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425548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学学习方法其实很简洁,但是这个方法要始终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1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胜利地视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试验视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1905年,

2、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肯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很多科学家采纳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留意其测量方法)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见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

3、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说明当时视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迈克逊-莫雷试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热辐射试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觉:X射线的发觉,电子的发觉,放射性的发觉。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肯定是c不变。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明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放射或汲取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

4、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说明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放射和汲取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胜利地说明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探讨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胜利地说明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

5、实物粒子在肯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许多,大大地提高辨别实力,质子显微镜的辨别本能更高。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2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旁边,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

6、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复原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干脆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到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

7、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

8、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改变,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探讨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

9、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探讨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依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依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探讨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

10、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的探讨,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

11、、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3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其次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确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

12、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接着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放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其次册P21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4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缘由: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

13、零的状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缘由: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如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留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改变。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

14、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其次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说明。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改变,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改变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5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逝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供应的向心力

15、大于所须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供应的向心力小于所须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3.开普勒第肯定律的内容是全部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全部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 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1/2,大小为7.9m/s,它是放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

16、,减小,a减小,T增加。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变更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随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样(即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高三物理必备学问点梳理归纳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