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25120220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8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 .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研究分析目录:1、新旧教材对比(第一页 ) 2、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第二页 - 第十五页 ) 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第十六页 - 第二十五页 ) 1、新必修教材 (一)与旧教材第一册对比新教科书原教科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关系和 x-t 关系;自由落体第 2 章直线运动机械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说明: 1、按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把运动学拆成两章2、强化了关于坐标系的教学3、从学习位移开始,逐步渗透

2、“ 矢量 ” 的知识4、从研究的角度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放慢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步伐(四节课文)6、强化了速度图象的教学7、通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介绍,强化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新教科书原教科书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第 1 章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说明: 1、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决定了自然界一切相互作用2、全章结构基本上跟现行教材相同3、新教材在弹力一节中,增加了胡克定律的内容和Fx 图象,但没有安排学生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4、原教材

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新教材改为“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5、强调了矢量相加的法则,在“ 力的分解 ” 一节中设立小标题,并对矢量做出更明确的定义新教科书原教科书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单位制;共点力的平衡;超重与失重第 3 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单位制;超重与失重第 4 章物体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力矩的平衡说明: 1、 新教科书重视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惯性定律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2、实验的写法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统一的实验要求跟多种参考方案相结合)3、“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的内容和现行教材的“ 牛顿定律的应用”相同, “

4、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包括三个方面:共点力的平衡;超重和失重;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 重、难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5、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 第 3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

6、移。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6 第 4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

7、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2、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3、疑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4、易错点: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的矢量性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1 第 3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思想、 极限思想处于物理瞬时速度问题,从而利用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测

8、量速度的基本原理。2、会处理实验数据。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3、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 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难点:打点计时器结构认识及使用、v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疑点:利用纸带信息求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4、易错点:瞬时速度问题、时间间隔选取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27 第 4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贴近科学、技术与社会,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处理实际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

9、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2、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2、难点: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3、疑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4、易错点: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31 第

10、 1 题、P.32第 4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利用图象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速度与时间关系。利用比值法建立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 v t 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

11、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

12、探索的方法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2、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3、疑点:(1) “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2) “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3、:(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 图象。(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概念和特点。(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14、疑点、易错点1、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概念和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的推导及其应用2、难点:应用v-t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3、疑点:加速度何时为正何时为负4、易错点:学生可能会把加速度看成等于速度图线的倾角的正切值三、教学资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1)根据速度图线与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体现了科学的推理方法(2

15、)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则体现了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ot+ at2/2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 v-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

16、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 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 及其应用2、难点:( 1)v-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ot+at2/2 及其灵活应用3、疑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下方的面积的数值也等于位移吗?4、易错点:汽车刹车后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求解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17、问题与练习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思想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18、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的测定重物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

19、物理模型自由落体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3、疑点:各地的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不同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第五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

20、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

21、点1、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2、难点:“观点 思考 推理 猜想 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三、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 的研究方法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学要求: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5、知道重心的含义。6、了解四

22、种相互作用。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2、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3、疑点:(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2)重力是否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4、易错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和重心的含义。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57 2(4)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6 页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

23、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的概念渗透“ 等效代换 ” 的理 物 方法。第二节弹力一、教学要求:、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知道弹性限度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实验设计与操作。2、难点: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3、疑点:( 1)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一定会

24、有弹力产生( 2)是否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4、易错点: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0 3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通过归纳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学会用放大的方法去观察微小形变,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作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第三节摩擦力一、教学要求: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

25、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f=FN。2、难点: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F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FN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页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3、疑点:(1)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是否一定为阻力4、易错点: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判定摩擦力方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26、:P65 3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物理 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第四节力的合成一、教学要求:1、掌握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共点力的合成的法则,也是一切矢量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法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而由代数的“ 求和 ” 到矢

27、量的 “ 合成 ” ,是对学生头脑中中已定型的数形观念的冲击。2、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3、疑点:合力是否大于每一个分力4、易错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67 4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发现规律和获取知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第五节力的分解一、教学要求: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

28、力。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2、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3、疑点:力的分解是否只需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4、易错点: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0 2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等效替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9、3、联系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 问题与练习第4 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6 页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

30、: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 “ 控制变量法 ” 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 ” 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 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

31、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 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 牛顿 ” 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32、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

33、学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学物理计算中都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2、难点:会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运算表达式是否错误3、疑点:4、易错点: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5 说一说P85 问题与练习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演示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6

34、 页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难点: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否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4、易错点:拔河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8 说一说:解释 “ 掰腕子 ” 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这里没有采用拔河的例子,是因为拔河的胜负还涉及脚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情景比较复杂P88 问题与练习2 、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第六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一、教学要求:1、能分析物体的

35、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初步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步骤. 3、会求解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2、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与运动情况分析3、疑点:4、易错点: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91 问题与练习3 、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动力学问题分类正交分解法第七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一、教学要求:1、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36、 - -第 15 页,共 26 页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简单计算。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失重问题2、难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3、疑点:加速度向下一定的失重吗?4、易错点:超重、失重时重力是否变化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92 例题P94 问题与练习3 、4、5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 和“相互作用

37、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6 页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

38、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用

39、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 vt 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6.速度的测量理解测量速度

40、的基本原理。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7.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

41、方法。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6 页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v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11.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

4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43、。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学习要求 1.力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2.形变与弹力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3.摩擦力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引入静摩擦因数)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不要求对三个或

44、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6.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

45、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7.牛顿第二定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6 页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8.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

46、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力学单位制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出现较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新课标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新高考考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本章知识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规律和

47、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是解决该部分问题的关键。(二)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性质的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这部分的知识来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及其分析、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三种性质力中,高考中一般从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行为特征的角度立意命题对“ 弹力” 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弹簧模型 ” 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重点对“ 摩擦力 ” 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其中尤其是“ 静摩擦力 ” 考查的命题情景经常翻新,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动向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思想基础是等效思

48、维,它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包括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尤其以三角函数思想的运用.它的命题出发点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它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三)牛顿运动定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惯性、质量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力学的基础。历年高考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覆盖面大,且达到了较高层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1)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2)熟练

49、运用正交分解法;(3)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4)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新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安排在本章讲述。这一类问题不仅是力学考查的重点,在电学、热学、原子物理中也大量存在“ 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它涉及到受力分析、作受力图等基本技能的考查。由于本章的知识是物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故其与物理学其它板块的知识结合紧密,也易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50、- - - - - - -第 19 页,共 26 页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因此在复习和应用本章知识时,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灵活迁移,注重在分析和综合应用中提高。三、教材疑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必修) 与原有教材有较大的进步,如教材中的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编写上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更能接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选取上更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的学习方式上更能关注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