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5221476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坛经》两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坛经》两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坛经》两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坛经》两则(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标预览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单元综述大宗教。由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时间,一般说法有两种:一说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记。另一说东汉永平年间(5875),汉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67)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这就是“白

2、马驮经”以及“白马寺”的由来。两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流传的地区也有限,佛教信徒较少,多为社会上层人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单元综述矛盾激化,再加上统治者有意识地提倡,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佛教的鼎盛在唐朝。这一时期佛教繁荣的最主要标志就是众多佛教宗派的形成。它们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八宗。晚唐、五代至宋,由于历次法难,又加上社会的动荡不安,佛教走向了转折。在这过程中禅宗逐渐取代其他各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派。元代佛教诸派中,禅宗最为繁荣。明清以

3、后,佛教愈趋衰落。本单元研读的文本节选自坛经和百喻经。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此书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百喻经广泛运用了譬喻说理的方式,可为我们借鉴,且其中论述的道理,如果剔除宗教的神秘外衣,也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得到有益的启示。返回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六祖慧能(638713),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州(今广东新会),23岁辞母赴湖北黄梅参拜五祖学佛,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示法偈被五祖赏识并密传衣

4、钵,成为第六代祖师,其语录成为流传后世的六祖坛经。慧能是佛教中国化的真正奠基人。返回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一部称为“经”的典籍。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示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流传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分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坛经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推到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又因为坛经展示的是返回中国化佛学的面貌,处处表现出禅的空灵,于平常之中彰显自性的澄明。所以坛经宣扬的唯心主义

5、的本体论和先验论,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发生了深远影响。研读坛经,可以在躁竞中开悟智慧,在浮动中得到沉静,在迷茫中见性明心。课文节选了坛经中的慧能受法和南能北秀两则。慧能受法讲的是慧能受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南能北秀讲的是禅宗南北两派的划分的依据和悟道的不同方式。返回1注字音三更_信禀_曹溪_利钝_2解多义nbncodn动词,说话名词,言辞动词,谈论名词,记载言论的书籍返回名词,法门名词,佛法动词,效法,学习名词,法规名词,原则动词,停留动词,做住持动词,居住动词,居住返回副词,即刻连词,虽然副词,立刻动词,登基3辨用法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_何以渐顿“渐顿”,_4明句式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

6、内_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_动词活用为名词,见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渐悟和顿悟 省略句 判断句返回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_何以渐顿_ 省略句 省略句法以心传心见迟即渐见疾即顿5积名句_,当令自悟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返回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1坛经是佛教经典,作为21世纪的我们,了解禅宗以及坛经有什么意义?提示: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不仅是佛教信徒,也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智慧,禅宗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禅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有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文化史、思想史的发

7、展有重大作用;通过对坛经的学习,我们能获得对佛法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心反省、自心觉悟来正知正见。也可以用坛经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升华烦恼为菩提,变染污的“环境”为清净境界。返回2怎样理解“南能北秀”“法即一宗”,却分“渐”“顿”的说法?提示: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当时南、北二方禅法的派系,实际上都是禅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禅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禅法。慧能虽然家庭出身、文化学识、社会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师,但是他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后来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却给后世禅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可以说,顿悟和渐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差别。返回

8、3佛家经典多佶屈聱牙,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提示:坛经作为慧能传教说法的记录,语言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禅宗讲究“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此并不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多用当时口语,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种雅俗相间的文字风格。比如慧能受法一段,对弘忍和尚讲解金刚经,一笔带过,就直接写出结果“慧能一闻,言下便悟”。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语言简洁有力,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再如南能北秀中,“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一句,运用整齐的文言,又夹杂白话成分,质朴简洁,对“何以渐顿”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

9、“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气息悬在丝线上比喻危险的境地,非常生动形象。返回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坛经作为中国佛教唯一的一部称为“经”的典籍,它具有以下五大鲜明特点:简明化。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当反省自觉,顿悟成佛。这与弘忍授法于慧能,“慧能一闻,言下便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化。六祖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坛经更注重“当人”自心实践,有不依赖外在权威之特点,亦与中国文化不特别崇尚鬼神,“敬鬼神而远之”,却高度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人文精神相符合,这也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最大特色。返回普及化。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经典雅深奥,

10、也不像后来禅宗公案艰深晦涩,故适合大众学修。深入者自可领略宗旨,初学人亦自觉有入手处。学修禅宗,出家固然好,然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由此,可获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富于充沛生命力。革命化。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的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将“归依”重心转向当人“自心、自性”。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也深契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弱化对外在权威的崇拜,重视现实人生之心性修养,张扬了人间佛教。返回实践化。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之极。若人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省警觉,即

11、不拘寻常种种心行、作务,在家出家,皆可参禅。禅宗赋予人们最充分的可行性、实践性,将佛教方便智慧的不二法门,发挥到极致。返回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事由:原因,根源答案:CC项,“此间”的意思是“此地,此处”。“间”不表时间,表处所。返回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答案:D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返回3下列句子括号

12、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C(如果)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这里)。D何以(区分)渐(与)顿?答案:BB项,“自悟”前省略“弟子们”。返回4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答案:BB项,最能体现受禅宗影响,该诗原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写禅院的山光、潭影给人的感受。返回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

13、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返回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受:给予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离开C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宗:派别D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疾:快速答案:AA项,“受”的意思是“接受”。返回6下列加

14、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返回答案:DA项,“及”,连词,和;动词,等到。B项,“以”,介词,用;连词,用来。C项,“尽”,副词,全都;动词,吃完,吃光。D项,“故”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所以。返回7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答案:BB项是假设关系,其余三项是并列关系。返回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B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

15、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答案:CC项,理解错误,“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不是形容身体虚弱,而是说传授法器时的危险。返回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解析 在这句话中,翻译的重点是对一些佛教专用词语的理解,如“法”“渐顿”“见”等。答案: 为什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佛

16、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的见性有快有慢,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返回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

17、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返回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点击参考译文点击参考译文返回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却:回头B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持:拿来C慧能闻说,宿业

18、有缘 宿:准备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发:安排答案:CC项,“宿”的意思是“过去的”“平素的”。返回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返回答案:B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B项,“即”,副词,就;连词,却。另注意“人即有南北”的“即”也不同于第句中的用法,这里的意思是“是”。C项,“便”,都是“就”的意思。D项,“故”,都是“特意”的意思。返回1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

19、佛性有何差别A BC D答案:A是描述弘忍大师的。是慧能要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排除这两项即可。返回1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返回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答案:DD项,“迫不得已”理解错误。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返回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解析 (1)句中“乃”“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注意疑问语气。(2)句中“行者”不同于现代汉语,“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答案: (1)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2)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返回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