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3 页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第一节买文具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3 页。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情境,激活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橱柜”里陈列着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一种文具的单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的意义后,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都是小数。进而,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买文具”这一
2、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学会看价格牌上的价格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 我们过去学过元、角、分的知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位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引导学生观察课后封面上写的定价:6.40 元2.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六点四零元。板书: 6.40 3. 这种数就叫小数,今天我就来学习小数。4.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二、小数的认识:1. 观察情趣图。2. 在班内汇报交流和,让学生读出小数。3. 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3、? 认识小数点。 认识小数的两个部分。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4. 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教师板书:0.5 读作:零点五零等等。5. 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教师做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6. 小数的写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3 页教师拿出 10 元 2 角 5 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 然后让学生试
4、着用小数表示出来。教师做小结:把10 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 2 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 题、第 2 题板书设计:买文具小数的认识 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0.5 读作:零点五零教学反思:1. 通过观察、 比较,让学生体会小数与以前学过的区别,从而发现小数的特征。2. 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小数点的关注,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第二节货比三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4-5 页。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的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内容的教学
5、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中最好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比较大小的策略及各种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回顾旧知师:过春节同学们一定拿到压岁钱了吧?能告诉老师,你收到多少钱吗?生 1:2600元生 2:550元生 3:480
6、元生 4:师:比比看谁的压岁钱多?你是怎么比较的呢?找学生回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3 页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探究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师:大家都知道买东西应该“货比三家”,如果我要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呢?生: “奇奇文具店”便宜。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为什么?生: “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是4.9 元, “丁丁文具店”的铅笔盒是5.1 元,4.9 元小于 5.1 元。师: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想出比较办法最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方法一:4.9 元=4元 9 角5.
7、1 元=5 元 1 角4 元 9 角小于 5 元 1 角方法二:5.1 元比 5 元多, 4.9 元比 5 元少, 4.9 元小于 5.1 元。方法三: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就大。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3.探究比较三个小数大小方法。第一步:先把要比较的几个小数,小数点上下对齐竖排起来。第二步:根据小数比较大小法则,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并根据题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第三步:根据编号情况进行排列,也可以使用“”“” 。4.再提出关于三个小数大小比较
8、的问题,并解答。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1. 抽奖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2)老师示范,小组活动。2.完成教科书第 4页“试一试”。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这节课人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回家把你知道的几种商品价格进行比较,向你爸爸妈妈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板书设计:货比三家小数大小的比较4.9 元=4 元 9 角5.1 元=5 元 1 角4.9 元5.1 元教学反思:1.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教师先提出“去哪家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比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9、 - - - - - - -第 4 页,共 33 页2. 师生情感的交流,生生情感的交流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收获和快乐。第三节买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6-7 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的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
10、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探究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运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大家现在看看自己的书,找一找,这些书中有没有与我们数学有关的知识?学生找出,其中有页码、价格、厚薄等方面的问题。2. 教师提取其中有关价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 看
11、一看黑板,你能读出这些数吗?(学生畅所欲言)语文: 3.7 元数学: 6.2 元英语: 5.95元美术: 4.55 元科学: 6.20 元思品: 5.00元2.(1)提问:求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多少元,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3.70和 6.20 是什么数?(小数)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2)怎么列式?3.70+6.20= 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结果。(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即3.70+6.2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3 页一种是把元改写为角。3.70元=37角
12、6.20 元=62 角37角+62 角=99 角99 角=9.9元(4)用竖式计算小数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小数加法中, 要使相同数位对齐, 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 (小数点)3. 理解减法根据老师给你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方法的计算吗?应该怎样列式?三、通过实践,巩固新知完成课本第 7 面的第一、二题。四、思维训练、拓展练习开学之初,老师带了150 元来到翰林书城想买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挑选了许久,看中了以下读物: 小学数学教师(合订本) 36.00元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25.30元小学教育(合订本) 76.8 元杨红缨系列丛书 48.20元你们替老师想一想,我可以买哪些书?
