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368549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3篇 散文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今日学习啦我就与大家共享: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一 古代的文,即通常说的文言。学文言,目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吸取文化学问(包括思想),这应有尽有,由专业,如中医要读伤寒论,到一般常识,如知道秦汉以前已经有辉煌的诗作,那是诗经和楚辞。观赏文学作品,这也应有尽有,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诗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到“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词),“花落水流江,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等等,都是。写作方面汲取养分,就是

2、把文言表达技巧融会到写现代文的笔下。 无论是吸取还是观赏,都要广泛地读,当然要包括诗词歌赋。这里专说散文,缘由之一是缩小范围,以求初学简单消化;缘由之二,也是为初学设想,与诗、词、曲等相比,散文词句平实,连贯,章法条理清楚,韵文是以此为基础而改变,所以学文言应视之为基本,由此入手。 从战国到清末,文人写的几乎都是散文(韵文相比之下少多了),虽然历代散失不少,存世的还是浩如烟海。文言散文如此之多,而读者时间有限,又必需要求立竿见影,事半功倍,怎么办?这里谈参考看法,有两种方法:开详细配方,比如先读彭端淑为学,一日,接着读韩愈师说,二日,等等。谈谈概括的原则,即学时应留意之点。前一种方法有优点,初

3、学简单用;但有缺点,琐屑费工而难于敏捷运用,所以只能用后一种方法。 对应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要用不同的原则。先说一个总的,或说最重要的,是于“熟”中求通晓。学语言靠熟,即多次重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小孩子诞生几个月,一不上课堂,二不查词典,三不念语法,只是听,跟着大人瞎嘟嘟,不很久也就会说了,而且决不会把把“坐车”说成“车坐”。学文言也是学语言,状况一样,读多了,读熟了,决不会把“吾谁欺”说成“吾欺谁”,“未之有也”说成“未有之也”;何况现在一般人学文言,只要求理解而不要求能说能写。有的人出于一片好心,以为熟读、多读太费劲,想找出一种纲举目张的方法,即多靠分析结构、讲清规律,通过“明理”

4、以求豁然贯穿。我的看法,“明理”虽然有用,但是,尤其早期,专靠它就不成。因为,语言规律是概括的,而且容许例外,对于某一详细语句,尤其词,它经常不能告知你原委表示什么意思。以“母女视之”(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为例,由上下文,知道意思是“我母亲把我妻看成女儿”,不是“母女二人看他”,于是才知道绪构是“母”(主)“女视之”(谓);假如你不熟,意思且不知,结构又能管什么!或许有人说,这主见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那样的老一套;我的想法,就算是老一套吧,只要它是有效的,甚且唯一有效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用它。 怎么能熟?是用适当的方法多读几遍。这里说适当的方法,包括两点意思:首先,读的方式要适当,总的要求是

5、不行走马观花,而要钻进去,象是同作者一道吟味。传闻桐城派大师姚鼐读韩愈送董邵南序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要中间换气才能成声;想来三味书屋鲁迅的老师寿老先生读“铁如意hellip;hellip;”时摇头晃脑,也是这种情境。学散文不行象有些人看小说那样,一目十行,只汲取情节,而要象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一词一语一句都深化领悟;还要适应原文的意思和情趣,有抑扬、有快慢地读出来(也可不出声)。怎么知道何处应抑、何处应扬、何处应快、何处应慢呢?这象是很困难,却并不难,自己可摸索、断定,因为韵律的观赏是人的自然要求。比如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谁读,“鹜”和“色”都要

6、抑,“飞”和“天”都要扬,“齐飞”和“一色”都要快,“鹜”和“天”都要慢;不这样就不是味。字字咬准,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地读,这就是深化吟味情调。初读,既要领悟意思,又要吟味情调,自然速度不能快;但随着熟而领悟、吟味越来越简单,速度可以渐渐变快。另外,时间支配要适当。这原则是多比少好,分比合好。读三遍比读一遍利于熟,理由用不着说。分比合好是来自心理学的规律,例如总计读十遍,第一次读两三遍,以后隔些时候读一两遍,再隔些时候hellip;hellip;比一次集中解决好得多。 已经知道熟读的方法,然后可以谈论一个更大的问题,“读什么”。这从原则方面简单说,是要分别主次,读好的,读重要的,读一般的。

