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数学精彩结论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数学精彩结论汇总 .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数学精彩结论汇总(复习必备)熟悉解题小结论,启迪解题思路、探求解题佳径,总结解题方法,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高考数学成绩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AB、,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2,12n,12n.22n4.“ 交 的 补 等 于 补 的 并 , 即()UUUCABC AC B” ; “ 并 的 补 等 于 补 的 交 , 即()UUUCABC AC B”
2、. 5.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 ,不且即或 ”.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 、 “ 否者否定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8.充要条件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 ;映射中第一个集合A中的元
3、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B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A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B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B的子集” . (2)函数图像与x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y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 (4)原函数与反函数有两个“交叉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分三步:逆解、交换、定域(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并作为反函数的定义域). 注意:1( )( )f abfba,1( )f fxx,1( )ff xx,精选学习资料 - -
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但11( )( )f fxff x. 函数(1)yf x的反函数是1( )1yfx,而不是1(1)yfx. 3.单调性和奇偶性(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和原函数有相同的性;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注意: ( 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对于偶函数而言有:()( )(|)fxf xf
5、x. (2) 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 则必有(0)0f.即0( )f x的定义域时,(0)0f是( )f x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 )、特殊值法等等. (4)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5)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 . (6)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奇函数可能反函数,但偶函数只有( )0(0)fxx有反函数;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 )0f x,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
6、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即复合有意义)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1)函数xfy与函数xfy的图像关于直线0 x(y轴)对称 . 推广一: 如果函数xfy对于一切xR,都有f axf bx成立,那么xfy的图像关于直线2abx(由“x和的一半()()2axbxx确定” )对称 . 推广二: 函数xafy,yf bx的图像关于直线2bax(由axbx确定)对称 . (2)函数xfy与函数xfy的图像关于直线0y(x轴)对
7、称 . 推广:函数xfy与函数yAfx的图像关于直线2Ay对称(由“y和的一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 )( )2f xAf xy确定” ). (3)函数xfy与函数yfx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推广:函数xfy与函数ymfnx的图像关于点(,)2 2n m中心对称 . (4)函数xfy与函数1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 推广:曲线( ,)0fx y关于直线yxb的对称曲线是(,)0f yb xb;曲线( , )0f x y关于直线yxb的对称曲线是(,)0fybxb. (5)曲线( , )
8、0f x 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 所得曲线是( ,)0f yx(逆时针横变再交换). 特别:( )yf 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 )xfy,若( )yf x有反函数1( )yfx,则得1()yfx. 曲线( , )0f x y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所得曲线是(, )0fy x(顺时针纵变再交换). 特别:( )yf x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xfy,若( )yf x有反函数1( )yfx,则得1( )yfx. (6)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若( )yf x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a xb ab,则( )yf x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 |Tab. 若( )yf x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
9、( ,0),( ,0)()A aB bab,则( )yf x是周期函数, 且一周期为2 |Tab. 如果函数( )yf x的图像有下一个对称中心( ,0)A a和一条对称轴()xb ab,则函数( )yf x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4 |Tab. 如果( )yf x是 R 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T,那么()( )()f xnTfx nZ. 特别:若()( )(0)f xaf xa恒成立,则2Ta. 若1()(0)( )f xaaf x恒成立,则2Ta.若1()(0)( )f xaaf x恒成立,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3 页,共 22 页2Ta. 如果( )yf x是周期函数,那么( )yfx的定义域“无界”. 5.图像变换(1)函数图像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应注意哪些问题?函数( )yf x的图像按向量( , )ak h平移后,得函数()yhf xk的图像 . (2)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变换中,图像的特殊点、特殊线也作相应的变换. (3)图像变换应重视将所研究函数与常见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 数 、 对 数 函 数 、 指 数 函 数 、 三 角 函 数 、 “ 鱼 钩 函 数0kyxkx” 及 函 数0kyxkx等)相互转化. 注意:形如2yaxbxc的函数,不一定是二次函数. 应特别
