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43550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3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23 1、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1)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 2)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3、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五层次:(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会需要;( 4)尊金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7、生产要素: 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它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用于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分类:(1)土地;( 2)资本;( 3)劳动力(劳动);( 4)企业家才能。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资本: 指所有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送达消费者所需的

2、制造品。这里的资本不是货币资本,是指实物资本。资本要素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工具。劳动力: 指用以生产商品与服务的除企业家才能之外的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者。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承担的风险包括时间、精力、商业信誉、他自己合作伙伴、股东的投资基金。8、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1)组织生产要素;(2)制定商业决策;( 3)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4)承担风险。9、稀缺规律: 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规律的两重意义:(1)稀缺是相对的,即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2)稀缺是绝

3、对的,即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12、机会成本 :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该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14、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17、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区别:(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 2)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趋向于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相对充足

4、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第二章 价格机制与市场4、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释1: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个人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为满足效用而对某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决定,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解释 2: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当商品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即“替代效应”。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达到和商品价格下降前相同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商品价格将会使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用这些“增

5、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买商品,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即“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这两种效益都是正的,其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商品需求量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2 / 23 1、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的条件: (1)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2)有能力的购买。3、决定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1)价格;( 2)消费者收入;( 3)相关商品价格;( 4)消费者偏好;(5)价格和供求的未来预期;(6)消费者

6、的数量;( 7)民族、制度、风俗习惯、地理区域的影响;(8)政府政策;( 9)时间。7、需求变化的后果:(1)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2)当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曲线向右或作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

7、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反之,当互补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3)若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当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5、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6、需求的变动: 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的收入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右平移。8、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条件: (1)生产者有出

8、售的愿望;(2)有供应的能力。9、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的数量。技术水平。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及其后果: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供给的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当替代品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否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1、市场均衡的变化:(1)需求变动的影响: 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使需求增加的变动时

9、,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增加;若使需求减少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12、市场非均衡(需求或供给过剩):意味着各类产品之间供求状况不完全一致,有的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价格可能低于均衡价格,有些产品供给相对短缺,市场价格可能高于均衡价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3

10、 / 23 13、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但市场供求并不一定均衡和稳定。各厂商为争夺各自利益,会在生产与需求等方面展开竞争。由于社会技术进步等原因,只要有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他们就会进行生产扩张,结果打破原有的均衡,促使所有厂商都进行这种性质的扩张,即使知道会导致大家的利益都受损,也不可避免。否则在其他厂商都扩张时,自己竞争力减弱,会被淘汰。因此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各厂商都“理性”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相互妥协、协调行动,使实际的市场不能达到均衡位置,只能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因此市场的非均衡是经常的。14、非市场均衡的后果:完

11、全均衡会阻碍经济增长。在整个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增加投资、打破均衡,会使效益严重下降,都会极力避免投资。没有投资,社会经济就不会增长。在不断的波动、竞争中,使经济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僵化、停滞。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使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市场严重失衡时的另一个后果是靠政府出面加以平衡,如价格管制。政府的价格管制: (1)最高价格;( 2)最低价格。15、政府干预价格的负面影响(后果):(1)导致资源闲置浪费或未达到合理配置;( 2)可能出现黑市和官员腐化;(3)被管制企业缺少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第三章 成本与收益1、成本 :指生产费用,即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

12、种资源的价值。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息、地租、正常利润、失去的机会成本。2、成本的分类: 1)显成本与隐成本;(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3)边际成本与增量成本;( 4)总成本;( 5)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6)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借入资本的利息支出、租用厂房和设备的租金、财产税、单纯与时间有关的设备折旧费、高层主管人员的工资、根据劳资合同在减产期间不能解聘的职工的工资。可变成本: 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销售佣金、与设备使用直接相关的折旧费。从长期看,不存在任何固定成本,所有的成本

13、都是变动成本。显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边际成本: 使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增量成本 :当产量不是增加一个单位,而是增加许多单位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增量成本包括边际成本。4、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总固定成本不变,平均固定成本在一定限度内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最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会减小。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开始时很小,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增加的幅度变大,这时由于边际递减规律。平均变动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即生产规模增大,单位产量的成本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又

14、会递增。总成本与总变动成本的变动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差额是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只是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4 / 23 高,因为平均固定成本是逐渐减少的。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线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因此,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会增加生产效率,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投入量增至最佳比例后,再增加就会降低生产效率,边际成本开始递减。既适用于短期也适用于长