7、关于什么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能也不必深化辨别。大致可以这样规定,由内容方面说,深刻,妥当,清爽,能够使人向上、长见识的;由表达方面说,准确,简练,生动,能够使人清晰了解,并给人以韵律美的,是好的。所谓重要,通常是由于学术价值高,如苟子史记之类,有少数是由于传统,如高校中庸之类。所谓一般,简洁说是非专业的,如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素问等是专业的,学古代散文当然可以不读。在这方面,困难的是把原则运用于实际,比如说,依据以上原则,初学能够开出一个读物详单吗?或者随意拿来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初学能够断定它是否合于三项原则吗?开单,断定,要靠一些资本,如文学史甚至文学指责的学问,书目学的学问,读书的

8、阅历等,而初学缺乏的正是这种资本。怎么办?有一个省力而易收效的方法,这就是利用“选本”。选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总括的,如古代散文选(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等;分类的,如历代游记选(湖南人民出版社)、笔记文选读(上海占典文学出版社)等;专集的,如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初学宜于先读总括的选本。这样有多种便利:文章是经过选择的,一般说都合于上述三项原则。面广,一般是由战国到清末,收了大量的重要作家、重要典籍和常用文体,这就可以简要而不遗漏。每篇文章有评介,读它,除了理解本篇以外,还可以学到文学史和文学指责方面的学问,这就为以后自己选读积蓄了资

9、本。有注解,消退了难点,可以避开查问的麻烦。学古代散文。这类总括的选本既是动身点,又是据点。说是动身点和据点,因为读它而至于熟,就有了基本功,因而由此可以前进,可以向四外扩张。比如读了柳宗元小石潭记,喜爱,于是推而广之:读永州八记或历代游记选,甚至水经注;又如读了李列传,喜爱,于是找来史记选,甚至还可以找来史记汉书。这样做,选本就成为入门的钥匙。用它,很简单打开古代散文的主库,所得就不只是熟识一二百篇文章了。 上一段说的是好坏的选择方法。但同是好的,可能有深浅之别。例如左传,文章是上好的,可是文字比较古奥,不宜于初学读,因此,为了学而能接受,还要遵守由浅人深的原则。就选本说,尤其是总括的选本,

10、选文由古到今,取精舍粗,考虑到深浅的很少。人民教化出版社新编文言文选读是供中学生课外读的,一到三册由浅人深,初学比较适用。此外,分类的选本有些是比较浅的,如笔记文选读、各种寓言选之类,也宜于作人门的读物。事实上文章的深浅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实力为尺度,比如两篇文章,试着读,觉得一难一易,那就先读简单的。 与由浅人深的原则相关的一个原则是由少到多。这包括两种意思:首先是由慢到快;读熟了,读多了,文言的底子越来越厚,许多原来生疏的一见如故了,速度自然可以加快。其次,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这比较困难。前面说学会语言靠熟,熟由于接触的机会多,所以不能不多读;精读费时间,难于多,所以要以精读为据点,向博览发

11、展。所谓博览,是应付不值得精读或没有时间精读而又不宜于不读的大量作品的方法。这类读物量很大,因为性质、价值、篇幅长短千变万化,博览的方法可以敏捷,比如可以读一遍,或者粗粗训览一遍(有少数地方或许不能准确理解),还有时候,翻几页看看,觉得没意思。爽性不看。哪些作品宜于精读,哪些作品宜于博览,难于机械规定,上面提及的三项原则可以参考,自己的看法和兴致也可以参考,所幸开卷有益,即使少数支配不当也关系不大。 以上所说偏于怎样选定读物。至于读,也还有应留意之点。这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视难点。难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a.词语的古今差异(句法的差异不易引起误会,关系不大),如“走”是“跑”、“诸父”是伯叔、“胜

12、国”是前朝之类,不熟识就简单误会。b.生疏的事物,如“皮弁”“丁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物,“易簧”“凌波”“升堂入室”等典故,不知道本原就不能准确理解。读时遇到达类难点,要多留意,记牢;这样,难点削减,将来前进就简单得多。留意特点。古代散文就写法说有不少特点,或说优点,如简练、含蓄、章法紧凑、表现方法改变多等,都值得借鉴,应当深化领悟,以期慢慢融会贯穿,到自己写现代文的时候能够或多或少地汲取到自己的笔下。培育自己的实力。读选注本,最好能渐渐过渡到自己能选,离开注能读。这除了接连积累文言资本以外,还要学习运用工具书。工具书种类许多,常用的如辞源辞海等,生疏一些的如各种“类书”“年表”“索引