13、怎么买?为什么?板书设计:买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3.70+6.20 3.70元=37 角6.20元=62 角37角+62 角=99角99 角=9.9 元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教材反思: 本节设计了买书游戏,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第四节寄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8-9 页。教材分析: 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 具有了处理进位和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 “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给学
14、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的简单应用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过程中需要进位或减法退位的算法问题。过程与方法: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3 页难点:能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笑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3.4 元,一本数学世界 16.5元,笑
15、笑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购书的情境设置, 一方面复习了不进位的小数加法,另一方面为寄书做好了铺垫。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笑笑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1.6 元, 数学世界需要12.4 元,她一共需要多少钱?(1)师:你能列出算式吗?是怎么列的?生 1:1.6+12.4= 生 2:12.4+1.6= (2) 师:一共需要多少邮费, 你能估算一下吗?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渗透了休息的方法。(3)师:你能试着自己解答1.6+12.4吗?试试看生 1:1.6 元=16 角 ,12.4元=124角,16 角+124 角=140角,也就是
16、 14 元。生 2:1 元+12元=13 元,6 角+4 角=1 元, 1.6 元+12.4元=14元。生 3:可以用竖立计算:1.6 +12.4 14.0 师小结: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即向前一位进一。2. 师:这两本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12.4-1.6= 3. 提示课题: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用竖式计算: 1.8+4.5 6.1-3.8 20-3.6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板书设计:寄书进位、退位的小数的加减法1.6+12.4= 12.4-1.6= 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教学
17、反思:把学习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知识探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3 页第五节森林旅游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10-11页。教材分析:本节是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运用小数的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巩固本单元知识
18、, 在森林旅游购物的情境中,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让学生在相互提问解答等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 放寒假你们旅游时去森林公园了吗?好玩吗?森林公园里也有许多我们刚学过的知识,你们会运用刚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吗?二、合作交流、应用知识玩中学:在森林公园里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饼干和香肠,需要多少元?”和“5 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老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2) 学生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 的独特发现。三、练习1.拿出学生调查的自己家两个月水
19、费、电费的开支情况。2.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3.从 5 元、2 元、1 元、1 元、5 角、2 角、2 角、2 角、1 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四、总结升华,整理回顾。板书设计:森林旅游复习小数加减法5 元能买哪些东西?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教学反思: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3 页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一节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2
20、-16页。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节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 “对称轴”等概念,并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以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学习简单的对称知识。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并能正确判断。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引入对称1.师
21、: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剪纸艺术,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觉?生:美。2.师:你会剪纸吗?谁曾经剪过?怎么样剪的?3.让几个曾经尝试过剪纸的同学给大家介绍剪纸的方法。二、动手实践,发现对称老师出示花瓶、衣服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然后自己想办法剪出来。师:仔细观察, 再想一想剪出来的花瓶、 衣服以及刚才看到的那么多剪纸都有什么特点?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师:什么是对称?生:左右两边一样大。师:你怎么知道左右两边一样大呢?生:对折一下就知道。师:真聪明。像这样对折以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理解运用,判断对称练习是按照从直观到抽象的
22、规律设计的,先从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入手, 再到比较抽象的图形文字,每一环节都是在巩固对称图形的特征。四、欣赏图形,感觉对称美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教学反思: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欣赏数学美的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3 页第二节镜 子 中 的 数 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7页。教材分析: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
23、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镜子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 了解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是相反的。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老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生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生 2:雨过天晴,路上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生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影。2.揭示课题。二、调动激情,组织活动
24、。1.玩游戏: “给老师当镜子”。师:从这个游戏当中,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老师举右手,我就举左手;老师提左腿,我就提右腿;好像我们刚好是相反的。2.镜子中的时钟。师:现在请大家都回头看一下后面的钟,再看看镜子里的,有什么发现吗?生 1:外面的钟指针是指向9 的,而镜子里的刚好和它相反指向了3。生 2:镜子里的钟和外面的钟也是左右相反的。3.用镜子看图形。三、拓展思维,巩固练习。课本第 17 页“练一练”。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镜子中的数学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调动激情,组织活动三、拓展思维,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
25、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3 页第三节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8-21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三个层次设计学习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运动,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想象,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第二层次,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判断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感觉确定平移的两个要件是方向和距离;第三层次,鼓励学生应用对平移的初步认识,尝试着在方格上
26、把一个图形沿水下或竖直方向平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觉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重点难点:重点: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和平移距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讨论去游乐园玩的项目, 想一想它是怎样运动的?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根据学生的汇报:平移、旋转。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1.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旋转还是平移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例如:升国旗、风车、直升机、马车、拧
27、水龙头等。2.师:在马路上直线行走的出租车,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生 1:我觉得汽车在行走时,方向没变,一直往前开,这样应该是平移。生 2:但是你看到轮子在旋转了吗?生 3:对啊,那汽车行走时到底是旋转还是平移呢?生 4:从整体看汽车在平移,但轮胎却在做旋转运动。3.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就是这样,汽车在平衡,但车轮在旋转。三、故事激趣,感知平移运用蚂蚁搬家的故事, 把两只蚂蚁抽象成图上的两个点,学生通过自己数一数平移的距离, 知道两只蚂蚁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点 (房子的屋顶)平移的距离也是一样的, 从而知道房子的每个点移动的距离都相等,房子平移的距离就是每个点平移的距离。
28、四、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全班交流。五、小结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课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在数学上,像风扇和时针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像运动中的汽车和升旗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教学反思: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3 页第四节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22-23页。教材分析: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有四辐图。第二部分是画一画,有两个要求:第一,画出给定图
29、形的对称图形;第二,根据未画完的图形的特征继续画下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难点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23 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 一) 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 说一说:完成第 22 页第( 1)(2)题。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
30、或旋转得到的?边观察边给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再进行全班交流。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3、这些图形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 23 页“画一画”第( 1)(2)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个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五、布置作业按照书上的设计说明,制作“雪花”。第二天张贴。六、板书设计七、教学
