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北宋王安石变法上课版.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148311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_北宋王安石变法上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6课_北宋王安石变法上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_北宋王安石变法上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_北宋王安石变法上课版.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代十国形势图五代十国形势图2022-7-86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宋代:隋隋 唐唐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相权再被分割三衙三衙三司三司1.1.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文臣出任州郡长官2.2.收精兵(强干弱枝)收精兵(强干弱枝)州郡直属中央,设置通判州郡直属中央,设置通判设转运使(地方财赋自留小设转运使(地方财赋自留小部分,其余运往中央)部分,其余运往中央)(二二)集中军权集中军权( (一一) )集中政权集中政权

2、( (三三) )集中财权集中财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今为汝均之。” 增设官增设官僚机构僚机构扩充军队扩充军队养兵养官养兵养官分散军权分散军权冗官冗官冗兵冗兵冗费冗费积弱积弱 局面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1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战争赔款战争赔款目的:目的:人物:人物:中心:中心:措施:措施:结果:结果: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宋仁宗、范仲淹宋仁宗、范

3、仲淹3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大无畏精神3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三不足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大无畏精神1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想一想想一想:假如你是:假如你是王安石,你会重点王安石,你会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积贫积贫变法变法核心核心积弱积弱1 1、富国:、富国:措施措施内容内容作用作用“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理财以农事为先先”青苗法青苗法募役法募役法农田

4、水利法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均输法 方田均税方田均税法法 市易法市易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僚、地主也要出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提供低息贷借低息贷借(钱或粮食钱或粮食)一定程度一定程度抑制兼并抑制兼并, 增加了增加了政府收政府收入入;部分;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节省货款等原则均输法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敛不及民而用度足足”。神

5、宗熙宁二年(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在淮、年)七月,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上供”物质。物质。市易法市易法神宗熙宁五年(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京师法。在京师开封开封设立设立市易务市易务,管理市场,管理市场,物价贱时增价收购,物价贵时减价出售物价贱时增价收购,物价贵时减价出售,并要并要商人商人以产业作以产业作抵押抵押,向市易务,向市易务贷款贷款,年利二分年利二分(20%)

6、。以后在几十个大城市均。以后在几十个大城市均设立市易务,并将开封市易务升格为设立市易务,并将开封市易务升格为都提都提举市易司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材料二材料二 苏辙认为,王安石苏辙认为,王安石“志欲志欲破富民以惠贫破富民以惠贫民民。设青苗法以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夺富民之利。”材料三材料三 宋神宗宋神宗 “ “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食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物尔,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物尔,何足恤何足恤”。 材料一材料一 韩琦说韩琦说:“:“乡村上户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乡村上户并坊郭有物业人户, ,乃乃是从来

7、是从来兼并之家也兼并之家也, ,今皆多得借钱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每借一贯, ,令纳令纳一贯三百文一贯三百文, ,则是则是官放息钱官放息钱也。也。”B.B.保马法保马法: : 官马由农户保养官马由农户保养C.C.将兵法将兵法: : 设设“将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由固定将官带军队武学习武图武学习武图宋人科举考试图宋人科举考试图 变法期间,黄河流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令人画了一幅“流民流民图图”,描绘灾民的疾苦,描绘灾民的

8、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新法。保守派保守派的反对的反对皇室成员皇室成员的反对的反对神宗坚神宗坚持新法持新法北宋北宋流民图流民图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

9、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私人信件抛出。 (1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3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课堂小结 一、背景:一、背景: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必要性)、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3、王安

10、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的改革精神。4、宋神宗的支持。、宋神宗的支持。二、措施:二、措施:1.目的:目的:2.核心措施:核心措施:3.主要措施主要措施:三、评价:三、评价:1、性质、性质:2、进步性、进步性:3、局限性、局限性:四、启示:四、启示:(可能性)(可能性)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A.青苗法青苗法 B.B.募役法募役法 C.C.市易法市易法 D.D.方田均税方田均税法法2

11、.2.王安石说:王安石说: “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 A.A.抵抗辽国的进攻抵抗辽国的进攻 B.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3.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烈反对的是( ) A.A.均输法均输法 B.B.市易法市易法 C.C.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D.D.青苗法青苗法BBC4.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

12、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的是( ) A.A.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 B.B.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C.C.募役法募役法 D.D.青苗法青苗法5 5、王安石变法中的、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募役法”反映了反映了A 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B 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中国经济重心转移C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 D、封建剥削的加重、封建剥削的加重6.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对人

13、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A. B. B. C. C. D. D.ADC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 A.A.青苗法青苗法 B.B.募役法募役法 C.C.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D.D.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8.王安石认为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

14、有关的是(是( ) 青苗法青苗法 募役法募役法 将兵法将兵法 市易法市易法 A.A. B. B. C. C. D. D.9.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更戍法戍法”带来的弊端是(带来的弊端是( ) A.A.保甲法保甲法 B.B.保马法保马法 C.C.将兵法将兵法 D.D.设军器监设军器监ADC10、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A.辽、夏的威胁辽、夏的威胁B.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C.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土地荒芜、水利废毁1

15、1、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A.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B.对农民剥削过重对农民剥削过重C.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CB作业作业1.背诵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册。背诵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册。2.做好本周做好本周12单元考试准备。单元考试准备。3.阅读第阅读第9课,并结合必修三第课,并结合必修三第13课查课查缺补漏的完成学案。缺补漏的完成学案。1.简述王安石变法中富国、取

16、士之法的内容及作用。简述王安石变法中富国、取士之法的内容及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司马光家传集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更造也。” 宋史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17、梁启超梁启超王安石评传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各举一条)?(4分)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非大坏则不更造大坏则不更造”和和“适应于时代适应于时代”的理解。(的理解。(6分)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春秋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

18、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所害不广。 摘自摘自西晋西晋江统江统徙戎论徙戎论)材料二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摘自北魏北魏杨衔之杨衔之

19、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材料三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变替的“胡化胡化”和和“汉化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

20、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分)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带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避免民

21、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

22、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客户”。(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分)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财政紧张。(6分)

2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谓“量出以制入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

24、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等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些积极作用。(9分)分)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

25、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3材料一材料一 (范仲淹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南宋李焘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材料二 (苏轼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之? (王安石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26、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

27、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元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卷三十一(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分)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分)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