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187177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课外文言文译文13. 【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 ,臣请烹。 ”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 因反走 。君曰: “ 客有于此 。” 客曰: “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 “ 亡,更言之 。” 对曰: “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11),犹之无益也。” 君曰: “ 善。 ” 乃辍城薛。【注释】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三言:三个字。益:增

2、加。趋:小步快走,古时臣下面见君主的一种礼节。反走:即还走。犹言撒腿往回跑。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亡,通 “ 无” ,不。更:再。止:捕获。牵:牵引,犹言钓住。荡:放。得意:满意。阴:庇护,荫庇。(11)隆:高,用如动词,使之高。【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靖郭君叫传达人员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 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 靖郭君就召见了他。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 海大鱼。 ” 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说:“ 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 ” 门客说: “ 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 靖郭君说: “ 别这么说,您继续说

3、下去。” 门客说: “ 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当干得连一滴水都没有时,小小的蚂蚁、蝼蛄也能制服它。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邑又有什么用呢?可是当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说:“ 好。 ” 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14.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谓邹忌曰: “ 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1 页,共 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公孙 ?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 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 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 卜者出, 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献计给邹忌说: “ 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商量对策。公孙?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

5、“ 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 卜卦的人刚走,公孙?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评析】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事实上人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15. 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 公曰: “ 可。 ”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

6、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 “ 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烛邹,齐景公的臣仆。弋(y ):将绳子系在箭上射。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 “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说 : “可以 ”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 ,晏子说 : “烛邹 ,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 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 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

7、杀了烛邹。景公说:“ 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6.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 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他亲身耕作, 夫人亲手织布, 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

8、礼,能委屈求全,对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 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厚遇宾客的 “ 遇” ,意思是对待、相待。17. 鄙人学盖出自郁离子 郑鄙人学盖原文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 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鳐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

9、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译文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具,三年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学做了三年却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蜂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郁离子知道此事后,说道:“ 人生有很多事常不是

10、人为可以决定的,全由老天爷说了算。不过,虽是天定的,但学习哪种技术,应是自家决定的,那个乡下人之所以弄到这个结果,他自己是有责任的。)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人们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而按原来的干,又干旱连续两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赢余呢。因此说:“ 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真是世间的名言啊。”启示此文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只要坚持下去,终有成功的一天。“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的意思和近义词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郑国人和越国人的不同之处越人持之以恒精神可贵,但郑人却不懂这个道理,说变

11、就变,最终一无所获。18.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 学习怎么样了? ”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 “ 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

12、法则。19.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

13、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0.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 娘,您心里不快活吗?” 她说: “ 是不快活。 ”“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 ” 她说: “ 你能把读的书

14、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 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 你看,我的病好些了!” 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21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

15、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以才名拜太学学士。译文: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

16、,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选祖莹为主讲。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不觉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讲完,孝怡对他感到惊异,向博士说这件事,全部的学生都很惊异。后高祖听说这件事,召他入宫,让他背诵五经的章句,并且陈述大概意思,皇帝称赞并赏赐了他。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任职作为

17、太学学士。解释加点的字:位:官职。恐:担心。驱逐:赶走。蔽塞:遮盖。为所:被。由是:因此。尤:特别。甚:很。盛:大。属(zh):撰著。每:常常。悉:全,都。遗:遗漏。以:凭借。拜:授予官职。祖莹偷读的下联,宋濂借阅22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 你可以去读书!” 邴原说: “ 没钱交学费 ” 老师说: “ 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

18、不收学费。 ” 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后来成了国家杰出的人才。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23 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

19、选自宋史 杨时传。属(zh ):撰写。进士第: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翕(x )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瞑(m ng) 坐:闭着眼睛坐着。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 ),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 “

20、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 zu )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本文赞扬了杨时尊师重道的品质17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4. 原文:子曰: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

21、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商人喜欢和说自己好话的人相处,身在高位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所以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

22、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25.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 天祥泫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 坐达旦, 遂移兵马司, 设卒以守之

23、。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 吾事毕矣。 ” 南乡拜而死。译文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 “ 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 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诗最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 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

24、贵,仍然是你做宰相。” 文天祥潸然泪下。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 .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 “ 我的事情完结了, 心中无愧了! ” ,朝南方跪拜而死!26.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 3,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 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 7,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25、,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 ,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注释: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4休木:一本作“ 佳木 ” 。休,美好。5阴:树荫。荫:遮盖。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 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

26、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

27、,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右溪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7.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

28、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28.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同驾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29. 晋明帝才几岁时,坐在父亲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他

29、洛阳那里的消息,听后流下了眼泪。明帝问父亲因为什麼哭泣,元帝把晋朝东渡长江的意思详细告诉了他,於是问他:你认为长安比起太阳来哪一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第二天元帝召集许多臣僚举行宴会,告诉他们上面这些意思,再次重新问明帝。明帝竟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说:你为什麼不同於昨天说的话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见太阳,不见长安。这个故事除了说明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聪明外,没有明写晋元帝流泪原因。但根据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晋朝的都城原来在洛阳,匈奴兵攻占洛阳后又于公元316 年攻占长安灭掉西晋。 317 年晋朝皇族司马睿不得不逃到江南的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现在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自然会向了解长安特别是故都洛阳的情况。但这时洛阳已在异族统治下而且破坏不堪,想到这里,晋元帝自然会潸然流涕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