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上皮组织 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细胞成分排列密集,细胞外基质少。有极性。 有神经末梢,无血管,淋巴管的分布。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连结结构2 根据功能分,上皮组织治桓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3 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在垂直切面上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4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其他:肺泡,肾小囊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等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子宫,胆囊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
2、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 : 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5 纤毛与微绒毛的异同共同点:均为细胞膜与细胞质形成的突起不同点: 微绒毛纤毛 大小 细小 粗大 结构 微丝 微管 功能 扩大表面积 运动 分布 小肠(纹状缘)呼吸管道 肾小管(刷状缘) 5 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其功能主要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过。 6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7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8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
3、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9 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的作用,受损伤后具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10 复层柱状上皮:由数层细胞组成,浅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矮柱状细胞。 11 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变移上皮的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12 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腺细胞的分泌物有酶类,黏液和激素。13 外分泌腺: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为
4、激素)释入血液,如甲状腺,肾上腺。 13 外分泌腺由导管和分泌部两部分组成。根据导管有无分支,外分泌腺可分为单腺和复腺。分泌部的形状为管状,泡状,管泡状。因此,外分泌腺的形态分为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复管泡状腺。 14 分泌部:一般由单层腺细胞组成,中央有腔。泡状和管状的分泌部常称腺泡。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腺细胞一般可分为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两种。15 浆液性细胞 浆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底部,切片中观为浆半月。 黏液性细胞 黏液性腺泡 16 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17 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质膜
5、内褶,半桥粒。第三章 结缔组织( CT)1 结缔组织结构和特点 : 细胞质少,细胞间质多,种类多。细胞无极性,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广泛分布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无基膜。2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 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其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疏松,血管丰富。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和组织之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功能。4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细胞外基质包括丝状的纤维,无定形的基
6、质和不断更新的组织液。5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重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它具有蛋白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碱性。电镜下(EM)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即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的分泌物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静止时称为纤维细胞。在创伤等情况下,纤维细胞可逆转为成纤维细胞,并向受损部位迁移,形成新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巨噬细胞: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改变而改变。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细胞表面多成嗜碱
7、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 EM)有许多的皱褶,微绒毛,少数球形隆起。胞质内含大量的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快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 EM 下胞质内含大量平行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一般在结缔组织内很少,在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结缔组织及慢性炎症部位较多。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等染为紫色。颗粒易溶于紫色,故在切片上难以辨认细胞
8、。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受刺激后,肥大细胞以胞吐方式大量释放颗粒内容物,称为脱颗粒,同时细胞还合成白三烯释放。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脂肪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胞体大,常成球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一大脂滴,在 HE 染色的标本中,脂滴被溶解,细胞呈空泡状。脂肪细胞可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维持体温,缓冲,保护,支持,填充作用。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核扁,位于一侧,形似戒指。白细胞:血液中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6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纤维胶原纤维:数量最多,又名白纤维。弹性纤维:又名黄纤维。网状纤维: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黑色。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基质蛋白多
9、糖:又称黏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糖胺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聚合体。纤维黏连蛋白:是结缔组织基质中最主要的黏连性糖蛋白。组织液:当组织液的产生和回流失去平衡时,或机体电解质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基质中的组织液含量可增多或减少,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8 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9 致密结缔组织分类: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构成真皮,硬脑膜以及多数器官的被膜,其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纵横交织,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抵抗来自不同方向的力 ,弹性组织。应 )10 脂肪组织:主要有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
