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382811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 我们知道许多种自然灾难,你有了解过它们形成背后的缘由吗?今日就跟着学习啦我来探讨一下吧。 自然灾难相关介绍 自然灾难,也称为天灾,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样现象,这种异样现象给四周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即构成灾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全部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务有关。分为地质灾难、气象灾难 、气候灾难、水文灾难、生态灾难、天文灾难。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难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难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难,台风、冰雹

2、、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难,火山、地震灾难,山体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难,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难等。自然灾难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样事务,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灾难特征介绍 自然灾难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难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确定了自然灾难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难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难特别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难的发生次

3、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难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挡自然灾难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难具有肯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难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肯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难 十年一遇、野百年一遇事实上就是对自然灾难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难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难过程、损害结果的不行重复性。 第五, 各种自然灾难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峻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剧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难造成的

4、经济损失也非常严峻,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难具有不行避开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溢着冲突,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改变,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难就不行能消逝,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难是不行避开的。然而,充溢才智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袤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实行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难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难又是可以减轻的。 自然灾难形成发展 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务通称之为灾难。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难的发生缘由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难称之为自然灾难,如地震、风暴、海啸

5、;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难称之为人为灾难,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难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难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难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难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难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难,当致灾因素的改变超过肯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难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难称为突发性自然灾难。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难的形成和结束仍旧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难。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难是在致

6、灾因素长期发展的状况下,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难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难。 很多自然灾难,特殊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难发生以后,经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难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难链。灾难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难称为原生灾难;而由原生灾难所诱导出来的灾难则称为次生灾难。自然灾难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难,这些灾难泛称为衍生灾难。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难。 当然,灾难的过程往往是很困难的,有时候一种灾难可由几种灾

7、因引起,或者一种灾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难。这时,灾难类型的确定就要依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地球上发生各种灾难的缘由各是什么? 1.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难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柔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季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缘由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

8、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加,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肯定程度,在相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耀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汲取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 ,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北冰洋地区,

9、气温常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加到肯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削减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积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 受冷空气影响的人群发。 2、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肯定的懦

10、弱面或者懦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殊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难相当频繁。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简单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易滑动。但是假如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殊是在暴雨之后,

11、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缘由,首先是地震的剧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改变,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改变,特殊是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剧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很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简单发生变形,最终就会发展成滑坡。 滑坡的活动

12、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马上活动。如剧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滑坡 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更加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

13、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难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别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经常会冲垮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垮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

14、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种类分类 按物质成分分类 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 按流域形态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须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积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泥石流形成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

15、城形态便于水流汇合。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积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四周山高坡陡、山体破裂、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积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积累物有积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困难、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剧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裂,倒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供应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图片(10张)另外,岩层结构松散、

16、懦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供应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供应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4 发生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

17、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难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难的90%以上。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肯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样。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经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4、地震 地震按发生的缘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构造

18、地震:地壳的运动改变,对地壳各部分岩层产生巨大的力,这种力叫做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的褶皱变形一旦超过岩层的强度,岩层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内部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引起四周物质发生振动。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前,大量的岩浆在地壳里聚集,四处奔突,可能使岩层产生断裂,引起地震。火山喷发时,大量的岩浆冲出地面,会使四周的大地发生剧烈的振动。 陷落地震: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地面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叫做陷落地震。 5、火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

19、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妙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剧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态、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剧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

20、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安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炙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安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淌,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淌。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

21、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炙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 属于安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

22、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 火山喷发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裂,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 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如图中的A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

23、度的非常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气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起先着陆。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图中的B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起先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接着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非常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

24、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图中的C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难。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非常之二左右。 3. 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确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火山口半径大的,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的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的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

25、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的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的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的就慢。 火山喷发并非千遍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那样的喷发,事前熔岩已静静地流出,由于熔岩流淌缓慢,因而只破坏财产而没有危及生命。而像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样的火山碎屑喷发或蒸气爆炸(或蒸气猛烈爆发),则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更是火山喷发的动力。从岩浆的产生到火山喷发的整个过程,挥发性物质的活动无一不在起作用。 英国科学家认为超级火山喷发可能毁灭人类 国际在线消息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

26、类有可能在一次超强度的火山喷发中毁灭。大不列颠公共高校的斯蒂芬塞尔夫在一次答电子杂志记者问时称,目前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挡这种灾难。当前科学家们正在忙着制定种种反抗外部威逼的战略,比如说如何阻挡小行星同地球相撞,却很少去考虑主要危急有可能来自地球内部。 地球物理学家们断言,有些火山的喷发强度要比过去的大好几百倍,而且地球在出现文明前不久曾经验过如此大规模的灾难。 美国地质学家早些时候曾在黄石国家公园发觉了不太深的火山灰死层,认为其形成的缘由是发生在62万年前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结果是至今这里还可以见到一些漏斗形的大坑,它们都是那些毁灭性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破火山口。 在写给英国政府自然灾难工作小组

27、的报告中对这种超级火山喷发所造成后果曾有过具体的描述很大一片地域会被熔岩覆盖,而且撒向大气层的尘土和灰烬将会使不少阳光到达不了地球表面,这无疑会使全球性的气候发生改变。 据纽约高校的迈克尔拉姆皮诺称,发生于7.4万年前的苏门答腊火山的超强度喷发曾导致全球变冷和北半球3/4的植物毁于一旦。 6、海啸 海啸是一种海底地震,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缘由,假如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峻威逼。印度洋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在近几十年来是较成因大的。逆

28、冲型地震的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裂开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终这些能量在日集中释放出来。海啸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在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海啸就是地震海啸;其二是由于风暴气象因素引发的海啸,称为风暴海啸,也叫风暴潮。 地震是海啸主要缘由之一。此次地震中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时,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并以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海浪冲到岸上后,造成重大破坏。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由于海底地形急剧地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海水

29、先向突然变行低洼的地方涌去,随后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殊长的大浪,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它在开阔的深水大洋中运动时,速度特殊快,可达每小时七、八百公里,但这时波涛并不特殊汹涌,因为波峰之间距离那样长,起落改变就不明显了,只是到了滨海一带水高得多的巨浪,冲上陆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地震海啸。 但不是只要海底发生地震就会出现地震海啸的,因为有些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地形起落并不显著,不能激起这种巨大的波浪。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点,假如那里海水很浅,海底地势原来比较平缓,即使地震时地形有所改变,海水起落改变不大,也不易产生这种波长特殊长的大浪。因此世界上的海啸大多是发生在那种深海沟的地带,那里

30、原来地势起伏就很大,水又很深,再发生改变,这种特殊长大的波浪就简单形成了。但也不是发生于深海沟的地震都能造成海啸,因为沿深海沟发生地震时,假如震级大于6.5级,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时,才有可能产生造成危急的海啸。当然,在自然界中状况是困难的,也还可能有特别的变动。譬如有时因地震引起海底发生山崩,这时尽管地震震级不高,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海啸。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震震级可能不高,但有时会同时造成巨大海啸。这些海啸虽不是地震干脆造成的,但都与地震有关。为什么地震海啸的袭来总是在地震之后?这是因为在海啸发生时,先是水向海底陷落部分涌去,所以出现异样的退潮现象,然后才是返回向上涨起冲向陆地,这一落一起,须要时间,假如海啸是从远处的地震区传来,更须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事选留意到这些改变,保持警惕,实行预防措施,灾难明显是可以减轻的。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