13、”等,最好都能够熟识,以期总有一夭,能够读既无标点又无注解的。 以上所说都是古代散文之内的事;想学灯,收效大,还要读些“之外”的书。这主要是讲古汉语常识的书,应当找一两种读读,以期感性学问能够条理化,上升为理性相识,使已学者更巩固,将学者更简单。其次是本国史尤其文学史的书,具备其中的学问,等于手持巡游图游历,比照它就可以知道已游了哪些地方。还须要游哪些地方。再其次是书目学方面的书,古代的优秀故文藏在古籍宝库里,书目学是宝库的藏品清单。熟识清单,选择读物就简单了。 最终说说能不能学好的关键。这很简洁,勤就能熟,熟就能学好;不勤就不能熟,不熟就不能学好。勤,靠意志;我的阅历,更靠以习惯培育爱好或爱

14、好,每天去读(时间不必许多),起初或许象个负担,及至日久天长,难点削减,趣味增多,甚至想扔开也难于做到,熟,学好,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古代散文学习漫议教案范文二 一、作者与题解 1、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高校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化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人民教化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主要著述: 人称“杂家”。1980年头起先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主编及参编的著作

15、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2、中国是散文大国,散文产生很可能早于诗歌,尚书即是一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与诗歌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散文或记人、或叙事、或抒情、获益手法多样,体栽繁多。古往今来,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散文精品、名篇,而且诸子哲学、历代史学、奏议应对、外交辞令、医学养生、百工技艺、百物种植、地理天文、科技文献、兵家谋略、交际应酬、处世箴言,等等无不充溢着散文气息,凝合散文精华。熟读散文就可熟知中国文化之精华所在。古人强调“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中国散文以敏捷多变的手法,以切实而意义深远的比方,美丽的词藻说理叙事,言近而旨远。或如行云流水

16、、或如移山倒海;有的以情胜,哀而不伤;有的以气胜,恢宏而包涵;有的以理胜,自信而谦谨hellip;hellip;充分展示了一个文化古国的胸怀、气度和意境。古代散文的写作手法是我们现代人写作的无尽宝藏。 二、自读导引 1、为什么说这是个大题目,难于详说? mdash;mdash;作者强调内容困难,涉及许多方面。比如,作为一门课,古代散文必定会有它的划分,它的发展脉络 ,它的体式特点,史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选读与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观赏,又包括思想内容诸如文道、兴寄、义理,艺术手法诸如性灵、意境、辞色、章法、讽喻等等理论问题,文章真的大到无法想象。本文主要就一般学习者怎么学来绽开,作者的尺度很难把握

17、,他的写作框架和构思重点有三:(1)难于详说,也不宜小作,所以篇幅适中;(2)虽说简略谈谈,但对某些问题要轻轻点染;(3)注意好用性,略去理论性。 2、作者为什么把学文言的目的归结为三点? mdash;mdash;值得留意的是:作者把学文言的目的概括为吸取文化学问、观赏作品和学习写作技巧这三条,这里就是忽视了一条学习继承传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精神,这究竟是五四以后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清算,还是一般初学者可能还没有实力来批判汲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好推断。值得留意的是,张中行也拒绝了“国学大师”的桂冠,从他对南怀瑾的学术指责首先就是不满其力主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的立场。张先生尽管国学功力很

18、深,但他身上又继承了五四的科学民主反封建的新思想,他对于封建文化的余毒有那个时代过来的学问分子的醒悟相识。所以,他对于当下的国学热又一分为二的审慎眼光,这或许就是他为什么不提思想内容学习的真正缘由吧。 3、既然是诗词歌赋都要广泛阅读,为什么又主见从散文入手?散文和韵文是什么关系? mdash;mdash;一是为初学者简单消化,二是散文此句平实,连贯,章法条理清楚,是韵文腾挪改变的基础。我国古代,为区分于韵文(除诗歌外包括词赋、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4、为什么从战国到清末文人写的多是散文?如此多的文言原委怎么学? mdash;mdash;因