10、织分隔成小叶。 11 脂肪组织分类:黄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内有一个大的脂滴,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又称单泡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组织:在寒冷的刺激下,其脂肪组织内的脂类分解,氧化,产生大量热能。 第四章 血液1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所组成。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血浆占55。静置或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2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3 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称血象。4 血浆:相当
11、于细胞外基质,PH7374,其主要成分是水,脂蛋白,占90,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5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1,数量多,双凹圆盘状,直径,75 纳米,表面积大。2,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3,可变形红细胞膜主要成分: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4,膜上有血型抗原,构成ABO 血型系统,膜破裂, Hb 逸出,溶血。 5,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6 未成熟的红细胞残留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7 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1、有粒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
12、、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均含有小的嗜天青颗粒)8 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细胞直径 10 到 12 微米。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或分叶状,分叶一般为 2 到 3 叶居多。当机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 2 叶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若 4-5 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及浅的粉红色,内含有许多小的颗粒浅紫色颗粒、浅红色的特殊颗粒。特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吞噬素也称防御素,具有杀菌作用。9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一样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10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
13、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嗜碱性颗粒属于分泌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颗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11 嗜酸性粒细胞 :核多为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EM 下,可见颗粒内基质中有长方形结晶体。嗜酸性颗粒有趋化性,其释放的组胺酶能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能灭活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嗜酸性颗粒释放的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12 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胞质为嗜碱性,呈晴空样蔚蓝色。 13 淋巴细胞的分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第五章软骨和骨 1 软骨:软
14、骨组织周围软骨膜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是胚胎早期的主要支架成分2 软骨组织( 1)软骨细胞:软骨组织中唯一的细胞类型,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软骨陷窝。周边、深部细胞形态不同,同源细胞群圆,圆形核着色浅,核仁清楚,胞质呈弱嗜碱性。EM: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2)软骨基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软骨陷窝处强嗜碱性,此区域称软骨素,富含硫酸软骨素。 3 软骨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关节软骨除外)外层:多胶原纤维,保护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内层:细胞多,有骨祖细胞,血管,淋
15、巴管,神经。4 软骨的类型( 1)透明软骨(胶原纤维):分布于耳廓、咽喉、会厌等处。(2)弹性软骨(弹性纤维)(3)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处,有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较小而少,胞质呈弱嗜碱性。5 骨:骨是由骨组织、骨膜、骨髓等构成的坚硬器官,在机体上主要起支持、运动、保护的作用,骨还是机体的钙、磷贮存库。6 骨组织( 1)骨基质 :简称侵剩谢煞郑 涸宋薅位剩臀藁煞郑茄危?含水极少,基质的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及其复合物。2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7 长骨的结构:长骨由骨干和骨骺(HOU)构成,表面覆有骨膜和关节软骨,内部为骨髓腔。
16、8 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1)环骨板:分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外环骨板厚,由数层或十多层骨板组成,较整齐的环绕骨干排列。内骨板薄,仅由数层骨板组成,不如外侧环骨板规则。(2)哈弗斯系统:又称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3)间骨板: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残留的部分。(4)以上三种结构都有黏合线。 9 骨骺:主要由骨松质构成,其表面有薄层骨密质,与骨干的密质骨相连续;关节面有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10 骨膜:骨的内、外表面都覆有结缔组织膜,分别为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粗大密集,交
17、织成网。骨内膜,很薄,由一层扁平的骨祖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11 骨膜作用:营养骨组织,并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第六章 肌组织 1 肌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肌细胞又称肌纤维,细胞膜称为肌膜,细胞质称为肌浆。2 、心肌不随意肌、平滑肌(不肌组织分类:骨骼肌(随意肌)随意肌) 3 骨骼肌: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结缔组织对骨骼肌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功能调整的作用。 4 骨骼肌的纤维光镜结构低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呈长带状,相互平行排列。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高倍镜观察:每条肌纤维内有许多椭圆形的核,位于肌纤维的周
18、边。骨骼肌纤维的核位于肌膜内侧。肌浆丰富,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每条肌纤维上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色深,暗带中间有色浅的 H 带,明带( I 带)色浅,其的是暗带(A 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为 Z 线。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胶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有二分之一 I 带加 A 带加二分之一 I 带组成。 5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 ,中央借 M 线固定。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 Z 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与之平行走行,其末端游离,止于 H 带的外侧。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19、。肌球蛋白分子尾端朝向 M 线,头部朝向 Z 线,并突出于粗肌丝的表面,形成电镜下可见的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 ATP 酶活性,当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接触时被激活,分解 ATP 并释放能量,使横桥屈动。(2)横小管(3)肌浆网 :是肌纤维中特化幕婺谥释恢胁孔菪邪埔欢渭 宋蕉死蟪时饽易矗浦粘兀幻刻鹾嵝苡肓讲嗟闹粘刈槌扇澹患嫌懈票煤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仆 馈?6 心肌(1)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多数心肌纤维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核呈卵圆形,位于细
