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5183377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3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2年初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pdf(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 20 篇文言文基本篇目练习第二册(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2、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万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_ _ _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_ _ _ _ _ _ 3.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 _ _ _ 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_ _ _ 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 _ _ _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 _ _ _ _ _ 7. 问所从来,

3、具答之,便要还家 _ _ _ _ 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 _ 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_ _ _ 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_ _ _ 1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 _ 1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 _ _ _ 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 _ _ _ _ _ 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7 页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 _ _ _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 _ _ _ 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_ _

4、 _ _ _ _ 二解释下列句子.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_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 _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 _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 _ _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7.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_ _ 三思考1.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_ _ 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_ _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4下列说法中

5、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从这两段文字中, 可以看出“渔人” 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便邀还家,设久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7 页5. 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记 一文中进桃源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 “世外桃源”B.一进入洞口,眼前酒出现了

6、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文中没有具体写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6. 渔人离开桃花源, “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_ _ (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 斯是陋室,唯吾德

7、馨 ( )( ) ( ) 2 鸿儒 ( ) 3 劳形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话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译文:。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译文:。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4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三请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7 页。四“调素琴” 、 “阅金经”分别照应哪句?。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表达作用?。六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对偶句?。七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8、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蕃: 2、染: 3、濯: 4、妖:5、亭亭: 6、植: 7、亵: 8、鲜:9、宜:二、 翻译下列句子。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 回答下列问题。精选学习资

9、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7 页1、下面的句子分别有什么寓意?(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本文以正面衬托莲,以来反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3、作者把“菊”比喻成“隐逸者”,是指的人,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是指的人,把“莲”比喻成“君子”,是指的人。4、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借赞美来歌颂,表现了作者。5、 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6、作者在第1 段中从、等方面描写莲的可爱形象,用莲来象征。7、 “

10、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8、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四)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下列加划线的字。1. 自三峡七百里中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_ _ _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_ 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7 页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 _ _ _ _ _ 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_ _ _ _ _ _ 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_ _ _ _ _ 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 _ 7. 绝 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 _ _ _ _ _ 8. 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9.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 _ _ _ _

12、_ 10.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 _ _ _ 11.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 _ 二解释下列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_。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 _。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 _。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 。5.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 _ 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 _ 7.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 _ 8.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 _ 9.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_ _ 10.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3、 -第 6 页,共 47 页11.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 _ 1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 _ 一回答下列问题1. 第一段写三峡地貌(描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 _, 这些语句侧重写山,突出三峡的_ _ _特点。2. 第二段写三峡的夏水,突出夏水怎样的特点:_ _. 3.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与第二段文字所写的内容相同,这首诗是: 题目: _ ,诗句: _. 4. 第三段写三峡的冬春之水,突出了冬春之水有何特点:_. 5. 第四段写秋水, 由哪句可知?划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的秋天_ _的特点, 其中,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渲染了 _ _气氛。6. 本文

14、思路清晰,采用了_ _结构。7. 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全貌, “七百里” 三字点明了三峡之长, “两岸连山” 二句写出山多,“重岩叠嶂”写山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二句写谷深,突出了整个三峡的雄伟气象。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其壮丽景色。C.文章写秋景时, 运用了正侧结合的写法,其中正面描写的一句是从林寒涧肃,侧面描绘渲染了三峡秋景的肃杀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受。D.文章使用了大量极丰富表现力的词语,语言清新俊逸。(五)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15、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朝的。本文的体裁属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解( ) 欣然 ( ) 行 ( ) 念( ) 乐 ( ) 遂( ) 寝 ( ) 相与 ( ) 空明 ( ) 交错 ( ) 盖 ( ) 但 ( ) 闲人 ( ) 吾(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7 页三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阅读理解: 1

16、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 2 本文写月突出其,写境突出其,写影突出其,写人突出其,写情突出其。 (请用一个字回答)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 .。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5 段末几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6 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四册(六)送董卲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17、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 _ _ _ _ 2.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_ _ _ _ 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7 页3. 吾知其必有合也 _ _ 4.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 慕义 强仁者,皆爱惜焉 _ _ _ _ _ _ _ _ 5.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_ _ _ _ 6. 吾尝闻风俗与化 移易

18、_ _ _ _ _ _ _ _ 7.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_ _ _ _ 8. 聊 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_ _ _ _ _ _ 9. 吾因子有所感矣 _ _ _ _ 10.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_ _ 11.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_ _ _ _ _ 12. 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可以出而仕矣 _ _ _ _ _ _ _ _ 二解释下列句子。1.董生自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_ _ 2.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 4.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_ _ 5.