19、为韵文很大一块是诗歌,中国是古典诗歌王国。韵文骈文只流行一部分朝代,因为形式主义桎楛被唐宋古文运动所批判打压。所以,散文占肯定主导地位。作者举荐的读法第一种是读文选,中国古代有过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观止等各种选本,为科举而设的读本更是以“四书五经”为范本,这种古代的学习方法琐屑费工而难于敏捷运用,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先以精选的文本为例文,积累字词,生成语感,同时也学习一些概括出来的文言语法。 5、既然选用后一种概括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还是强调熟能生巧? mdash;mdash;因为学语言靠熟,必需通过熟读积累语感。语言规律在早期没什么用。语言规律是概括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规律是从大量实际文章中概

20、括出来的,又有特例,所以,不能用死板的语法规律来机械套用。现在人的浮躁就想走捷径,张先生认为熟读是有效甚至唯一有效的方法。 6、作者所介绍的熟读方法有哪些? mdash;mdash;首先是强调钻进文章去吟味,而且要有抑扬和快慢,作者还是让自己摸索断定,因为韵律观赏是人的自然要求,所以这可能会因每个人特性和艺术趣味而变,也可能同一篇文章不同人、不同境遇读来都不相同,只要你的确注入了情感,有了领悟就可以自己来推断。其次是强调时间支配多而且适当分布,这里作者留意了科学性。 7、读什么是更大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原则简单,详细不好说? mdash;mdash;原则简单说,提出分别主次、读好的、读重要的、

21、读一般的。作者这里回避不开思想内容的问题,但强调见仁见智,在这篇给一般读者举荐古文初读文章里,他不想多谈有争议的问题,只笼统强调深刻,妥当,清爽,能够使人向上、长见识的,这里更强调“善”的标准,而表达上作者定了并不很高的“美”的标准:准确,简练,生动,给人以韵律美。我们留意到,张中行认为重要的里面没有孔孟、也没有老庄,倒是举出荀子和史记。儒家经典举的是高校和中庸。干脆的理由:(1)荀子和史记的学术价值高。(2)高校和中庸是封建正统的地位。关于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承前启后的集大成作用,劝学导读和相关资料中已引述过。不过,四书为何抽去了论语和孟子,这倒是意味深长的,内中的学问一下子很难揣测。 8、利用

22、选本为什么是省力而易收效的方法? mdash;mdash;最终给出的省力易收效的方法是利用选本。按部就班的给出总括、分类和专集三种阅读路径。建议先读总括的选本,理由四条:(1)文本选择过,符合好、重要和适合一般人三原则。(2)面广有代表性,简要而不遗漏。(3)每篇有评介。(4)有注解。以此为路径,再登堂入室,去读分类的选本或专集。作者积几十年国学修养,加上人民教化出版社特约编辑的阅历,可谓要言不烦,提纲挈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9、作者讲的深浅之别和多少取舍问题,对今日的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 mdash;mdash;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尽管把文言文阅读当做重点之一,可课文实际排序还是以人文立意为

23、主线,兼顾体裁和题材来选文。所以,张中行先生讲的按部就班就很难顾及。比如这个学期的课文新序二则太浅,劝学全国其他教材有编在初中的。谏太宗十思疏和训俭示康,除了内容偏深,我觉得对社会的某些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目的,让现在的学生读了难说有多少正面价值。很想找到张中行先生在上世纪80年头编选的文言文选读的书目做个参考,惋惜一时搜不到。至于怎样做到精读和博览的结合,我认同张先生的主见和编选的眼光,现在的学生实际阅读积累少,还是按部就班更适合学生实际。比如可以按部就班的文言选本作为其次套教材,允许相互参照取舍。现在,很多学校把中学文言文助读之类当做协助读物,正是教材脱离学生渐进学习的补救措施,惋惜,还是受

24、传统思想道德为线索的低水平博览,在按部就班和代表性上这个选本就明显不足了。 10、对于学习文言扫除障碍的读法问题,作者有哪些值得重视的建议? mdash;mdash;比较惊奇的是:作者认为句法差异不易引起误会,关系不大。我们今日中学文言主要花气力在积累肯定量的实词虚词,特殊关注词性活用、一字多义、通假,以及特别句式、固定句式等等,他只突出了古今异义。其次是重视文化常识和典故,他举的例子里,“胜国”、“皮弁”、“易箦”这一类,我们上海的高考还不会涉及。可能是张先生的选文与我们不同的原因。他把难点轻描淡写,或许是为了打消初学者的顾虑,或许是会者不难。这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留意写法特点是当下语文教学

