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ppt(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考情分析,必备知识,课堂探究,即时演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代田法,耧车,(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治理黄河。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现象比较普遍。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
2、主控制下的。,王景,租佃,田庄,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2)成就: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官办,水排,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中外贸易发达。中国的丝织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2)城市发展:西汉
3、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有严格限制。,丝绸之路,时空,(3)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6.赋税制度:汉朝实行“”制度,作为征收田租、人口税、更赋和服徭役的依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编户齐民,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焚书坑儒: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2.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
4、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学说。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中央集权,匈奴,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特点:把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4)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
5、稳定统治秩序。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法家,正统思想,4.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政治:。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3)教育:教科书:规定为教科书。中央: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重用儒生,儒家经典,太学,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数学: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
6、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蔡伦,九章算术,(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4)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2.史学:代表成就是史记与汉书。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3.文学:汉赋。(1)特点: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表现出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大一统时代,4.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
7、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2)代表:夫妇宴饮图。5.汉字与书法:(1)小篆: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字体略长,笔画,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整齐安定。,圆匀,平衡对称,课堂探究,探究主题一由休养生息到国家干预汉代经济的发展视角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一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二上常衣绨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第十,问题(1)材料一、二反
8、映了西汉的哪一统治政策?根据材料归纳其内容并分析其影响。结论(1)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材料一反映了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减免田租;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在生活上恭俭廉洁,为天下树立榜样。影响:自耕农经济得到发展;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工商业发展;地主势力壮大加重土地兼并与对农民的剥削。,考题链接1.(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9、解析因为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受阻,所以正确答案选B。当时虽然有土地兼并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国家还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A项错误。粮价低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这只是题干中的部分信息,并非本题的主旨,不能将题干多数信息摈弃不用,对农、商矛盾视而不见,故C项亦不选。税收是国家行为,商人是无法操纵的,故D项也错误。答案B,学术链接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翦
10、伯赞中国史纲要(上),视角二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材料三(汉武帝初年)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周玲、彭平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问题(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结论(2)背景:经营盐铁致富的商人兼并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富商与地方割据势力勾结,威胁中央集权;国家财政收入不足。,考题链接2.(2019河南郑州模拟)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
11、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解析根据“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可以看出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选C项;盐铁官营不需要大一统作为前提,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对盐铁曾实行专卖政策,排除A项;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最主要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西汉,未提及其他时代,无法推断出“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答案C,视角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及影响材料四汉武帝针对货币进行了数次改革,其中最具成效的当属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私铸钱,将天下钱币交由上林三官统一
12、铸造,由此朝廷基本控制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安作璋、刘德增汉武帝大传材料五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日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问题(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干预经济的措施及影响。结论(3)措施:统一铸币权、实行盐铁官营。影响:将铸币权完全集中到中央,稳定经济,打击地方豪富,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商人的势力;增
13、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考题链接3.(2019全国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从题干看,皮币是一种皇家的特殊商品,是一种敛财手段,是对诸侯王的掠夺。汉武帝时,多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力,同时要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皮币一箭双雕,一是削弱了诸侯实力,二是朝廷聚敛了财富,C项正确。题干未有货币流
14、通信息,也未有思想统一的信息,排除A、B两项。汉初郡国并行,形成“王国问题”,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威胁问题。汉武帝的皮币措施,其前提是已经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否则诸侯王也不会顺从朝廷如此明目张胆的掠夺,D项不正确。答案C,学术链接汉武帝确立钱、盐、铁三业官营制度,大大削弱了豪强割据势力,虽然他们还是兼并土地,敲剥农民,向割据称雄、破坏统一的方向发展,但趋势毕竟是比较缓慢了。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卷,探究主题二外儒内法治国思想的转变视角一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
15、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结论(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视角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
16、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四兴学和选举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措施,而独尊儒术则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确定了方向和标准,汉代教育制度,包括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正是在独尊儒术政策的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反过来巩固了独尊儒术的局面。俞启定先秦两汉儒家教育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汉武帝尊儒措施。,结论(2)主张:思想大一统。背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匈奴为患;阶级