19、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_ _ 6.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7._ _ 三回答1. 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一段 :_ _;第二段 _ _; 第三段 _ _ 2.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 董邵南“连不得志于有司” ,他得“志”更多的是在于 “功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7 页(2) 各藩镇的叛臣为了对抗朝廷,自然要广揽人才。翰愈作为董邵南的朋友,不愿董邵南去为割据势力卖力。()(3) 翰愈不愿董邵南去河北,是怕那里的人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热情,怕董邵南去到

20、之后,没人照顾,没人赏识。()(4) 翰愈要董邵南 “为我吊诸君之墓” ,是因为望诸君乐毅是古燕赵地区的名将之一,也是古燕赵“感慨悲歌之士” 之一()(5) 翰愈要董邵南帮忙, “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是想知道河北一带的习俗改变了没有。()(6) “昔时屠狗者”高渐离等虽然出身低微,但也是古燕赵地区的“感慨悲歌之士”。 ()(7)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表面上是对像当年高渐离那样出身低微的“感慨悲歌之士”发出号召, 要他们出来为天子效力,实际上是暗示董邵南要留在长安为国效力。()(8). 文章第一句“古称”二字,作用是婉转地提出董生: 今天的燕赵可能已无“感慨悲歌之士” 你此行未

21、必有合, 要三思而行 .故不能删去。()(9). “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这句话的作用是:又再提醒董生,原有的感慨悲歌之士可能已因风俗易化而不能称“感慨悲歌之士”了, 此行“未必有合” ,要三思而行。()(10.) 作者是不支持董深去河北的,但文章表达得很委婉,依据是按照 “明送暗劝实留”得顺序构思的。()(11). 作者委托董生到河北替他帮两件事,作用有二:1. 表达了作者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和关切。 2. 暗示董生:既然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都应到长安来,你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呢? ( ) .3.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 _ .4. 作者说:“吾知其必有

22、合也。 ”能表明其原因的一项是:()A.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B.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C.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5. 董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士一致的?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 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7 页6. 前后两段末尾句“董生勉乎哉”含意是否相同,为什么?答:_ _ 7. 从本文内容看,你觉得翰愈的政治倾向如何?_ _

23、 (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 ()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 . 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重点句)。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

24、)映() ,有时()见()日。一、 在括号里解释加点的词语。二、 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译: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译: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阅读回答1、文章第1、2 句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表现怎样的心境?答:第 1 句。第 2 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7 页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本文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答:。3、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间接描写的句

25、子是哪句?答:。4、 二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答:。5、第二段描写富春江怎样的情态美?答:。6、三段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哪四方面描写?答:。7、第三段开头写山形,这些山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把静山写动了,这有什么好处?答:。8、第三段写林中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山林的热闹吗?为什么?答:。9、文章哪些句子从侧面描写山美?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答:。10、三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答:。11、在下列表现手法中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其作用。比喻:。衬托:。夸张:。第五册(八)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26、 穷回溪, 幽泉怪石, 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7 页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汀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这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这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

27、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 自余为僇人 ( ) 2 居是州 ( ) 3 到则披草而坐( ) 4 攒蹙累积 ( )( ) 5 外与天际 ( ) 6 然后知是山这特立 ( ) 7 悠悠乎与颢气俱( ) 8 颓然就醉 ( ) 9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二、句子翻译1 以为凡是洲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文:。2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译文:。3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译文:。4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8、。译文:。5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译文:。6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文:。7 心灵形释,与万化冥合。译文:。8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译文:。9 故为之文以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7 页译文:。三理解阅读1 概括段意,说说第一段的作用?。2 出游自足的心情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的句子?。3 描写西山高峻的句子?。4 描写西山气势阔大的句子?(抒发作者对西山气象阔大的赞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5 分别找出用比喻,拟人手法写站于西山之上,四周景色尽收眼

29、底的句子?。6 文章的主旨句?(写出作者傲世情怀的句子)。7 描写宴饮之乐的句子?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感情?。8 描写人与自然融合的句子?(物我相融)。(九)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0、,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7 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四、 解释下列词语。1、环: 2、尤: 3、蔚然: 4、深:5、回: 6、翼然: 7、临: 8、作:9、名: 10、辄: 11、意: 12、得:13、寓: 14、霏: 15、开: 16、归:17、暝: 18、晦: 19、芳: 20、发:21、秀: 22、繁: 23、时: 24、穷:25、负: 26、伛偻: 27、提携: 28、绝:29、渔: 30、为: 31、冽: 32、山肴:33、蔌: 34、杂然: 35、陈: 36、酣:37、丝: 38、竹: 39、弈: 40、觥:41、筹: 42、苍颜: 43、颓然: 44、已而:45、翳: 46

32、、去: 47、乐其乐: 48、谓:五、 翻译下列句子。1、 环滁皆山也:2、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4、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5、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7 页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1、朝而往,暮

33、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7、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六、 回答下列问题:1、 第一段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话是:。2、 第 一 段 描 写 的 景 物 主 要 是, 描 写 的 顺 序是。3、 “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第 一 段 中 与 作 者 要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关 系 最 密 切 的 一 句 话是