15、期。8、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1)买卖双方数量都多到谁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进入或退出市场无任何障碍;(3)产品是同质的;( 4)市场存于者具有完全信息;( 5)不存在公共产品;( 6)不存在“外部性”。9、外部性: 指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10、公共产品: 指那种能同时共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11、完全竞争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1)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重合的;(2

16、)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14、在经济理论中,收益和利润的区别:(1)收益 指厂商出卖商品的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包括了成本和利润。(2)利润 是等于收益减去成本,是指企业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第四章 国民经济收入循环1、价格( P)由供给( S)和需求( D)决定。2、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3、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1)支出法(产品流动法);(2)收入法;(3)增值法。7、流量循环 :指各市场主体间的支出和收入的各种流量循环流动的关系。经济主体主要有公众(消费者)、

17、厂商(生产者)、政府、国外部门的国民经济。8、说明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在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关系有三方面:(1)厂商向公众出售“产品或劳务”,公众的“消费支出”流向厂商;(2)公众必须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厂商处获得“收入”以支付所购买的消费品;(3)公众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个人储蓄”,将储蓄从两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流向厂商:一是公众购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直接“投资”;二是公众将这部分收入存入银行,银行将钱贷给厂商的间接“投资”。第五章 经济体系2、市场失灵的表现或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1)经济不稳定;( 2)竞争的缺乏;( 3)市场行为负的外部性;(4)公共物

18、品的提供存在困难;(5)市场可能导致非常不平衡的收入分配;(6)信息与知识很难依靠市场解决。3、政府解决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的指导原则:公平、增长、稳定。4、完成政府解决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目标的措施:(1)政府直接采取行动;( 2)提供激励让私人部门做;(3)强令私人部门做;( 4)前三种方法结合。5、政府失灵的原因: (1)不完全信息;( 2)激励;( 3)政府的浪费;( 4)社会对公共工程实际反应与公共决策前的预测相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5 / 23 7、古典经济理论认为: 市场能

19、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应对经济实行完全的放任自由,政府只需承担“守夜人”的作用,不对经济进行任何干预。8、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主张,承认了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局限性,积极主张由一个外部力量政府,对经济实施目标干预以解决失业和危机。9、计划经济 :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政府或集体对人民所需要的商品种类作出估计,并以此制定计划、指导生产,从而也决定所生产的产品的分配的一种经济体系。10、计划经济的特征: (1)纯计划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政府机构代表全民集中行使配置资源的权力;(2)没有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无法体现个体的意志和选择权;(3)个人和企业不存在独立性,只是政

20、府的附属品( 4)由于按需分配的不可能性,采取平均分配;(5)政府拥有生产要素的控制权、生产决策权、分配权,政府通过计划指导整个经济的运行。11、计划的运行机制: (1)制定计划;( 2)计划执行。12、计划的目的性:计划经济在特殊时期,可集中社会资源投入最需要的部门。实行计划经济的目的从理论上是建立弥补自由市场经济缺陷基础上的,但实际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在落后国家如何尽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缩短自由市场经济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基础上的。13、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1)计划当局无法确定个人从消费商品中获得满足;(2)计划当局很难精确估计需要、分配生产要素、制定计划;(3)生产要素按计划分配、产品

21、平均分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4)庞大的官僚机构间、繁杂的计划间的协调损失了效率;(5)政府官员会发生腐败。14、消费者主权: 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者以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15、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完全由市场作出决策的机制。在此种机制中,经济人都能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下,最终能自动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帕累托最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任何的改进都不能是某人的利益增加而不是其他人利益受损。16、市场经济: 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17、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1)供求不稳定,市场非均衡经常出现,生产波动很

22、大,易发生经济危机;(2)市场机制不适用于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即外部性的消除( 3)不能解决收入及财务的公平分配;(4)竞争有时会导致低效率,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5)个体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存在矛盾;(6)无法防止垄断。18、市场的作用机制 :需求曲线表示效用最大化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表示利润最大化的供给量。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会减少,供给增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均衡,所有的市场会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提供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

23、相应的报酬。19、市场经济的特征:(1)以私有财产为基础;(2)以经济自由为原则;(3)以利己为动机;( 4)基本特性是自由竞争;(5)市场经济的基本沟通、协调机制是市场或者是价格系统。(6)政府的有限作用。21、混合经济的特征: (1)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和纠正市场失灵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市场在资源的配置或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上起基础作用;(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6 / 23 市场补充市场机制而非取代它。22、混合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一般都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即市场供求和价格体系

