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232183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13.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反弯点法和D值法。 1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6.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结构抗震计算、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18.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500

2、m/s 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26.根据土层剪切波速的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 1、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峰值);(频率);(持续时间)。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n=N/(fcAc) )。 1、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3、震源深度。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类场地。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4、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 5、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70 mm。 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1 米,层数不宜超过7 层。填空题 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地震波

4、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面波分为

5、(瑞雷波)和(乐甫波)。 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结构的变形验算包

6、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 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

7、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 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1.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2. 一般来讲,震级大,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长,震中距离远,场地土

8、层松软、厚度大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偏于(较长的周期);相反,震级小,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短,震中距离近,场地土层坚硬、厚度薄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则一般偏于(较短的周期)。 3. 地震的不平稳性取决于(震级)、(震源特性)、(震中距)、和(地震波传播介质的特性)等因素。 4. 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面运动周期特性)和(强震的持续时间)三个参数来描述。 5. 一般认为,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卓越周期)。 6.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

9、案。不规则主要有(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 7. 抗震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设计成(延性结构)。只有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足够的承载力)以及(较强的变形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8. 由于面波的能量比体波要(大),所以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时以(面波)为主。 9. 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0. 地震宏观调查告诉我们:地质年代愈古老久远,地层的(固结程度)、(结构性)也就愈好,抗(液化)的能力也就愈强。 11. 房屋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既颠簸,又摇晃,这时房屋既受到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又受到水

10、平方向的地震所用,我们分别称之为(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 12. 地震时,严重不均匀地基容易产生(裂缝)、(土体滑动)、(不均匀沉降)等地基失效现象,从而使房屋开裂,变形或倾倒。 13.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14. 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烈度就会随震中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15. 国内外的地震经验教训表明,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对原有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进行(抗震加

11、固)等,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6. 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7. 地震地面运动的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已经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振周期,假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以长周期为主,则它将引起(长周期柔性建筑物)的强烈地震反应;反之,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特性以短周期为主,则它对(短周期刚性建筑物)的危害就比较大。这就是(共振效应)的结果。 18. 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在静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是,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液化)现象。其抗剪强度几乎等于(零),地基承载能力完全(丧失),建筑物如同处于液 体之上

12、,往往造成下陷、浮起、倾倒、开裂等难以修复的破坏。 19. 各类建筑场地都有自己的卓越周期,如果地震波中某个分量的(振动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或相等,则地震波中这个分量的振动将被放大而形成(类共振)现象。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有和场地的卓越周期相接近,又会引起(建筑物)与(地面)的类共振现象,这就形成了双共振现象。 20. 历次震害表明,地震时多层混合结构故房屋的破坏,随着房屋(高度)、(层数)的增加而加重,房屋(倒塌率)几乎与房屋高度、层数成正比。 21. 地震地面运动的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已经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振周期,假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以长周期为主,则它将

13、引起(长周期柔性建筑物)的强烈地震反应;反之,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特性以短周期为主,则它对(短周期刚性建筑物)的危害就比较大。这就是(共振效应)的结果。 22. 一般情况下,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上分别考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有该方向上的(抗侧力构件)来分担。 23.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无疑与震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值增大,则地面建筑震害(加重)。 24.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不规则主要有(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 25.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

14、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6.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的地基土,一般情况下是由多种性质不同的土层组成。场地土的刚性一般用土的(等效剪切波速)表示。 27. 建筑的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类。 28. 根据场地土的性质和厚度不同,其卓越周期也不相同。坚硬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比软弱场地土的卓越周期(短);基岩以上的土层越厚,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越(长)。 29. 目前,确定地震作用的方法有(静力法)、(反应谱方法)、(拟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方法)等方法。 30. 天然地基上()类场地的抗

15、震承载力验算采用(拟静力法)。此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作用,然后在静力作用条件下验算地基及基础的(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 31.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无疑与震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值增大,则地面建筑震害(加重)。 1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 3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 4特大地震:地震等级M8的地震。 5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 6地震作用:地震时作用在房屋上的惯性力,称为地震作用,也称为地震力。 7抗震概念设计:基于震害

16、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 8场地覆盖层厚度:由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规定值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 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地震波的某个分量在穿过场地土时被放大的最多,这个行波分量的周期称为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10“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2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为提高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而必须采取的细部构造措施。 12双共振现象:在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地震波中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接近的行波分量被放大二次的现象。 13隔震设计:进行隔震的建筑结构设计称为隔震设计。 14消能减震设计:在建筑物的

17、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部件,通过消能元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 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 2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 3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 4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 5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 6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 7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8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max 165.0= ( ) 9、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

18、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 ) 10、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X )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X )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19、( )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X )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 1. 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2.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X ) 3. 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 4.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 5.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 6. 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 7. 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 8.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 9.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

20、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X ) 11.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X ) 12.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X ) 13.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14.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 X ) 15.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16.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 ) 17.

21、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 18.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 19.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X ) 20. 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X ) 21.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 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x ) 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4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 6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22、 )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x) 11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x) 12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x) 13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x) 14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15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 16一般而言,在结构

23、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x) 17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x) 18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19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x)20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21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22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x) 23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x) 24耗能梁

24、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1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x ) 4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x ) 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x ) 6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7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x ) 9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 10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x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