25、特殊强调的,惋惜师生都简单被这么多语言现象牵扯太多精力,难以很好关注。在一般学校里,是否可以把重点文言课文分两遍来教,第一遍疏通语言,其次遍赏析。这会连带出现有教学进度节奏的打乱,只是一家之言。 11、最终作者还是给初学者开出了更高学习的秘方,又说了些老生常谈,这是为什么? mdash;mdash;第一,是建议读古汉语常识的书,张先生自己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和文言常识三本可供我们参考。其次是读点中国古代史和文学史。这两点,其实老师们都会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介绍中有所涉及,第三读点书目学就很专业了。我以为主要目的是了解古代散文的精华篇目。对古代散文的发展传承有点相识。最终强调勤才能熟,无须我赘述。

26、也许是当代人的通病,我们都不再情愿去走自己苦读钻研的路子,所以百家讲坛才大行其道。当心,依靠吃这种别人提炼的方子,太简单被随意曲解牵着鼻子走。那或许是大话诸子,戏说孔孟。 三、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注:这是人教版全国教材所用的中国古代散文的学习概要。它跟张中行文章的主要差别是更注意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而不是跟读者指引读古代散文的迷津,里面详细的差别还有,这篇的散文涵盖更宽,包括诗歌以外的韵文(辞赋和骈文)在内。这点上更符合我们课内文言学习的实际,因为我们的文言课文就是包括辞赋骈文在一起,不讲详细分类的。读这篇,也也许有助于解决一些张中行先生最终建议读文学历史,了解点书目学的问题。 我国

27、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验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殊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牢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吩咐。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

28、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始终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干脆的。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

29、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也许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信任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一般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一般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的相告的话。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记。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肯定的层次,已留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

30、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肯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决、坚决,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实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

31、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middot;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精彩,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mdash;mdash;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行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

32、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方,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见,语言朴实,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

33、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见。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视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见。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锋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晰、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很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化,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

34、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自不待言的影响。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mdash;mdash;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缘由,吸取了秦末农夫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方,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见,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见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闻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赐予

35、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说明。 (1)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困难的。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建性地探究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头依次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头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务;“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

36、”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建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学问的综合纂史方法。从传闻中的黄帝起先,始终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穿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涵在历史学的探讨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探讨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

37、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肯定的敏捷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纳,影响非常深远。 秉笔直书,是我国珍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需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根据历史的原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忱和剧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傲慢自大和企图以武力折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

38、予以充分的确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著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留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夫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阅历,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宏大创建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

39、,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雄伟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精彩的画家,以他那非常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擅长捕获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锐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建性地把文、史熔铸

40、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数一数二的。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书具有深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宗思想。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的是为论

41、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特地记述五行灾异的神奇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特地记载五行家的事迹。 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建性的发展,其目的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代的历史地位。这是汉书断代为史的依据。于是

42、,汉书“包举一代”,断限起自西汉建立,最终新朝的灭亡,为了突出刘邦,就将高帝纪置于首篇。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受到后来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史记虽然立了吕后本纪,但却用惠帝纪年,汉书补立惠帝纪,解决史记在体例上的混乱;对于年月的记载也比史记具体和明确。再者,汉书新创立的四种志,对于西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记载,比史记更加完备,从而提高了汉书的史料价值。对于传记的编排,汉书基本上按时间先后为序,体例上也比史记整齐划一。 资料丰富,保存很多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80万字,卷帙比

43、史记繁富。它增载不少重要的诏令,主要集中在帝纪部分。在很多人物传记中,汉书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述和书信。在汉书的10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例如,在史记middot;匈奴列传的基础上,汉书大量增补汉武帝以后的史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远古至西汉末年匈奴民族的历史。汉书又合并史记的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诸传,在补充大量的史实基础上,以合传形式写成较为具体的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同时,汉书改史记middot;大宛列传为西域传,记述今新疆境内我国各民族历史,以及中亚和西南亚诸国史。 3.

44、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纳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是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

45、篇幅较小,少用典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作者的干脆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特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显明。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渐渐发生改变,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其实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构成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记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感情表现领域的扩大,作者的表现力也在特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记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middot;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赋。 辞赋朝气的焕发,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