24、在协调、组织经济运行中仍起基础性作用。23、在经济运行中政府主要承担的角色(政府的作用):(1)加强和协助价格体系运行,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证市场交易和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运用权威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违反者处罚;运用政策力量培育和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创造和维持竞争的市场结构。(2)补充和修正价格体系的运行:参与资源配置;调控宏观经济;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20、混合经济: 指市场与计划结合在一起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系。24、四种经济体系: (1)市场资本主义:美国;(2)计划资本主义:日本、法国;( 3)市场社会主义:匈牙利、南斯拉夫;(4)计划社会主义:苏联。第一章 分工与产业

25、进步2、影响交易费用高低的因素:交易技术的提高;人口增长;交易方式的变革货币的出现。4、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的结构性矛盾:1)产业结构矛盾;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城乡结构不合理;4)所有制结构不合理.5)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5、规模经济 :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6、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因素。7、分工与专业化的区别 :生产活动可被分解为许多最基本的单位不同职能的操作,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分工就是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生产活动中的操作分开进行。8、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

26、即风哦脑干和专业化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个人间分工的经济性大致分为直接的经济性和间接的经济性。分工和专业化的间接经济性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活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对这些创新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9、分工与专业化的不经济性,即过度专业化和分工所带来的坏处:(1)劳动的差异;( 2)专业化与分工使相互引来程度和范围越来越深广。10、规模经济的分类 :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11、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源泉):(1)大量销售可节省流通费用;(2)大量购入生产资料、大量运输形成的低价、回扣;(3)垄断带来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4)共同利用联合企业的设施、科技成果、信息、服务

27、、管理经验等带来的节省和效益。12、规模不经济 :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因不适当地扩大企业规模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13、交易费用的内容:(1)企业在产品市场的交易费用;(2)在要素市场的交易费用;( 3)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费用。14、企业的适度规模如何确定:经济组织采取市场交易方式还是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两种交易方式的单位交易费用孰高孰低。在一定范围内,管理的交易费用大大低于市场交易的费用,但根据报酬递减法则,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内交易的单位费用会非线性地增长,当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6 页,共 23 页7 / 23 内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时,一个企业的规模边界被确定在这一点上。15、企业作为层级组织的弱点:1)上下级间沟通信息的交易费用不对称;2)前道工序由于知道后道工序必然接受其产品,因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等的要求而产生风险费用; 3)企业内部门化意味着分散了资源的集中所带来的好处;4)同级关系的不明朗。第二章 经济机构1、现代企业的三种法定基本形态.1)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出资兴办,完全归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2)合伙企业:指由两个或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3

29、)公司:指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式组织。2、独资企业的典型特征 :个人出资、个人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3、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1)为自然人企业,其财产及收益归个人所有,经营利润可独享;( 2)须承担无限责任,一旦破产,企业所有者要用自己所有财产包括家产承担连带责任;(3)不具有法人资格。4、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 :(1)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2)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出资方式灵活;合伙人必须共同从事经营活动;(3)合伙人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4)不具备法人地位,为自然人企业,企业本社不是民事主体,出资人才是民事主体。5、公司制企业的基

30、本特征:(1)为法人;( 2)以营利为目的;(3)依法设立。6、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类型:(1)无限公司;( 2)两合公司;( 3)股份两合公司;( 4)有限责任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最多)。7、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三种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9、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1)非国有化;( 2)自由化;( 3)压缩式管理;(4)公共服务社会化。10、我国企业和政府角色如何转换:(1)在市场经济中,用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改造国有企业;( 2)在国有经济布局上,集中精力搞好某些大型国有企业;(3)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缩短国有经济战线。12、商会: 指由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自

31、由商人、企业职员自愿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19、西方工会的负面影响:(1)降低就业水平;(2)损失长期就业机会;(3)可能损害其他非工会工人的利益;(4)组织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效率。20、金融机构分类 :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机构分类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非银行机构分类: 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基金组织、消费信贷机构、租赁公司。22、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政府的银行)。2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体现:集中银行存款准备金;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是金融业票据结算中心。是银行的监督与管理者

