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历史传说故事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州历史传说故事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广州历史传说故事精选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关于广州的历史传闻也有不少,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广州历史传闻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广州历史传闻故事篇一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在白云山脚有个小村庄,住着一个青年人叫郑安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母子相依过活。郑安期幼年曾跟随父亲行医,学得一点医药学问,便在村前开了一间小店,摆卖生草药,兼替村人治病。他家里虽然贫困,但富有怜悯心,穷苦的人来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连药费也减免,因此深得当地村民的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一带发生一种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着发高烧,同时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假如救治不刚好,就抽筋昏迷,直至
2、死亡。郑安期翻尽医书,试用各种药物,都没有见效,眼见一个个乡亲苦痛呻吟,凄惨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万分。 ?一天深夜,郑安期为乡亲们看病回家,母亲见他神色憔悴,满面愁容,便问他近日治病的状况。郑安期唉声叹气,便把流行病越来越严峻的状况告知她。母亲听了,也连声叹息。她想了一阵,然后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治这种流行病,最好用九节菖蒲,但这种药不简单找呀!郑安期经母亲这一说,似乎在黑暗中突然见到一丝光明,赶忙问道:那九节菖蒲的形态是怎样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听说它叶瓣如兰,茎分九节,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清香,偏偏生长在高山大岭的悬崖峭壁上面。这种药物真难找呀,你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
3、你也不必妄想了! 郑安期是一特性格倔强的人,他心里想:不!就算走遍天际海角,我也肯定要找到九节菖蒲,好把乡亲的病治好!其次天,郑安期支配好母亲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着锄头,出门去了。去哪里找呢?他想,白云山最近,应先到白云山找寻。白云山古木参天,白云环绕,流水淙淙,百鸟喧鸣,对于这一切,郑安期都无心欣赏,他一心想着的,是把九节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找寻,专向那些从未到过的悬崖峭壁爬去。尖锐的岩石割损了他的脚,锐利的荆棘划破了他的手,他丝毫感觉不到苦痛。他由白云山的西边走到东边,已经找了将近一天了,连九节菖蒲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郑安期感到悲观了。他在崖边的一块大石上坐下
4、来,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汗水湿透衣服,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疲乏无力。就在这时候,突然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香气。这种香气比兰花清爽,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马上站起来,沿着香味找寻。最终发觉悬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长着一棵像兰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茎上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个节,这正是九节菖蒲!刹时,郑安期兴奋得跳了起来。郑安期马上过去,试着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无法扳着。他想寻路下去,但悬崖峭壁,无路可通。看着这珍宝在眼皮下面而采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脚。这时,他突然发觉一块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便灵机一动,当即把它采集起来,扭成一股绳子那样,一头捆住岩石,一头垂落悬崖,然后自己攀着藤蔓,坠
5、下悬崖,爬近九节菖蒲,当心翼翼地把它采摘下来。他用嘴把菖蒲咬着,用双手攀着藤蔓,想爬上崖顶。忽闻辟拍一声,藤蔓突然折断,郑安期跌下悬崖。正在紧急的时刻,崖下升起一朵白云,顷刻间变成一只仙鹤,把郑安期稳稳托着,然后背着他飘然而去,传闻他羽化成仙了。? 后来,村民们沿着郑安期的踪迹来到这里,找到了九节菖蒲,用它扑灭了流行病。为了纪念郑安期,人们就把他坠崖的地方称为郑仙崖,把那条小溪涧,称为蒲涧,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庙,称为蒲涧寺,供人们拜祭。 广州历史传闻故事篇二 在广州流花湖公园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草木葱郁,繁花吐艳;曲径蜿蜒,鸟鸣嘹亮。环岛湖水如镜,泛绿映红,景色甚佳。入口处砌一
6、门洞,上题浮丘二字,诸位可知这岛名的由来? ? 浮丘本是石名。远古时流经今广州城的珠江是很宽敞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水面仍宽达2000米,即约为现在的10倍。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于东西中三处,浮出水面。东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闻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视为广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即喻之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早几年此巷两侧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楼),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国时拆城墙建公路,浮丘石都是在广州城西城墙(今人民路大约自市一医院门口南至太平桥一段即为西城墙遗址所在)之外。为何名浮丘呢?