31、反思:1、通过设计图案, 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几何图形的美。2、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他人。欣赏和设计图案 1 图案 2 图案 3 图案 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3 页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找规律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24-25页。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算一算” “试一试” “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
32、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探讨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2出示课本第 24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二、讲授新课:1提问为什么 50X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生答: 50X10 表示 50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个 50相加,就是 500。教师可以介绍 50X10=50X2X
33、5 或50X10=5X(10X10 )=100X5 =5X100 =500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3、探索规律:(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 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4、练习: 30X40 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1)先计算 14X3=42 (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 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4 页 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
34、说一说计算步骤。三、巩固练习:1书上第 25 页 1、2 第 2 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2、书上第 25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3、书上第 25 页 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3 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第二节住新房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26-27页。教材分析:以“住新
35、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原理。本课有三种算法, 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 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今天,淘气可高兴了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 这栋电梯公寓有12 层,
36、每层 14户,如果有 150户人家,请问,这栋公寓能住得下吗?二、展开1、让同学们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2、根据所编问题独立列式。(1412=?)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A、分组讨论不同过计算,有什么办法能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一个范围?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 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 积也扩大几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3 页生 1:把算式中的 12
37、看成 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生 2:再把算式中的 14 看成 15,1510=150,所以结果应该大约为150。(引导学生关注估算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质疑,发表意见)B、师:根据以上估算的结果,能判断“这栋公寓能住下150 户人家”吗?(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解决这个问题靠估算不行,须计算。)、独立思考 1412=?计算方法,小组交流算法。探索竖式计算 1412=? 思考三种算法之间的异同,引导选用最佳计算方法。三、习题巩固试一试: 1143 24 12 4421 练一练:第 1、2 题,同学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在交流时试着让学生说出算理。第 3 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38、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四、综合应用陈老师班上有 42 名同学,学校位他们购置桌椅,一张桌子 24 元,一张椅子 11 元。买桌椅各花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强,并以激发学生参与进一步的数学活动,或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地, 如把估算与计算融会贯通, 使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1 4 1 2 1 41 2 1 4 1 2 2 8 2 8 4 8 1 4 0 1 4 1 2 0 1 6 8 1 6 8 1 6 8 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 12141 4 1 2 2 8 ( 2)( 14)1 4 ( 10)(14)1 6 8 (
39、 28)+(14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3 页第三节电影院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28-29页。教材分析:“电影院”是让学生结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这一问题情境进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着重是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4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1611 1214 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二、讲授新课: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2、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 提出问题:“这是 21 排 26 号,是最后一个座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3)列出算式:板书: 2126 或 2621 A、先估算结果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 人坐吗?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
41、上节课内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程展示于黑板。(4)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书写竖式:强调: A、因数 21 十位上的 2 表示什么?B、积 52 中的 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比较书上 3 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四、习题巩固1、课本 28 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2、课本 29 页练一练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3 页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结合
42、具体的生活情境,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宽阔、平等的交流空间。第四节旅游中的数学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36-38页。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实践活动课, 是让学生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夏令营”系列活动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针对旅途中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以及住房策略的最优化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重
43、点难点: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看到什么好玩的?你们在旅游中遇到数学问题吗?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方法一: 2620=520 26 1=26 520+26=546 方法二: 2621=2637=787=546 方法三:2 6 2 1 2 6 5 2 5 4 6 不要忘了加上计算2 乘 6 时进的那个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3 页揭示课题:学习旅游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打开课本,看一看课
44、本中你可以看到什么信息。生:出发的时间,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等等。2.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然后全班交流,优化。3.解决问题。从 21:30 到第二天 7:00 经过了几时?策略:先计算 21:30 到第二天 6:30 经过了几时,再加上半个小时。“怎么租房最合算?”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4 人间数3 人间数可住人数钱数/元方案一4 0 16 320 方案二3 1 15 306 方案三2 2 14 292 方案四1 3 13 278 方案五0 5 15 330 “怎样租车最省钱?”租车的问题与“租房”的问题类似。即最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
45、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须越少越好。4.小结。三、设计旅游计划。1.认真审视课文要求。2.讨论确定旅游景点。3.学生设计旅游计划。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职。四、用餐一家三口去快餐店,想吃什么?共花了多少钱?把你的设计方案与同伴说一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旅游中的数学怎样租房最合算?怎样租车最省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3 页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节什么是面积教
46、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39-41页。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 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 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
47、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 请你摸摸它们的表面, 比比谁大谁小,摸完后互相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师: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二、引导探索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6、汇报操作方法。方法一:画格子方法二:摆实物方法三:摆图形方法四:剪拼法方法五:重叠法方法六:三、拓展应用。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精选学习资
48、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3 页利用上面的的图形向全体学生进行使用格子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方法。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四、知识梳理,总结全课。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其实面积还蕴藏着许多奥秘等着我们下一步去发现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经历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二节量 一 量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2-44页。教材分析:在此
49、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 “分米” “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 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于是引入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厘米2、分米、米2等面积单位。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二、引导探索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
50、有多大?什么是面积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剪拼、摆图形、摆实物、画格子、数格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3 页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 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