11、重视“二次三项式”、 “二次方程” 、 “二次函数” 、 “二次曲线”之间的特别联系. 形如(0,)axbycadbccxd的图像是等轴双曲线,双曲线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xc(由分母为零确定)、直线ayc(由分子、分母中x的系数确定 ),双曲线的中心是点(, )d ac c.三、数列注意:112211()()()nnnnnaaaaaaaa;121121nnnnnaaaaaaaa. 2.等差数列na中:(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1(1)naand()manm d;pqmnpqmnaaaa. (3)1(1)nkma、nka也成等差数列. (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 )组成
12、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 (5)1211,mkkkmaaaaaa仍成等差数列 . (6)1()2nnn aaS,1(1)2nn nSnad,21()22nddSnan,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2121nnSan,( )(21)nnnnAaf nfnBb. (7),()0pqpqaq ap pqa;,()()pqpqSq Sp pqSpq;m nmnSSSmnd.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9)有限等差数列中
13、,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 .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 (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3.等比数列na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 (1)11nnaa qnmma q;pqmnpqmn
14、bbbb. (3) |na、1(1)nkma、nka成等比数列; nnab、成等比数列nna b成等比数列 . (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5)1211,mkkkmaaaaaa成等比数列 . (6)111111 (1) (1)(1) (1) (1)1111nnnnnaqnaqSaaaa qaqqqqqqqq. 特别:123221()()nnnnnnnabab aabababb. (7) mnm nmnnmSSq SSq S. (8)“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n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 的项的积;“首小于 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n项积的最小值
15、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 的项的积;(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 .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 仅当实数,a b同号时,实数,a b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 a b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Gab.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非同号时 ),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 ).在遇到三
16、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如果数列na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aA(naA总有意义 )必成等比数列. (2)如果数列na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og|(0,1)anaaa必成等差数列. (3)如果数列na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a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na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17、,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 “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 . 注意: (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mab.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nnab,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 (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 . 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1123(1)2nn n,22221123(1)(21)6nn nn,213
18、5(21)nn,2135(21)(1)nn.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 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 )(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19、之一).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111(1)1n nnn, 11 11()()n nkk nnk,2211111()1211kkkk,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211111111(1)(1)1kkkkkkkkk,1111(1)(2)2(1)(1)(2)n nnn nnn,11(1)!(1)!nnnn, 12(1)2(1)nnnnn, 1(2)nnnaSSn,1111mmmmmmnnnnnnCCCCCC. 特别
20、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 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 (6)通项转换法。6.分期付款型应用问题(1)重视将这类应用题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相联系. (2)若应用问题像“森林木材问题”那样,既增长又砍伐,则常选用“统一法”统一到“最后”解决 . (3)“分期付款” 、 “森林木材”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年限”作为相应的“指数”. 四、三角函数1.终边与终边相同 (的终边在终边所在射线上)2()kkZ. 终边与终边共线 (的终边在终边所在直线上). 终边与终边关于x轴对称2()kkZ. 终边与终边关于y轴对称2()kkZ. 终边与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k
21、Z. 一般地:终边与终边关于角的终边对称22()kkZ. 与2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 2.弧长公式:|lR,扇形面积公式:211|22SlRR,1 弧度 (1rad)57.3. 3.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注意:6262sin15cos75,sin 75cos1544,tan15cot7523,tan75cot1523,51sin18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4.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站在x轴上 (起点在x轴上 )” 、余弦线“躺在x轴
