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周作人关于茶的精美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周作人关于茶的精美散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周作人关于茶的精美散文 由于散文在艺术表现方法上自由敏捷、挥洒自如,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兼采并用,因而我们在散文里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到喜怒哀乐的心声,还可领会思想哲理的火花。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周作人关于茶的精致散文,供大家观赏。 周作人关于茶的精致散文: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帧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定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信任我专喜谈鬼,差
2、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开心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挚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最终没有能够多吃。 据挚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Tocha),-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
3、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细致看时,我认得这乃是家乡常种的一种坟头
4、树,方言称作拘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态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子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爱好,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五杂俎卷十一云: 以绿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芳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
5、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于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爱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英,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很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了要喝水,水里按例泡进茶
6、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则,如此而已。对于茶有什么特殊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定。肯定喜爱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定。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定。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溉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曰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清澈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茶苦原来即苦茶 周作人关于茶的精致散文:再论吃茶 郝懿行证俗文一云。 考茗饮之法始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然其饮法未闻,或曰为饼咀食之,逮东汉末蜀吴之人始造茗饮。据世说云,王濛好茶,人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濛,必云今日有水厄。又洛阳伽蓝记说王肃
7、归魏住洛阳初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来虽然王肃习于胡俗,至于说茗不中与酪作奴,又因彭城王的嘲戏,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但因此可见六朝时南方吃茶的嗜好很是普遍,而且所吃的重量也许多。到了唐朝统一南北,这个风气遂大发达,有陆羽卢金等人可以作证,不过那时的茶大约有点近于西人所吃的红茶或咖啡,与后世的清茶相去颇远。明田艺衡煮泉小品云: 唐人煎茶多用姜盐,故鸿渐云,初沸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薛能诗,盐损添常戒,姜宜着更夸。苏子瞻以为茶之中等用姜煎信佳,盐则不行。余则以为二物皆水厄也,若山居饮水,少下二物以减岚气,或可耳
8、,而有茶则此固无须也。至于今人荐茶类下茶果,此尤近俗,是纵佳者,能损真味,亦宜去之。且下果则必用匙,若金银大非山居之器,而铜又生腥,皆不行也。若旧称北人和以酥酪,蜀人入以自上,此皆蛮饮,固不足责。人有以梅花菊花茉莉花荐茶者,虽风韵可赏,亦损茶味,如有佳茶亦无事此。此言甚为清茶张目,其所依据盖在自然一点,如下文即很明白地表示此意: 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皑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盖天真者自胜耳。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谢肇淛五杂俎十一亦有两则云: 古人造茶,多眷令细,末而蒸之,唐诗家僮隔竹敲茶臼是也。至宋始用碾,揉而焙之则自本朝(案明朝
9、)始也。但揉者恐不若细末之耐藏耳。 文献通考,茗有片有散。片者即龙团旧法,散者则不蒸而干之,如今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清乾隆时茹敦和著越言释二卷,有撮泡茶一条,撮泡茶者即叶茶,撮茶叶入盖碗中而泡之也,其文云: 诗云茶苦,尔雅苦茶,茶者茶之减笔字,前人已言之,今不复赘。茶理精于唐,茶事盛于宋,要无所谓撮泡茶者。今之撮泡茶或不知其所自,然在宋时有之,且自吾越人始之。案炒青之名已见于陆诗,而放翁安国院试茶之作有曰,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齿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其自注曰,日铸以小瓶蜡纸,丹印封之,顾诸贮以红蓝缣囊,皆有岁贡。小瓶蜡纸至今犹然,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
10、曰炒青曰苍龙爪,则撮泡矣。是撮泡者对硙茶言之也。又古者茶必有点。无论其为硙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之,谓之点茶。点茶者必于茶器正中处,故又谓之点心。此极是杀风景事,然里俗以此为尊敬,断不行少。岭南人往往用糖梅,吾越则好用红姜片子,他如莲药棒仁,无所不行。其后杂用果色,盈杯溢盏,略以瓯茶注之,谓之果子茶,已失点茶之旧矣。渐至盛筵贵客,累果高至尺余,又复雕驾刻凤,缀绿攒红以为之饰,一茶之值乃至数金,谓之高茶,可观而不行食,虽名为茶,实与茶风马牛。又有从而反之者。聚诸干蔽烂煮之,和以糖蜜,谓之原汁茶,可以食矣,食竟则摩腹而起,盖疗饥之上药,非止渴之本谋,其于茶亦了无干涉也。他若莲子茶龙眼茶种种诸名
