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0 直流与交流电路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高中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0 直流与交流电路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限时训练10直流与交流电路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定值电阻R的阻值也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D定值电阻R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解析: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滑片从a端滑向b端,其接入电路的阻值RPb减小,由“串反并同”原则有,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电阻R消耗的功率增大,A、B、D错误;把电阻R当作电源内电阻(等效电源),则R内2r,RPb减小,且RPb2r,等效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即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减小,
2、C正确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L1、L2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后来由于某种故障使L2突然变亮,电压表读数减小,由此推断,该故障可能是(D)AL1灯丝烧断B电阻R2断路C电阻R2短路D电容器被击穿短路解析:若电阻R2短路,则通过L2的电流为零,L2不亮,选项C错误;若L1灯丝烧断,则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L2两端电压减小,L2变暗,选项A错误;若R2断路,则总电阻增大,电压表读数增大,总电流减小,L1与R1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减小,故L2两端的电压增大,L2变亮,选项B错误;若电容器被击穿短路,则电路总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减小,总电流增大,L2变亮,D正确3(2018新课标全国卷)一电阻
3、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则Q方Q正等于(D)A1 B.1C12 D21解析:根据焦耳定律知热量与方波中的电流方向的变化无关,故Q方T;而正弦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等于峰值的,故Q正TT,所以,D正确4(2018福建福州质检)某交流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现用该电源对标称值为“5 V10 W”的电动机供电,电源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电动机的内阻为2.5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10 WC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 AD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 A解析:由图知该电
4、源电动势最大值为Em5 V,则有效值E5 V,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 A2 A,电动机是非纯电阻元件,电动机内阻r 2.5 ,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热I2rC2,由QCU知此时Q1Q2.当S闭合时,稳定状态下C1与R1并联,C2与R2并联,电路中电流I2 A,此时两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1IR16 V、U2IR212 V,则此时两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1C1U13.6105 C、Q2C2U23.6105 C,对电容器C1来说,S闭合后其两端电压减小,所带的电荷量也减小,故B、C正确,D错误三、计算题1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可以检测出无机物气体中极其微量的有机分子的含量,其装置如图所示,在氢火焰的作
5、用下,有机物的分子电离为一价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机物的分子不会电离设单位时间内有n摩尔被检测气体进入检测器,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大,直到最大值I,求有机物分子与被检测气体分子的数目的比值K是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电子的电荷量为e)解析:电流达到最大值I后,表明电离出来的电子全部到达了阳极,设经过时间t到达极板的电荷量为q,则qIt,被电离的有机物分子的数目N,则有机物分子与被测气体分子的数目的比值为K.答案:12如图甲所示,一固定的矩形导体线圈水平放置,线圈的两端接一只小灯泡,在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着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均匀分布的磁场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匝,总电阻r1.
6、0 ,所围成矩形的面积S0.040 m2,小灯泡的电阻R9.0 ,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enBmScost,其中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T为磁场变化的周期,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2)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0时间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解析:(1)由图象知,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的周期T3.14102 s,所以EmnBmS8.0 V.(2)电流的最大值Im0.80 A,有效值I A,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PI2R2.88 W.(3)在0时间内,电动势的平均值,平均电流,流过灯泡的电荷量Qt4.0103 C.答案:(1)8.0 V(2)2.88 W(3)4.010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