22、上 (起点是原点 )” 、正切线 “站在点(1,0)A处(起点是A)”.务必重视 “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单位圆上相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正弦纵坐标、 余弦横坐标、 正切纵坐标除以横坐标之商” ;务必记住:单位圆中角终边的变化与sincos值的大小变化的关系 .为锐角sintan. 5.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平方关系的运用中,务必重视“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精确确定角的范围,并进行定号”;6.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7.三角函数变换主要是:角、函数名、次数、系数(常值 )的变换,其核心是“角的变换”! 角的变换主要有: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
23、、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如()(),2()(),2()()22,222等. 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22221sincossectantancottansincos042xxxxxx等. 三角式变换主要有: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 )、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降次、升次 )、运算结构的转化 (和式与积式的互化). 解题时本着 “三看” 的基本原则来进行: “ 看角、 看函数、 看特征” ,基本的技巧有 :巧变角 ,公式变形使用 ,化切割为弦 ,用倍角公式将高次降次. 注意:和 (差)角的函数结构与符号特征;余弦倍角公式的三种形式选用;降次(升次 )公式中的符号特征 .“正余
24、弦三兄妹sincossin cosxxxx、的内存联系”(常和三角换元法联系在一起sincostxx2,2,sincosxx). 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22sincossinaxbxabx(其中角所在的象限sin022110222222cos022110222222tan110011sincos02111210sincos0211121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由 a, b 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tanba确定 )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两者系数绝对值之比为13或的情形 .sincosAxB
25、xC有实数解222ABC. 8.三角函数性质、图像及其变换:(1)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注意: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对三角函数周期性的影响:一般说来,某一周期函数解析式加绝对值或平方,其周期性是:弦减半、切不变既为周期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自变量加绝对值,其周期性不变;其他不定 . 如xyxysin,sin2的 周期 都是, 但sincosyxxxxycossin的 周 期 为2,y=|tanx|的 周 期 不 变 , 问 函 数y=cos|x|,xyxyxycos,sin,sin2, y=cos|x| 是周期函数吗?(2)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几何性质:(
26、3)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两轴方向的平移、 伸缩及其向量的平移变换. (4)三角函数图像的作法:三角函数线法、 五点法(五点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和变换法 . 9.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2sinsinsinabcRAB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注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 (3)余弦定理:22222222()2cos ,cos122bc
27、abcaabcbcAAbcbc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4)面积公式:11sin224aabcSahabCR. 10.反三角函数:(1) 反 正 弦a r c s i nx、 反 余 弦a r c c o sx、 反 正 切a r c t a nx的 取 值 范 围 分 别 是三角函数图象几何性质xOyx=x1x=x2x4邻中心 |x3-x4|= T/2邻渐近线 |x1-x2|=T无穷对称中心 :由y=0或 y无意义确定y=Atan(x+)x3无对称轴任意一条 y轴的垂线与正切函数图象都相交 ,且相邻两交点的距离为一个周期!tan()yAx三角函数图象几何性质xOyx=x1x=x
28、2x4邻中心 |x3-x4|=T/2邻轴 |x1-x2|=T/2无穷对称中心 :由y=0确定无穷对称轴 :由y=A或-A确定y=Asin(x+)x34T邻中心轴相距sin()yAx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2,2(,0,2,2.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向量的夹角的范围依次是(0,2,0,0, 0,2,. 直 线 的 倾 斜 角 、1l到2l的 角 、1l与2l的 夹 角 的 范 围 依 次 是0,),0,),(0,2. 五、向量1.向量运算的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请注意:向量运
29、算中向量起点、终点及其坐标的特征. 2. 几 个 概 念 : 零 向 量 、 单 位 向 量 ( 与AB共 线 的 单 位 向 量 是|ABAB, 特 别 :()()A BA CA BA CA BA CA BA C)、平行 (共线 )向量 (无传递性,是因为有0)、相等向量 (有传递性 )、相反向量、向量垂直、以及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a在b上的投影是cos,a baa bbR). 3. 两 非 零 向 量 平 行 ( 共 线 ) 的 充 要 条 件/abab22()(| |)a bab12120 x xy y.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0| |aba babab12120 x x
30、y y. 特别: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共线. ba是向量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 和 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 a=1e12e2. 5.三点ABC、 、共线AB AC、共线;向量PA PB PC、中三终点ABC、 、共线存在实数、使得:PAPBPC且1. 6.向量的数量积:22|( )aaa a,1212|cosa ba bx xy y,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2 页121222221122cos|x xy ya ba
31、bxyxy,12122222|cos,|x xy ya babaa bbxy在 上的投影. 注意:,a b为锐角0a b且a b、不同向;,a b为直角0a b且0a b、;,a b为钝角0a b且a b、不反向0a b是,a b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这是题目中的天然条件,要注意运用;对于一个向量等式,可以移项,两边平方、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去一个向量;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cbacba)()(,切记两向量不能相除 (相约 ).