34、。5、 第一段点明“醉翁”深意的是哪一句话?6、 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是 朝 ,是 明 ,是 暮 ,是 晦 。 写 景 方 式是。7、 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秋季写, 冬季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7 页8、 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第三段为。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而,由起。9、 第三段中最能体现滁人游山的盛况的一句话是,作者写滁人游的场面与太守有什么关系?10、 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35、?11、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2、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13、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14、第四段中描写傍晚时山间景色的句子是。15、 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16、“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写出了众人归去之时的情景。此句语言特点是,照应了上文的哪句话?17、在文中找出主旨句。18、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之乐衬托之乐,又以之乐衬托之乐。19、 “醉能同其乐”与第一段哪个内容、哪个句话相呼应?20、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1、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6、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7 页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7、选自,孟子名,是战国时期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主张以统一天下,本文是一篇。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得道 ( ) 寡( ) 天时 ( ) 地利 ( ) 人和 ( ) 三里之城 ( ) 郭 ( ) 环 ( ) 城非不高也 ( ) 池( ) 兵革 ( ) 委( ) 去( ) 域 ( ) 固 ( ) 威( ) 至( ) 畔 ( ) 顺 ( ) 以( ) 故( ) 君子 ( ) 三. 翻译句子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 委而去之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 阅读理解1 .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 ) 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

38、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7 页2. 为什么说本文的观点( 中心论点 )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表现? 3.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 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4.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 分别从哪两方面逐层论证? ( 用原文回答 ) 5.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 ? 6. 地利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委而去之”是指什么人? 7. 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 ? 第三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 ? 有什么作用? 8.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39、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 ? 为什么 ? 9.战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10.第四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辞 ? 有什么作用 ? 11.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 得道的结果怎样? 12. 最后一段有哪两种论证方法? 13. 写出文中的两组排比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7 页(十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40、()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 ;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 填空本文选自 ,其书的主要内容是,是一部家的重要著作。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三、指出并解释通假字1 曾益其所不能()2 衡于虑()3 入则无法家拂士() 4 、所以动心忍性()四 翻译句子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困于心

41、,衡于虑,而后作。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人恒过,然后能改8、舜发于畎亩之中四 阅读理解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2 第一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7 页答:。3、第一段属于什么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4、 “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担大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人能担大任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答:。5、受磨难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担大任者必须具备哪些性格?)答:。6、人在磨难

42、中有什么益处?(人能担大任的主观条件?)答:。7、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答:。8、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答:。9、 课文着重证明论点的哪一方面?答:。10、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11、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答:。(十二)岳阳楼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古仁人”指, “古仁人之心”指。2、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3、 “是进亦忧,退

43、亦忧”中的“进”指,“退”指。4、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也含蓄地兼指,以达到作者的目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47 页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6、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说出“古仁人”的情怀和抱负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8、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9、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10、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11、解释加点

44、的字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微斯人,吾谁与归()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十三)岳阳楼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这个文段选自朝的 ,在初中,还学过他的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7 页 。二、释加点的词1、前人之述备矣() 2、沙鸥翔集()3、一碧万顷() 4、而或长烟一空()5、宠辱偕忘() 6、把酒临风()7、然则北通巫峡()8、迁客骚人()9、春和景明()10、锦鳞游泳()11、薄暮冥冥()12、去国怀乡()三、翻译句子: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46、而悲者矣:。3、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四、阅读理解:1、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2、 作者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是:。3、 作者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4、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指代什么?。6、 “前人之述备”指的是什么内容?。7、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8、 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9、 “迁客骚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10 、 在 写 春 天 景 色 是 , 写 动 景 的 句 子 是, 从

47、 视 觉 写 夜景,从听觉写夜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7 页第六册(十四)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48、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 鱼我所欲也选自,作者是。本文以和作喻,巧妙地回答了“人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作者认为人人都有所欲,但所 欲 不 可 能 都 得 到 满 足 , 就 要 有 所 取 舍 , 当与发 生 矛 盾 时 , 就应。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得兼 ( ) 苟得 ( ) 恶

49、( ) 患( ) 辟 ( ) 由是 ( ) 勿丧 ( ) 行道之人 ( ) 蹴 ( ) 不屑 ( ) 万钟 ( ) 辩( ) 何加 ( ) 奉 ( ) 得我与 ( ) 乡 ( )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 (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 ) 本心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何不用也?。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呼尔而与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7 页。4.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 乡为身死而不受。四. 阅读理解 : 1. 本文的观点(中心论点)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50、?可用哪个成语来概括?。2. 本文开头运用什么修辞和什么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最后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5.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恶”各指哪些事情?。6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如何?。8第二段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9作者赞什么样的人?斥责什么样的人?告诫人们什么?。10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