20、胞的中央,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2)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有粗细两种肌丝 7 平滑肌(1)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分为两层,纵切面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横切面平滑肌纤维大小不一的圆点形。(2)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平滑肌细胞内无肌原纤维,可见大量密斑、密体、中间丝、细肌丝、粗肌丝。第七章 神经组织 1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组织成分。 2 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分为胞体、树突、轴突。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 10 到 50 倍,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绝缘等作用。 3 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
21、皮质、脑干、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内,其大小相差悬殊。胞体大,呈多角形,伸出数个突起。核位于细胞中央,大而圆,常染色多,染色浅,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圆而大,着色红。,常染色质多,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故着色浅,核仁大而圆。细胞质:特征为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尼氏体具有强嗜碱性;神经原纤维,HE 染色中无法辨别,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除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外,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细胞膜 :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元细胞膜的性质取决于膜蛋白。(2)树突:形状如树枝状,在分支上常可见大量短小突起,称树
22、突棘;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 3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光镜下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轴突运输。4 神经元的分类( 1)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 :高尔基 1 型神经元、高尔基 2 型神经元( 3)按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5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突触,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的载体。6 突触分类: EM 电镜下,突触由突触前成分(内含突触
23、小泡,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胞膜,分别称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有特异。突触间隙中突触小体。性的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7 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是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胞体呈星形,核圆或卵圆形,核大,染色较浅。2、少突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胞体较星形胶质细胞少,核卵圆形,染色质致密,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3、小胶质细胞: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呈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当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屑。4、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形成
24、单层上皮样的室管膜。在脉络丛的室管膜细胞可产生脑脊液。(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 2、卫星细胞 8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神经纤维和结构(一)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 1)有髓神经纤维有髓鞘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其施万细胞为长卷筒状,它们一个接一个的套在轴突的外面,相邻的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于神经纤维上这一部位较狭窄,称郎飞结。内侧胞质极薄,在 LM 下难于分辨,外侧胞质可略厚,细胞核位于其中。EM 下见髓鞘
25、(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蛋白,叫髓磷脂)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轴突髓鞘神经膜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CNS):轴突髓鞘( 2)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1、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为不规则的长柱状,表面有数量不等,深浅不同的纵行凹沟,由于相邻施万细胞衔接紧密,故称无郎飞结。2、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裸露的走行于有髓神经纤维或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9 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 1、游离神经末梢:参与产生冷、热、轻触、痛的感觉。2、触觉小体 3、环层小体:感受较强的压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4、肌梭:在调控骨骼肌的活动具有重要作用。(2)运动神经末梢: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2
26、、内脏运动神经末梢第十章循环系统 1 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对 “ 封闭” 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2 循环系统功能 : 完成物质的运输及血液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3 心脏:心壁很厚,主要由心肌构成。4 心壁的结构 1 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内皮下层的外层,心膜向腔内突出形成瓣膜)2 心肌膜:最厚,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室肌纤维粗、长;心房肌纤维细、短,有分泌颗粒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心房钠尿肽(ANP).(3)心外膜:即心包的脏面,为浆膜,由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4)心瓣膜:为心内膜突向心腔而成的薄片状结构;表面被覆内皮,内皮下为致密结缔组织。功能:阻止血液逆流 5
27、 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分支。窦房结: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房室结:结细胞少,移行细胞多房室束:束细胞(心内膜下层)6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内膜: 1、内皮:内皮突起;边缘褶;质膜小泡 ;WP 小体:参与贮存 vWF 因子( W-P 小体位置:细胞质内一种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功能:贮存vWF与止血有关。)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7 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均分为内膜、中膜、外膜。 8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等。(1) 内膜: 内皮, W-P 小体丰富 ; 内皮下层,较厚,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