7、就因此石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状而取名。? 现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时,浮丘石却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犹四面环水。以后随着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长期的水道冲积,到南宋后期,沧海已变桑田,浮丘石与四周陆地连成一片了,并已建起了民居。? 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的,原来没有什么特殊,但它却孕育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神话传闻。? 话说古时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年过花甲,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二十来岁,也一眼已废,人称浮丘叔。两人时时相互搀扶,共用一只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卖薪度日。不管严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邻居们见这一老一少生活
8、艰辛,便时常施赠些麦豆、粟米给他们。浮丘公和浮丘叔对此深怀感谢,但年长日久,收得多了,不觉感到过意不去。? 一天,邻居二叔婆又送来麦豆,浮丘公怎样都不愿收受了,但二叔婆还是坚持要送给他。两人正在你推我让,始终没作声的浮丘叔突然叫起来:我还有一只眼睛,我们也可以开荒种地!二叔婆,多谢你!你的麦豆我们收下,用来作种子!多谢你了!? 转瞬到了其次年开春,浮丘公和浮丘叔相互搀扶着,到浮丘山下找地开荒。那时能种植的地都被人们开光了,两人找来找去,只找到东头的一丁点地方,拨开表土一看,原来下面是红色的岩石,种不了东西的。 ?但两人并不气馁,就在那里挥锄垦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边种。别人一天下3斤种
9、,他们一斤种要下三天。刚好那年又遇上天旱,谷雨都过了还未见一滴雨水。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时便顺便挑回一担柴草,用来换点盐米度日。? 日子一每天过去,到收成时候了。别人种的麦豆,结荚不多,开的是紫蓝色的小花;他俩种的,却结满一串串的豆荚,开的是黄澄澄的金花。更奇的是,别人收的是一般的麦豆,他俩收的竟是金灿灿的金豆,连那些豆杆都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据说这是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帮助,随后连他们自己也变成仙人了!? 为了报答邻人们长期的施赠,他俩静静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过去旧广州撒金巷的来历-后人出于忌讳,改叫积金巷。他
10、们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树。明朝大画家李子长的那枝神笔,据说就是他们送的一条柴草变的。此地后来还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担一束。现在中山七路东段,以前叫石岗街,地下全是红色砂岩,据说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种麦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园的浮丘岛建于1982年,名称就取自上文所讲的浮丘石掌故。此岛四面环水,湖岸绿树环绕,远望犹有古浮丘岛之模样,予人一段远古的追忆,持续一种思古之幽情。 广州历史传闻故事篇三 在广州海珠区漱珠岗上,有一块椭形的大石,斜卧向着朝斗台,它上面刻有金石循环4个大字。为什么刻上这几个字呢? 相传在汉代,钟离大将军与敌交战,因寡不敌
11、众,被敌兵追杀误入深山。他在茫茫林海里左冲右突,始终找不到出路。他孤零零地牵着战马在山道上走着、走着,不觉天已黑了。这时东华帝君正云游到此,见钟离迷路,即按下云头,来到钟离身边,有意感化他。钟离正山穷水尽,感叹世事多变,于是,跟着东华帝君入深山修道。天长日久,钟离修炼得道成仙,因自己生于汉代,就取名为汉钟离。 有一天,汉钟离云游到河北邯郸,遇到了上京考试的吕洞宾,两人一见如故,就在客栈里促膝谈心。汉钟离见他生得眉清目秀,有道骨仙风的气质,又有满肚子学问,于是,有意感化他。只见汉钟离略施法术,吕洞宾便渐觉疲惫,打起瞌睡来了。汉钟离便拿了一个枕头,扶吕洞宾落枕安睡。? 吕洞宾刚躺下,就发起梦来。他
12、梦见自己科场考试名列前榜,朝廷为他封官,报卒敲锣打鼓报喜,众人纷纷前来庆贺,好不荣华富贵。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就因祸而被抄家革职。吕洞宾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过来。他思前想后,感慨万分,尤其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身外物,不必刻意追求。于是,他放弃了上京考试的念头,跟随汉钟离修道去了。? 他们一路南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时日,来到广州珠江南岸的大松岗上(现在人们叫它漱珠岗),见这一带山青水秀,松石奇妙,境界幽旷,就择此地休息。一天,汉钟离想试一试吕洞宾对功名富贵、酒色淫邪等是否还有贪恋之心。于是,便在岗顶选了一块大石对吕洞宾说:我教你点石成金吧,只要你学我作法,就能将这大石化成金。吕洞宾想了想,问道
13、:点石成金后,日后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道:金石循环,过了500年以后,此成金之石仍可复回原石的。吕洞宾一听,赶忙摇头,焦急的说:我不学这法术了,此金石500年后再变回石头,岂不是害了500年后的人吗?不要点了,不要点了!汉钟离见吕洞宾真的焦急起来,心中不觉暗喜,当即取消施金术,此石也就未曾被点成金。? 吕洞宾不为功名富贵所动,和善正直,正是汉钟离所希望的。于是,汉钟离即收他为徒弟。? 故事流传下来,后人在漱珠岗上的那块大石刻上金石循环四个大字以作纪念。纯阳观建成后,成为广州一大胜迹,观中有一联曰:? 点石成金,虑及将来仍变石;? 学仙由圣,就知此念是真仙。 广州历史传闻故事精选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