32、7.| | |ababab注意:a b、同向或有0| |abab| |abab;a b、反向或有0| |abab| |abab;a b、不共线| | |ababab.(这些和实数集中类似) 8.平移与定比分点(1)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设P( x,y) 、 P1( x1,y1) , P2( x2,y2) ,且12PPPP,则 .1212,11xxyyxy,121MPMPMP. 特别:分点的位置与的对应关系 . 中点坐标公式121222xxxyyy,122MPMPMPP为12PP的中点 . ABC中,ABAC过BC边中点;()()|ABACABACABACABAC;精选学习资料 - - - -
33、-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2 页|ABABAB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1()3PGPAPBPCG为ABC的重心;特别0PAPBPCP为ABC的重心 . PA PBPB PCPC PAP为ABC的垂心;()(0)|ACABABAC所在直线过ABC的内心 (是BAC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0AB PCBC PACA PBPABC的内心 . 22211sin()22ABCSAB ACAABACAB AC. (2)平移公式:如果点 P(x,y)按向量 a (h,k)平移至(,)P x y,则xxhyyk. 曲线( , )0f x y按向量 a(h,k
34、)平移得曲线(,)0f xh yk. 六、不等式1.(1)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务必有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 (2)解分式不等式0aaxgxf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 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4)解含参不等式常分类等价转化,必要时需分类讨论.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 2. 利用重要不等式abba2以及变式2()2abab等求函数的最值
35、时,务必注意a,bR(或 a ,b 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 或和 ab 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3.常用不等式有:2222211abababab(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a、b、cR,222abc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4.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 商比较法、 函数性质法、 综合法、分析法和放缩法(注意:对“整式、分式、绝对值不等式”的放缩途径,“配方、函数单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2 页性等”对放缩的影响). 5.含绝
36、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b、同号或有0| |abab| |abab;ab、异号或有0| |abab| |abab. 注意: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方程函数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 七、直线和圆1.直 线 倾 斜 角 与 斜 率 的 存 在 性 及 其 取 值 范 围 ; 直 线 方 向 向 量 的 意 义 (1, )ak或(0,1)(0)及其直线方程的向量式(00(,)xx yya(a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但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 x 轴时,即斜率k 不存在的情况?2.知直线纵截距b,常设其方程为yk
37、xb或0 x;知直线横截距0 x,常设其方程为0 xmyx(直线斜率k 存在时,m为 k 的倒数 )或0y.知直线过点00(,)xy,常设其方程为00()yk xxy或0 xx. 注意: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矩式、一般式、向量式以及各种形式的局限性.(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矩式呢?)与直线:0lAxByC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10AxByC;与直线:0lAxByC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10BxAyC;过点00(,)P xy与直线:0lAxByC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00()()0A xxB yy;过点00(,)P xy与直线:0lAxByC垂直的直线可表
38、示为:00()()0B xxA yy.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 也可为 0.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 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 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0,2,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0,).相应的公式是:夹角公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39、 - - - -第 13 页,共 22 页121221121212tan| |1kkA BA Bk kA AB B,直线1l到2l角公式211221121212tan1kkA BA Bk kA AB B.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0022|AxByCdAB. 特别:12121212121()0llk kkkA AB B、都存在时;1212211212121221/()kkA BA BllkkbbACA C、都存在时;12211212121212211221()=ABA BkkllkkbbACA CBCB C、 重合、都存在时或. 4.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
40、 5.圆的方程:最简方程222xyR;标准方程222()()xaybR;一般式方程22xyDx220(40)EyFDEF;参数方程cos(sinxRyR为参数 );直径式方程121()()()xxxxyy2()0yy. 注意: (1)在圆的一般式方程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221(,),4222DERDEF. (2)圆的参数方程为“三角换元”提供了样板,常用三角换元有:221cos ,sinxyxy,2222 cos ,2 sinxyxy,221cos ,sin (01)xyxryrr,222xycos ,sin(02)xryrr. 6.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41、”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重要的是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的作用 !”(1)过圆222xyR上一点00(,)P xy圆的切线方程是:200 xxyyR,过圆222()()xaybR上一点00(,)P xy圆的切线方程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2 页200()()()()xa xayayaR,过 圆220 xyDxEyF22(40)DEF上 一 点00(,)P xy圆 的 切 线 方 程 是 :0000()()022DExxyyxxy