11、色相沿成故,而糕餐饼饵皆名之为茶食,尤为可笑。由是撮泡之茶遂至为世垢病。凡事以费钱为贵耳,虽茶亦然,何必雅人深致哉。又江广间有福茶,是姜盐煎茶遗制,尚存古意,未可与越人之高茶原汁茶同类而并讥之。王侃著巴山七种,同治乙丑刻,其第五种曰江州笔谈,卷上有一则云: 乾隆嘉庆间宦家宴客,自客至及入席时,以换茶多寡别礼之隆杀。其点茶花果相间,盐渍蜜渍以不失色香味为贵,春不尚兰,秋不尚桂,诸果亦然,大者用片,小者去核,空其中,均以镂刻争胜,有若为灯盘者,皆闺秀事也。茶匙用金银,托盘或银或铜,皆茎细花,操漆皮盘则描金细花,盘之颜色式样人人各异,其中托碗处围圈高起一分,以约碗底,如托酒盏之护衣碟子。茶每至,主子
12、捧盘递客,客起接盘自置于几。席罢乃吸叶茶一碗而散,主子不亲递也。今自客至及席罢皆用叶茶,言及换茶人多不解。又今之奈托子绝不见如舟如梧橐鄂者。事物之随时而变如此。 予生也晚,已在马江战役之后,几时有所见闻亦已后于栖清山人者将三十年了。但乡曲之间有时尚存古礼,原汁茶之名虽不曾听说,高茶则屡见,有时极精致,多至五七层,状如浮图,叠灯草为栏干,染芝麻砌作种种花样,中列人物演故事,不过今不以供客,只用作新年祖像前陈设耳。因高茶而联想到的则有高果,旧日结婚祭祀时必用之,下为锡碗,其上立竹片,缚诸果高一尺许,大抵用荸荠金橘等物,而令人最不能遗忘的却是甘蔗这一种,因为上边有甘蔗菩萨,以带皮红甘蔗削片,略加刻画
13、,穿插成人物,甚古拙好玩,小时候分得此菩萨一尊,比有甘蔗吃更喜爱也。 莲子等茶极常见,也许以莲子为最一般,杏酪龙眼为贵,芡栗已平凡,百合与扁豆茶则卑下矣。凡待客以结婚时宴亲送舅爷为最隆重,用三道茶,即杏酪莲子及叶茶,平常亲戚往来则叶茶之外亦设一果子茶,十九皆用莲子。范寅越谚卷中饮食门下,有茶料一条,注曰,母以莲栗枣糖遗出嫁女,名此。又酾茶一条注曰,新妇煮莲栗枣,遍奉夫家戚族尊长卑幼,名此,又谓之喜茶。此风至今犹存,即平日往来馈送用提合,亦多以莲子白糖充数。儿童入书房拜蒙师,以茶盅若干副分装莲子白糖为礼,师按例可全收,似一直酾茶系致敬礼。此所谓茶又即是果子茶,为便利计乃用茶料充之,而茶料则以莲糖
14、为之代表也,点茶用花今亦有之,唯不用鲜花临时冲入,改而为窖,取桂花茉莉珠兰等和茶叶中,密封待用。果已少用,但尚存橄榄一种,俗称元宝茶,新年人茶店多饮之取利市,色香均不恶,与茶尚不甚相恃,至于姜片等则未见有人用过。越中有一种茶盅,高约一寸许,口径二寸,有盖,与茶杯茶碗茶缸异,盖专以盛果子茶者,别有旧式者以银皮为里,外面系红木,近已少见,现全部者大抵皆陶制也。 茶本是树的叶子,摘来涌汁喝喝,好像是颇简洁的事,事实却并不然。自吴至南宋将一千年,始由团片而用叶茶,至明大抵不入姜盐矣,然而点茶下花果,至今不尽改,若又变而为果羹,则几乎将与酪竞爽了。岂酾茶致敬,以叶茶为太清淡,改用果饵,茶终非吃不行,抑或
15、留恋千古昔之膏香盐味,故仍于其中杂投华实,尝取深厚的味道乎?均未可知也。南方虽另有果茶,但在茶店凭栏所饮的一碗碗的清茶却是道地的苦茗,即俗所谓龙井,自农工以至老相公盖无不如此,而北方民众多嗜香片,以双窨为贵,此则犹有古风存焉。不佞食酪而亦吃茶,茶常而酪不行常,故酪疏而茶亲,唯亦未必平反旧案,主茶而奴酪耳,此二者盖牛羊与草木之别,人性各有所近,其在不佞则稍喜草木之类也。 周作人关于茶的精致散文:喝茶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惋惜没有见到他细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肯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
16、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肯定已有透彻奇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观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Gissing)的、草堂随笔(原名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神是很好玩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东方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会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行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
17、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ofTea,1919)里很奇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象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更有道理),只惋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字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
18、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接着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行,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行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相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清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儿,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实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别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千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必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适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
19、也曾尝试,却已遗忘,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汊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日周德和者,制茶干最出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可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才及一半,乌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 红酱搽,辣酱1:
20、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松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改变,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谈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缘由,非由穷因即为节约,殆少有有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惋惜也。 关于茶的散文: 1.关于茶的美文美丽散文 2.茶道美丽散文 3.精选关于茶的散文 4.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5.关于喝茶的散文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