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方案营造充满探究地理课堂环境——《自然水循环》教学方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方案营造充满探究地理课堂环境——《自然水循环》教学方案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 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师: 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 ”师: 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师: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学生讨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精
2、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生: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展示 “ 水圈的构成图 ” 读图明确水圈的构成特点,并要求学生用“ 结构图描述水圈的主要构成。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水圈的构成图。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通过讨论、读图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用图表加以归纳,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南极的冰山。师:可以看出
3、,在地球上的水圈中,陆地水体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水量仅为全球的3.5% ,但它自然界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而这些陆地上的水体尤其是淡水,主要集中于冰川,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据科学家计算,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 ,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利用阅读材料,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三、读图探究,建立知识联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4、承转 水圈具有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 因此各种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给的。展示 “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观察思考:(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学生观察并讨论师生归纳: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展示 “ 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关系” 思考:河流水与地下水有着怎样的补给关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小结 由图可以看出河流水和地下水补给是相互的,当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地下水补给是可靠而稳定的。进一步思考(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
5、的补给关系。生: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湖泊起了泄洪的作用。可见湖泊对河流有着调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 承转就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冰川水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体,谈谈它们的转化和意义,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发生的?水体的相互转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个内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情境创设李白诗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是否正
6、确呢?教师绘制 “ 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 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2. 在示意图上,画出海陆间水循环四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动方向,并在图上注明含义。师: 谁能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吗?生: 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师: 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
7、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学生活动要求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易模式,并在图上标出各个环节的含义。( 转绘图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阅读探究展示台风登陆图,学生验证水循环的原理。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师: 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地运动更新着的,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水资源的总量是稳定不变的呢?以溧阳市为例,我们如何衡量本市各年水资源的变化呢? 停顿)好,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可以引
8、起本市水资源的变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呢?生: 应考虑一年中新增的水资源和减少的水资源。进一步引导非常好。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可引起水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呢?学生讨论引起水资源增加的因素有本区的大气降水、地表和地下流入本区的水资源;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因素有本区的蒸发、地表和地下流出本区的水资源。引导大家能否给出一个计算本区水资源变化量的公式。生: 水资源的变化量 =| 降水量 + 流入量 - 蒸发量 - 流出量师: 设计这个公式的依据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激发环境意识师: 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在沿海的 A 地和内陆 B 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汇报
9、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海陆间水循环时 A 、 B 两地的影响有所不同。沿海 A 地降水多,植被繁茂,地表径流丰富,且对地貌塑造作用强烈。而深居内陆的 B 地降水少,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的减弱。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教师提问 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之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后回答。生: 略由此可见水循环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维持全球的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进一步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什么影响呢,请举例说明,并运用刚学习到的水
10、循环原理进行评价。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内容,完成活动。关于 “ 活动 ” 栏目的教案,活动 1 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可以将其纳入水循环的教案过程中完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对于活动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上述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措施,并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展示。同时特别是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
11、有利还是有弊?例如当地地表植被若遭受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和过程的变化,进而可能引发哪些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师生小结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会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的拦蓄、灌溉、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跨流域调水、对森林的砍伐、减小湖泊面积、开发沼泽等。人类的这些影响对于水资源来讲大都是弊利并存,有的甚至是弊远大于利。因此,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和适度,否则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 【评析】:地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最
12、终服务于生活,可见地理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初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并结合图例课件,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理解水资源的含义及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类型。对于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由于这一内容较抽象,在教案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如让学生读书、读图、并且画图,协助学生理解水的运动转化原理,理解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特别是地下水对河流水的补给。通过引用一些事例资料,采用“读、讲、议”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水体的运动、转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同时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做到真正学以
13、致用。在教案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资源和全球观念的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资源宝库水循环加快中国西北地区出现变“湿”趋势由于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中国西北部分地区气候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强劲信号,这一暖干地区可望逐渐变“ 湿” 。这是中国专家通过分析西北已转型区域的气象、水文等8 项资料,并进行区域气候模拟预测后得出的结果。从 19 世纪末到上世纪80 年代后期,中国西北地区还处于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但自 1987 年起,新疆以天山西部为主的
14、地区,降雨增多,冰川消融加剧。据气象资料显示,19871996 年间,北疆平均年降水229 毫 M,分别比前两个10年增加 16.2和 18;南疆平均年降水95 毫 M,分别比前两个10 年增加 23.2和 30.1。雨水增加,冰川融化加快,促使河水大幅上涨。上世纪6080 年代,塔里木河主源阿克苏河平均年径流量还只有71.7 至 73.3 亿立方 M。到 90年代,却猛增至84.42 亿立方M。今年,新疆境内的渭干河又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洪灾。湖泊水位也开始上升,湖水面积扩大。最为显著的是天山中部的博斯腾湖。15 年间,这座湖泊水位上升了4M 多,超过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湖水面积也由
15、88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 多平方公里。此外,天山西段北麓的艾比湖、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西天山的赛里木湖,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干枯了多年的玛纳斯湖、台特马湖和东居延海也恢复了往日的碧波荡漾。另外,部分地区空气中的水气含量也大大加重,植被的覆盖率逐年提高。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方向转变的一个信号。为进一步确认这一变化趋势,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 到 50 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升高 2.7,年均降雨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渐变得湿润起来。鉴于西北气候变湿后,山区降雨增多,专家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蓄积水资源,以防止洪灾。专家称,干旱是中国西北地区环境恶化和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北气候变“ 湿” 对西部大开发意义非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