42、yF. 如果点00(,)P xy在圆外,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过点P两切线上两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如果点00(,)P xy在圆内,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与圆相离且垂直于1O P(1O为圆心 )的直线方程,21|O PdR(d为圆心1O到直线的距离). 7.曲线1:( , )0Cf x y与2:( , )0Cg x y的交点坐标方程组( , )0( ,)0f x yg x y的解;过两圆1:( , )0Cf x y、2:( , )0Cg x y交点的圆 (公共弦 )系为( , )( , )0f x yg x y,当且仅当无平方项时,( ,)( , )0f x yg x y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43、. 八、圆锥曲线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及其“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如果涉及到其两焦点 (两相异定点 ),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如果涉及到其焦点、准线 (一定点和不过该点的一定直线)或离心率,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问题,也要重视焦半径和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等几何性质的应用. (1)注意:圆锥曲线第一定义与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是:“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 ,椭圆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小于1 的正数,双曲线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大于1 的正数,抛物线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等于1.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如下图:2.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圆
44、锥曲线的对称性、圆锥曲线的范围、圆锥曲线的特殊点线、圆锥曲线的变化趋势.其中cea,椭圆中21bea、双曲线中21bea.重视“特征直角三角形、焦半径的最值、焦点弦的最值及其顶点、焦点、准线等相互之间与坐标系无关的几何性质” ,尤其是双曲线中焦半径最值、焦点弦最值的特点.注意:等轴双曲线的意义和性质 . ()a exa exa ex()a ex2pxa exa ex22bpa2bdc22bpa2bdc2pp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2 页3.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
45、“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 . 特别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必要条件是他们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当出现一元二次方程时,务必“判别式0” ,尤其是在应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时,必须先有“判别式0”.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交于两点)、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的四种情况)的特殊性,应谨慎处理 . 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常与“弦” 相关, “平行弦” 问题的关键是 “斜率”、“中点弦”问题关键是“韦达定理”或“小小直角三角形”或“点差法”、 “长度 (弦长 )”问题关键是长度 (弦长 )公式(221212|()()ABxxyy,2222|1|1|xABkxxka, 1221|1|A
46、Byyk211|yka)或“小小直角三角形”. 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那么可选择应用“斜率”为桥梁转化. 4.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 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注意: 如果问题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知识,那么应从已知向量的特点出发,考虑选择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还是选择向量的代数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 . 曲线与曲线方程、
47、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在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综合题中,常借助于“平面几何性质”数形结合(如角平分线的双重身份 )、 “方程与函数性质”化解析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化整为零分化处理、 “求值构造等式、求变量范围构造不等关系”等等. 九、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1.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补形)转化为两直线的夹角,或建立空间坐标系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夹角计算(2222|( )aaxyz、121212(,)abxxyyzz、121212a bx xy yz z、111(,)()axyzR、121212/
48、(0),()ab bxxyyzzR, 1212120abx xy yz z. 特别:111(,)Ax y z,222(,)Bxyz, 则ABOBOA222(,)xyz- 111(,)x y z=212121(,)xx yy zz.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2 页121212222222111222c o s,x xy yz za bxyzxyz,2222121212|()()()()ABABxxyyzz2.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 ),三余弦公式
49、 (最小角定理,12coscoscos),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平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平面上射影为角的平分线. 3.计算二面角的大小主要有:定义法(先作其平面角后计算大小)、公式法 (cosSS影原)、向量法 (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等价转换法等等.二面角平面角的主要作法有:定义法(取点、作垂、构角 )、三垂线法 (两垂一连,关键是第一垂(过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垂面法 . 4.计算空间距离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先作垂线段后计算)、等积法、转换法(平行换点、换面)等. 5.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依据相关定
50、义、公理、定理和空间向量进行,模式是: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请重视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的桥梁作用 .注意:书写证明过程需规范. 特别声明: 证明计算过程中,若有“中点” 等特殊点线, 则常借助于 “中位线、 重心”等知识转化 . 在证明计算过程中常将运用转化思想,将具体问题转化(构造 ) 为特殊几何体(如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等)中问题,并获得去解决. 如果根据已知条件,在几何体中有“三条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往往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 6.直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