32、。24、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体现在:(1)是政府的财政顾问;(2)代理国库;( 3)代理国家证券的发行;(4)给国家以信贷支持;(5)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代理国家进行外汇、黄金买卖和管理;(6)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8 / 23 融,进行金融行政管理;(7)代表政府参加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及签订国际金融协定。25、中央银行按与政府关系的具体模式不同的分类:(1)独立型:美国、德国;( 2)准独立型:日本、英国;(3)附属型:中国、意大利。26、商业银行的业务:(1)负债业务:存款业务

33、、借入款;(2)资产业务:贷款、贴现、投资、现金资产;(3)中间业务:外汇买卖、汇兑、信用证、托收、承兑、信托、代理融通、银行卡。27 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作用;(2)支付中介作用;(3)变社会各阶层储蓄为资本的作用;(4)创造信用的作用。28、商人银行(证券公司)是兼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身份的银行,其业务活动:存放款;票据承兑;代客户发行证券筹资;咨询;合并;外汇交易;信托;保险。29、证券公司的作用: (1)作为代理发行机构;(2)作为证券经纪商;( 3)作为证券自营商。32、保险公司的作用 :(1)分散风险;( 2)化储蓄为投资。34、证券交易所: 是借贷资本借以实现投资的机构

34、,也是证券买卖的中心。交易所本身不从事交易,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开交易的稳定的、高效率的市场,同时也兼有管理证券交易的职能。35、证券交易所的作用:(1)保证证券市场运行的连续性;(2)能较正确地反应出股票的供求关系;(3)管理和控制整个证券市场的有效机构,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 4)调节资金市场的,是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第三章 政府的框架1、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承担的主要责任:(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宏观经济调控者;(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5)市场秩序的维持者。3、设置地方政府的原因(必要性):(1)为管理方便;( 2)提供有效服务;(3

35、)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突出特征;(4)增进人们对自由政治制度的理解。4、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模式:联邦制国家有限分权模式: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单一制国家的有限集权模式:英国、法国、日本。5、中央与地方政府职权的划分方法:(1)从政治权力上划分: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权限:可制定或修改国家法律所允许的有关本地区的法令条例、审议地方法案;对本地区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工作的监督权、调查权;对本地区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建议权;管理本地区选举和参与本地区人事决定的权利。中央政府立法机关的权限: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制定,关系全国整体事务的议案的审议;对中央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的监督调查权;对关系全

36、国的公共事务的建议权,重大公共事务决策权;管理中央政府选举和人事决定权;监督各地方立法机关的工作,检查其是否违背国家整体利益。(2)从行政权上划分: 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分为:管理和执行地方自治事务的权力和责任;管理和执行国家委办事务的权力和责任。自治事务:管理地方财产;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服务;进行决策和管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地方社会经济。委办事务:执行、落实中央的政策方针,协助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分层调控。中央政府立法机关的权利和责任:提供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服务,管理直属中央的公共财产,领导各社会经济部门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37、 - - - -第 8 页,共 23 页9 / 23 工作,指导、协调各地区的工作,根据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形势作出社会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7、中央与地方划分的财政职能:公平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经济职能(实行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进行资源配置的职能。8、财政体制的类型:(1)统收统支型;(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3)分税分级型。9、我国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1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双重性质:(1)是地方各级人代会的执行机关;(2)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际行政机关。18、分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统一领导、预算分立、财权

38、与事权相统一、法制化管理。21、我国的政权体系: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国务院;( 3)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第四章 公共决策的制定2、公共决策: 是国际或政府部门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做出的决策。3、公共决策主体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选民)、其他(工会)。4、行政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1)可制定某些法规或政策;(2)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不起作用;(3)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重要来源。8、公共决策过程 :(1)利益表达;( 2)利益聚合;( 3)决策与其合法化。(简答)16、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1)目标制定;( 2)利益表达与聚

39、合;( 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17、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5 种途径: (1)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直接行使主权;(2)用间接或代议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参与公共决策;( 3)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或通过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5)对政府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决策中去。18、在公共决策理论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别:(1)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2)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机关无权干预

40、下级机关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19、利益聚合 :各个社会集团、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达导致的成千上万的利益需求,是不可能相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激烈对抗的,把不同利益需求协调起来,形成若干政策方案,并纳入决策机构政策议程的过程。第五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1、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2、失业者 :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3、衡量事业的指标 :失业率,即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之比。经济衰退时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10 /

