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2.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学习目标】知识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学科思想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能力要求:掌握人口与城市中的基本地理概念,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第一单元知识结构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轨迹(对所填内容理解记忆)阶段古代近代现代时间人类出现 1770年17
2、701950 年1950 年今天事件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人口增长特点缓慢增长快速 增长“爆炸性”增长原因生 产 力 水 平低下 ,抵御灾害、 疾病的能力很差农 业 文 明 的 出现,为人口增长提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 创造的财富大大增加; 劳动力需求增加,生活条件改善, 医疗卫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供了物质基础死亡率很高生技术进步; 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2、 (记忆)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理解)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
3、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 生活质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 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增长模式(记忆)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典型地区或国家原始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传统型高 增 长阶段高下降高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增 长 减缓阶段下降,高低高欧洲在20 世纪50 年代处在这个阶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分布谋求
4、人口合理容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段,目前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处在这个阶段。现代型低低低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记忆)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记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人口增长过快, 会加大对经济、 就业、资源和环境等
5、方面的压力应采取措施鼓励生育政策,接纳海外移民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2 人口迁移1、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迁移三要素:行政区划的变更、 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记忆)3、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 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拉丁美洲、亚洲、非西欧、北美、西亚、迁入地区经济发
6、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后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洲等北非(记忆)二战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地区:拉丁美洲、亚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地区:欧洲二战前后一直为迁入地的地区:大洋洲、北美洲4、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时代原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 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计划、有组织东部 西北和东北沿海 内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发展,城乡间的经济水平差异自发性迁移西部
7、 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 城市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6、人口迁移的影响(理解记忆)对迁入地区利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弊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利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弊人才外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其它影响
8、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 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具体说:按照气候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按照地形应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按照距海远近应布局在临海的边缘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海拔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记忆)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记忆)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宗教信仰、文化
9、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3、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记忆)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也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为最大的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是一个警戒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 亿,世界环境人口容量为100 亿。人口合理容量又称人口适度容量
10、,主要讨论的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保持多少才最适宜。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哪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记忆)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6、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理解)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相对于不同的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7、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11、的措施?(理解记忆)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单元知识结构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 农业的分离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2、城市的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
12、了三个阶段。时间特点原因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 _少_,规模 _小_,功能单一,多以_ 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生产力水平低, _农业 _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 _增加 _,规模 _扩大 _,功能扩展,成为区域 _经济的中心_,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_生产力_水平空前提高。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 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许多专业化城市。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美洲这些
13、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 、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 、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形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5 、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产业构成主要表现初期阶段30
14、% 第_一 _产业为主发展较慢加速阶段30%70% 第_二 _产业为主出现 郊区化后期阶段70% 第_三 _产业为主出现逆城市化(2) 大城市数量迅速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项目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其他特点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 逆城市化 现象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的优点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2)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15、 (3) 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或 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4) 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知识点一城市的区位远择1、城市区位的概念: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2、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 自然因素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功能;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地形、地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矿产资源:资源丰富地区,工矿业发展迅速,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强,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16、。(2)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影响增大,而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影响巨大。知识点 二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服务 中心、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2 、城市活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自身服务 ( 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 ;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 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所等) ,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17、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3 、城市体系形成的基础:城市与其腹地和其他城市发生的各种联系。 4 、城市体系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5、克里斯泰勒“中心地 理论(1) 中心地: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2) 中心地布局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城市等级城市数量城市距离服务范围职能种类服务功能高少远大多强低多近小少弱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1、上海是
18、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上海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2、南京和杭州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等方面,居第二层次,是该地区的副中心城市。3、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第三层次,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而且受上海影响较大。4、镇江、扬州、南通等则属更次一级城市,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知识点一城市功能区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2、主要城市功能区(1) 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
19、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2)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3) 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 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3、中心商务区(CBD )的特点(1)经济活动最为繁忙(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3)建筑物高大密集(4)内部分区明显:在水平方向上,中央处以零售活动为主;在垂直方向上,低层多为零售店,高层多为办公场所。4、城市功能区组成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一个
20、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知识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1)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2)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2、经济因素(最重要) :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1)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明确影响地租的两个因素)(2) 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即付租能力差异。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
21、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4、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点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城市地域形态(注意两者区分)1、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田园城市2、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条带状分散式组团状影响因素地形地形、河流、交通线地形、河流、交通线形态特点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22、,连成一片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延伸城市由几片组成,各片互不连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延安、常州重庆、上海浦东新区知识点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影响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建筑景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发展历史短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发展历史悠久,保存历史遗迹格局杭州“山水城市”“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皇权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
23、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知识点五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遵循的原则(根据布局原则做实际的应用题)1.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应该布置一定的卫生防护带。2.排放污水的工厂应该布置在河流的下游远郊地带。3.排放废气的工厂应该布置在与盛行风风向垂直 的郊外或 最小风频 的上风处。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概念数据分类GIS 工作流程GIS 基本构成GIS 的主要功能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GIS 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应用GIS 在医疗救护方面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