞风吹苍耳像穿着铠甲动物带豌豆豆荚太阳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