17、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威胁中央集权,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3)措施: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典;察举制取官,以儒家标准选拔人才;任命通晓儒家经典的士人为官。,考题链接(2019全国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西汉初期,王国势力并不强大。汉初实行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王国势力才逐渐强大起来,A项不正确。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严禁私学,“
18、焚书”“坑儒”,说明百家争鸣局面已经结束,已经中断,B项不正确。汉初确立“新道家”的“无为而治”作为统治思想,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破坏严重,需要与民休养生息,需要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而单纯的道家学说不足以满足这个需求。,汉武帝确立“新儒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统治思想,是由于当时王国问题、匈奴问题,需要加强君权、中央集权,需要大一统,而单纯的儒家学说不足以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它们都兼采其他学说,以满足现实统治需要,C项正确。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是从国家层面而言的,是指国家对不同文化的认可和保存。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是当时道家、儒家合法存在的前提,但不是它们融合其他学说而发展的原因,D项不正确
19、。答案C,学术链接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学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功能。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视角三儒学独尊的影响材料五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问题(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结论(4)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说明:东汉时,儒家思想占据主流
20、地位,儒家倡导的仁政等思想理念影响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评价;汉书将尧、舜、周文王、孔子列为上上等的圣人,这些人均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贤明君主或大思想家,体现儒家“法先王”的理念;,推行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李斯被列为中下,昏庸无道、腐败亡国的夏桀和商纣王被列为下中、下下,这些人的理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相违背,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儒家施仁义、行王道的政治主张;陈胜起义推翻暴政的秦王朝,被列为中下,这与儒家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冲突,通过史书批判,弘扬忠君思想,鞭挞“乱臣贼子”。综上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史书的修撰和历史人物
21、的评价。,材料六所谓“春秋决狱”,是指在遇到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在当时,经过皇帝的认可,“春秋决狱”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起了“判例法”的作用,故该书获得了立法意义,而体现在该书中的儒家道德原则变成了法律原则。“春秋决狱”在汉代成为风气。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但据春秋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之风的盛行,又开启了引经注律的风气。当儒生的法律解释著作得到皇帝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的时候,法律也就儒家化了。曾宪义中国法制史,问题(5)根据材料六概
22、括汉代法律的演变。结论(5)法律儒家化。春秋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儒家道德成为立法的原则;春秋之外的儒家经典也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并开启引经注律的风气。,深化拓展一、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23、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二、以礼入法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释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1.古代立法纳礼入律。“以礼入法”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法典制定方面“纳礼入律”,即统治者制定和修改法律以使其符合“礼”的要求。2.古代司法引经决狱。在中国古代,道德的精神已经渗透进法律,对法官来说,只须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行事,贯彻道德的精神要求,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会有充分的理由背离成文的律令,因为道德原则要求处断案件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3.古代执法执法原情。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完全依照犯罪的客观事实,依照法律来定罪量刑虽也是一种规定,但在实际的执
24、行中却是不彻底的。追求法律合乎道德,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4.古代守法以德去刑。对于中国古代的民众而言,守法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遵守法律,以使行为合于法律,还要求人们内心有德,守法即是守德。儒家用其德治的理念向人们灌输道德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意图通过道德伦理的教化,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以达到减少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即所谓以德去刑。5.古代法律解释以礼释法。儒者以法律章句注解现行法律,把儒家精神贯彻于其中。可见,“以礼入法”的过程应该说是从以礼解释法律开始的。在法律活动中,法律解释是法律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时演练,1.(2017全国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
25、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汉前期各行业实现了勤劳致富的人为数众多,说明了西汉前期农业、手工业等行业均有长足发展,体现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C项;西汉前期,儒学官方地位确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A项错误;西汉重农抑商,尤其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B项错误;材料体现富者增多,“控制了郡县”体现不出,D项错误。,2.(2016全国卷,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
26、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与综合判断的能力。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可以排除A。精耕细作在汉代以牛耕、铁制农具为主要特征,画面也不能反映,故可排除B。土地公有制在汉代早已不存在,可排除C。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符合题意,答案只能是D。,3.(2015海南卷,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
27、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解析:A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与西汉前期的历史实际不符,所以C是错误项;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可以改进马的质量,但不能大量增加马匹的数量,所以B不是正确项;战马消耗减少,不是马匹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D项也不是正确选项。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是当时马匹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A项是正确答案。,4.(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28、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C“五经”中春秋为孔子编撰,但易经尚书远早于孔子出现,故应排除A项。汉代董仲舒等对儒学进行改造,有继承,有发展,并非背离,故可排除B项。汉兴儒学,可知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排除D项。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述而不作”“厚古薄今”,故正确答案为C。,5.(2014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
29、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BA项表述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借助人伦秩序维护等级差别,B项正确;C项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项所述并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6.(2016海南卷,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解析:B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后,从国家层面,进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当时的书体为小篆,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点击进入提升训练,点击进入检测试题,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