41、 23 业率上升,经济上升时失业率下降。4、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不可能消除。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动的大小及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1)劳动流动与需求的变化不完全吻合使部分工人处于失业状态, 2)退休和新劳动者加入的交替过程的不同步性,导致新劳动者会处于暂时失业状态,(3)工人不满意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是,处于失业状态。6、结构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失业。这种供与求的不一致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引起的,是一种“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的状况。7、

42、周期性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时期。周期性失业源于经济周期。14、失业从微观基础方面分类: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15、自愿失业 :是当存在着就业机会,而失业者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产生的失业。17、非自愿失业 :是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18、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产生工资刚性的原因):(1)合同的存在(工资合同);( 2)减少不确定性的风险;(3)工资调整的时滞;( 4)市场结构和经济权利的影响(垄断势力尤其是工会的存在,使工资刚性增强)。19、失业引起的经济问题:失业存在引起产出的减少。奥肯定律的内容:

43、若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失业率就可保持不变;年增长率每增加2,失业率便下降 1;年增长率在3%以下,每下降2,失业率便上升1。(年增长率与失业率是反比关系)这一定律说明:失业的增加将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的下降,比为1:2.结论:在高失业期间的损失是现代经济中有文献记载的最大浪费。20、失业的社会问题:失业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断地寻找工作、不断地失望。高失业时期,产生高犯罪率、高离婚率及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当失业率很高时,人们普遍希望走出“处境不可能更糟”的阴影。21、自然失业率: 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25、降低自然失

44、业率的政策措施:(1)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2)扩大政府就业计划;( 3)排除政府障碍;( 4)提供培训。26、通货膨胀 :指物价水平铺天而持续的上升,一般用物价指数来衡量。27、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价格上升速度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上升 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每年在10100;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在 100以上。( 2)按人们的预料程度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惯性的通货膨胀)。(3)按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28、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45、惯性通货膨胀;现代货币数量论与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周期带动通货膨胀。29、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当消费者、企业主、政府的总支出超过可得到的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3 页11 / 23 格水平上涨。能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货币因素。30、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不存在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情况下,即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若某一部门的物价上涨,就

46、会通过各部门相互看齐的过程,起到连锁反应,带动其他部门价格上涨,以致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31、社会总需求增加是否会引起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的三种情况:(1)若总供给弹性很大,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未被利用资源和失业,这时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只会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产量增长,而物价不会上涨,因而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2)当经济扩张到一定阶段,在有些资源变得稀少的情况下,随着生产的扩大,工资和边际成本增加,物价水平将上升,但物价上涨幅度小于货币数量增加的幅度,这时若货币供应量增加,部分引起生产和就业增加,部分引起物价上涨。( 3)若供给没有弹性,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如果

47、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会处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真正的通货膨胀。30、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按推进物价上涨的因素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32、通货膨胀的后果 :( 1)通货膨胀收入再分配效应;(2)通货膨胀财务分配效应;( 3)通货膨胀对产出或就业的影响;(4)通货膨胀对价格的扭曲;(5)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35、滞涨(停止膨胀):指在经济停滞的同时物价上涨,即在存在大量失业的同时却发生急剧的通货膨胀。36、滞涨原因的三种观点:(1)细古典综合派的观点;(2)供给学派的观点;( 3)货币学派的观点。37、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

48、模型;丹尼森和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41、制定经济增长政策目标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要考虑的问题:(1)尽量使经济发展走集约化道路;(2)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以再生能力为约束条件;( 3)对不可再生资源必须严格禁止任意的无节制的开采,并积极创造可替代资源;( 4)努力使经济生产成为无废的或变废为宝的循环或超循环的生产流程。 第六章 政府调控经济的方法经济政策1、经济政策的类型: (1)计划的或是通过行政命令手段的政策;(2)市场调控政策。3、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政

49、策。12、调整支出和收入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1)政府购买支出:在总支出不足、经济衰退时,政府可提高支出水平,以增加社会整体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水平;当总支出过高、引起通货膨胀时,政府可减少购买支出,降低社会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2)政府转移支付:当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提供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可支付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有效需求增加;在总支出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3 页12 / 23 升,政府应减少社会总需求。(3)税收:降低税率、减少

50、税收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在需求不足时可减税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增税来抑制通货膨胀。(4)公债:可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也可同发行公债及流通来影响货币供求,从而调节总需求,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抑制作用。13、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机制: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自动减少各种干扰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不需政府采取行动。15、补偿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消减开支来抑制总需求。17、如何安排年度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