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习知识项目工程地基管理方案计划论文资料(翟玉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学习知识项目工程地基管理方案计划论文资料(翟玉刚).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 基础处理方法浅析基础处理方法浅析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12 土木工程 3 班 姓名: 翟玉刚 学号:20120590316 . 目目 录录 1、前言1 (1)摘要、关键 词1 (2)研究背景及意 义1 (3)研究对象的现状与前 景1 2、常见地基处理方式及选择2 (1)常见不良地基 土2 (2)常见地基处理方 式3 (3)地基方式的选 择5 (4)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动 态5 3、常见桩基5 (1)常见桩基类 型5 (2)复合桩 基5 . 4、研究总结6 5、参考文献6 . 基础处理方法浅析基础处理方法浅析 1、前言 (1)摘要: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包括了对基础的设计和对
2、地基的处理,二者是 密不可分的。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本文就地基的 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基础的选型必须根据上部结 构的荷载、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 关键词:地基处理 基础 后浇带 桩 承台 (2)研究背景:选择地基处理、桩基选型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很多工程在 因桩基类型选用中所选的不同,影响到了工程造价增减的事例。有的在设计阶 段未能选用合理桩型,似的建设单位多花费几十万的桩基赔偿,更严重影响了 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 研究意义:能为工程建设节省巨大成本,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可以 非常显著地节省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3、、缩短工程工期,优化整个地基基础 工程的施工建设。 (3)研究对象的现状与前景: 1、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近 50 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为起步应用阶段,这一时期从苏联 引进了大量的地基处理技术。使用最广泛的是垫层等浅层处理法,另外,啥时 垫层、砂桩挤密、石灰桩等地基处理技术也大量的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 第二阶段:20 世个新的纪 70 年代至今,地基处理处于一个新的应用、发 展、创新阶段。大量外国先进技术被引进、开发,最重要的是结合我自身的特 点。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技术。并在很多领域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大直
4、径灌注桩、复合地基、托换技术、大刚度柔性桩复合地基、人工开挖桩设 计成空心桩、钻孔压浆成桩法、深基坑工程及支护体系。 2 桩基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 随着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桩基础在地基基础工程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尤 其是 20 实际初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问世,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和重视。 出现厂制、现场预制和现场灌注的各类钢筋混凝土桩。正是因为桩基具有良好 的受力特性和抗变形能力,才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取得很多成果,体现在提高成桩效率,视线钻桩合一、扩大桩土 比表面积,提高承载力,与土体增强处理技术结合等。 二、常见地基处理方式及选择 (1)常见不良地基土 1.杂填土 杂填土是人
5、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包括建筑垃圾土、 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 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软粘土 软粘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 度的特点。承载力基本值很低,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常用的 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 3.冲击土 冲积土颗粒沉积分选性明显,粗颗粒较先沉积,同时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 显的层理。其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液限,成流动状态。停止冲填后,表面自 然蒸发后常呈龟裂状,含水量明显降低,但下部充填土当排水较差时仍呈流动 状态,充填土颗粒愈细,
6、这种现象愈明显。 4.饱和松散砂土 饱和松散砂土地基有可能产生液化或大量震陷变形,丧失承载力,有效应 力迅速降低。常用处理方法有挤出法、振冲法等。 5.湿陷性黄土 . 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在上面覆盖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 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骨架变形,有些杂 填土也有湿陷性。广泛分布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 6.红粘土 红粘土是指石灰岩和白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室气候条件下,经 风化作用所形成的褐红色红粘土。是较好的地基土,但是由于下卧岩起伏及存 在软弱土层,一般容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 7.季节性冻土 冻土是指气候在低温条件
7、下,其中含有冰的各种土。季节性冻土是指冻土 在冬季冻结,而夏季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或永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 上的土层。季节性冻土因其周期性的冻结和融化,因而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 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8.山区地基土 山区地基土的地址条件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场地稳定 两个方面。由于自然环境和地基土的生成条件影响,场地中可能存在大孤石, 也可能存在滑坡、泥石流、边坡崩塌等不良地址现象。 (2)常见地基处理方式 1.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是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 的材料,并夯压密实从而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换填垫层可依换填材料不 同,分为碎石垫层、
8、砂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等。由于换填垫层施工简 便,因此广泛用于中小型工程浅层地基处理中。 2.预压法 (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 期。使地基预先压缩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 造建筑物。 . (2)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是一项比较新的加固软土技术,是属于排水固结法的一种,它通 过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和设置在软基中的竖向排水体,再在砂垫层上铺设不透 气的薄膜封闭装置,借助于埋设在砂垫层内的管道,通过抽真空装置,使土体 中形成负压,将土体孔隙中的孔隙水抽出,从而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 力,使土体产生固结,减少后
9、期沉降,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3.深层水泥搅拌法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把 地基土和水泥强行搅拌,固化后形成具有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制成桩 体、块体和墙体等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 变形特性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简称 CDM 法。 4.高压喷射注浆法 一般用钻机成孔至预定深度后,再用高压注浆流体发生设备,使水和浆液 通过装在钻杆末端的特质喷嘴喷出,以高压脉动的喷射流向土体四周喷射,把 一定范围内土体的结构破坏,并强制与化学浆液混合,形成浆体,同时钻杆按 一定的方向旋转和提升,待浆液固化后在土中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防渗性能的 圆
10、柱状、板状、连续墙等的固结体,与周围的土体共同作用加固地基。 5.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吊设备,将 1040 吨的重锤提升至 1040 米 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 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 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 和有效夯实深度。现有经验表明:在 100200 吨米夯实能量下,一般可获得 36 米的有效夯实深度。这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其加固机理 又与它不一样,这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 强夯置换是强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
11、的方法。强夯置换法的加固机理与 强夯法不同,它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 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 . 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土体结构破 坏,地基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体结构强度会得到恢 复。粒料墩一般都有较好的透水性,利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产生固结。 3.振冲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 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起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 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
12、内 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 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 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3)地基方式的选择 一般地说,在选择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以前应充分地综合考虑一下因素:地 质条件、结构物条件、环境条件、材料的供给条件、机械施工设备、工程费用、 工期要求等。 (4)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现在较为成熟,并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主要包括:各 种地基加固、各种桩基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 三、常见桩基 (1)常见桩基类型 1.按承台位置高低:高承台桩基础、地承
13、台桩基础。 2.按承载性质不同:端成桩、摩擦桩 3.按桩身的材料不同: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砂石桩、灰土桩 4.按桩直径大小:小直径桩 d250mm;中等直径桩 250mmd800mm; 大直径桩 d800mm 5.按制作工艺:预制桩、灌注桩 (2)复合桩基 . 浅基础 桩基础 符合桩基 1.从构造来看:复合桩基中的桩与承台相连接,桩中钢筋是插入承台的, 是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复合地基的桩与承台不连接,是地基的一个组成部 分。 2.从荷载受力来看:复合桩基的桩是将承台上部荷载力传至桩间和桩尖持 力层地基上,属传力的基础,复合地基中的桩,是将承台底地基土进行加固, 以满足承台上部荷载承载力
14、的要求,属受力的地基。 四、研究总结 1:基础设计关键是上部荷载准确性,上部荷载准确性关键是结构选型,即结 构计算模型与软件的 计算条件(模型)吻合程度。像纯砖混,框架,剪力墙等 吻合程度是好的,导荷准确,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2:充分理解地基处理技术,多在网络上搜索学习。 3:平时注意学习方法,在校期间多去西校区基地实习。 五、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2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13-17-91 3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 孙更生、郑大同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J79-91 6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袁聚云 . 7地基及基础第 3 版中国建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